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R.US

这家癌症检测专家亏损收窄,同时与药企加强合作寻求更大增长

重点:

  • 由于研发与销售费用减少,燃石医学今年一季度净亏损环比收窄14%至1.85亿元
  • 该公司的药物研发服务营收同比大涨136%,成为最新增长引擎

 

莫莉

继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营收增长后,癌症检测专家燃石医学(BNR.US)开始向缩小亏损的阶段迈进,能否协助其股价终止跌势?

由于净亏损扩大,投资者加速逃离,这间癌症早筛龙头企业的股价从2021年2月一路下行。上周二,燃石医学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业绩,净亏损同比缩小29%至1.85亿元。期内,该公司的毛利为9,880万元,同比增长12.8%,毛利率上升4.7个百分点至69.3%。

虽然在财报公布当日,燃石医学的股价上涨2.6%至2.73美元,但其后三天却累积大挫11.4%,上周五以2.42美元收盘,意味投资者对其前景仍然有保留。今年以来,其股价一直徘徊在4美元以下,比2021年2月的历史高点大挫逾九成。

投资者对燃石医学并不乐观的原因,可能与其营收增速明显放缓有关。在去年四季度,该公司营收为1.42亿元,同比下降3.5%,虽然今年一季度营收恢复增长,但仅仅微升5.2%至1.43亿元,未有明显回暖势头。

更重要的是,燃石医学的净亏损收窄并非源于增效,而是建立在成本下降之上,其持续性成疑。该公司一季度的毛利环比减少250万元,但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支出则缩减了6,320万元,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与业务规模息息相关,一旦公司继续扩张发展,相关费用或将再度回升。

期望年收入增两成

虽然一季度营收增速并不亮眼,但燃石医学的管理层仍然乐观,在财报中重申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约20%的指引。过去三年,其营收不断创新高,从2020年的4.29亿元增至2021年的5.08亿元,再到2022年的5.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56%。回顾去年的增长仅约10.8%,市场将密切关注其管理层如何施展魔法,把今年的增幅翻倍至20%。

燃石医学的主营业务是肿瘤基因检测,包括体检中的肿瘤早筛,也可以帮助肿瘤患者检测是否携带某些基因变异,指导肿瘤靶向药的使用。与其他单一病种入局的肿瘤筛查企业不同,燃石医学的产品已经能提供不同肿瘤的高通量测序(NGS),以实现多个癌种的早期筛查。

今年2月发表的研究显示,燃石医学开发的一项技术平台在中国6大高致死性癌症──即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食管癌和胰腺癌的早检中,表现出98.9%的特异性和69.1%的敏感性。

除了在早筛产品中寻找差异化之外,燃石医学也力图在销售模式与同行拉开差距。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主流销售模式有两类,一种是中心实验室模式,即作为第三方检测公司承接各类医疗机构的检测服务订单,二是医院与检测公司共建实验室的模式。相比之下,中央实验室模式的市场准入门坎相对较低,竞争更加激烈,需要更高的销售费用投入,而院内业务的合规性更强,一旦与医院完成实验室共建,可以获得更稳定收入,利润也会更高。

从一季度财报来看,燃石医学正大力推进院内业务。其中,中心实验室业务收入为6,18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7,421万元减少16.7%,主要是新冠疫情的后续影响,令1月份检测量下降,以及专注推动中心实验室业务向院内业务的转化;同期,院内业务产生的收入为5,156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4,896万元增长5.3%。

药企服务收入飙升

除了向患者提供检测服务之外,燃石医学还有另一大收入来源──药企服务,也就是为药企提供“伴随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产品的研发服务,协助药企更好地筛选靶点,以研发新药。

中国如今正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加速器,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需求量高。在今年一季度,燃石医学与药企相关的药物研发服务营收达2,915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236万元大增136%。此外,期内药企合作签约总金额达7,500万元,同比增长27%,将持续支持公司未来的营收增长。虽然药企服务对于肿瘤检测公司来说,并不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是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亦能为其业绩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作为行业龙头,燃石医学仍然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第一季度研发投入达9,44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66.3%。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短期投资为8.03亿元,虽然比三个月前减少13.2%,但相信仍然足够支持较长时间的支出。

环顾其他同类中概股,与燃石医学同期赴纳斯达克上市的泛生子(GTH.US)已经两次因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告,目前燃石医学的市销率为3.3倍,虽然高于泛生子的0.86倍,但相比在港股上市、去年已接近扭亏为盈的肿瘤检测公司诺辉健康(6606.HK)拥有高达26.1倍的市销率,反映投资者对燃石医学的看法相对保守。

对于燃石医学来说,在维持营收增长的同时,相信要在短期内实现盈利路线图,才有望重振市场信心,以争取较高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盈收下滑 汽车之家大幅裁员

汽车交易服务平台汽车之家(ATHM.US;2518.HK)周四披露,受中国车市持续低迷影响,首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0%。在面临市场持续疲软,公司过去一年间已裁减约五分之一岗位。 截至3月底的首季度,汽车之家实现营收14.5亿元,低于上年同期的16.1亿元。其中媒体服务收入同比下跌26%至2.42亿元,线索服务收入下降11%至6.45亿元。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0%,从3.8亿元跌至3.41亿元。 业务承压之际,汽车之家持续通过人员优化控制成本。截至3月底员工总数为4,345人,较上年同期的5,420人减少20%。公司美股周四收跌0.8%,年内累计跌幅约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百度Apollo携手神州租车 将推出自驾车出租服务

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自动驾驶平台,与中国最大租车平台神州租车(Car Inc.)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汽车租赁”服务。 这项新服务将允许用户按需求透过神州租车平台,预约Apollo自驾车,灵活安排时间,覆盖城市地标及旅游热点,特别针对长者、无驾照旅客及行动不便人士设计。 百度指,双方将在多个城市文旅场景中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形成应用模型。另预计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双方将根据特定场景共同定义产品,根据用户反馈迭代升级。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eekr gets privatization bid from Geely

美上市仅一年 极氪极速退市

该公司提出私有化,是母公司吉利汽车持续整合旗下上市子企的一部分 重点: 极氪已收到私有化要约,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吉利汽车提出以20%的溢价收购其股份 极氪在纽约IPO仅一年便欲私有化,背后有多重因素,包括中国企业在华尔街面临的敌意日渐加剧   阳歌 来得容易,去得也快。 这正是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要告诉投资者的。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仅一年,公司就要退市了。对投资者而言,极氪这段短暂的上市经历带来的收益还可以:私有化要约价格与IPO价格相比溢价可观,超过20%。 推动持有极氪65.7%股份的吉利汽车(0175.HK)发出此次收购要约,最大原因是创始人李书福希望对其庞大的汽车帝国进行整合。 其次是政治因素,中国企业在美国证券交易所面临的敌意日渐加剧。近几个月来,这一问题多次显现,一些政客建议将部分或全部中国企业强制退市。私有化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而吉利汽车在香港的上市情况,看起来比极氪在纽约上市要安全得多。 去年5月,极氪名声大噪,公司在纽约上市并筹集资金4.4亿美元。因中美证券监管机构之间的争端,导致上市活动沉寂数年后,成为中国在美上市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双方最终达成一项信息共享协议,解决这一争端,为重启大型交易铺平了道路。 但现在,美国政客再次威胁要限制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理由多样,包括数据安全以及与中国国防工业有关联的公司,利用美国资本市场融资。极氪其实并不属于任何一种情况,因为它的大部分销量都在中国,而其生产的汽车是民用车辆。尽管如此,最近各种反华言论或许仍让极氪感到不安。 吉利汽车周三在香港发布的公告显示,按照拟议的收购协议,吉利汽车将以每股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股东手中的美国存托股票(ADS)。极氪的股东可以选择收取现金,或是以1:12.3的比例换取在香港挂牌交易的吉利汽车股份。这个价格较极氪在要约披露前30个交易日的价格溢价20%。 吉利汽车表示:“预期私有化建议将为集团创建一个统一的上市平台,全面整合极氪的资产及资源,从而提升集团乘用车业务的竞争力。这也将有助于集团确定极氪未来的战略方向,以应对全球市场及经济挑战。” 极氪股价在公告发布当天上涨,收于25.19美元,比要约价格低大约2%。有些不寻常的是,周四该股继续上涨,收盘价26.06美元,略高于要约价。这可能表明,投资者认为吉利汽车最终会提高报价。 整合旗下公司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也一如吉利汽车所指出的,这笔交易背后的主要推手,似乎确实是李书福意图整合、精简旗下众多上市公司。吉利汽车是其中的先行者,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近年来,公司旗下的沃尔沃汽车(VOLCAR-B.ST)和路特斯(LOT.US),也通过收购欧洲企业获得的资产相继完成上市。 吉利旗下其他上市公司还包括两家智能汽车技术企业——在美国上市的亿咖通科技(ECX.US)和在香港上市的知行科技(1274.HK)。此外,旗下曹操出行赴港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监管机构的批准,预计未来一两个月内将完成挂牌。 去年11月,李书福对其商业帝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整合——极氪宣布将出资13亿美元,收购吉利旗下高端汽车品牌领克51%股份。极氪的投资者对这一计划并不满意,该计划公布后,极氪的股价下跌了27%。但整体而言,极氪上市后股价表现相对平稳:去年8月曾跌至13.5美元的低位,而今年3月一度冲高至33美元。 25.66美元的收购价格较其21美元的发行价溢价22%。 说实话,极氪的业绩数据并不是特别亮眼,这可能也是李书福决定将该公司并入历史更久且盈利状况更好的吉利汽车的因素。极氪在中国过热的电动汽车市场争霸中入局较晚,但由于与吉利的关联,它也具备一些强大的优势。 但极氪品牌电动车的增长近期急剧放缓——中国电动车市场在经历数年爆发式增长后,已开始显现饱和迹象。据CnEVPost数据,4月份极氪品牌汽车的交付量仅为13,727辆,同比下滑14.7%,不过该品牌今年前四个月累计交付量仍保持12.2%的增长。同期领克表现更为亮眼:4月交付27,589辆,同比大增47%,2025年前四个月累计交付量增长25.6%。 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当前增速已显著回落——当时极氪(含领克品牌)合计交付量同比翻倍,达79,250辆。而公司当季营收同比增速仅为39%,为228亿元(31.5亿美元),这个数字展示出在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极氪正承受着巨大的价格压力。 尽管面临这些压力,极氪的毛利率还是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季度内的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29.4亿元收窄至8.21亿元。 极氪当前估值明显偏低,市销率(P/S)仅0.58倍,不仅低于吉利汽车的0.69倍,更远逊于理想汽车(LI.US;2015.HK)和比亚迪(1211.HK;002594.SZ)等竞争对手,它们的市销率均超过1倍。估值低或许是因为极氪入局电动车赛道较晚,不过极氪退市或将有助于提升吉利汽车的估值,后者的估值目前也有点低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八大基石投资者力撑 绿茶招股集资12亿

内地餐厅营运商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1.68亿股,一成公开发售,招股价每股7.19港元,集资约12.1亿港元,本月13日截止认购,16日挂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资者,当中包括无钖紫鲜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认购6.73亿元股份。 绿茶起源于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厅数目达493家,覆盖28个省市地区,去年集团收入为38.4亿元人民币,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亿元人民币。 是次集资所得,约63.3%用于扩展餐厅网络,26.3%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5.4%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5%则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