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rug developer has raised around $400 million in seven rounds of financing. But after burning through cash, the company needs fresh capital to sustain its work on AI-assisted drugs.

这家AI制药企业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合计募资约4亿美元,但其烧钱速度亦十分惊人,急需在更大的资本市场融资“续命”

重点:

  • 英矽智能去年收入同比增长70%,达到了5,118万美元,其中有3,900万美元来自药物开发项目的对外授权
  • 该公司目前还未有任何一种人工智能辅助开发药物通过三期临床试验,若研发进展不顺,将大幅影响公司市值

 

莫莉

在去年6月递交的招股书失效之后,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近期更新招股文件,将与2023年底赴港申请上市的同行晶泰科技争夺“亚太AI制药第一股”的名号。

英矽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一间AI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最新的招股书中,英矽智能透露,2023年的收入同比增长了70%,达到了5,118万美元,其中有3,900万美元来自药物开发项目的对外授权。在2023年9月和2024年1月,英矽智能接连完成两项对外授权交易,合同金额总额最高可达15亿美元,其中与Exelixis(EXEL.US)的合作,让英矽智能可以获得8,000万美元的首付款,这也是亚太地区的第一个AI新药的专利授权合作。

英矽智能的业务主要包括管线药物开发、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服务三大领域。其中,管线药物开发服务是支柱业务,公司通过研发内部管线候选药物,在其对外授权或实现商业化后产生收入,该分部去年贡献收入3,902万美元。

药物发现服务是与药企等第三方合作,利用英矽智能研发的Pharma.AI平台发现与疾病有关的靶点,识别并进一步研发,从中收取服务费。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则是客户使用Pharma.AI平台时,就该平台的访问权限收取的预付订阅费。2023年,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分别贡献879.6万美元和336.2万美元,期间签订软件客户达50个,新增礼来(LLY.US)、诺和诺德(NVO.US)等大型药企客户。

在大额对外授权合作的加持下,英矽智能去年财务表现稍为好转,除了收入上升,净亏损也同比减少1,019万美元至2.11亿美元。不过,尽管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收入,这间技术驱动公司烧钱速度仍然十分惊人,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达到5.6亿美元。

在过去生物医药融资活跃的时期,英矽智能依靠“人工智能+医药”的概念颇受资本青睐。自2014年成立以来,英矽智能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合计募资约4亿美元,股东名单星光熠熠,包括启明创投、创新工场、高瓴资本、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及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等。2022年8月,英矽智能完成了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更获沙特阿美旗下的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公司的投后估值高达8.95亿美元。

截至去年底,英矽智能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77亿美元,这个金额与不少通过港股《上市规则》18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相比,其实已为数不少,但以英矽智能的资金消耗速度来看,可能无法维持一年的运营开支。2023年,英矽智能的研发开支为9,734万美元,同比增长24.5%,行政开支亦高达1,734万美元,当中包括劳工成本、股份薪酬开支等项目。

此外,公司的负债水平较高,截至2024年1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达到8.47亿美元。由此可见,管理层或急于登上港股市场,获得更为通畅的融资渠道,为众多管线的下一步研发提供资金。

AI制药前路未知

招股文件披露,公司旗下拥有涵盖纤维化、肿瘤学、免疫学和其他治疗领域的15款候选药物管线,其中6种已取得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其中,小分子候选药物ISM001-055是英矽智能的核心产品,也是研发进展最快的管线。对于AI制药行业来说,这款候选药物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ISM001-055是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发现靶点、并设计化合物的候选药物。

过去两年里,由AI辅助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不断增加,但是目前还未有任何一种人工智能辅助开发的药物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部分AI设计的小分子药物临床研发进展不顺,导致研发企业的市场估值一落千丈。2022年上市的英国AI制药企业BenevolentAI(BAI.AS)曾备受瞩目,但是其核心管线BEN-2293在II期试验中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公司随后裁减一半员工,股价亦下跌超过90%。

英矽智能的ISM001-055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项目,在中国和美国近40个研究中心同步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中美国2a期临床试验已于 2024 年2月完成首批患者给药,在中国2a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该候选药物的研发情况,或对公司业务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港股和A股市场尚无AI制药企业上市,另一间冲刺港股上市的晶泰科技在2021年的最后一轮融资中,投后估值高达19.7亿美元,比英矽智能高出一倍有余。与其他AI制药公司相比,英矽智能不仅拥有自我造血能力,通过管线授权持续产生营收,还拥有进展较快的自研管线,值得投资者长期留意。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博雷顿折让15%配股 集资2.5亿港元

电机制造商博雷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日公布,拟配售最多1,000万股新股,占扩大后H股3.98%,配售价25.08元,较上交易日收报折让14.98%,集资总额2.51亿港元(3200万美元)。 公司公布,集资所得款项70%拟用于团海外光伏及储能项目的投资及开发;15%偿还计息借款;余额拟重点投入多模态大型模型驱动的无人驾驶矿卡协同调度系统研发、商业化及示范应用。 博雷顿股价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7.92港元,跌5.36%。该股于今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过去一个月累跌逾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中伟新材低位定价 首挂午收仍挫5%

新能源材料生产商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79.HK)周一在香港挂牌平开报34港元,股价之后回软,中午收市报32.3港元,跌5%。 公司发售1.04亿股,每股售价34至37.8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26.9倍,国际配售则录得超额3.08倍,集资净额34.3亿港元。 去年公司收入增长17.4%至402亿元,但盈利不升反跌,按年下挫24.7%至14.67亿元。今年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收入同比升6.1%至213.2亿元,但盈利则下跌14.8%至7.53亿元。 集资所得的50%,将用作扩大生产及供应链能力,约40%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余下10%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oodbaby makes strollers

生育低迷关税打击 好孩子叫苦连天

全球最大婴儿手推车与安全座椅生产商好孩子,正受美国关税与中国生育低迷的双重打击 重点: 公司今年前九个月的收入下滑,在上半年录得小幅增长后再度转为收缩 亚洲和欧洲市场的增长,正抵消美国市场的疲弱销售   谭英 当好孩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086.HK)在2010年启动香港IPO时,受惠于新兴中产阶级家长渴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用品的需求,公司已连续17年成为中国婴儿手推车市场的领导者。其后,公司利用上市所得资金展开全球并购,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婴儿手推车及儿童安全座椅供应商。 除了在中国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外,公司亦在1996年成为美国最大婴儿手推车供应商,并在七年后登上欧洲市场首位,为Quinny、Nike Kids和Tommee Tippee等品牌代工生产产品。 然而,受多项不利因素拖累,公司近期发展不再如此强劲,这些因素包括中国出生率下滑、本土消费者愈加谨慎,以及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些挫折在公司本月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中表露无遗,数据显示其表现较上半年已显乏力的业绩进一步恶化。 最新报告,好孩子国际今年首九个月收入按年下跌1.1%至64.2亿港元,在2025年上半年曾录得2.7%的收入增长后,再度陷入收缩。其中,内地gb品牌表现最差,期内收入大跌18.1%;旗下婴儿安全座椅品牌 Evenflo下滑 10.9%;设计谘询业务Blue Chip收入则按年下降19.9%,反映其客户在美国关税动荡下的脆弱性。 不过,上述跌幅在一定程度上被高端婴儿车品牌Cybex的增长所抵销。该品牌期内收入上升11.7%,并占集团总收入的57.5%,成为主要支撑来源。 公告发布后的四个交易日内,好孩子股价曾下跌4.2%,惟其后收复失地。然而,该股最新收市价1.19港元仍仅为其4.90港元上市价的五分之一。这对一家曾经看起来潜力无限的上市公司而言,显然称不上是一个亮眼的成长故事。 好孩子未在最新报告中披露盈利数据,仅提供有限资讯。但公司8月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大跌43.7%至1.055亿港元;期内净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至2.5%。因此,可以合理推测,相关盈利指标在第三季大概率持续恶化。 在中期业绩公布前不久发布的盈利预警中,公司将利润下滑归咎于美国业务疲弱,虽然其他地区的业务有所改善,部分抵销了相关影响。削弱盈利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为符合汽车安全座椅新监管标准而产生的额外成本,以及更高的推广与市场营销开支。 好孩子早期的成长,很大程度反映中国制造业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崛起历程,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产业规模进一步攀升。 公司由现年76岁的宋郑还创立,他曾是一名中学副校长,并于1989年至1993年期间负责学校附属工厂的管理。在政府鼓励民众创业的背景下,他发明了“推摇两用”婴儿推车,并以“好孩子”品牌推向市场,最终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产品名称。 全球并购扩张 2014年,公司先后收购了德国儿童安全座椅品牌Cybex,其创办人Martin Pos 目前仍出任好孩子董事会成员;同年又收购创立于1920年的美国公司 Evenflo。Evenflo最初以生产奶瓶起家,后来逐步将产品线扩展至儿童安全座椅与婴儿手推车等品类。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自今年4月起对婴童用品加征关税后,婴儿手推车、儿童安全座椅等主要品牌价格迅速上调,其中手推车平均涨价25%,儿童安全座椅平均涨价20%。这可能是令好孩子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按年下降3个百分点至 49.6%的原因之一,显示其关税成本转嫁能力受限,部分成本需自行消化。 由于美国市场占好孩子今年上半年销售额约三分之一,上述关税冲击显然是个坏消息。不过,与同样在美国市场建立产品主导地位的其他中国制造商一样,好孩子亦正进行调整,而公司目前的市盈率仅约7倍,估值显得相对偏低。 好孩子国际在美洲地区的收入占比已被其欧洲业务超越,欧洲板块收入占比由…

简讯:广告收入急增 B站第三季扭亏

影音平台哔哩哔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 BILI.US)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录得净利润4.69亿元(6,59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980万元,成功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达7.86亿元,按年大增233%,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公司期内收入按年增长5%至76.9亿元,其中广告营业额按年急增23%至25.7亿元;增值服务收入达30.2亿元,增长7%。移动游戏收入则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而下跌17%至15.1亿元。毛利率提升至36.7%,已连续13个季度按季改善。 用户数据方面,日活用户增长9%至1.17亿,月活用户增长8%至3.76亿;月付费用户增加17%至3,500万,日均使用时长达同比增加6分钟至112分钟,再创历史新高。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提升广告效益与内容生态,并在技术革新浪潮下保持投资节奏,以巩固长期增长基础。 哔哩哔哩美股周四高开,收市報25.89美元,跌4.7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