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颜应用运营商在重质轻量的转型过程中,用户数量下降,但接近盈利

重点:

1) 美图公司将资源集中在那些在该应用上消费的用户身上,而不是简单的扩大用户群

2) 这一转变最终可以帮助它在今年实现核心业务的盈利

阳歌

美颜应用软件美图公司(Meitu Inc.,港交所:1357)的最新财报包含了许多动人的部分,让我们看到一家上市四年多仍在苦苦探索盈利之路的公司。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感觉显然是喜忧参半,由于一些有希望的新进展,公司的股价最近显示出了新的生命力,但交易价格仍不到其上市价格的三分之一。

这家公司正试图让世界相信,在用户群方面,它可以通过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来实现盈利。它还通过与中国充满活力的网红群体合作来探索新的收入,这些网红可以帮助它向核心用户——沉迷于美颜的群体——销售产品。但这些新收入的利润比不上美图的其他收入,因为那些网红合作伙伴要求从它的收入中分一杯羹。

另外,公司最近在虚拟货币上的赌注越押越大。这一步看起来有些可疑,也许它是为了赚些快钱,实现扭亏为盈。

我们稍后会逐一分析这些领域,以及它们可能会引领美图走向何方。美图公司的应用帮助用户给自拍修图,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再把这些理想化的形象与朋友分享,它2016年的上市令投资者兴奋。这款应用在当时相当受欢迎,似乎是化妆品和护肤品制造商等众多相关零售商家的天然合作伙伴。

快进到现在,公司的吸引力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呈消退趋势。这方面的关键数字是用户群。中国公司以夸大这一数字著称,很多西方同行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认为,一个付费用户抵得上1000个闲散用户(casual users),因为人除了把数字撑大之外,毫无用处。

至少从表面上看,美图公司的数据并不太乐观。公司周四收市后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公司的月活跃用户(MAU)总数为2.61亿,同比下降7.6%。该公司试图将下滑的原因归咎于印度,因为去年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了一批中国应用,包括字节跳动(ByteDance)的TikTok。

但深入研究该公司的报告,可以发现它占总数近三分之二的中国大陆的用户数也下降了6.1%,约为1.63亿。换句话说,1.63亿肯定不算是什么小问题,美图公司也确实借此机会指出了其近期重质轻量的战略。

 “具体而言,我们整合营销团队及数据团队的专长,打造了一个分析平台来追踪获取用户的投资回报,使我们能够有效监控及分配营销预算,获取更可能转化为付费订户的用户,从而推动收入及利润增长,”公司表示。

仍有疑虑

虽然重质轻量的策略肯定是有道理的,甚至可能应该受到赞扬,但投资者仍然显得疑虑重重。业绩公布以后,美图公司的股价在周五下跌了7.4%,不过在周一略有反弹。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该股经过一轮大约始于两个月前的反弹,即使在周五的大跌之后,比起2020年大部分时间的交易价格已经上涨了大约三分之二。

美图公司在上市时算是一个领头羊,当时它意识到自己可以在用户和美容产品制造商之间充当中间人,通过非广告合作创造新的收入。通过在线美容工作室,以及最近通过利用新一代网红的方式,这种合作目前在中国非常流行。虽然这一发展验证了美图的早期押注,但也使该公司在一个非常拥挤的领域脱颖而出变得更加困难。

美图公司去年下半年的营收增长约24%,达到6.37亿元(9700万美元),较上半年20%的营收增长有所改善。其最近半年亏损也收窄了3.8%,至2500万元。这两个趋势看起来都很积极,或许预示着该公司今年将终于实现历史上的首次盈利。

其最大的单项收入来源——网络广告——2020年全年下滑9.5%,这与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广告总体下降的大趋势一致。比较令人鼓舞的两个领域是它的高级订阅服务,去年全年增长140%至2.06亿元,以及利用网红合作伙伴销售产品的服务,全年增长177%至2.62亿元。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该公司在本月早些时候首次披露,它开始涉足加密货币,这一举措颇不寻常。美图公司在3月份通过两笔大额交易向比特币和以太币投了9000万美元。虽然公司经常将闲置现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和其他货币,希望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但投在一个投机性很强的领域,这看起来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赌注。

说到底,美图公司还是有一个相当大的用户群,看起来和化妆品及其他健康、美容产品制造商是天作之合。虽然这一数字目前正在缩小,但该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将资源集中在那些真正在这款应用上花钱的客户身上。衡量它成功与否的标杆,将是该公司今年能否最终实现核心业务的盈利,而不管它在最近的加密货币押注中是赚是赔。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EM's IPO application

十年打造城市矿山 格林美能否迎来丰收期?

新能源车快速放量,电池报废潮也在逼近,站在这波循环经济浪潮前沿的格林美,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 重点: 2026年中国动力电池或将迎来规模化报废阶段 上半年回收退役锂电池2.24万吨,同比增长37%    李世达 你淘汰的手机电池,很可能正在一家工厂里被拆解、提炼,然后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回到一台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之中。这样的“重生”正在中国湖北上演,这正是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002340.SZ)的主要业务。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市场来说,废弃物利用无疑是个庞大商机。 一块电动车的动力电池质保期为八年,以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在2018年首次突破百万辆计算,到了明年,动力电池将会进入规模化报废阶段,未来数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乘着这个庞大商机带来的潜力,格林美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为今年港股市场的热度再添一把柴火。 格林美的业务同时涵盖“回收”与“再造”的角色。一端是报废电池、废旧金属,另一端则是高端的三元前驱体与正极材料。这种“双轮驱动”模式使它能够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行业中保持一定的韧性,也迎合了当前ESG与碳中和趋势的大背景。 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指出,格林美在2024年的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市占率超过19.7%;在超细钴粉领域,市占率则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产业链“金矿” 依照中国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有望达到230 万吨,届时全球约三成的电池原料——镍、钴、锂将来自回收。而格林美在 2015年已着手布局废旧电池回收与利用,实现高于行业平均的拆解良率,并已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小米、吉利等头部企业建立定向回收合作。这意味着未来报废潮来临时,它将坐拥产业链的“金矿”。 2024年,格林美的收入体量已经达到332亿元,较2017年的107.5亿元翻了两倍。2022至2024年虽持续增长,但增速已放缓至年复合约6%。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2.96亿、9.35亿与10.2亿,略为波动。到了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75.61亿元,同比仅增长1.28%,但净利润按年增13.9%至7.99亿元。 毛利率方面,由2022年的14.5%增至去年的15.3%,但今年上半年放缓至12.5%。其中,新能源材料与锂电池回收业务毛利率分别约13.1%和10.1%,并不算高。 申请文件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回收动力电池2.24万吨,同比增长37.4%%。除了来自回收的“城市矿山”,格林美在印尼青美邦也拥有矿产项目,已形成 15万吨MHP(氢氧化镍中间品)年产能,提供稳定原料来源;2024年公司自供镍26,563金属吨、钴10,672金属吨,并透过内供与外购灵活调配,逐步提高原料自给率。 固态电池的想象 而在技术路线上,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1亿元,同比增长6.1%,占净利润约64%,持有专利累计超过5,500件。研发成果也在逐步落地,超高镍 9系核壳三元前驱体已通过认证并实现量产;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也已进入吨级认证、出货阶段,覆盖3C消费电子、无人机、机器人等下游主流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高镍、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均为未来固态电池材料的主流研发方向,同时也是竞争相当激烈的领域。 公司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利润率不高,2024年净利率仅约4%,赚得是辛苦钱,无法与高附加值的科技公司相比。不过,在EBITDA margin层面则有12.4%,今年上半年更进一步到升至14%,显示盈利质量正逐步改善。 格林美在A股的市值约382亿元,市盈率约34倍,高于华友钴业(603799.SH)的17倍和中伟股份(300919.SZ)的31倍,但低于容百科技(688005.SH)的80倍。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升19.6%。考虑到港股估值通常较A股低两到三成,若遵循这一规律,投资者或能以更合理的估值参与。 对市场来说,格林美似乎兼具了故事性与落地性。其研发固态电池用的部分材料已获得客户认证,虽然短期内对财务影响有限,但已足够支撑市场给予它更高的估值与叙事空间,就看未来能否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有句格言这样说:“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在格林美的故事里,他们在10年前种下了“电池回收”这棵树,如今正在逐渐进入收获期,而港股市场或正是它迎来果实的另一片土壤。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