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后,这家网红茶饮品牌价值93亿美元

重点:

  • 喜茶最新的5亿美元融资和93亿美元的估值,与最近上市、规模小于它的竞争对手奈雪的茶相比,有很大的溢价。
  • 高端茶饮代表了近来的一股新潮流,在这些网红店,人们不仅为了喝茶,也是为了拍照

阳歌

正值盛夏,是时候来仔细研究一下高端冰茶。随着网红连锁喜茶(HeyTea)最近一笔大规模融资,高端茶饮引来关注。

更确切地说是,这家中国高端茶饮市场的领先连锁品牌刚刚给自己“泡制”了一笔5亿美元的新融资。据媒体报道,包括IDG、腾讯、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Coatue和红杉资本(Sequoia)在内的顶级投资机构都争相“买入”中国最近一轮食品、饮料风潮。

这次融资前几周,喜茶最大的竞争对手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Nayuki Holdings Ltd.,2150.HK)刚刚通过在香港上市,募集了更大一笔51亿港元(6.56亿美元)的资金,成为中国高端茶饮上市的第一家。但是奈雪的茶自IPO以后已经失去了不少泡沫,首日交易之后的三周,该股已经下跌了三分之一。

我们很快会回到喜茶、奈雪的茶和更宏观的中国高端茶饮市场。但首先,我们先来进行一次非常简短的历史之旅,看看茶饮的来龙去脉。

茶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饮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直到最近,它几乎都是热饮,茶的品种繁多,主要分为绿茶和红茶两大类。

多年来,外国人对传统的茶饮配方进行了一些早期的演绎,包括冰茶、柠檬茶和奶茶各种变种,而与此同时,中国人自己基本上严格遵循了久经考验的热茶方式,很少或者从不在茶里加东西。但所有这些都在十年前开始发生变化,当时奶茶和有嚼劲的珍珠奶茶开始进入主流。

这些新型茶饮的兴起与以星巴克(Starbucks)为首的高档咖啡馆的到来可能并非巧合,这些高档咖啡馆开始标榜,喝这类饮料不只是一种解渴的方式,也是一种“体验”。模仿他们高价的咖啡界同行,茶饮制造商也开始走向高端,推出各种新的口味,如焦糖糖浆和奶酪泡沫,许多是冷饮,而不是传统的热饮。

喜茶起源于这场运动,于2012年在广东成立。据一家媒体报道,截至今年7月,该连锁店从最初江门的一家店发展到约820家门店。该公司外观时尚的门店本身就成了某种“网红”,以至于人们会在店外大排长龙,对他们来说,进店拍照和喝一大杯与星巴克咖啡同等价位的调味茶饮,同等重要。

这股热潮的中心是中国的茶叶市场,根据奈雪的茶最近的IPO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2020年该市场价值约为4100亿元(634亿美元),占中国非酒精饮料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像喜茶和奈雪的茶生产的高级茶饮属于“现制茶饮”子类别,该类别增长最快,预计到2025年将占市场的42%,而2015年仅占16%。

在聚光灯下

诚然在今天的中国,这些趋势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意味着在高端调味茶热潮不可避免地退去后,喜茶、奈雪的茶和它们的同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要如何顺应变化,始终站在潮头。

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喜茶星光熠熠。最新一轮融资对该公司的估值约为人民币600亿元,这是奈雪的茶目前市值的三倍。喜茶由于目前还是私有企业,公开的财务信息很少。不过,根据门店数量——喜茶目前拥有840家门店,比奈雪的茶预计在今年年中约650家的门店目标高出约22%。

这似乎意味着,就公司估值而言,喜茶的溢价明显高于规模不及它的奈雪的茶。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关于喜茶最新一轮融资的消息,都是来自国内媒体的报道,而不是公司自己。这些报道非常详细,让我们认为它们可能大致准确,尽管喜茶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通常不会就融资事宜发消息。

这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中国,对这类私有企业的估值也是出了名的夸大,就目前看来,喜茶两倍于奈雪的茶——而不是三倍,或许更为合理。该公司此前曾表示,今年没有上市计划,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看看更广泛的市场对这类公司的真正估值。

说了这么多,我们最后来看看奈雪的茶以及IOP之后的表现,这应该会为喜茶和高端茶饮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线索。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奈雪的茶的股价已经从19.80港元的发行价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周四收于13.68港元。这并不那么令人惊讶,因为这家公司目前一直在亏损。在一个极度拥挤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随着它的门店从黄金地段拓展到到不那么受欢迎的地段,它的同店销售额也在下降。

奈雪的茶的营收还在增长,去年增长约22%,至人民币31亿元。但这主要是因为它目前正在扩张速度,计划今年再开300家新店,以补充2020年底现有的500家门店。根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按同店计算,该公司的日销售额从2018年的3.07万元下降到2019年的2.77万元,去年新冠疫情期间仅为2.02万元。

就估值而言,两个很好的比较对象可能是热门的餐饮运营商海底捞和九毛九,这两家公司的市销率(P/S)分别为7倍和13.8倍。奈雪的茶的市销率为6.8倍,考虑到它的亏损,这一市销率实际上看起来相当合理,相比之下海底捞和九毛九实际上都是盈利的。

我们必须等到更多的财务数据,才能对喜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它最新的估值溢价是否合理。它2022年上市的可能性确实很大,因为该公司及其投资者希望在高端茶热潮达到顶峰并不可避免地开始消退之前,对这股热潮加以利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白酒消费减弱 珍酒李渡预告上半年少赚24%

中国白酒生产商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亿至25.5亿元,预计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是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费减少,尤其是在商务及社交宴请及送礼场合。公司于6月推出全新战略性旗舰产品,并着力提升核心市场渗透率、加快渠道周转,同时积极扩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场,期望于下半年带来销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拥有“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等白酒品牌,产品涵盖酱香型、兼香型和浓香型白酒。核心产品“珍酒”去年销量为12,284吨,为连四年下跌。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但随后回升,至中午休市报7.09港元,升3.6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子不语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电商企业子不语集团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称,受惠于品牌影响力扩大及运营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逾30%。 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至2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6亿元增长30%至40%。预计期内净利润达1亿元至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40万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将强劲营收增长归因于“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设”,并称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也推动了利润提升。 子不语集团股价周三平开报3.51港元,股价年内累计跌幅约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网上游戏商博雅互动国际有限公司(0434.HK)周二发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下跌,盈利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据去年经重列盈利3.13亿港元计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亿港元至2.35亿港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较预期减少,以及因购买加密货币,令银行存款减少,使期内的利息收入比预期为低。 博雅周三开盘跌4.1%报7.5港元,公司年初以来股价跌逾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银行盈利背后的隐忧:竞争炽烈息差收窄

这家区域性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8%,远低于资产扩张速度,凸显强烈的息差压力 重点: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约17%,但营业收入仅微增2.2%,净利润上涨3.8% 中国央行为刺激经济持续降息,银行业面临严峻息差压力 梁武仁 在超长经济放缓周期冲击下,中国银行业多重承压。纵然使尽浑身解数,如今也难以交出亮眼成绩单。以华东地区重要城商行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为例,该行上周五试图通过盈利预告“解释”最新利润增长,但困扰全行业的沉疴痼疾依然待解。 这份公告让投资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的财务表现,用“积极”字眼制造利好氛围,似以巨额利润增长相诱。 细读公告,恐难掩失望。虽然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劲增约12%,较上年同期增约17%,主体贷款业务扩张迅猛,但上半年以贷款利息为主的营业收入,仅同比上升2.2%至210亿元,净利润微升至93亿元,涨幅仅3.8%。 徽商银行以华丽辞藻“解释”中报业绩,将“向好业绩”归因于“始终坚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还罗列诸多成绩。 资产扩张与利润增速的巨大鸿沟昭然若揭:在央行连续降息刺激经济的背景下,该行信贷业务息差承压明显。 净息差压力并非徽商银行独有。中国银行业衡量利差的净息差(NIM)指标已整体承压多时。理论上来说,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维稳息差,但同业白热化竞争等因素正影响这种动态平衡。 经济不振时,贷款需求趋弱,银行间竞相杀价争夺优质客源。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银行会下调贷款利率,但这会侵蚀其利润空间。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后一年)以来,竞争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年,监管机构引入了一套机制,使贷款利率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地挂钩。 去年,徽商银行净息差较2023年缩窄17个基点至1.71%,而2019年该指标高达2.51%,显示已苦战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并非当下唯一痛点。经济困境使贷款违约风险攀升,银行风控承压。这一方面,作为华中地区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优于中小同业。 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仅0.98%,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较之下,总资产规模为其一半的宜宾市商业银行(2596.HK)不良率尽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达1.68%。泸州银行(1983.HK)的不良率则为1.19%。 徽商银行由十几家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合并组建而成,其规模优势或有助于在吸引大型、财务稳健企业的过程中,维持较低的不良率。该行主要面向企业客户,而非个人借款人,后者本身风险更高。中国的国有银行主要向其他国有企业放贷来维持较低的不良率,后者在还款出现困难时,通常可获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国有企业驰援。 借款方承压 然而,财报暗藏隐忧。去年,对困境企业的贷款重组量同比增9%;且潜在劣变贷款,即关注类贷款大增62%,占比升至1.13%,显示客户群经营压力正持续累积。 2020年,该行曾因接管包商银行四家分行引发关注。这家内蒙古银行前年破产,成为二十年来首例被接管的商业银行。这意味着,徽商银行在疫情动荡期既要化解自身风险,又需处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遗留问题。迟至去年,该行仍向第三方转让约7.01亿元包商系不良资产。 尽管盈利预告成色不足,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徽商银行股价仍涨超5%。眼下投资者对任何利润增长都持“饥渴”心态,此轮上涨存在内在逻辑。 不过,徽商银行的估值仍处洼地:市盈率(P/E)仅3倍,市销率(P/S)1.3倍,市净率(P/B)更低至0.3倍。该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宾市商业银行——后者市盈率达21倍,市销率5.2倍。 市场对徽商银行前景的冷淡态度不难理解:只要经济下行周期延续,任何利润增长,尤其是疲软增长引发的乐观情绪,终将快速消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