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036.SHG
Transsion's longtime CFO arrested, released

这家在非洲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表示,财务负责人的肖永辉于上周解除留置,但未透露他为何被留置的细节

重点:

  • 传音控股财务负责人于本月初被实施留置措施,后解除留置,但由于公司利润微薄,且正面临法律纠纷,投资者仍持谨慎态度
  • 今年上半年,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的营收增长38%至346亿元,利润增长35.7%,主要得益于向新市场的扩张

陈竹

作为非洲大陆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该公司被称作“非洲之王”。但最近一起涉及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的戏剧性事件,让聚光灯重新回到该公司在中国的大本营。

紧张局面始于两周前,当时公司在9月7日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财务负责人肖永辉因涉嫌违法行为被采取留置。但上周,传音控股发布最新消息称,肖永辉已解除留置并恢复财务负责人职务,事件戛然而止。

此类消失事件在中国并非闻所未闻,通常发生在公司高管涉嫌违法或协助调查。过去两年,游戏公司斗鱼(DOYU.US)和华兴资本控股(1911.HK)各自都因此失去了掌舵人,给股价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随着肖永辉解除留置,传音控股似乎躲过了一劫。尽管如此,危机还是让快速崛起的势头有所减弱。去年,公司在非洲大本营以外地区扩张,跻身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之列。

未来被调查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并且还面临知识产权法律纠纷,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现在不仅在传音控股的非洲据点争夺市场份额,还在公司一直进行扩张的拉丁美洲等新市场展开厮杀。

在9月7日的公告中,传音控股首次披露肖永辉被实施留置,但公司向投资者保证“目前,公司已对其相关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公司在上周的公告中再次重申这一点。肖永辉于9月6日在丹东被留置,这是中国东北辽宁省下辖的一个与朝鲜接壤的城市。公司未提供任何有关导致肖永辉被留置的详细信息。

与很多年轻中国科技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不同,他们通常在一家公司干几年就跳槽,现年55岁的肖永辉自2014年加入传音以来,已在公司工作十年。他和传音控股创始人朱兆江,曾在中国早期智能手机领导者之一的宁波波导共事。除这些基本信息外,有关肖永辉在传音的信息很少。

尽管传音控股再三保证,但投资者对围绕肖永辉的事态发展感到不安。肖永辉被留置的消息甫一公布,传音股价在9月9日开盘时暴跌8%,收盘下跌5%。肖永辉解除留置后,公司股价有所回升,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依然脆弱。

自4月中旬以来,传音的股价一直呈下跌趋势。上周五的收报84元,较4月中旬的120元下跌超过30%。虽然该股在中国国内A股市场交易,但国际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沪港通购买该股。

传音目前的市盈率为18倍,不及竞争对手小米(1810.HK)的24倍,小米也在向传音运营的市场扩张。这两个数字都明显低于苹果(AAPL.US)的35倍市盈率,反映投资者愿意给予利润率更高的高端市场领导者更高的估值。

挑战日益严峻

传音控股成立于2006年,最初在非洲销售智能手机,并迅速获得了知名度。旗下的Tecno、Itel和Infinix已成为非洲大陆家喻户晓的品牌。然而,随着市场饱和及竞争加剧,它也向其他发展中市场扩张。

根据最新的财务数据,公司的营收在今年上半年增长了38%,达到346亿元,而净利润也增加了35.7%至28.5亿元。公司将强劲的业绩归因于“持续向新兴市场的扩展和推进产品升级。”  

竞争激烈的印度市场是传音控股近期关注的重点之一。自2015年已进入印度市场,虽然其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但仍在努力打入前五名。传音还在东南亚、东欧和拉丁美洲迅速扩张。据Canalys的数据,仅在东南亚,公司2024年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就达到了420万部,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考虑到这些进展,以及两位数的强劲收入和利润增长,投资者为什么对这家公司没有更多热情?投资者的担忧似乎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传音控股的低端机型通常利润微薄,依赖走量来提高利润。由于专注于此类廉价机型,公司主要局限于新兴市场,远离欧洲等利润率较高的市场。

传音也涉足了相对高端的市场,推出了Tecno Phantom V Flip和Phantom V Fold等机型,价格明显高于其传统的100至200美元的产品。然而,该细分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小米、OppoVivo等竞争对手已经在东南亚和南美等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投资者心存警惕的第二个原因,或许更关键,就是在中国境外针对传音的诉讼正在进行。今年7月,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对该公司及其在印度、德国和其他地区的子公司,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仍在审理中。

一个涉及Oppo的类似案件,凸显了此类纠纷可能对一家公司产生的负面影响。2021年,诺基亚的诉讼迫使Oppo完全退出德国市场。尽管Oppo在解决诉讼后于2023年重返欧洲,但期间它缺席欧洲最大市场,使其在销售和占有率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

传音难以承受这样的挫折,它必须继续证明自己能在新地区获得市场份额,以取悦投资者。与此同时,它也不能忽视自己的非洲大本营,尤其是在小米等竞争对手积极拓展非洲的情况下。根据Canalys的数据,二季度它在非洲的出货量仅增长了1%,而小米、真我和Oppo则分别增长了45%、137%和39%。

目前,财务负责人的危机似已得到解决,不过这仍可能预示着传音未来可能面临法律问题。同时,持续进行的专利诉讼,依然是困扰公司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担忧对传音保持增长至关重要,因小米和Oppo等竞争对手在非洲紧随其后,并试图减缓传音在其他新兴市场的崛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英国调查宇通电动巴士可否被遥距关停

英国政府正在对数百辆中国制电动巴士能否被远距关停展开调查。凸显出英国对“中国制造”的担忧似乎正在加深。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交通部正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合作,评估中国巴士制造商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66.SH),是否拥有对车辆控制系统的远程访问权限,以进行软件更新和诊断。 此调查源自挪威先前的发现。挪威奥斯陆公共交通公司Ruter上月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宇通位于中国郑州的总部,可使挪威境内的宇通巴士“停驶或失效”,丹麦因此也展开审查。挪威与丹麦的测试均显示,宇通巴士具远端电池与供电管理存取权限,理论上制造商可使其停用。 丹麦最大的公共交通公司Movia则表示,此类管理权限是电动车的通病,许多西方制造商也存在此问题。 报道称,宇通已向英国供应约700辆电动巴士,分布于诺丁汉、南威尔斯及格拉斯哥,由Stagecoach与FirstBus等公司营运。该公司近期亦希望打入伦敦市场,推出双层电动巴士。 宇通回应表示,公司遵守各地法律与数据保护规范,远端数据仅用于维护与优化,并采加密储存与权限管控,不会未经授权取用资料。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SRC is a securities regulator

大洋两端监管加剧 中企赴美上市路迢迢

纳斯达克的新规可能打乱多家中国中小企业赴美上市的步伐,同时,中国证监会亦加大审查力道,对境外上市申请展开更严格的审核 重点: 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加大对拟赴美上市企业的审查,询问的范围与议题显著扩大 中国加强审查的举措,恰逢纳斯达克准备实施新规之际,新规将对申请上市的中资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沈如真 对许多中国企业而言,曾以华尔街上市为终点的资本市场之路,如今正迅速走向“死胡同”。 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近期已大幅减少,因它们在太平洋两岸都面临日益严格的监管审查。美国率先出手,9月宣布多项限制性新措施,对成为主流的中小型中资上市案加强监管;如今,投行人士也抱怨,中国监管机构对新上市申请的审查时间正明显拉长。 一位中国IPO律师向咏竹坊表示:“许多中国公司想赴美上市,但中国证监会(CSRC)正在扼杀这一流程。”该机构于两年前建立了境外发行备案制度,用以审核所有中国企业的境外上市申请。 由于这波监管加强主要出现在最近几个月,其影响尚未完全反映在数据中。根据德勤(Deloitte)统计,今年前九个月,中国企业在美国交易所的IPO数量增长了54%,达到57宗。但其中多数为募资额2,000万美元以下的小型企业,使得平均集资金额反而下滑了18%。 一位IPO投行人士指出,今年迄今完成的多数中资赴美上市,其实都是此前已获批准的案件。同时,由于中国证监会(CSRC)对新申请的受理与审核速度极慢,获批的新案数量几乎停滞不前。该人士说:“我的一位客户已经等了两年,他的耐心快要耗尽了。” 交易量回升 集资仍疲弱 中国在2021年滴滴出行(DiDi Global)不顾中国监管机构的反对意见,执意赴纽约上市后,开始收紧境外上市审查。经过两年的沉寂,相关活动在2024年才重启,并延续至今年。 根据德勤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共有57家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合计集资10.5亿美元。美国律司事务所K&L Gates的统计,2024年则是创纪录的一年,当年有64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 然而,这波上市潮主要由小型企业主导。根据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的资料,2024年中国企业在美IPO的平均集资额仅为5,000万美元,远低于2021年超过3亿美元的水准。 委员会在3月的报告中指出:“这波赴美上市潮主要由中小企业撑起,数十亿美元规模的超大型中国企业IPO仍然缺席”,“上市规模缩小一方面受中美关系紧张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监管加强与新规上路,使北京对境外集资有更多掌控。” 更严格的监管控制 这位IPO律师表示,中国证监会(CSRC)如今审查赴美上市申请的严格程度,已经堪比对境内上市的审核。这与过去批准大量赴美上市案时的做法显然不同。如今,监管部门对拟赴美上市企业的审查范围大幅扩大,涵盖公司治理、关联交易、股权激励计划以及股权转让历史等多个面向。 许多计划赴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常采用“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以规避中国对外资投资的限制。该律师指出:“但现在,证监会要求我们的许多客户拆除VIE结构。”他补充说,这类重组会将原本的协议控制关系转为直接持股,进而引发大量税务与合规问题。 此外,涉及敏感领域的企业,还需获得相关行业监管机构的批准,确保其上市不会造成任何数据或国家安全风险。 这种新的繁琐审批程序在中国证监会(CSRC)最近的公开资料中已有明显体现。 根据CSRC于11月7日公布的数据,中国信贷风险管理服务供应商承信科技,于2023年6月28日向中国监管机构提交了赴纳斯达克上市申请。但两年多过去,该公司仍持续被要求补交更多资料。 承信科技并非个别事件,根据CSRC披露,还有超过30家企业(包括荣成新能源和 中元生物科技)在审核程序中被“卡关”超过一年。这与律师们通常建议的6至9个月理论等待期相比,时间大幅延长。 更进一步的是,许多拟赴美上市的公司,如今甚至难以跨进中国监管部门的「大门」。截至今年为止,CSRC仅受理了23宗 赴美上市申请;相比之下,自4月中旬以来,已有277家申请赴港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审核中。 另一位律师表示:“香港IPO得到了中国官方的支持,审批程序正在被快速通道化。”…

简讯:超额1,813倍 乐舒适首挂午收升32%

婴儿品牌乐舒适有限公司(2698.HK)周一在香港挂牌,开市报34.98港元,较招股定价高33.5%,之后股价升幅略回软,中午收市报34.46港元,升31.5%。 乐舒适共发售9,088.4万股,招股价介乎24.2至26.2港元,是次以高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813倍,国际配售超额33.3倍,集资净额22.29亿港元 乐舒适主要在非洲、拉美,中亚等地销售自家制造的婴儿纸尿裤、婴儿拉拉裤及女性卫生用品。 是次集资所得,约71.4%用作扩大产能及升级生产线,11.6%用于营销及推广,4.7%用于战略收购。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enbi takes defensive action after steep share slide

从15元到3元 粉笔双管齐下提振股价

职业教育培训平台粉笔,上市两年股价累计下跌八成,近日公布回购计划,大股东又增持股份,冀能一洗股价颓风 重点: 公司计划斥2亿元在市场回购 主席在市场增持股份并承诺两年不减持   刘智恒 自从中国内地政府实施《双减政策》后,只有职业教育培训才能吸引市场目光,作为职教龙头之一的粉笔有限公司(2469.HK),不光站对了边,上市前更拥有一大堆星级投资者,包括腾讯、高瓴、IDG资本、经纬,德弘资本等,市场对它寄望甚殷。 公司亦不负众望,2023年上市之初股价表现亮丽,短时间内由上市价9.9港元,一口气攀升至15港元,可半年过后,投资锁定期解禁,股价就雪崩式暴跌。 当时私募之王的高瓴率先抛售股份,粉笔主席张小龙大为不悦,甚至公开吐槽高瓴舵手张磊,直指对方“无脑狂卖”。 纵然张小龙认为投资者沽售粉笔是不知之举,市场却不以为然,纷纷用脚投票;股价最低时跌至今年4月的2港元,近期稍为反弹至3港元楼上,但较上市价仍低达六成。 回购增持力挺股价 想必是要提振股价,公司上周发公告,计划在六个月内斥资2亿港元回购股份,涉及约2.23亿股,相当公司已发行股本的一成。 公布回购之前,公司主席、执董兼首席执行官张小龙已开始在市场增持股份,先在10月17日斥资240.8万港元购入81万股,每股均价2.973港元;及后又于10月28及30日,分别购入23万及80万股,合共103万股,涉资287.6万港元,每股均价2.779至2.796港元。到11月4日,再增持30万股,涉资90.3万港元。 此外,公司的执行董事魏亮及张小龙的一致行动人士李勇,于10月17日亦购入35万股,涉资103.45万港元,每股均价2.956港元。 张小龙与魏亮增持粉笔股份时,公司亦于上月20日公布,两人对公司长期价值充满信心,加上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承诺在24个月内不会出售手上股份。 经公司及大股东连番努力,回购消息发布当天,粉笔裂口高开冲破3港元关口,股价一度升13%至3.16港元,收市略回软,收升10%报3.09港元。 业绩表现走下坡 究竟大股东频频发功力撑股价,能否让粉笔股价重拾升轨?我们认为,要股价长期表现理想,一切还要看基本面;从粉笔的业绩看,似乎暂时未能让投资者重燃热情。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粉笔的业绩已有走下坡之势,2024年收入27.9亿元,按年下跌7.7%,但盈利则增长27%至2.4亿元,表现还算不错。然而深入分析,粉笔去年上半年盈利2.78亿元,到全年的盈利还少于上半年近4千万元,换言之下半年度公司出现亏损。 到今年中期业绩,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跌8.5%,盈利更大幅下跌18.4%至2.27亿元。公司解释,是因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业务销量下跌。另外,图书销售及其他业务,也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再深入看,粉笔去年已开始有节流行动,今年中期更明显,公司的行政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7.7%至1.82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减4.4%至3.06亿元、研发开支亦下跌0.3%至1.08亿元。 持股偏低增持有限 此外,市场又会否对大股东增持投下信心一票?通常大股东增持,都有利公司股价,但需视符增持数量。以张小龙及相关人士先后增持数量,总数只是256万股,涉及资金仅722万港元,相对粉笔总发行量22.36亿股份,实在微不足道,增持数量未足以让外界认为,大股东对公司有绝对的信心。 相反,目前粉笔大股东持股量偏低,张小龙及相关人士只持有5.536亿股,占公司股权24.76%,连三成持股量也没有。市场普遍有观感,对大股东持股量不高的公司,都会打了折扣。 看粉笔前景,或许要寄望公司在AI方面的发展。公司于2024 年以来,先后上线粉笔AI 老师、AI 面试点评、AI 刷题系统班等智能教学产品。今年4 月上线行业首个创新的AI 类大班课程–AI 刷题系统班,截至6 月30 日,AI 刷题系统班已销售约5 万人次,收款约2,000 万元。 不过,相对公司每年十多亿元的收入,来自AI的收入仍然有限,对粉笔的前景,暂还是观望为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