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K.US
ZJK shares debut strongly

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初期表现强劲,这得益于包括比亚迪、英伟达和大疆在内的全明星客户名单带来的明星效应

重点:

  • 尽管中金科的IPO规模相对较小,仅售出2%的股份,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周,其股价涨幅高达36%
  • 这家紧固件和其他零部件制造商计划用IPO的部分资金新建一家铸造厂,厂址可能位于越南

 

谭英

也许只是时机选得好,因为同一周,中国股市在政府“火箭炮式”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大幅上涨。话又说回来, 尽管名字平平无奇,作为工业紧固件制造商的身份也没那么吸引人,但中金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ZJK.US)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中金科在9月30日上市后的几天里股价大幅上涨,从5美元的IPO价格上涨36%,周一达到6.80美元的高点。但该股未能避免陷入本周席卷中概股的抛售潮,回吐了所有涨幅,周三收于4.75美元,比上市价格低5%。此次发行规模相对较小,通过出售125万股募集资金金额426万美元。

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自己任务艰巨,原因是规模小,同时新建铸造厂的资本成本高。不过它最大的吸引力可能在于其客户名单带来的明星效应,包括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芯片巨星英伟达、全球无人机领导者大疆和iPhone制造商富士康等,都在它的客户名单上。

所有这些大公司都需要高质量的工业紧固件,紧固件是螺丝、螺母和螺栓的雅称,它们正是中金科的主打产品。中国人有时称这种紧固件为“工业之米”,指的是制造业对这种虽小但却很重要的零部件需求无处不在。中金科的财务状况并不差,不过与去年营收15.8亿元、净利润5,200万元的行业领导者瑞玛精密(002976.SZ)相比,其财务规模较小。

中金科是中国高度分散的紧固件制造行业中的小公司之一。其制造业务可以追溯到2011年,它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增长故事。该公司的营收从2022年的2,480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900万美元,增幅17.2%。英莳中科和布尔顿这两家关联公司,去年分别占其收入的52%和24%。

该公司2023年的毛利率达到了可观的37.9%,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而2023年的净利润则从2022年的730万美元增长至770万美元,增幅5.7%。2023年,该公司生产了大约44亿个精密金属零件,高于2022年的37亿个。

该公司的现金不是特别充裕,2023年底的现金储备为390万美元,这意味着这次IPO将使其现金储备增加一倍以上。公司在此次上市中仅出售了2%的股份,比例相对较小,因此未来几个月它很可能会通过二次上市筹集更多资金。

按目前的股价计算,中金科的股价似乎相当高,市销率(P/S)为10倍,市盈率(P/E)达到了39倍。这远高于瑞玛精密的8.1倍市销率,不过瑞玛精密的市盈率同样也很高,在54倍左右,这表明尽管规模小,但中金科被投资界非常看重。

产品种类繁多

中金科的产品种类繁多,从定制的常见标准螺钉,到更专业的产品,比如用于手机、相机、消费数码产品的精密螺钉和螺母,以及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强度螺母和螺栓。

虽然并非所有这些市场都在快速增长,而且许多市场都需要定制生产,但对中金科的高科技紧固件的需求看上去是强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虽然汽车用工业紧固件仅占普通汽车总价值的3%至5%,却占汽车零部件总量的35%至40%。

5G基站是该公司高科技紧固件的另一个需求来源,在这个领域,中金科在中国本土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到2023年底,中国拥有340万个这样的基站,居世界首位。该公司还为无人机制造“异形超薄垫片模具”,这是另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

目前,中金科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去年,中金科2,900万美元的销售额中有2,500万美元来自中国大陆市场,另有200万美元来自中国台湾。但是,为了响应全球正在进行的摆脱对中国过度依赖的多元化运动,中金科也于4月在越南成立了一家子公司有(可能从事生产业务),并计划明年初在美国设立一个销售办事处。

随着紧固件最终进入目前正在形成的全球贸易战场,这种多元化可能会变得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紧固件出口国,2022年紧固件出口额为111亿美元,主要出口到美国。根据金蜘蛛紧固件网的数据,欧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阿根廷、南非和乌克兰等多个地区和国家,对中国紧固件进口提出了至少八起反倾销或反补贴挑战。

对依赖中国紧固件的抗拒日益见涨可能也会体现在数据上。另一家行业消息来源《螺丝世界》称,2023年前七个月,中国紧固件出口量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6%左右,至256万吨,而这些出口的平均单价下降了5%至7.5%,为每公斤2.2美元至3美元。中金科可能会将生产转移到越南去,此举或许有助于中金科实现多元化,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不过由于中国血统,该公司可能仍然会发现自家产品遇冷。

中金科在寻求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因为对于它这个规模的的公司来说,此举的成本相对较高。该公司表示建新厂的花费通常在500万美元,还说将把首次公开募股筹集资金的50%用于工厂扩建。根据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该公司 “将需要外部资金来源来为其持续增长提供资金”,因此我们早先预测该公司可能会进行二次上市。该公司还可以通过私募或贷款筹集新资金。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该公司的债务相对不大,只有110万美元的长期债务、银行借款、经营和融资租赁承诺以及关联方贷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目联手高德 发展智能平台生态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与高德软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智能装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态系统,合作期限为三年。 高德是中国专业数字地图、导航及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商,向终端用户提供包括导航、打车、酒店预定、景点门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务。 赛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及专业优势,联手共同发展实现互补互利而达致共赢。 公司周四开市升3%报14.06港元,股价较今年初上市高约8%。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SBio hits the big time with $6 billion cancer drug deal

三生制药60亿美元出海创纪录 同类靶点海外授权大单频现

辉瑞还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进一步实现价值长期绑定 重点: 资本市场对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应十分热烈,三生制药股价一度触及7年来的新高 PD-1/VEGF双抗备受关注,默沙东去年也曾与另一家中国药企合作获得同靶点产品授权    莫莉 上周二,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三生制药(01530.HK)宣布与跨国药企辉瑞(PFE.US)达成一项授权协议,将其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抗药物SSGJ-707的除中国内地之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独家授予辉瑞。 这一交易以12.5亿美元(90 亿元)的“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创下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和总金额的“双料纪录”,三生还将根据授权地区的产品销售额收取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除此之外,辉瑞还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进一步实现价值长期绑定。 资本市场对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应十分热烈,在交易正式披露之前的5月19日,三生制药股价已经先上涨13.81%,5月20日更是跳升32.28%,股价一度触及7年来的新高22港元/股。 在本次交易中,三生制药的控股子公司三生国健(688336.SH)可以获得辉瑞所有支付款项中的30%。在5月19日至5月22日,三生国健的股价连续4天涨停,累计涨幅超过100%,公司甚至紧急发布风险提示称,“本次交易尚需提交本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尚需取得美国和其他境外司法管辖区适用的反垄断监管批准,《许可协议》是否能够发生效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三生制药是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老牌医药企业,拥有全球独家上市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重组人促红素品牌产品益比奥及赛博尔、中国内地首款非处方脱发治疗药物蔓迪等多款核心产品,分别在其细分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三生制药的营收高达91.08亿元,同比增长16.5%;归母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大增34.9%。 此次被辉瑞收入囊中的SSGJ-707,是三生制药独立研发的靶向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同时靶向免疫检查点PD-1及 VEGF 信号通路,可以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时激活免疫系统,实现 "双重抗肿瘤" 效应。SSGJ-707的II期临床阶段性分析数据显示,该候选管线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上获得了优异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论单药还是与化疗联用,均展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具有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潜力。除了非小细胞肺癌外,SSGJ-707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领域的临床研究也在推进中。 明星靶点产品接连出海 提到PD-1/VEGF双抗,就不得不提及全球首创以及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同靶点产品依沃西单抗,这是康方生物(9926.HK)的王牌产品。依沃西单抗与默沙东(MRK.US)的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的PD-L1阳性NSCLC的“头对头”三期临床研究中获得显著阳性结果,让更多跨国药企看到PD-1/VEGF双抗的巨大潜力。早在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就将依沃西单抗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授予Summit Therapeutics。 2024年11月,默沙东拿下另一家中国创新药企礼新医药的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礼新医药将获得5.8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辉瑞也早已瞄准该靶点,2025年2月,Summit宣布已与辉瑞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推进依沃西与辉瑞多款抗体偶联药物(ADCs)在多种实体瘤中的联合治疗应用。今年 2 月,三生制药也与百利天恒(688506.SH)达成了 SSGJ-707 与 EGFR/HER3 ADC联用的临床研究合作,显现SSGJ-707与ADC药物联用的治疗潜力。如今,辉瑞直接拿下SSGJ-707在海外地区的权益,或许能更快推进该产品与自家ADC联用的临床试验。 万联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辉瑞的重磅药物专利保护即将到期,急需优质管线填补缺口,中国药企拥有“工程师红利”和快速提升的研发能力,其技术与产品被跨国药企巨头认可的确定性持续增强,未来有望通过联合研发、利润分成等合作方式深度绑定。 三生制药当前的市盈率约为21倍,同样手握重磅创新药产品的药企巨头恒瑞医药(1276.HK;600276.SH)的市盈率高达49倍,显示前者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间。三生制药与辉瑞的合作不仅能为三生带来大笔投入,加快其他管线推进,辉瑞的研发和销售实力更有助于三生快速突破海外商业化瓶颈。…
Lexin helps get credit

乐信盈利倍翻真相:拨备跌公允值升

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但受信贷中介业务疲软拖累,营收出现下滑 重点: 乐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收入却下降了4.3% 不良贷款拨备减少推动利润增长,表明乐信强化风险管理的举措已初见成效    梁武仁 数字有时候具有欺骗性,乐信(LX.US)的最新季度业绩就属于这种情况。 上周三,这家网络贷款中介平台宣布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到4.3亿元(约合6,500万美元)。在当前中国经济阴云密布的大环境下,如此强劲的盈利增长足以让公司大放异彩。但仔细审视财报会发现,其实际业务表现远不如净利润数字那般光鲜。 实际上,乐信当季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3%至31亿元,其中占营收超三分之二的主营信贷中介服务收入骤降17.3%。这一表现并不令人意外,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很多消费者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尤其是该公司瞄准的年轻消费者。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给贷款机构带来了双重挑战:消费者钱包缩水,不仅减少支出,还因担心无力偿还而避免借贷;贷款机构在审批贷款申请时也更加严苛,以避免违约率飙升。双重夹击导致乐信这样的贷款中介陷入困境。反映在数据上,乐信平台一季度促成的贷款总额同比减少11%。 财报发布后的两天里,乐信股价下跌13%,表明投资者可能更关注上述负面因素,而非净利润的大幅跃升。他们或许还注意到,与乐信不同,其部分主要竞争对手当季实现了营收与放贷规模的双增长,标志着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措施可能已显成效。 尽管主营业务增长放缓,乐信净利润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两项收益。公司的主要成本,即给贷款合作伙伴提供的贷款偿还担保拨备大幅下降18%。这类拨备在去年一季度相当于总营收的逾四分之一,但最新季度已降至约22%。 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来自金融担保衍生品和贷款的公允价值变动,去年同期乐信在这一项上曾录得3.16亿元亏损,而本季度则实现7,500万元收益,一正一负之间是近4亿元的利润差额。 这两项改善均表明,使用乐信服务的借款人违约率不断下降,这可能是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的结果。过去两年,乐信一直在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获客能力,精准定位优质借款人,从而避免受到大规模贷款减值的冲击。 “具体来说,我们专注于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优化风险策略体系、开发智能风控工具,并积极探索大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乐信首席风险官乔占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风险管理取得成效 其他指标也显示,这些风险管理举措正在取得成效。比如,乐信的逾期90天及以上的贷款比例(银行界定不良贷款的标准),从去年同期的3.6%降至今年3月底的3.3%。 然而,在这一关键领域,乐信仍有改进空间。中国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远低于2%,尽管有人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疲软,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在乐信的直接竞争对手中,信也科技(FINV.US)和奇富科技(QFIN.US)今年3月底的不良率均控制在2%左右,尽管两家公司一季度均实现了收入和交易量增长。 从收入增长来看,乐信一季度的亮点是科技赋能服务,收入跃升70%以上,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约占总收入的20%。这些服务包括为机构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覆盖获客和信用评估等信贷服务不同阶段。 尽管如此,乐信的前景仍不明朗。刺激国内消费是中国当下的重点工作,决策者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其中许多措施针对家电、汽车等大件商品消费,这类消费通常需要贷款,理论上利好贷款机构和中介。 若这些政策见效,可能会为乐信的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但现实情是,信也科技和奇富科技等竞争对手,似乎已从刺激措施中受益,而乐信却没有,这一反差或许反映出乐信的策略相对保守。 乐信在一季度财报中宣布,自今年下半年起将派息比例从当前的25%上调至30%(这个比例刚在去年11月从20%提升至25%)。然而此举未能阻止股价下跌,这现象颇能说明问题,短期内连续提高派息比率可能表明,公司在中国及海外市场都面临投资机会匮乏的困境。尽管乐信在海外确有业务布局,但规模始终微不足道。 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乐信将不得不继续在中国疲弱的经济环境中艰难求生,发展前景愈发黯淡。根据雅虎财经汇总的四家分析机构的预测,公司今年的营收预计将同比下滑2%。 乐信目前的往绩市盈率(P/E)为7.3倍,市销率(P/S)仅0.7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市盈率略低,为6.2倍,但市销率较高,达到1.2倍,不过也没什么吸引力。奇富科技的市盈率为6.58倍,市销率则高出不少,达3.06倍。 乐信若想重获投资者青睐,就必须证明自己既能严格管控,又能同时实现业务增长。然而最新财报数据表明,要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并非易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营运成本大幅下降 知乎首季录得经调整净利

线上内容平台知乎(2390.HK; ZH.US)周二公布,首季收入按年跌24.1%至7.3亿元(1亿美元),净亏损收窄93.9%至1,009.4万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为69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6亿元。 公司称,首季付费会员收入4.2亿元,按年跌7%,主要由于平均月订阅会员数量轻微下降所致。期内,平均月订阅会员达1,420万人。至于营销服务收入为近2亿元,跌40.4%。 对于首季表现,公司称归功于精细化运营策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首季度,公司总营运成本下降34.4%至5.037亿元,研发费用减少28.1%至1.419 亿元。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6.6%增长至61.8%。 业绩公布后,知乎美股周二升1.78%报4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