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资金投向时,正越来越多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CSR)因素

邱峰

在中国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CSR)已经开始成为普遍的概念,这主要是与政府议程上的扶贫等议题有关。对中国而言,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全盘概念,虽然仍是一项崭新的事物,但由于金融机构对ESG的兴趣越来越大,它近年在中国投资市场获得了更多关注。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分析一家公司时,ESG是协助识别重大风险和增长机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它最终目标是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以及和影响社会有关的要素。至于CSR是一种更加自律的模式,让公司在展示其公众形象时、出于战略或道德目的,而行使这种责任。

ESG和CSR是相关的,但也不尽相同。ESG依赖于具体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一家公司、并确定它是否值得投资。相比之下,CSR一般被理解为有助于提高品牌声誉的战略措施。

换句话说,当从公司作为负责任社会成员表现的角度来看,ESG可以被认为是“定量”的一面,而CSR是“定质”的一面。由于ESG具有更全面和可量化的衡量标准,它已经得到了更多金融机构的关注。

虽然相对落后于更成熟的西方市场,但中国近年来已采取措施规范ESG实践。例如它已经发布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和《可持续发展投融资项目支持目录(中国)》等公开文件,以规范企业如何实施ESG实践,确保其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随着ESG的发展,一些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指导的评级系统也同步发展,包括全球指数编制者MSCI、Wind和富时罗素创建的系统,而一些本地创建的ESG评级系统也已经开始出现,这些系统会研究公司作出的承诺,以及他们计划如何实现其目标。事实上,设定一个目标是第一步;之后,重视ESG的公司应该有明确的计划,以实现他们的目标,并定期披露他们的ESG实践进展。

另外,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发了自己的评级系统,利用大数据挖掘,将公司的实际言行与他们自愿提供的信息分开比较。

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ESG信息质量,往往会较民营企业为佳,尤其是那些在香港和中国A股市场双重上市的企业。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往往更加透明,有些甚至已经开始了第三方核查。

关注环境与公司治理

在更广泛的ESG“三大概念“中,中国企业相对更关注“环境”和“公司治理”要素;碳中和、共同富裕和财富的公平分配,在中国也都成为重要的ESG话题。

中国此前宣布了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以及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此同时,该国在发布前提到一些与ESG相关的政策时,都将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定纳入其中。作为相对容易衡量和量化的东西,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ESG战略中的一个强有力的焦点领域。

对环境的关注,是在中国整体能源结构发生较大转变的时候出现。这意味着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将在未来拥有巨大的投资机会,因为中国正在寻找替代目前占全国总碳排放量很高比例的化石燃料的能源。因此,推广绿色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并可能会成为企业ESG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企业也意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对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并明白投资者在决策时,会考虑治理结构和高管人员等要素。近年来,公司董事会中的男女比例也受到广泛关注,因为许多人认为这种多样性,可以帮助公司做出更好的决策。

总括而言,ESG投资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一项重要战略,亦是衡量一家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ESG投资的战略目标,是获得更高回报和更低风险,通过将ESG因素纳入决策,更全面地监测目标公司的行为,让投资者可以把资金投放于高质量的目标。因此,ESG的长期价值特征,对中国机构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

邱峰是一位投资专家,专注于中国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投资。他的大量研究资料来自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位于深圳的资产管理企业,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达2,762亿美元

(本文为翻译文章,中英文版本如有冲突,以英文版本为准。如欲参考原文,请点击这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药明康德配股集资76.5亿元

中国医药外包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周四公布,拟配售7,380万股新H股,每股作价104.27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市价112港元折让约6.9%,净集资约76.5亿港元(9.75亿美元)。 此次配售股新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6.01%及2.51%,筹得资金中约90%将用于加速推进全球布局和产能建设,约10%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公司此前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207.99亿元,按年增长20.64%;股东应占溢利为82.87亿元,按年上升95.46%。 药明康德股价周四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07.8港元,跌3.75%。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上升9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高梅中国二季度业绩微升

澳门博企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2282.HK)周四公布上半年业绩,4至6月的第二季度收益86.7亿港元,同比升18.9%,经调整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25.1亿港元,同比升2.8%。 今年中期的收益为166.6亿港元,按年升2.7%,经调整EBITDA为48.8亿港元,按年跌1.4%。 二季度的主场地赌枱投资额同比上升7%至40.9亿美元,主场地赌枱的赢率微升0.5个百分点至25%。 美高梅中国周四开盘升1%报15.76港元,今年以来该股上升逾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ranssion makes Tecno phones

竞争加剧盈收下滑 传音拟赴港上市抗逆势

据媒体报道,这家在上海科创板的上市的平价智能手机制造商,正考虑赴港作第二上市 重点: 据媒体报道,科创板上市的传音控股正考虑赴港作第二上市,融资规模或高达10亿美元 这家平价手机制造商凭借开拓非洲市场迅速崛起,但随着竞争加剧,其营收去年开始下滑   阳歌 对企业融资而言,时机决定成败。不过,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显然未能汲取这一教训,媒体新近报道称,这家平价手机制造商正计划在科创板基础上,在香港作二次上市。 凭借着力发展Tecno、Infinix及Itel等处于100至200美元区间的平价机型,传音控股成为国内最不为人知的手机行业翘楚。通过悄然深耕非洲市场确立主导地位后,公司2023年借力拓展其他新兴市场,跻身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 然而,近年随着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在非洲发起挑战,加之其在新开拓市场屡遭挫败,传音控股步入艰难时期。雪上加霜的是,全球通信芯片巨头高通去年对该公司发起诉讼,其任职多年的CFO,更于当年9月短暂失联。 这样的境况之下,可能难以使传音控股成为港交所IPO的有力候选者。但现实似乎并非如此,彭博社上周报道,公司正与顾问商讨,计划在香港上市集资约10亿美元。 虽自身处境堪忧,传音控股无疑受到香港IPO市场火爆势头的鼓舞。该市场近期受沪深A股上市的中资企业青睐,成为他们第二上市地点。这一轮热潮以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为首,后者今年5月完成香港年初至今最大IPO,共募资逾40亿美元。 与宁德时代类似,传音控股2019年登陆科创板时,凭借同业忽视的非洲市场,成为强劲增长典范。公司股价目前仍超发行价一倍有余,巅峰时期涨幅高达五倍,投资者对其快速崛起不吝惜掌声。 随着去年下半年营收下滑,传音控股的股价近期表现相对疲弱,今年截至目前累计下跌21%。当前19倍的市盈率,仅为竞争对手小米(1810.HK)54倍市盈率的三分之一,后者近年因进军电动车市场激发热捧,股价狂飙。行业巨头苹果公司(AAPL.US)则为33倍。 面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增长放缓,智能手机制造商普遍承压。传音控股因高度依赖利润率偏低的平价手机,防守力尤显脆弱,在小米与原属华为旗下的荣耀大举进军非州之际,情况愈显得不利。 业绩表现跳水 直至去年上半年,传音控股营收仍保持38%的同比增速,达346亿元,但下半年形势急转,骤降8.3%。收缩态势今年一季度加剧,公司公布营收同比大跌25.5%至130亿元,上年同期为174亿元。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70%至4.97亿元,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1.4%降至19.3%。横向对比,小米当季毛利率为22.8%,苹果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更高达35.9%。 聚焦低端市场,无疑是传音控股毛利率偏低的主因,但另一因素或是高通诉讼案。去年7月,这家美国芯片巨头起诉传音控股。媒体报道称该案于今年1月和解,意味作为协议组成部分,传音控股或需向高通支付额外专利许可费,由此推升成本、侵蚀利润率。 纵观传音控股各主要市场走势,全线失守态势明显。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公司非洲市场出货量一季度下跌5%,市占率由52%降至47%,终结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东南亚市场当季出货量大降20%,市占率自18%降至15%。中东局势尤甚,出货量骤减30%致市占率由22%滑落至16%。 国际数据公司(IDC)分析师黄子兴(Will Wong)指出,激烈竞争与内存价格上涨双双削弱传音控股业绩。他称,该公司正摒弃“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战略,转向追求更高利润机型。他预计,这家公司的处境将于下半年好转,若推进港股上市,或提供更多正向动能。 不容忽视的是去年9月,传音控股任职多年的CFO肖永辉短暂失联两周,也引发些许隐忧。肖永辉快速现身令公司稍安,外界多猜测其因涉他人刑案接受质询。但无论如何,核心高管在一段时间失联终非良兆。 最终而言,传音控股赴港上市将为投资者开辟投资中国手机制造业的新通道,毕竟除小米外,该领域主要参与者多为非上市公司。但由于传音控股专注低端市场,且业绩滑坡,意味着若期望融资10亿美元,公司可能需以低于科创板股价的价格发行股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业务持续复苏 瑞幸二季度盈收双升

国内最大咖啡连锁运营商的瑞幸咖啡(LKNCY.US),第二季报告显示其营收及盈利均获双位数增长。公司持续快速扩张门店网络,经营业绩已从去年低谷中显著回升。 根据周三美东时间盘前发布的最新季报,瑞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4亿元,当期利润上升43.6%至12.5亿元。直营门店营业利润率微降至21%,较去年同期21.5%略有收窄。 当季新增2,109间门店,截至3月末门店达26,206间。新开门店含24家海外店,包括马来西亚16家、新加坡6家和美国2家。直营门店(约占门店总量的三分之二)同店销售额增长率,从上一季度的8.1%增至13.4%。 财报发布后,瑞幸股价周三开盘走高,但随后回调,当日收盘下跌1.9%。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超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