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直播行业饱受裁员及加强监管等负面消息困扰,两大主要平台虎牙和斗鱼都积极削减成本,当中以斗鱼较快取得成果

重点:

  • 斗鱼第二季收入虽同比下降逾两成,但成功扭转连续六季的净亏损状态,录得经调整净利润2,350万元
  • 虎牙同期收入同比下降23%,即使正努力控制成本,但仅能勉强维持经调整净利润

罗小芹

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及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是中国游戏直播产业两大玩家,两者合占国内市场份额七成以上,而且同属游戏巨头腾讯控股(700.HK)旗下,但多年来均以对方为假想敌,为力争龙头地位而缠斗不休。

不幸的是,面对网上游戏监控日趋严峻,以及游戏市场出现萎缩,斗鱼及虎牙近年经营状况急转直下。今年初裁员潮奔袭游戏直播产业,连带这两大顶级平台也无法幸免,市场传出两者裁员比例高达三成,首季业绩更一如预期出现较大倒退,但这也同时驱使两家公司痛定思痛,决意积极优化成本结构。

我们曾经在这里预告过,两家公司的第二季业绩都难以乐观。但在它们控制成本的努力下,可能会看到黑暗隧道尽头的曙光。

细看斗鱼及虎牙的第二季业绩,斗鱼的直播收入同比下降18.8%至17.68亿元,占总收入逾96%;虎牙的直播收入也减少20.4%至20.52亿元,占比也超过九成。

虎牙解释,由于宏观和监管环境对公司付费使用者的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每位付费用户的平均支出下降,从而影响直播收入。另一方面,斗鱼和虎牙第二季的广告收入分别大降59%和42%,两者都归咎于充满挑战的经济情况,令客户对广告服务的需求疲软。

斗鱼开支大减24.9%

很明显,两家公司收入引擎减慢,但它们正努力控制成本、放弃撒币互斗,转为寻求高质回报。其中表现较佳的斗鱼,营收成本同比大降24.9%至15.24亿元,协助终止连续六季录得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PP)经调整净亏损的窘态,并取得2,35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虽然期内仍录得3,880万元净亏损,但已较第一季的8,690万元明显改善,相信公司的下一个目标,是争取季度净利润。

至于虎牙的经调整净利润为590万元,虽然较去年同期的2.5亿元大幅收窄,但总算在艰难情况下保持盈利;其整体成本大减13.6%至20.39亿元,削减力度明显不及斗鱼,因此如果公司希望盈利表现能重拾升轨,相信要在紧缩开支方面加一把劲。

值得庆幸的是,斗鱼及虎牙的客群基础已趋向稳定,斗鱼第二季度平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MAU)及付费用户数目分别为5,570万名及660万,从第一季的5,510万及640万低位稳定下来。至于虎牙的直播付费用户数目为560万,与去年第二季持平,反映“现金牛”并无明显流失,有助维持稳定营收。

“今年第二季,虎牙的直播移动端MAU同比增长7.7%至8,360万,虽然整体大环境的变化,短期内将对用户变现为收入产生影响,但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平台相关产品和运营以确保合规,同时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因此对公司业务基础充满信心。”虎牙首席执行官董荣杰说。

政策组合拳打击收入

斗鱼与虎牙的业绩虽然有改善迹象,但两大外在风险仍然困扰着它们的前景。今年5月,官方多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遏制直播行业乱象,对打赏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此外,各大平台被禁止显示打赏额度排名,而打赏在内的某些互动功能将在晚间8点到10点受到限制,由于这是未成年人和年轻上班族看直播的黄金时段,因此将对游戏直播平台的收入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由于两家公司的主要投资者都是腾讯,为免它们陷入恶性竞争,在腾讯2020年穿针引线下,双方签订合并的初步协议,但在“反垄断”的主旋律下,中国的市场监管机构去年否决了该交易。

自此,两者股价便开启暴挫模式,至本周三,斗鱼与虎牙分别收报1.23美元及3.06美元,比去年初高位均失去九成以上市值。目前斗鱼的市销率(P/S ratio)为0.31倍,低于虎牙的0.48倍,基于前者的业绩较快回复正轨,未来可能有机会拉近与虎牙的估值差距。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hifeng Gold's next growth curve: Rare earth

赤峰黄金下一增长曲线:稀土

赤峰黄金90%收入来自黄金,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增加,目前积极开拓铜和稀土业务 重点: 受惠金价表现强劲,赤峰黄金第三季多赚141% 进军稀土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白芯蕊 担心美元地位不保,带挈金价持续攀升,今年3月初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金矿商赤峰吉隆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6693.HK;600988.SH),最新公布季度业绩相当标青,第三季纯利达9.5亿元,按年大升141%。 赤峰黄金于2005年成立,集团购入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和撰山子金矿采矿权,在2012年借壳ST宝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2013年收购辽宁五龙金矿后,2018年后更积极开拓海外业务,目前拥有老挝塞班金铜矿、加纳瓦萨金矿两座境外大型金矿,2024年集团黄金产量15.16吨,在内地上市黄金企业产量排第五。 美国债务危机持续扩大,全球央行及投资者为分散风险,都减持美债转移增持黄金,令金价今年屡创新高,单是第三季由3,303.2美元升至3,859.03美元,升幅近17%,作为金矿股的赤峰黄金便直接受惠。 集团第三季收入达33.7亿元,按年增长66.4%,纯利9.5亿元,按年大升141%。公司首三季收入达86.44亿元,按年升38.9%,纯利急增86%至20.5亿元。 金销售单价升逾44% 拆开集团季度业绩,主要收入来自黄金,当中今年首9个月矿产金销售量达1.07万千克,虽则按年下跌2.56%,但受惠金价大幅攀升,销售单价达每克729.58元,按年急增44.1%,令总销售额达77.8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90%。 除黄金收入外,赤峰黄金第二大收入来自铜产品,当中包括电解铜及铜精粉,共占集团首9个月收入4.4%,收入3.83亿元。在人工智能年代下,稳定电力供应已成为重中之重,奈何欧美电网早于50年前建成,不单已远超设计寿命,电网残旧已成为欧美能源安全关键威胁,故急需更换电力设备。铜在电网升级的价值地位重要,除用来制造电线外,还大量应用生产电器元件,因此铜更被视为“新石油”。 受欧美电网更换冲喜,期铜今年不单止曾飙升30%,国际铜研究小组 (ICSG) 更预测 ,2026年全球精炼铜市场将短缺15万吨,变相进一步推高铜价,相信赤峰黄金也有望得益。 另一个有望点石成金的业务是稀土,虽然该业务首9个月产品销售量只有448.9吨,贡献收入7,736万元,占总收入仅0.9%,但销售单价每吨却高达17.23万元。 更重要是稀土近年被市场高度重视,甚至美国政府也入股稀土矿业商MP Materials(MP.US),原因是稀土属制造磁石的重要材料,用于生产电动车及人形机械人摩打,尤其人形机械人市场庞大,单是每个人形机器人便需配上50个摩打上,甚至是用于军事上的武器用途,成为重要的战略资产。 老挝布局稀土业务 集团近年已逐步布局稀土业务,目前拥有老挝稀土矿和塞班矿区稀土资源,上述两矿均属价值较高的中重型稀土,当中赤峰黄金老挝矿产与厦门钨业(600549.SH)成立合资公司赤金厦钨,持股分别为51%和49%股权,在3月的招股文件已表示,稀土业务有望为集团带来二次增长曲线。 回顾赤峰黄金3月完成香港上市,现时A股与H股比率分别为87.6%和12.4%,但要留意集团股东较为分散,大股东为李金阳,合计仅持有12.7%股权,董事长王建华则持有股份3.9%,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也却只有40.8%,由于大股东持股未有超过50%,股权分散令内部利益或变得复杂,将是此集团的最大风险。 整体来讲,联储局持续减息,加上央行与投资者分散美元贬值风险,变相持续增持黄金,最终推高金价,配合铜与稀土等金属拥有特殊应用优势,在三大业务都持续增长下,具对赤峰黄金盈利都带来增长顺风因素,市场估计今明两年盈利有望升增86%和17%,达到32.8亿和38.3亿元。 目前市场预期赤峰黄金今年市盈率为16.7倍,对比招金矿业(01818.HK)和山东黄金(01787.HK)的28倍和22.9倍,赤峰黄金估值明显较为吸引,配合稀土业务有望快速增长,赤峰黄金作为内地龙头金矿股之一,股价具追落后空间,有望成为投资者聚焦矿业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陆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营销官

互联网金融机构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两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于恢复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审计机构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辞任。 由保险巨头平安集团作为大股东的企业宣布,吉翔先生获任联席CEO,吴涛获任首席营销官。吉翔此前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任职十年,吴涛则曾担任汽车交易服务龙头平台汽车之家的CEO。一周前,陆金所才刚任命新的首席风险官。 因与审计机构产生纠纷,陆金所于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审计机构安永,此是恢复提交新财务报告前的必要步骤。 在美上市的陆金所仍持续交易,新任命公告后,周五股价上涨11.4%,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明略科技港股挂牌 半日升逾倍

營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高开98%,其后维持升势,至中午休市报286港元,较发行价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香港公开发售获4,451.86倍超购,国际发售录得12.93倍超购,发行价141港元,集资净额9.02亿港元。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及营运资金。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eway makes seasonings

天味食品为香港火热新股市场再添一味

菜谱式调料及火锅调料制造商天味食品已申请赴港上市,致力成为中国庞大调味品市场的整合者 重点: 主打年轻消费者预拌调味料的四川天味食品,近日申请在港上市 公司2022年至2024年收入年均增长约15%,但今年上半年出现收缩,公司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提前的影响    阳歌 在多数消费股缺乏亮点、估值平淡之际,调味品及香料制造商反而成为少数的例外。这些企业在经济放缓时往往受惠,因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减少外食、改为在家烹饪。生产菜谱式调料与火锅调料的企业尤其占优,迎合了重视便利、倾向简化烹饪流程的年轻一代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317.SH)于上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期望凭藉其即煮菜谱调料与火锅调料业务吸引投资者青睐,补充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现有上市地位。此举将使天味食品成为中国第二家同时在上海与香港两地上市的主要调味品公司,仅次于今年6月于香港挂牌的海天味业(3288.HK;603288.SH)。 稍显不利的是,海天味业的香港股票自上市至上周五,累计下跌约13%,与同期恒生指数上升约8%的走势相反。然而,即使股价回落,海天味业的市盈率仍达24倍,而其上海A股的市盈率更高,约达32倍。相比之下,许多零售、餐饮与消费品制造商的市盈率,如今仅勉强维持在双位数水平。 这样的高估值近来已成为调味品类股票的共同特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日益谨慎,这些公司反而因具备逆周期特性而受惠。天味食品在上海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约为24倍;另一家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603027.SH)则约为28倍;而提供居家火锅食材的锅圈(2517.HK),市盈率更高达30倍,显示投资者对该板块仍维持强烈信心。 这一类公司普遍以中国内需市场为核心,天味食品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表示,目前超过99%的收入来自中国境内。因此,天味选择赴港申请第二上市的举动显得有些特别;毕竟多数已在沪深两地上市,再赴港发行H股的企业,通常是为了提升国际知名度,并筹集资金以推进海外扩张。 天味食品在申请文件中提到海外扩张的潜力,并指公司产品目前已销往中国以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多数中国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于,其产品风味高度本土化、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而设计,因此通常只能在华人族群的市场销售表现良好,在其他地区的渗透率仍然有限。 尽管如此,天味食品在国内市场仍具庞大增长空间。新一代消费者偏好正在转变,他们倾向放弃传统繁琐的烹饪方式,转而选择可快速烹调的预拌调料包。此外,中国人对火锅的热爱依然强劲,不仅是外出就餐的主流选择,家庭火锅场景的普及也日益扩大。 天味食品的两大核心产品为火锅调料及菜谱式调料,后者涵盖小龙虾、鱼类、香肠与腊肉等烹饪场景。申请文件引用的第三方资料指,中国火锅调料市场规模于去年达269亿元(约38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为9.1%;而菜谱式调料市场去年规模约216亿元,未来五年预期年均增速将达12.5%,成长潜力强劲。 市场渗透率仍有限 推动此类产品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预拌调料市场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在中国,许多50岁以上的消费者仍偏好以传统方式烹饪,使用如酱油、辣椒碎等基础调味品自行调配。然而,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重视便利性,逐渐成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的主导购买力量,带动预拌调料的普及与需求上升。 公司称,复合调味料在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渗透率,约为整体调味品市场的 54%,是中国25.4% 渗透率的一倍以上。因此,随着中国市场逐步追赶这些成熟经济体,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天味食品成立于2007年,2013年正式进入食品业务领域,并先后于2015年及2017年推出菜谱式调料产品及火锅调料产品。近年公司积极透过并购扩张业务版图,其中包括在2023年以9.19亿元收购四川食萃食品有限公司55%股权,该公司主要服务餐饮业客户;以及于去年以1.54亿元收购杭州加点滋味科技有限公司64%股权,后者在线上销售渠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这些举措显示,天味食品作为中国第四大复合调味料生产商,具备在高度分散的行业中成为整合者的潜力。 公司确实具备成为行业整合者的条件,毕竟其发源地四川以麻辣鲜香的「川菜」闻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 在经营层面上,公司的业务仍属传统产业类型。2022年至2024年间维持年均约15%的低双位数增长,收入在2024年达34.5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降6.2%,由上年同期的14.6亿元降至13.7亿元。公司将此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时间提前(2025年春节落在1月),而2024年则在2月。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同样受到假期时点影响,今年上半年仍录得7.6%的收入增长。 天味食品的主要盈利来源为菜谱式调料业务,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二;火锅调料产品则构成其余主要部分。公司的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33.9%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8%,与海天味业及千禾味业的水平大致相当。公司的盈利表现仍然稳健,但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按年下降25%至1.85亿元,主要因为销售与毛利率同时承压所致。 总的来看,天味食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属相对稳健的投资目标,凭藉其聚焦家庭烹饪市场与预拌调味料这一高速成长类别,具备抗周期特性与长期成长潜力。若公司能持续推进策略性并购,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未来或有机会成长为类似美国味可美(MKC.US)与日本味之素(2802.T)般的全球调味品领导企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