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监管机构允许这家国内领先的电子烟品牌,以低于去年销量约30%的水平进行生产

重点:

  • 按照今年早些时候颁布的新规要求,雾芯科技获得了新的生产许可证
  • 该许可证允许这家公司生产可充电电子烟设备,但产量要比去年的销量低约30%

阳歌

雾芯科技有限公司(RLX.US)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美国的电子烟先锋Juul,该公司的最新公告让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了国内市场的新规对它产生了何种影响。我们的分析显示,该公司认为在新规之下,其业务今年将下降30%或者更多。这些最新规定是在全世界范围减少或者扼杀电子烟的广泛举措的一部分。

我们稍后将解释30%的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它是根据周五发布的一份公告推导出来的,这份公告详细介绍了雾芯科技根据今年年初出台的国内新规获得的一项新的业务许可证。

但老实说,新规本来应该对雾芯科技产生比这还要可怕得多的影响。该公司控制着超过一半的中国电子烟市场,这要归功于聪明的营销策略,在中国各地的商场和其他一些地点,它的小售货亭无处不在。我们怀疑未来一年其中的许多店铺可能会消失,因为该公司正努力控制成本,以应对与新规有关的销量急剧下滑。

投资者对于最新公告不是那么兴奋,公告触发雾芯科技股价在上周五下跌了7.8%。以最新收盘价1.89美元计算,该股较2021年1月份12美元的IPO价格已经下跌了84%。如果你认为即使电子烟今后远没有现在这么流行,但仍然大有可为,那么可能会觉得雾芯科技及其同行已经超卖。但是,只有时间能证明这些产品是否会有更长远的未来,还是会成为另一种被抛弃的流行产品,毕竟昙花一现的例子太多了。

监管机构颁发的生产电子烟产品的最新许可证,包括可充电和一次性电子烟设备,以及设备中使用的烟弹。根据新规,所有生产商必须获得这种许可证。

乐观主义者可能会认为,雾芯科技很幸运能够获得许可证,因为中国经常利用这种要求来淘汰产品和服务不太可靠的小型企业。但是考虑到它作为明显的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拒绝给雾芯科技颁发许可证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该监管机构已经表示,将允许电子烟公司继续与传统烟草产品竞争。

新的许可证将允许雾芯科技每年生产至多1,500万根可充电电子烟设备,以及610万根一次性电子烟和至多3.29亿颗烟弹。相比之下,根据雾芯科技4月份提交的最新年报,该公司去年销售了1,950万根可充电电子烟,和2.126亿颗烟弹。

缩减规模

略加计算就不难看出,与去年的销售量相比,可充电电子烟设备的许可生产量减少了23%,而烟弹的许可生产量实际上比2021年的销售量高出35%。但这两个数字中,第一个数字似乎更为重要,我们因此可以说,该公司认为其销量在新法规之下可能会下降约30%

公司董事长汪莹在最新公告中表示:“随着我们努力及时遵守新的监管要求,该许可证代表了我们战略路线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按计划实现运营合规。”

今年一季度,雾芯科技的收入从一年前的24亿元缩减到17亿元,它将此归咎于跟疫情相关的干扰,因为防疫措施影响了公司在南方城市深圳的生产基地。

雾芯科技在最新的季报告中没有给出第二季的业绩指引,不过,由于各地纷纷采取更严格的防疫措施,上海在四五月更是实行封城,面向消费者的中国企业在这段时间普遍表现不佳。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三家分析机构认为,雾芯科技今年的营收将下降30%左右,从2021年的85亿元降至60亿元左右。

除了疫情导致的干扰外,大幅下降的长期罪魁祸首是今年5月生效的一项新规,禁止了口味电子烟,只允许企业销售烟草味的电子烟产品。今年6月,雾芯科技的美国同行Juul也遭受了类似的、甚至更大的打击,当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以其产品可能渗出有害化学物质方面的数据不够充分为由,禁止了它的所有产品。

在禁令颁布之前,口味烟占中国电子烟销售额的90%左右,这意味着如果许多用户因为只能使用烟草口味的产品而改掉这个习惯的话,中国的电子烟公司可能会遭受巨大打击。销量下降90%似乎不太可能,但如果口味烟退出市场,销量下降50%或更多,我们倒也不会惊讶。

看空情绪压低了雾芯科技的市盈率,目前低到仅6倍。Juul不是上市公司,但由于FDA对电子烟采取了激进立场,导致许多人已经不再看好该公司。其他的电子烟企业,比如思摩尔国际(6969.HK)和华宝国际(0336.HK)的市盈率要高得多,分别为21倍和27倍,这可能是因为这两家公司都是电子烟零件制造商,无论是在地域还是客户多样性方面,都超出了雾芯科技。

归根结底,雾芯科技的未来将与电子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与美国 FDA 似乎打算彻底消灭该行业的激进做法相比,中国的监管机构在最新法规中似乎对其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态度。如果是这样的话,雾芯科技未来可能还会继续生存下去,尽管它几乎肯定会远小于其在2021年达到顶峰时的规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富卫首挂午收仅升1%

保险公司富卫集团有限公司(1828.HK)周一在港首日挂牌平开报3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38.4港元,升1%。 公司发售9,134.2万股,每股售价38元,录得超额认购36倍,国际配售超额1.3倍,集资净额29.53亿港元。 富卫业绩表现并不理想,2022年至2023年,保险收入分别为24.08亿美元、27.56亿美元,亏损3.2亿美元及7.33亿美元。去年收入微跌1.2%至27.24亿美元,但扭亏为盈赚2,400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瑞幸咖啡纽约开店 不打低价战

中国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进军美国市场,6月30日于纽约曼哈顿开设首两家门店,标志其全球化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据一财报道,两家门店均为“即取即走”(Grab n Go)型态,所采用的设备、饮品配方及支付系统皆针对美国市场作出在地化调整。公司期望借由纽约试点门市,累积门店选址、产品设计与服务经营经验,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国际拓展提供依据。 与在中国主打“性价比”不同,瑞幸在美国并未延续低价策略。从其美国官方App显示,滴滤咖啡价格约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铁则售约6.5美元,与星巴克在美定价相近,亦与其在新加坡的价格水准一致。不过,瑞幸在门市正式开张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优惠券以吸引消费者。 瑞幸成立于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场,先后进驻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设有24,097家门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营店,马来西亚则设有8家加盟店。此次进驻美国,被视为瑞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价过去五日上涨近1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比弗利山庄开店 安踏进军美国第一站

运动服装制造商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正计划拓展其海外业务,並在洛杉矶开设门店进军美国市场。根据Vogue Business上周报告,门店仍在比弗利山庄处于建设中,定于9月开业。 报告称,公司计划聘请NBA球员凯里·欧文及克莱·汤普森担任品牌大使,以提升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认知度。此次开业将成为安踏在中国境外的最新举措,品牌已在东南亚运营多家门店。 通过控股亚玛芬体育(AS.US),公司已涉足美国市场,后者旗下品牌包括萨洛蒙(Salomon)、威尔胜(Wilson)和始祖鸟(Arc’teryx)等知名西方品牌。但新门店将是美国首家销售安踏核心品牌产品的零售店,该品牌在中国市场正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全球巨头竞争。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弃纽约转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场热爆

今年上半年,累计有44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期内募集资金136亿美元,占全球上市募资总额的四分一 重点: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场募资额统计,香港以136亿美元领跑,同期中国企业纽约上市募资总额仅为8.41亿美元 中美贸易摩擦放弃赴美上市、叠加A股上市遇阻之际,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资企业 阳歌 经历此前三年的沉寂后,渴求资金的中资企业争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为全球领跑的新股市场,独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四分之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双重上市(A+H)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热爆的主要推手,这些公司在寻求资金的同时,寄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很多原本可能选择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今年基本打消念头。上半年,仅奶茶连锁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陆美股,募资逾4亿美元。然而,其“战果”被电动车制造商极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仅仅一年前,极氪在纽交所上市时募资额达4.41亿美元。 若上述趋势延续,今年确有可能成为2021年以来,香港新股上市最繁荣的一年,且创下近十年新股募资规模次高纪录。 普华永道本周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港交所有44宗成功上市个案,合计集资1,071亿港元(136亿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发布的类似报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募资额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的24%。 两份报告均认为,香港市场增长势头有望延续至下半年。普华永道预测,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募资总额将突破2,000亿港元。 安永发现,尽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数量增加44%至36宗,募资额却大跌62%至8.41亿美元。可见募资额达1亿美元或以上的中资大型上市个案,在美渐稀缺,当前赴美上市多为募资额2,000万美元或以下的小项目。 赴港上市趋势日益增强,今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数量较批准纳斯达克上市的12家企业逾倍。所有此类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国证监会备案。 中国证监会受理的境外上市备案申请呈现类似倾向,目前证监会受理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申请达183宗,其中126家企业赴港上市,仅42家瞄准纳斯达克,后者均未聘请顶尖投行,表明其中绝大多数或全部募资额或不超过2,000万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驱动香港新股市场的盛景,首先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使中企放弃选择美国上市,部分美国政客甚至主张,把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悉数摘牌。 另一方面,中国的顾虑在于若企业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个人及客户数据恐被美国政府获取,上述忧虑引发网约车龙头滴滴出行2021年被强制从纽交所退市。 类似顾虑亦影响快时尚巨头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计划登陆纽约,因遭遇美国政府政治阻挠而放弃,后转向伦敦市场。然而,上月再度搁置计划,报道称因中国证监会倾向该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国为提振A股市场,限制沪深新股发行数量,客观上加剧企业赴港上市潮。内地投资者情绪低迷可见一斑,上证综合指数年内仅上涨6%,大幅落后恒生指数的23%涨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对数据的安全顾虑,以及对A股上市数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并举增强市场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通道,降低早期专业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去年10月颁布新规,便利沪深A股上市企业赴港双重上市,香港市场对国际投资者更为开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于此类双重上市。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通过在港上市募资约46亿美元,与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霸王茶姬虽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数个主要竞争对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瞩目,茶饮连锁龙头蜜雪冰城(2097.HK)募资4.4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随着金价飙升至历史高位,黄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样受到追捧。2月,赤峰黄金(6693.HK)港股上市募资4.19亿美元。此轮黄金热潮或将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项目,紫金矿业(2899.HK)本周提交初步申请文件,拟分拆旗下紫金黄金国际独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