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云服务商表示,在外部审计机构最近请辞后,公司将对员工的不当行为和交易违规行为展开内部调查

重点:

  • 容联云表示,公司成立了一个独立特别委员会,调查毕马威发现的员工不当行为和异常交易
  • 此前,因多家美国律所指控容联云做出虚假或误导性陈述,容联云的股票已呈自由落体式下跌

梁武仁

任何与欺诈有关的事件都会导致股价呈自由落体式下跌,这是云服务商容联云通讯(RAAS.US)从一件令投资者惊慌失措的戏剧化事件中迅速吸取的教训。

容联云事件听起来与瑞幸咖啡(LKNCY.US)的丑闻惊人得相似,后者导致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发出威胁,除非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司的审计机构配合调查,否则就将这些公司摘牌。但是,瑞幸丑闻爆发时,市值高达数十亿美元,而容联云要小得多,因此不太可能吸引那么多的关注,对投资者造成的破坏也没那么大。

在毕马威发出红色警报后,容联云于上周二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成立独立特别委员会,暂时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开始对员工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和异常交易展开内部调查。该委员会还可以聘请法律顾问和法务会计。

在审计容联云去年的报表时,毕马威发现了一些员工的不当行为,包括伪造文件。此外,与某些客户交易有关的违规行为也引起了毕马威的注意。

自2018年以来,毕马威一直担任容联云的审计机构,但它于上月称容联云存在重大缺陷,宣布辞职。容联云的问题包括:对美国会计规则有足够了解的人员不足;缺乏财务结算的成文政策和程序;对收入确认和采购相关流程的控制不足等。

这些缺陷似乎让人看到了一家在纽约上市、资质可疑的公司,从而加重了关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无法审查中国公司审计记录的争议。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审计记录是“国家机密”,但根据一项美国法律,外国公司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审计记录,因此,大量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现在都有可能面临退市风险。北京和华盛顿一直在为解决这一僵局进行谈判。

容联云并没有否认毕马威的指控,相反,它似乎承认了这些指控确有其事。据估计,员工的不当行为和交易违规行为将分别影响2021年第二季度收入的5%至10%和第三季度收入的15%至20%,以上数字有待得到独立特别委员会的核实。不出所料,容联云错过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的最后期限。

在宣布进行内部调查之前,今年容联云的股票已经下跌了70%以上,跌到了不足一美元。就在一年多前,容联云IPO发行价为16美元,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IPO之一。与那时相比,现在的股价实在是微不足道。最新的消息又引发了在一个交易日里13%的暴跌,后来稍有回升,周三收于0.764美元。无论如何,容联云现在必须想出方法,使公司股价超过最低的1美元门槛,否则面临因这一技术性问题而被迫退市的风险。

急剧下滑的股价

容联云的股价一直在急剧下滑,虽然它公布了可观的收入增长,但正在发酵的丑闻让人对这些数字产生了怀疑。2021年前9个月,该公司收入同比增长48%,毛利润增长更快,表明利润率正在提高。或许投资者对不断膨胀的运营费用不甚满意,因为它导致了当季净亏损的扩大。但是像容联云这样的成长型企业往往需要加大投资,以便获得最终能够带来利润的竞争力。

对于股价的下跌,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容联云披露的数据。

据中国媒体报道,这种关切最早出现在去年12月,当时容联云因提供不准确的数据而遭到中国有关当局的处罚。它为此支付了一笔金额不大的罚款,处罚显得颇为轻描淡写。

但随后,几个美国律师事务所宣布对容联云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发布了各种虚假或误导性声明。只要在谷歌上用英文搜索“容联云”和“集体诉讼”,就能出现整页的律所公告,最早的公告发布时间可以追溯到去年平安夜。

目前尚不清楚是不是12月的罚款打开了律师围攻容联云的闸门。除了上述罚款之外,还有一名指控者称容联云有可疑账款准备金。另一名指控者称该公司没有披露越来越多的客户拒绝付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并且该公司没有在IPO文件中披露与一些认股权证的公允价值有关的大量负债。

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这些威胁是否变成了实际的诉讼。即便如此,损害已经造成,容联云股价呈现螺旋式下跌。更重要的是,容联云从未公开回应过任何指控。

直到毕马威宣布辞职后,容联云才最终承认确实存在问题。它承认的问题与律师指控的违规行为不同,是一系列新的违规行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容联云究竟陷入了多大的麻烦?是否还会有更多令人震惊的信息披露?

容联云的麻烦是在瑞幸咖啡丑闻发生几乎整整两年后出现的,后者始于一份匿名报告,指控这个星巴克挑战者夸大销售数据。作为回应,该公司跟容联云一样,启动了类似的内部调查,最终发现其2019年的销售额和支出有逾3亿美元(20亿元)的充水。瑞幸咖啡随后从纳斯达克退市,并最终提出了破产申请。

随着容联云的瑞幸时刻到来,根据该公司2020年的收入,它的市销率现在不超过一倍。跟美国云通信巨头Twilio (TWLO.US)基于2021年的销售额得出的6.5倍的市销率相比,容联云相去甚远,而且也不如那些有着类似业务的企业。 

最糟糕的是,如果大家都不相信容联云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那么这样的指标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谁都不知道容联云的丑闻将会如何发展,不过事情看来肯定不太乐观。这意味着投资者有足够的理由远离这桩有可能变成瑞幸2.0版的丑闻。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药师帮料中期盈利按年增逾两倍

医药电商平台药师帮股份有限公司(9885.HK)周四公布,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净利润不少于7,000万元(975.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80万元增长2.2倍。 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长主要因收入持续保持稳健增长;自有品牌产品的下游需求持续保持旺盛,该高毛利率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不断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及通过数字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带动核心的平台和自营业务的运营效率提升。 药师帮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0.04港元,跌2.34%。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升6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规模效应扭亏为盈 正力新能最多赚2.4亿

锂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677.HK)周四宣布,预计上半年成功扭亏,净利润1.98亿至2.43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3亿元。 公司将盈利能力归因于销量攀升,其电池产品在电动车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公司特别指出,生产效率提升带动毛利率向上。随着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同比亦大幅下降。 周五早盘交易中,正力新能高开,早盘报价10.66港元,涨幅0.76%。该股目前较4月上市定价8.27港元累计上涨2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提升效率扩张门店 绿茶中期料赚2.3亿

经营餐饮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发盈喜,预计截至今年6月底止,将录得盈利介乎2.3亿元至2.37亿元,同比上升32%至36%。 盈利上升主要是受惠于门店网络持续扩张,同时提升经营效率。不过,部份利润被上半年的上市开支所抵销,该部份的开支约1,500元至2,000万元。若扣除此,以及减去权益结算的股份开支,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介乎2.47亿元至2.54亿元,同比升38%至42%。 绿茶周五开盘升8.8%报8港元,公司自今年上市至今升11%。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emo faces cash squeeze and credibility questions

小市场大机会? 乐摩物联争议声中再递表

号称全国超过53万台按摩椅的乐摩物联再次叩关港交所,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市场考验,更有信任危机 重点: 超过83%的按摩椅部署于电影院 公司设备数据遭官方媒体质疑    李世达 在许多城市的角落,如商场百货的走廊、机场或火车站的等候区里,你一定见到过一排排闪着光、不断运作的机器按摩椅,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估值高达数十亿元。 在全国运营50万张机器按摩椅的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该公司自今年1月递表失效后,第二度闯关港交所。 机器按摩服务在中国整体按摩产业中仍属边缘产业。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中国整体按摩市场规模为5,362亿元,而机器按摩服务市场仅为27亿元,占比仅0.5%。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市场却高度集中,乐摩物联2024年市占率已达42.9%,是机器按摩领域的龙头企业。 成立于2014年的乐摩物联,总部位于福建福州,于2016年推出 “乐摩吧”品牌,为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影院、机场和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场所等消费场景提供更放松、便捷、专业的机器按摩服务。截至今年7月18日,乐摩在全国31省市、339座城市的商场、影院、机场与高铁站等“等候时间长、人流密集”场景中,铺设超过48,000个服务点,布置超过53.5万张按摩椅,累计可识别服务人数超过1.65亿,注册会员人数超过3,200万名。 乐摩物联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直营模式与合伙人模式。以网点数量计算,目前直营模式占约71%、合伙人模式约29%。在合伙人模式下,公司收取服务费,提供设备和品牌由合伙人运营。 近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由2022年的3.3亿元增至2024年的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但去年收入增速35.9%,远低于2023年的77.8%,今年首季更只有18.4%,增速明显放缓。 去年,来自直营按摩椅服务的收入占比超过83%,合伙人模式则贡献约14%收入。从整体毛利率来看,2023年达到41.8%,2024年回落至36.1%。占比更高的直营模式毛利率仅为29.87%,远低于合伙人模式的73%。 资源错配?效益下降? 净利润方面,公司在2022年仅赚648万元,2023年疫情后迅速扩张至8,734万元,去年则略降1.7%至8,581万元。然而,经调整后净利润仍录得1.02亿元,较2023年的9,457万元略升。今年首季,净利润更是按年下滑11%至2,333.8万元。 公司宣称网点覆盖全国69%面积超三万平米的大型商场、渗透55%年票房超500万元的影院、进驻58%年人流量超千万的机场。实际上,公司有超过80%的设备(43.2万台)部署于电影院,但每台设备日均交易量仅0.07次,远低于商业综合体的2.8次与机场的3次。 以今年首季的单台设备收入计,电影院设备季度收入仅约168元,商业综合体单台设备季度收入却高达1,692元,整整高出9倍,然而公司部署于商业综合体的设备数量仅占约14.1%。 同时,设备使用率也在下降。每台设备的平均交易量从去年的2.04次降至今年首季的1.92次,平均按摩费则从去年的14.69元微增至14.74元。合伙人模式占总设备比重持续降低,由2022年的23%降至目前的约8.1%,直营主导模式比重越来越高。 数据真实性受质疑 除了上述问题外,公司也陷入数据造假的争议。根据今年7月份官方媒体《中国证券报》的调查,公司按摩椅设备编号呈跳跃式分布,以“元气蛋”系列为例,理论编号应有3.2万台,实际仅531台被验证,占比1.63%。采购数据则显示,乐摩前五大供应商累计采购仅1.53亿元,按行业最低成本价计算仅对应6.11万台设备,与宣称的53.5万台相差近8倍。 另外,公司目前的实际控制人谢忠惠,被指是为创始人吴景华代持,2016年吴曾持有乐摩超60%股权,至递表前减持至15.16%。吴景华目前的身份是荣耀健康董事长,该公司正是乐摩按摩椅的供应商。 乐摩并未对该报道作出直接回应,申请文件中亦未提及相关争议。 一连串争议外,最迫切要解决的,还是资金问题。截至2025年3月末,乐摩物联账面现金仅2,621万元,而短期借款便达4,500万元,实为捉襟见肘。 乐摩物联的递表,象是共享经济的最后一搏。但是对投资人来说,数据的可信度是估值的基础,容不下一丝怀疑,未来能否说服投资者相信“小市场也有大机会”,恐怕不只靠铺设更多按摩椅,而在于能否理顺其盈利逻辑与治理结构,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