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领先的风电设备提供商报告,今年第二季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下滑

重点:

  • 新疆金风科技报告第二季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9%
  • 该公司受益于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行动,但由于核心本土市场的建筑活动放缓,其利润率正在承压

安柯伦

过去几年,在中国领先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08.HK; 002202.SZ)拥有或者使用其设备的风电场,巨大的风力涡轮机一直在全速运转。但这些发动机最近也显示出减速的迹象,该公司最新业绩显示,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在第二季度均出现下滑。

这家中国领先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报告,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为101亿元,这是基于该公司周五发布的中期业绩计算得出的结果。这比一季度的64亿元增长了近60%,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9%。

该公司的季度净利润更加不稳定,为7.07亿元,环比下降约30%,同比下降44%。利润下滑的原因,在于上半年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8.4%,下降到24.7%。

最新的业绩反映出金风科技正在经历坎坷。随着中国寻求在2030年实现碳峰值,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金风科技正在受益于强有力的市场地位。但它也在经历一些成长的阵痛,现时中国占该公司销售的绝大部分,随着市场开始成熟,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正逐步取消政府对新的风电开发的激励措施。

从数据上看,金风科技今年上半年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风电机制造和销售;约20%来自自有风电场的开发;近12%来自风电场建设等服务;剩下的2%来自其他来源,包括在中国运营水处理厂,这块副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贝莱德、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着眼于长期,它们喜欢金风科技这样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公司,目前在该公司有投资。过去12个月,该公司在港股的股价经历了近20港元的高峰,和略高于10港元的低谷。这只股票上周位于这个区间的中间位置,不过最新业绩发布后,周一跌了近15%,至12.58港元,表明投资者对于其增长放缓感到失望。

但是回到两年前,该股股价仅略高于7港元。10年前,它的股价还不到2港元。如果长期保持这个趋势,对于愿意忍受短期波动的投资者来说,金风科技可能会带来令人欣喜的回报。

从过往记录来看,该公司不可能只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列车上的匆匆过客。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热潮在中国有深厚的基础。新疆金风科技创立于24年前,其1万名员工分布在32个国家,主要是对可再生能源支持力度较大的地区。

“目前,金风科技已实现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86GW,在运维服务量超过50GW,逾44,000台运行风电机组遍布世界。”该公司在网站上表示。

紧咬中国市场

虽然金风科技努力将自己定位为全球风电巨头,今年上半年它近93%的收入来自中国。但该公司表示,它正在积极进军新市场,并在其中几个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在非洲和亚洲的新兴市场。

除了客户集中在中国,该公司还承认,中国政府政策的转变、汇率的重大变化、竞争的加剧,以及新冠疫情在中国的持续影响,所有这些都可能给它的收入和利润造成进一步压力。

新疆金风科技在全球风力涡轮机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竞争对手包括苏司兰(SUZLON.BO)、维斯塔斯(VWS.CO)、通用电气(GE.US)、日立(6501.T)、诺德克斯(NDX1.DE)和西门子(SIE.BE)等公司。

在周一大跌之后,金风科技的港股市盈率约为13倍。这远远高于苏司兰的3.36倍,与业务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日立的13倍大致相当。与许多亏损的竞争对手不同,该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仅这个事实就表明,投资者可能对该公司的长期前景更有信心。

虽然业务在放缓,但金风科技仍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按市场份额计算,它是中国最大的风电制造商,202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风电制造商。此外,高通胀、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等全球性问题,正威胁着中国和其他地方的经济增长,但能源消耗并没有放缓。这个原因加上全球推动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努力,使金风科技等老牌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非化石燃料能源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对该公司来说也是利好消息。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目标是到 2025 年,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中国能源需求的 39%。而在6月,包括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在内的九个政府部门又出台了一个方案,提出“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

这样的政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大型机构投资者在金风科技业务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仍继续投资该公司。

尽管风能是金风科技的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但该公司也在涉足水处理业务,以求实现多元化。该公司在中国33个城市拥有68家水处理公司,日处理水规模为420万吨。快速增长的副业在今年前六个月创造了3.7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5%。

这表明,金风科技并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风能这个核心业务上,而是忙于寻找下一个能让风向保持顺畅的重要领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美丽田园料中期纯利年增不少于35%

美容与健康管理集团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2373.HK)周一公布,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不少于14.5亿元(2.02亿美元),按年增长不少于27%;净利润不少于1.7亿元,按年升幅不少于35%。 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双美+双保健”的高毛利商业模式持续优化,提升收入结构与毛利率表现,同时“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战略带动业务规模扩大及市场占有率提升,推动规模效应持续释放,令净利率稳步上升。 美丽田园周一高开1.3%,至中午休市报29.55港元,转跌0.84%,股价今年以来仍升6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361度二季度销售佳 零售电商齐齐上

运动品牌361度国际有限公司(1361.HK)周一公布第二季度营运概要,主品牌产品及童装品牌均同比上升10%。至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产品,整体流水同比亦录得20%增长。 公司表示,已进一步深化落实“科技赋能产品创新升级”战略,针对多样化市场需求持续推出新品,进一步深化“专业化、年轻化及国际化”的品牌定位。 期内,分销商于广州、长沙、天津、上海及大连等地增设39家361度超品门店。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的超品门店数量达49家。 周一361度平开报4.99港元,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升近18%。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lueFocus does marketing services

营收下滑的蓝色光标 海外突围有难度

这家中国营销服务龙头供应商,正跻身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浪潮 重点: 标榜中国最大,并作为全球第十大营销服务商的蓝色光标,已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公司八成营收來自为出海的中国企业提供营销服务,但因利润率超低而侵蚀净利润   阳歌 谁说只有制造商才能赴港IPO,才能为沪深A股市场的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此类两地上市(A+H)已成为今年香港规模最大的IPO项目,电池巨头宁德时代5月募资353亿港元(45亿美元),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6月募资101亿港元。如今,营销服务龙头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058.SZ),拟通过赴港上市而打破工业股垄断局面。 据上市文件显示,创立于1996年的蓝色光标,是中国资历最深的营销服务商之一,位居全球行业第十。在WPP集团(WPP.L)与宏盟集团(OMC.US)等巨头主导的全球十强榜单中,该公司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蓝色光标的财务数据凸显若干显著趋势,包括中国企业正斥巨资开拓海外市场。这类营销支出占蓝色光标去年总营收的80%,该业务增速远超面向国内消费者的营销服务。 公司更以显著低于国际同行的超低利润率著称,其将之归因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全球市场。受此影响,过去四年,蓝色光标始终在盈亏线上挣扎。若无法提升全球营销业务运营效能,这一趋势恐将持续。 在中国广告及公关界,蓝色光标颇具声望,2010年即成为深交所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创业板于2009年设立)。若持有至今,投资者已获近四倍收益,目前公司市值达230亿元(约合32亿美元)。 不过,即使获得如此收益,当前蓝色光标A股市销率仅0.39倍。作为近三年营收年增速近30%的行业龙头,估值确实疲软。当然,全球同业估值普遍承压,WPP市销率更低至0.31倍,宏盟集团虽达0.92倍,吸引力也不大。 参考当前市值、以及华泰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华兴资本等大型承销商阵容,蓝色光标此番募资恐难突破10亿美元关口,但仍有望筹资数亿美元。 部分募资将加速其近年全球化布局。当前,蓝色光标已在美国、越南、泰国、印尼及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这些网点除服务中国客户外,也将开拓本土业务,以抗衡国际巨头。在国内经济持续疲软,抑制企业营销预算,该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 营收开始下滑 尽管利润表现欠佳,蓝色光标过去三年营收增长确有强劲表现,去年收入同比增长15.6%至608亿元(2023年同期为526亿元)。但需要指出,增速较2023年43%的增幅有较大回落。令人忧心的是,据深交所公告,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萎缩近10%至143亿元(上年同期为158亿元)。 蓝色光标未在财报中说明下滑原因,或许是国内市场疲软,企业增长停滞与消费需求疲软,导致营销预算收缩。受此影响,公司国内营销服务收入去年骤降近30%至81亿元,仅部分被国内广告服务收入的微增抵消。 蓝色光标全球收入结构,清晰展现出中资企业出海主阵地。去年,客户全球营销预算中42%投向美国市场,第二大目标市场欧洲占比仅15%。数据或有助于解释,中国政府为何力避中美贸易战升级。 鉴于蓝色光标利润率极低,最新营收萎缩态势更显严峻,令其盈利回旋空间很小。公司营业成本主要源于向谷歌、脸书及TikTok等平台支付的费用,去年占营收比例高达97.5%,对应毛利率仅2.5%。毛利率近年持续走低,从2022年的4.7%降至2023年的3.4%。 公司将微薄利润归咎于主流互联网平台广告成本高企,该问题在海外市场尤为突出。面对谷歌、TikTok等巨头,其议价能力极其有限。需补充说明的是,蓝色光标当前毛利率仍显著低于WPP的17%,以及宏盟集团19%的水平。 核心症结在于,蓝色光标亟需提升盈利能力,但在国内经济下行周期,向核心中企客户提价难度极大。拓展海外客源或可部分缓解压力,这解释了为何公司近期全球布点的策略。然而,因需同时对抗国际巨头与本土竞争者,公司海外突围成功几率不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irrus Aircraft primed for new financing as its thinly traded stock surges

股价倍升流通量低 西锐飞机融资是时候

西锐飞机大股东减持股份,套现近7亿港元,料公司有机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重点: 过去半年,西锐股价升幅逾倍 母企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阴霾渐淡化   刘智恒 作为香港市场第一只飞机制造股,西锐飞机有限公司(2507.HK)自去年7月上市后,并不受市场注目,但随着今年股价的飞升,开始渐渐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公司大股东中航通飞香港亦趁机减持手上股份。 西锐发公告,中航通飞香港于7月3日以每股39.98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折让8%),出售1,750万股西锐股份,占总发行股本的4.78%,套现近7亿港元。出售完成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84.97%跌至80.18%。 减持翌日,西锐股价即时受压,开市后一度跌7.4%,但仍力守在40港元关口,收市报42.15港元,只跌3%。似乎大股东的减持,对股价的实际影响没原先估计严重。抗跌力强的背后,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西锐的投资价值。 上市受尽冷待 先说说西锐的前世今生,中航通飞香港的母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称中航工业),于2011年从美国的Klapmeier兄弟手上,购入Legacy Cirrus的70%股权,公司有两条飞机产品线,一是SR2X系列,主要供零售客户使用的单引擎活塞飞机;另外是愿景喷射机,供零售客户或在较小范围内包机运营之用。 中航工业接手后,西锐业务蒸蒸日上,其中SR2X系列飞机于过去23年间,一直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单引擎活塞机。西锐早有上市打算,岂料2021年,美国将中航工业列入制裁清单,虽说西锐未被列入其中,市场还是对此有保留,毕竟美国政府态度阴晴不定,来自当地的质疑声音亦从没停过。 因此西锐去年中在港招股时,就受到市场冷待,公司发售5,488万股,只占发行股份的15%,公开发售的更只有548.8万股,占发行股份的1.5%。 最终公开发售超额仅0.56倍,国际配售亦只超额0.57倍,结果以近下限27.5港元定价,集资净额只有13.92亿港元。当时公司引入五名基石投资者,购入8.51亿港元股份,持股量为8.5%。 有望坐上融资快车 西锐的实际集资极为有限,而且五大基石投资者分别是国调基金二期、太仓高科、常熟东南、无锡建发新投及无锡金投,没有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也没有内地著名私募基金,很大机会只是为支持西锐上市的友好。撇除基石投资者,公司实际在市场流通的股份只有6.5%。 上市首半年,股价长期在20港元水平徘徊,一度更跌至低位16.718港元,较上市价低近四成。可幸是半年后锁定期完结,未见基石投资者大手抛售。相反,踏入今年2月,西锐股价开始如飞机升空,一飞冲天,上月高见47.45港元,较上市价高73%。 股价已大幅上升,加上市场流通量低,今次大股东减持股份,预计公司未来有机在市场进行集资行动;毕竟去年上市融资规模小,如透过股份配售,除可增加资金配合未来发展,亦可将市场流通量提升;若能引入机构投资者,更能进一步优化股东组合。 盈利续增估值合理 事实上,西锐的业绩大有资本吸引投资者。2021至2023年间,收入分别为7.38亿美元、8.94亿美元及10.6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3%;盈利7,240万美元、8,810万美元及9,110万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2%。 2024年的收入按年升12%至12亿美元,盈利大增32.5%至1.2亿美元。公司表示,期内的飞机交付量达到731架,按年增加23架。另外,新增订单更增加114架。订单量增加之下,预期今年的业绩表现可以持续。 至于一直威胁西锐的地缘政治问题,今年特朗普上场后的关税战,对西锐未有影响;即使母公司早已位列黑名单,至今西锐未受牵连。投资者见过了一段时间,西锐未被美国针对,原先的戒心逐渐放下,加上眼见业绩连年增长,都开始对西锐另眼相看。 现时西锐的市盈率约16倍,竞争对手Cessna的母公司德事隆(TXT.US),在美国的市盈率约19倍,相较下西锐并不算高,加上公司今年业绩有望续增长,现价仍具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