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太阳能农场和美国屋顶太阳能系统建造商,正寻求在纽约上市募集3,000万美元

重点:

  • 太阳能系统开发商SolarMax打算在纽约上市募集3,000万美元,但投资者可能会因为该公司缺乏多样性而退却
  • 这次IPO代表的最新迹象表明,在中美监管问题导致近一年的停滞之后,中国公司在纽约上市的步伐可能加快

阳歌

SolarMax Technology Inc. (SMXT.US)的名字听起来似乎很热门,但这家与中国相关的公司刚刚提交的纽约上市计划,却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这是我们对该公司即将进行的上市交易的总体评估。该公司上周提交的IPO招股说明书显示,它非常需要学习一下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重要性。除了作为热门的太阳能领域的一个小公司之外,此次IPO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这是近期申请在纽约上市的少数与中国相关的公司之一。

大约一年前,在类似于优步的滴滴全球(DIDIY.US)经历灾难性IPO之后,此类上市活动接近停滞。当时,滴滴竟然同时惹恼了美国和中国的监管机构。如今,阻碍它们上市的许多问题中,虽然并非全部已经解决,针对滴滴的网络安全审查在上周结束,该公司被处以创纪录的80亿元罚款

有鉴于此,SolarMax的IPO很可能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中国公司重启上市,包括一些规模更大的公司。 

SolarMax的IPO规模相对较小,招股说明书显示,它将以4美元的价格出售750万股,募集约3,000万美元(2.03亿元)。实际上,这并不是SolarMax第一次寻求在纽约上市。2018年12月,它首次申请在纽约IPO。但它在2020年10月撤回了申请,表示决定利用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进行借壳上市。显然它没有这么做,所以如今才会带着最新的IPO计划重返市场。

老实说,这家公司目前的状况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但它在核心业务领域确实拥有足够稳固的基础,包括在中国建造工业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场,以及在美国为住宅和商业客户提供屋顶式太阳能发电项目。因此,如果它可以利用自身的基础和专长为这两项业务找到更多客户,可能会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这两项业务领域显然不缺少机会。中国和多数西方国家正在积极建设新的太阳能发电场,以摆脱煤炭和天然气等污染性更大的碳排放能源。这一行动在最近几个月变得更加紧迫,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多数西方国家加快了新的太阳能项目建设,以消除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

现在,SolarMax只需要利用其中的一部分需求。

客户太过单一

SolarMax算得上是一家美国公司,总部位于内华达州。它的业务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在美国为住宅客户和商业客户(如工厂和办公大楼)建造屋顶光伏系统。另一部分在中国,建造工业规模的光伏发电场。

直到最近,中国业务一直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其2020年1.316亿美元收入的70%以上。但随后,该公司在中国的营收从2020年的9,400万美元骤降至去年的780万美元。因此,2021年的总销售额也比去年减少了71%。

暴跌的原因不难找到,就在于SolarMax在中国的客户只有一个,这是一家名叫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PIC)的国有企业。在过去两年里,SolarMax为这个客户建设了四个项目,并于2021年完工。因此,在今年头三个月,该公司在中国的收入跌至零。此外,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近期会有来自SPIC或其他中国客户的新项目。

SolarMax的美国业务则稍微稳定一些,但其收入也从2020年的2,880万美元降至去年的2,730万美元。但在这里,该公司指出,其在美国安装屋顶光伏系统的所有业务都位于加州,再次凸显了多样性的不足。

最重要的是,SolarMax在2020年和2021年出现了负现金流,今年前三个月的运营也出现了200万美元的负现金流。这家公司自己在招股说明书里说,它过去两年的财务报表有地方已经表明,公司可能面临现金短缺,随时可能存在停止运营的风险。

它的现金状况目前看起来有点不确定,尽管还没有到出现危机的阶段。截至3月底,Solarmax拥有约500万美元的现金,如果它能够完成IPO,这一数字可能会上升到3,000万美元以上。它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提到短期债务的情况,目前它有大约4,500万美元的长期债务。

招股说明书称,该公司打算将IPO收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最有可能为其亏损业务提供资金,其中包括今年前三个月的130万美元净亏损。但该公司也有可能将部分新资金用于另一项收购,以帮助其在美国、中国或两者都实现多元化。

在估值方面,如果SolarMax能够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条款完成IPO,其估值将达到约1.9亿美元。这将使其基于2020年营收的市销率在0.6倍左右,尽管根据2021年的营收数字,这一数字降至仅0.2倍。类似的太阳能发电场建设专家瑞能新能源(SOL.US)的市销率要高得多,为5.7倍,这表明SolarMax的定价真是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定价确实是合理的,即使在这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该公司也很难吸引投资者购买它的股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白酒消费减弱 珍酒李渡预告上半年少赚24%

中国白酒生产商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亿至25.5亿元,预计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是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费减少,尤其是在商务及社交宴请及送礼场合。公司于6月推出全新战略性旗舰产品,并着力提升核心市场渗透率、加快渠道周转,同时积极扩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场,期望于下半年带来销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拥有“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等白酒品牌,产品涵盖酱香型、兼香型和浓香型白酒。核心产品“珍酒”去年销量为12,284吨,为连四年下跌。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但随后回升,至中午休市报7.09港元,升3.6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子不语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电商企业子不语集团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称,受惠于品牌影响力扩大及运营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逾30%。 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至2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6亿元增长30%至40%。预计期内净利润达1亿元至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40万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将强劲营收增长归因于“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设”,并称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也推动了利润提升。 子不语集团股价周三平开报3.51港元,股价年内累计跌幅约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网上游戏商博雅互动国际有限公司(0434.HK)周二发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下跌,盈利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据去年经重列盈利3.13亿港元计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亿港元至2.35亿港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较预期减少,以及因购买加密货币,令银行存款减少,使期内的利息收入比预期为低。 博雅周三开盘跌4.1%报7.5港元,公司年初以来股价跌逾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银行盈利背后的隐忧:竞争炽烈息差收窄

这家区域性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8%,远低于资产扩张速度,凸显强烈的息差压力 重点: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约17%,但营业收入仅微增2.2%,净利润上涨3.8% 中国央行为刺激经济持续降息,银行业面临严峻息差压力 梁武仁 在超长经济放缓周期冲击下,中国银行业多重承压。纵然使尽浑身解数,如今也难以交出亮眼成绩单。以华东地区重要城商行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为例,该行上周五试图通过盈利预告“解释”最新利润增长,但困扰全行业的沉疴痼疾依然待解。 这份公告让投资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的财务表现,用“积极”字眼制造利好氛围,似以巨额利润增长相诱。 细读公告,恐难掩失望。虽然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劲增约12%,较上年同期增约17%,主体贷款业务扩张迅猛,但上半年以贷款利息为主的营业收入,仅同比上升2.2%至210亿元,净利润微升至93亿元,涨幅仅3.8%。 徽商银行以华丽辞藻“解释”中报业绩,将“向好业绩”归因于“始终坚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还罗列诸多成绩。 资产扩张与利润增速的巨大鸿沟昭然若揭:在央行连续降息刺激经济的背景下,该行信贷业务息差承压明显。 净息差压力并非徽商银行独有。中国银行业衡量利差的净息差(NIM)指标已整体承压多时。理论上来说,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维稳息差,但同业白热化竞争等因素正影响这种动态平衡。 经济不振时,贷款需求趋弱,银行间竞相杀价争夺优质客源。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银行会下调贷款利率,但这会侵蚀其利润空间。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后一年)以来,竞争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年,监管机构引入了一套机制,使贷款利率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地挂钩。 去年,徽商银行净息差较2023年缩窄17个基点至1.71%,而2019年该指标高达2.51%,显示已苦战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并非当下唯一痛点。经济困境使贷款违约风险攀升,银行风控承压。这一方面,作为华中地区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优于中小同业。 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仅0.98%,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较之下,总资产规模为其一半的宜宾市商业银行(2596.HK)不良率尽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达1.68%。泸州银行(1983.HK)的不良率则为1.19%。 徽商银行由十几家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合并组建而成,其规模优势或有助于在吸引大型、财务稳健企业的过程中,维持较低的不良率。该行主要面向企业客户,而非个人借款人,后者本身风险更高。中国的国有银行主要向其他国有企业放贷来维持较低的不良率,后者在还款出现困难时,通常可获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国有企业驰援。 借款方承压 然而,财报暗藏隐忧。去年,对困境企业的贷款重组量同比增9%;且潜在劣变贷款,即关注类贷款大增62%,占比升至1.13%,显示客户群经营压力正持续累积。 2020年,该行曾因接管包商银行四家分行引发关注。这家内蒙古银行前年破产,成为二十年来首例被接管的商业银行。这意味着,徽商银行在疫情动荡期既要化解自身风险,又需处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遗留问题。迟至去年,该行仍向第三方转让约7.01亿元包商系不良资产。 尽管盈利预告成色不足,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徽商银行股价仍涨超5%。眼下投资者对任何利润增长都持“饥渴”心态,此轮上涨存在内在逻辑。 不过,徽商银行的估值仍处洼地:市盈率(P/E)仅3倍,市销率(P/S)1.3倍,市净率(P/B)更低至0.3倍。该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宾市商业银行——后者市盈率达21倍,市销率5.2倍。 市场对徽商银行前景的冷淡态度不难理解:只要经济下行周期延续,任何利润增长,尤其是疲软增长引发的乐观情绪,终将快速消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