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实外教育转为轻资产模式运营后,上财年收入大增逾倍,并录得1,138万元净利润

重点:

  • 成实外教育上个财政年度恢复盈利能力,主要受惠于现有四间以“轻资产”模式运营的学校就读人数上升
  • 该公司同时积极探索其他转型路径,当中以教育管理咨询业务表现最佳

莫莉

中国的教育改革,让私营教育机构哀鸿遍野,但也有公司仅需一年时间便找到逃生出口。

中国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于去年9月实行,对民办教育机构的运营、税务、股权结构和并购等设立一系列限制及指引,以义务教育阶段(K-9)为主营业务的多间上市企业受到重创,不得不“断臂”转型,改为以“轻资产”模式办学或拓展非学历教育,是不少公司选择的求生方式。

转型一年后,有公司宣布绝地翻盘。中国四川省民办教育商成实外教育有限公司(1565.HK)上周四公布的财政年度业绩显示,它恢复了盈利能力。

由于该公司于2021年7月宣布,把财政年度结算日由12月31日改为8月31日,因此去年的财报只涵盖1月至8月期间的运营数据。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截至今年8月底的12个月营收为5.51亿元,较截至2021年8月底的8个月收入大增117.4%。本财年,成实外教育录得1,138万元净利润,较去年首8个月的巨亏亏损17.98亿元明显改善。

业绩发布后,成实外教育股价连续三天上扬,累计升近6%,周一收报0.132港元。去年11月底,成实外教育因未能如期公布截至8月底的上财年业绩,宣布暂停交易,停牌长达半年后,直至今年5月补发该份业绩,才于5月10日恢复交易。不过公司股价一落千丈,目前的市值仅余4.1亿港元(3.64亿元),比《民办教育促进法》于去年5月14日公布前的39亿港元大挫近九成。

学生人数定成败

参考最新一份财报的数字,成实外教育的收入成功翻倍,但不代表业绩特别理想,公司解释,主要因为作为对比的上一个财报季内,仅确认了5个月的学费及住宿费。此外, 2022学年的高中入学人数为6,871人,而2021学年的高中入学人数仅有4,449人,对成实外教育而言,学生人数直接决定了财务表现,因为与学生人数直接挂钩的学费、食堂运营费以及住宿费,占总收入占比便高达95%。

该公司学生人数大增,主要受惠于2022年9月1日起,再有两间以“轻资产”模式运营的新学校开始运作,加上2021年开始运营的两所高中,成实外教育已有四所“轻资产”模式运营的高中。

“轻资产”模式是指向民办学校或公办学校输出运营管理,并收取管理费用,这种模式可以大幅减少土地和基建费用的投入;此外,还有课外活动、课后托管、升学指导、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多种业务形式增加收入。由于该公司另有四所与第三方合作成立的新高中有待启用,因此未来收入增长应该得到保障。

根据民营教育集团的设想,采取“轻资产”模式,仍然可以进行低风险的快速扩张。正因如此,成实外教育、光正教育(6068.HK)、枫叶教育(1317.HK)和凯文教育(002659.SZ )等同业,都把“轻资产”运作模式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

只不过,“轻资产”模式能否提供优厚收益,则仍属未知之数。但是,相对于剥离K-9业务之前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来说,如今的毛利率不升反降。成实外教育最新的毛利率为30.4%,而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31.8%,这是因为两间新高中运营后,增加了大量销售成本。

大学录取率可观

除了“轻资产”模式,成实外教育也在积极探索其他转型路径,包括进军海外升学咨询服务,以及提供非学历培训,例如与若干商业房地产业主合作,开设一站式全面教学课程;推出学生本地生活服务、课外关怀等非学科活动。

在这些尝试当中,上财年海外升学咨询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9.2%,或许由于疫情影响,以及中国与部分作为留学热门地点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紧张,减低学生出国留学意愿;至于非学历培训也开展不畅,收入甚至同比减少22.5%,仅有教育管理咨询业务大幅增长123.5%。教育管理咨询业务是向K-12学校和学前班,提供包括教育质量监控、课程开发、日常运营、教师招聘及培训、品牌推广、校园设计等支持,其客户包括一间公立高中、两间K-9公立学校,以及五间民办幼儿园。

虽然成实外教育在新政策实施后需“断臂”求生,但教学质量并未受重大影响。今年的高中毕业考试中,旗下两所旗舰学校94.7%的毕业生,均考取了可升读中国一流大学的分数,其中47名高中毕业生获得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录取。其余学校中,也有72.4%的毕业生分数高于大学录取线,比例远高于四川省高中平均大学录取率36.4%。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民办教育龙头,成实外教育依靠亮眼的大学录取率支撑业务。但相对同业而言,其估值仍然偏低,市销率仅为0.67倍,落后于光正教育、凯文教育的1.16倍和20.7倍,可能反映投资者对其转型故事未寄予太大期望。

教育赛道属于回报周期较长的业务,成实外教育期望藉“轻资产”模式持续带来稳定利润,并重新吸引投资者关注,还需要较长时间验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白酒消费减弱 珍酒李渡预告上半年少赚24%

中国白酒生产商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亿至25.5亿元,预计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是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费减少,尤其是在商务及社交宴请及送礼场合。公司于6月推出全新战略性旗舰产品,并着力提升核心市场渗透率、加快渠道周转,同时积极扩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场,期望于下半年带来销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拥有“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等白酒品牌,产品涵盖酱香型、兼香型和浓香型白酒。核心产品“珍酒”去年销量为12,284吨,为连四年下跌。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但随后回升,至中午休市报7.09港元,升3.6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子不语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电商企业子不语集团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称,受惠于品牌影响力扩大及运营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逾30%。 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至2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6亿元增长30%至40%。预计期内净利润达1亿元至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40万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将强劲营收增长归因于“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设”,并称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也推动了利润提升。 子不语集团股价周三平开报3.51港元,股价年内累计跌幅约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网上游戏商博雅互动国际有限公司(0434.HK)周二发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下跌,盈利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据去年经重列盈利3.13亿港元计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亿港元至2.35亿港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较预期减少,以及因购买加密货币,令银行存款减少,使期内的利息收入比预期为低。 博雅周三开盘跌4.1%报7.5港元,公司年初以来股价跌逾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DreamSky's last-ditch: Betting on “Strinova” hoping for turning losses around

押注《卡拉彼丘》扭亏 创梦天地的背水一战

创梦天地一年三度配股押注《卡拉彼丘》,最新盈喜预告公司走完亏损之路 重点: 公司近一年内三次配股,押注自研游戏《卡拉彼丘》 公司预期上半年净利介乎2,000万至5,000万元,为三年来首次录得正面盈利   李世达 当多数游戏公司选择减少开发投入,创梦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19.HK)却连年亏损下仍孤注一掷押注新作,展现某种理想主义的坚持。 创梦天地近日宣布,以每股1.024港元向爱尔兰游戏公司PLR Worldwide Sales Ltd.发行3,808.59万股新股,用以抵扣深圳创梦500万美元(约3,589万元)特许权费,认购价较前收市价折让约3.4%,占扩大后股本约2.11%。 这是继去年7月24日、今年5月16日之后,创梦天地约一年内第三次配股,前两次分别募资2.57亿港元与7,000万港元,用于《卡拉彼丘》及其他产品的研发推广;此次则将股份用作抵扣合作方特许权费,并将其纳入股东,展现长期合作意图。此外,公司董事指出,此举能够保留集团的现金流以应对未来业务发展,并强化财务状况。 事实上,创梦天地原本并非一家技术型的游戏公司,它的前身以海外精品游戏代理闻名,曾成功将《梦幻花园》、《地铁跑酷》、《神庙逃亡》等游戏引入中国。这种策略在用户红利时代确是一门好生意,但随着渠道红利消退、精品游戏内卷加剧,仅靠发行分成的收入模式不再保险,公司也意识到,要走得更远,必须掌握产品的主导权。 因此,尽管业绩连年亏损、财务吃紧,创梦天地仍选择将押注在重点产品《卡拉彼丘》上。 《卡拉彼丘》是创梦天地的自研IP,游戏号称将二次元美术风格与中重度射击玩法结合,PC版本于2023年6月上线,虽然初期下载量与直播讨论热度迅速冲高,但随后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公司坦言,海外市场推广存在策略误判。不过,其实验价值不容忽视,因为这款游戏展示了创梦天地在AI生成技术、射击体验模块与人物互动设计上的初步成果。 蜕变的关键 虽然PC端表现不尽如人意,却并未动摇创梦天地的决心。对比米哈游的《崩坏:星穹铁道》、腾讯的《王者荣耀》与《穿越火线》等著名作品,从休闲游戏发家以来,创梦天地始终未建立明确的品牌记忆点或旗舰产品,而《卡拉彼丘》就是公司实现蜕变的关键。 《卡拉彼丘》的手机端版本预计于2025年年内正式推出,届时将瞄准国内主流手游市场,试图弥补PC端推广失利的缺口。公司在财报中表示,未来数个季度将以此游戏为研发主线,加大营销、社群、技术与内容迭代投资,并以AI导入进一步降低开发周期与人力成本。 从业绩看,公司2023年、2024年分别亏损5.56亿元及5.28亿元,收入则从19.2亿元缩水至15.1亿元。另外,截至去年底公司手头现金按年略增3.4%至约1.96亿元,但总借款增至10.7亿元,财务压力不小。 此次发行配股虽未直接获得资金,仍反映公司在流动性与研发投入上的策略选择:与其以现金支付研发成本,不如透过股权稀释来降低资金压力,将资源集中于关键产品在线。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盈利预告显示,在《卡拉彼丘》持续运营与新产品推进下,预计期内净利润将达2,000至5,000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为1.09亿元,料成功扭亏为盈。此外,经营现金流预计流入3,000万至6,000万元。这一成绩若能实现,市场信心有望获得提振。 从股价走势看,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跌去56.5%,始终在1港元上下徘徊,然而此次配股后,股价罕见反弹7.55%至1.14港元,似乎反映市场对公司策略的肯定。创梦天地市销率约为1倍,高于中手游(0302.HK)的0.75 倍与IGG(0799.HK)的0.85倍,但低于心动公司(2400.HK)的4.5倍,反映市场的观望态度。 当然,要以单一产品翻身,从来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卡拉彼丘》面对的竞争对手来自腾讯、网易、米哈游等重兵布防的企业,每款射击类或二次元游戏都携庞大资源与用户池而来。创梦天地能否以有限资源撬动一条可复制的自研路线,仍有待观察。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未来是否能持续维持内容产出与运营能力,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脱离“发一款算一款”的模式困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