Lemo faces cash squeeze and credibility questions

小市场大机会? 乐摩物联争议声中再递表

号称全国超过53万台按摩椅的乐摩物联再次叩关港交所,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市场考验,更有信任危机 重点: 超过83%的按摩椅部署于电影院 公司设备数据遭官方媒体质疑    李世达 在许多城市的角落,如商场百货的走廊、机场或火车站的等候区里,你一定见到过一排排闪着光、不断运作的机器按摩椅,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估值高达数十亿元。 在全国运营50万张机器按摩椅的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该公司自今年1月递表失效后,第二度闯关港交所。 机器按摩服务在中国整体按摩产业中仍属边缘产业。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中国整体按摩市场规模为5,362亿元,而机器按摩服务市场仅为27亿元,占比仅0.5%。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市场却高度集中,乐摩物联2024年市占率已达42.9%,是机器按摩领域的龙头企业。 成立于2014年的乐摩物联,总部位于福建福州,于2016年推出 “乐摩吧”品牌,为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影院、机场和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场所等消费场景提供更放松、便捷、专业的机器按摩服务。截至今年7月18日,乐摩在全国31省市、339座城市的商场、影院、机场与高铁站等“等候时间长、人流密集”场景中,铺设超过48,000个服务点,布置超过53.5万张按摩椅,累计可识别服务人数超过1.65亿,注册会员人数超过3,200万名。 乐摩物联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直营模式与合伙人模式。以网点数量计算,目前直营模式占约71%、合伙人模式约29%。在合伙人模式下,公司收取服务费,提供设备和品牌由合伙人运营。 近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由2022年的3.3亿元增至2024年的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但去年收入增速35.9%,远低于2023年的77.8%,今年首季更只有18.4%,增速明显放缓。 去年,来自直营按摩椅服务的收入占比超过83%,合伙人模式则贡献约14%收入。从整体毛利率来看,2023年达到41.8%,2024年回落至36.1%。占比更高的直营模式毛利率仅为29.87%,远低于合伙人模式的73%。 资源错配?效益下降? 净利润方面,公司在2022年仅赚648万元,2023年疫情后迅速扩张至8,734万元,去年则略降1.7%至8,581万元。然而,经调整后净利润仍录得1.02亿元,较2023年的9,457万元略升。今年首季,净利润更是按年下滑11%至2,333.8万元。 公司宣称网点覆盖全国69%面积超三万平米的大型商场、渗透55%年票房超500万元的影院、进驻58%年人流量超千万的机场。实际上,公司有超过80%的设备(43.2万台)部署于电影院,但每台设备日均交易量仅0.07次,远低于商业综合体的2.8次与机场的3次。 以今年首季的单台设备收入计,电影院设备季度收入仅约168元,商业综合体单台设备季度收入却高达1,692元,整整高出9倍,然而公司部署于商业综合体的设备数量仅占约14.1%。 同时,设备使用率也在下降。每台设备的平均交易量从去年的2.04次降至今年首季的1.92次,平均按摩费则从去年的14.69元微增至14.74元。合伙人模式占总设备比重持续降低,由2022年的23%降至目前的约8.1%,直营主导模式比重越来越高。 数据真实性受质疑 除了上述问题外,公司也陷入数据造假的争议。根据今年7月份官方媒体《中国证券报》的调查,公司按摩椅设备编号呈跳跃式分布,以“元气蛋”系列为例,理论编号应有3.2万台,实际仅531台被验证,占比1.63%。采购数据则显示,乐摩前五大供应商累计采购仅1.53亿元,按行业最低成本价计算仅对应6.11万台设备,与宣称的53.5万台相差近8倍。 另外,公司目前的实际控制人谢忠惠,被指是为创始人吴景华代持,2016年吴曾持有乐摩超60%股权,至递表前减持至15.16%。吴景华目前的身份是荣耀健康董事长,该公司正是乐摩按摩椅的供应商。 乐摩并未对该报道作出直接回应,申请文件中亦未提及相关争议。 一连串争议外,最迫切要解决的,还是资金问题。截至2025年3月末,乐摩物联账面现金仅2,621万元,而短期借款便达4,500万元,实为捉襟见肘。 乐摩物联的递表,象是共享经济的最后一搏。但是对投资人来说,数据的可信度是估值的基础,容不下一丝怀疑,未来能否说服投资者相信“小市场也有大机会”,恐怕不只靠铺设更多按摩椅,而在于能否理顺其盈利逻辑与治理结构,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emo: Building a massage kingdom? The key to success lies in reducing marketing costs

乐摩物联打造按摩王国 成败还看能否降营销成本

乐摩物联打造“乐摩吧”品牌,在智能按摩服务市场市占率近四成,正申请香港上市 重点: 乐摩物联主打智能按摩业务,连续三年市占第一 2024年首9个月收入增近四成,唯纯利仅增0.4%   白芯蕊 DeepSeek横空出世震惊世界,令港股摆脱弱势,加上A股股王宁德时代(300750.SZ)据报计划在香港上市,带动新股市场亦开始炽热,业务独特的企业也部署挂牌,其中内地主打共享按摩椅的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上载上市申请文件,为进军香港上市铺路。 乐摩物联于2014年5月成立,2016年12月谢忠惠因计划开拓智能按摩业务,但为省去设立新公司行政程序,故向乐摩物联原有股东提出收购,完成后便推出“乐摩吧”品牌,开启智能按摩服务业务。 按摩是中国古老医疗方法,意思是指对身体施加压力、摩擦或振动,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等,中国按摩市场非常庞大,据调查机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推算,2024年中国按摩市场规模达5,183亿元,到2028年更有望增至6,442亿元,即复合增长达16.4%。 整个按摩市场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按摩产品和按摩服务,当中按摩服务行业再细分持牌治疗师或自动化系统提供按摩。按摩自动化系统目前较为普遍,尤其在消费性场所出现,如商场、影院等,因消费者在上述地点逗留时间较长,故营运商会布置在休息区、美食广场等,营造一定独立性空间,给予消费者一个放松及愉快的体验。 另一方面,交通枢纽集中地方,当中包括机场、火车站等,亦是布置按摩自动化系统热点,其营运逻辑与布置在商场相近,都是旅客(特别是机场过境客)长时间在中转站停留,加上旅客普遍消费力高,在有较充裕时间下,因此都愿意为舒适旅程作出消费。 乐摩物联是智能按摩服务商,该公司整合先进科技,提升客户按摩体验,尤其通过云服务及物联网(IoT)技术应用,提供智能化、稳定和定制化的按摩服务。 据该公司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内地智能按摩服务市场高度集中,集团在2021到2023年以交易金额计算,更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其中在2023年交易金额便达9亿元,市场份额达37.3%,远远抛离第二位同业(市占率15.5%),成为行业龙头。 智能按摩市场的收入主要有两方面,包括提供按摩服务收入,即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或应用程序按次付费,其次是其他增值服务收入,例如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进行广告投放、短视频观看或其他业务合作,以获得潜在收入。 合伙人模式毛利率高 至于乐摩物联智能按摩服务占集团收入超过95%,其中截至2024年9月底止9个月总收入达6.15亿元,按年升39%,已超过2023年全年收入,并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为主,占集团收入约四成。至于智能按摩服务收入达6.03亿元,即占总收入98%,数字广告服务收入则少于2%,只有1,093万元。 整体上,乐摩物联智能按摩服务会采用直营和合伙人模式营运,分别占2024年首9个月总收入84%和14.2%。所谓直营模式即乐摩物联负责营运,合伙人模式则是乐摩物联提供服务解决方案,并与合作方协定服务费率,同时向合作方收取服务费,因此合伙人模式毛利率达74.4%,远较直营模式毛利率34.2%,多40.2个百分点。 第三季属传统旺季 尽管乐摩物联去年首9个月收入升39%,但纯利却未能同步大幅增加,同期只增长0.4%至9,310万元,主要受到营销费用大升66%至8,467万元影响,尤其是占营销费用超过一半的雇员福利开支,在同期急增90%,最终拉低纯利增长。 值得留意是乐摩物联业绩会受季节性波动影响,每年第三季是智能按摩服务典型旺季,因暑期期间商业综合体、机场等人流量增加,带动相关收入提升,相反第四季度则传统淡季,尤其冬季厚重衣物会影响按摩体验,加上部分消费者认为在公共场合脱外套不便,导致智能按摩服务需求量会下跌。 整体来讲,面对内地经济不景,大部分消费股尤其餐饮股影响较大,但乐摩物联在疫情后受惠旅客出行,加上按摩消除疲劳,甚至令人上瘾,意味客户黏性高,乐摩物联作为行业龙头,若能压低营销费用,同时扩大合伙人模式,才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