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HK
Shoe-making giant Yue Yuen wobbles, with first-quarter profit down 24%

这家来自台湾的制鞋大厂,虽已提早布局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却仍要面对人力成本激增带来的盈利压力

重点:

  • 首季度股东应占溢利按年大跌24.2%
  • 东南亚人力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公司利润空间

 

李世达

当中国制造的运动鞋仍在跨越太平洋,送到美国消费者手中时,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并未停止。虽然中美暂时达成协议,大幅降低关税,但对制鞋大厂裕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0551.HK)来说,仍不能松一口气。今年首季,“制鞋大王”面临毛利率及盈利均双双下滑的局面,凸显出代工厂商在全球供应链变局中的无奈。

裕元是Nike(NKE.US)、Adidas(ADS.DE)、Puma(PUM.DE)等品牌的运动鞋代工厂。根据首季度财报公司收入按年增长1.3%至20.29亿美元,收入表现尚能持平,利润却大幅缩水,同期股东应占溢利按年大跌24.2%至7,580万美元。毛利率与经营利润率亦走下坡路。首季毛利率按年下滑2.2个百分点至22.9%,经营利润率亦由去年同期的7.3%跌至5.4%。

公司表示,全球经济格局动荡导致单位成本升高,厂区产能利用不均、人工成本激增,以及新设产线与鞋面加工厂的投产进度不如预期,导致整体效率未能提升。

成本增长 需求保守

其中,印尼与越南等地的人力成本变动对裕元影响深远。美银证券指出,印尼工厂今年初已实施薪资上调,第二季虽然将陆续转嫁成本予品牌客户,但毛利率短期内仍将承压,预估全年仅能维持在18%至19%之间,较2024年仍有明显回落。

尽管第二季订单稳定,但管理层预期第三季出货将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与客户库存策略转趋保守而出现年减,意味短期恢复动能仍有困难,特别是在中国内地零售市场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品牌客户对拉货节奏更趋谨慎。

外部变量同样对裕元形成压力。面对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公司自2018年起已开始启动产能重配,降低中国生产的比重,特别是输美产品里中国制造的比例,从高峰的85%已降至15%。以生产地区划分,2024年,印尼、越南及中国大陆分别占出货量的54%、31%及11%,显示产能重心已逐渐转向东南亚。

事实上,和许多代工业者一样,裕元本就是“游牧民族”。

虽然裕元成立于1988年,但其母公司、台湾宝成工业(9904.TW)早于1969已在中国台湾彰化创立,初期主要从事塑胶鞋生产制造及出口,而后开始专注于运动鞋及休闲鞋的研发制造。

逐利而居 分散风险

1980年代,台湾土地及环保法规更趋严格,加之劳工成本快速上升,宝成开始寻求外移生产基地,起初目标放在东南亚,随着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宝成也加入了台湾制造业的“西进潮”。

总部设于香港的裕元,于1992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港资企业身份进入中国大陆设厂,开始在广东东莞、惠州、江苏昆山等地设立制鞋基地。随着产能扩张与中国出口快速成长,裕元的制造版图迅速扩大,成为Nike、Adidas等品牌最重要的亚洲代工伙伴,巅峰期一年出货量超过3亿双运动鞋。

裕元工业旗下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宝胜国际(3813.HK),负责中国内地的体育用品零售与分销。从股权结构看,裕元是宝胜国际的控股股东。裕元负责制造,宝胜负责销售,多年来建立起横跨中国、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地的制造销售网络。

然而,尽管裕元工业已提前部署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但这些调整未必能立刻带来成本优势,反而在过程中推高营运负担,部分新设产能效率不佳,导致加班成本增加。同时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情况与关税环境也在时刻变化,加上中国经济复苏尚不明朗,品牌客户策略保守,都为公司经营带来压力。

裕元股价近年长期徘徊在12至18港元之间,目前市盈率约6.5倍,低于九兴控股(1836.HK)的10.3倍与丰泰(9910.TW)的20.8倍,反映市场对其前景并未抱持高度信心。

尽管公司基本面稳健,品牌关系深厚,但成长性却略显不足,除了寄望景气好转、订单增加之外,尚看不出有其他具体策略,未来如果能在数字化转型、自动化制造与技术升级等方面有所突破,或许才能赢得更多投资人青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Yunji made an IPO in Hong Kong

云迹科技香港IPO为投资者铺就红毯

这家酒店机器人智能体制造商的IPO筹集约7,600万美元,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机器人智能体制造商 重点: 云迹科技的香港IPO募资约7,600万美元,大部分资金将投入研发,以拓展其AI机器人与智能体的产品矩阵 公司已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联想集团、腾讯和方源资本等多元化知名机构投资者的支持   阳歌 有没有想过在酒店帮你办理入住或送餐到客房的机器人到底是哪家的产品?答案很可能是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这家公司已悄然成为中国酒店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供应商,覆盖客房服务、按需配送、宾客协助及运维响应等越来越多的场景。 本周四,公司通过香港上市来迎接投资者“入住”,首先踏上红毯的是耀眼的资本阵容——阿里巴巴集团、联想集团、腾讯、启明创投、携程旅行网、方源资本等顶尖机构皆位列股东名册。 此次IPO使云迹科技成为新一代服务机器人供应商中赴港上市的首家企业,其产品覆盖酒店、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及工厂等场景。尽管与很多友商一样处于亏损状态,公司仍成功依据港交所两年前推出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登陆资本市场——该机制允许未达常规盈利要求的技术企业进行IPO。值得注意的是,云迹科技成为2025年依据港交所上市规则18C章条款上市的首家企业。 有别于灵活性有限且多在生产线上执行固定任务的传统工业机器人,云迹科技的硬件设备与智能终端可感知外部信息,经数据整合后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决策。公司将其机器人定位为智能体的“肢体”,而AI系统则承担“大脑”核心职能。 据云迹科技披露,截至去年末其产品已进驻逾34,000家酒店及150家医院;2024年机器人累计完成超5亿次服务操作,其中仅在2024年12月便执行逾186亿次指令。 根据IPO最终条款公告,公司于10月16日正式启动发行,以每股96.50港元售出690万股,募得净额约5.90亿港元(约合7,600万美元)。股票于周四在港交所首秀,挂牌首日高开49%,报142.80港元。 约60%的募集资金将投入研发,云迹科技正布局多维度业务增长方向。重中之重是深化其主力创收领域——中国酒店机器人市场的渗透。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场之一,其机器人渗透率仍处低位。 公司亦计划拓展写字楼、医疗机构等其他场景的业务,并探索与餐饮配送企业的潜在合作。最后同样关键的是全球化布局——当前国内市场贡献了云迹科技99%以上的营收,开拓海外市场势在必行。 上述任一或全部方向的突破,都将为已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的云迹科技注入新动能。尤为关键的是,尽管仍处亏损,其亏损幅度持续收窄;伴随规模效应显现,公司在经调整基础上实现扭亏为盈已近在咫尺。 2014年成立的云迹科技是AI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之一。这类机器人可执行高强度、相对流程化或具危险性的复杂场景任务。根据其最新上市文件引述的第三方资料,公司系全球首批实现服务终端全自动闭环学习系统的企业之一,涵盖感知、认知、决策、行动与反馈全流程。 广阔的蓝海市场 中国酒店业智能化市场蕴藏云迹科技最大的机遇,因为大多数酒店都还没有将机器人纳入日常运营。根据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分析,去年中国酒店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的潜在市场规模达4,200亿元(约合590亿美元),而实际销售额仅37亿元,强烈的反差也揭示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当前以约6.3%市占率位居行业领先地位。2022至2024年,年均营收增长23%,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达8,83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7,430万元增长19%。公司约四分之三营收来自机器人及功能套件,其余来自AI数字化系统——该项业务占比从2022年的16.4%,稳步提升至今年前五个月的25.6%。 尽管直销仍为云迹科技主要销售模式,但为触达下沉市场,公司正加大对三、四线城市酒店经销渠道的布局力度。 尽管渠道分销通常因中间环节侵蚀毛利率,但云迹科技凭借规模效应与运营积累,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其毛利率从2022年的24.3%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43.5%,不过今年前五个月微降至39.5%。随规模扩大,研发费用占比显著优化,从2022年的42%降至2024年的23.4%。 云迹科技海外销售占比尚不足1%,但其产品已覆盖中国以外逾2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正谋划重点开拓东南亚及日本市场:后者因人口加速老龄化导致用工荒,酒店等物业经营者对机器人需求激增,蕴藏巨大潜力。 过去三年云迹科技净亏损持续收窄,从2022年的3.65亿元降至2024年的1.85亿元。剔除员工股票薪酬及金融工具价值变动的经调整亏损,同期也从2.34亿元大幅缩减至2,760万元,今年前五个月该指标为2,680万元。这些数字显示,伴随IPO征程收官,公司至少在经调整层面已逼近盈利拐点。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华为第三季度痛失中国智能手机王座

国际数据公司(IDC)周三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陷入颓势的华为在中国市场痛失桂冠,而东山再起的苹果(AAPL.US)公司凭借iPhone 17的热销实现排名跃升。IDC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0.6%至6,840万台。 华为市场份额从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从榜首滑落至第三。竞争对手vivo以17.3%的市占率占据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场份额持平。苹果是期内少数实现份额增长的企业,最新季度市占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15.8%,使其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跃居本季度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跻身前六的还有市占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荣耀。六大头部品牌中,仅苹果与OPPO在最新季度实现同比销售增长。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接特斯拉订单股价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传言不实

制冷元件制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发公告,澄清市场传闻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消息。公司直指传言不属实,也未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于今年10月15日亦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本周三市场有网络消息传出,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向三花智控订购线性执行器,总值达6.85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价大升13%,成交量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涨停。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价略回软,但仍较上市价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开盘跌5%报37.54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