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hospital chain, which provides a range of fertility treatments, more than doubled its profits in the first half of last year and wants to use IPO proceeds to upgrade its services.

这家公司运营四家辅助生殖医院,去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亿元,盈利大增148%3,388万元

重点:

  • 爱维艾夫2022年在中国体外受精市场的份额仅0.9%,已在民营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四
  • 该公司旗下医院尚未获得第三代体外受精技术的许可证,市场规模也不如同业锦欣生殖

 

莫莉

中国人口下滑的趋势正在显现,除了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帮助不孕不育的夫妇完成生育也是人口政策重点,北京、广西等地区先后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该赛道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乘着政策的东风,民营辅助生殖医院爱维艾夫医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上月底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继锦欣生殖(1951.HK)之后的辅助生殖赛道第二股。

爱维艾夫创立于2006年,是一站式辅助生殖技术(ART)及辅助服务提供商,在中国拥有四家医院,分别位于广东湛江、揭阳,云南昆明及天津。据招股书援引的报告,2022年,爱维艾夫共进行了6,706个体外受精(IVF)周期,虽然仅占同年在中国进行的体外受精周期总数约0.9%,但在中国民营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提供商中已排名第四。

辅助生殖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招股书显示,从2010年首间医院开始从事辅助生殖治疗至2023年6月底,爱维艾夫已治疗约9万名患者,进行5.7万多个IVF周期,完成6.7万多次胚胎移植,共有3.3万名试管婴儿在爱维艾夫的帮助下出生。

随着中国年轻人生育年龄推迟,加上精神压力增加、环境污染以及吸烟、酗酒、熬夜、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中国患有不孕症的夫妻数量,亦由2018年的5,540万对增至2022年的5,670万对,预计于2030年增至6,480万对。不孕症是指育龄夫妇无避孕正常性生活至少12个月,仍未能达到怀孕的生殖系统疾病。

不孕夫妇的增加,也让辅助生殖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从由2018年的252亿元增至2022年的279亿元,预计到2030年达到552亿元,但是辅助生殖服务行业仍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

作为民营辅助生殖服务提供商,爱维艾夫已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69亿元、4.2亿元和4.07亿元,同期利润分别为4,595.7万元、9,456.2万元和6,451.7万元。2022年受限于政府对新冠疫情的严格限制措施,营收和利润有所下滑。不过,去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29.9%;净利润为3,388.3万元,同比大增148%。其中,位于广东湛江的医院是爱维艾夫的主要收入来源,贡献约五成收入。

新技术待批许可证

在治疗不孕不育的过程中,辅助生殖技术是绕过不孕症的病因,直接通过高度可控的实验室环境,实现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比起漫长的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更高,但花费亦不菲。爱维艾夫表示,该院的大多数患者均接受过IVF-ET治疗,成功率介于53.6%至66.5%,而去年上半年,每位患者进行IVF周期的平均花费约为5.5万元至6.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爱维艾夫旗下医院仅有IVF第一代以及第二代技术的许可证,尚未获得第三代IVF,即“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的许可证,第三代IVF技术可以帮助携带遗传病的夫妇、高龄女性、复发性流产的患者,适用的患者群体更为广阔。目前,中国拥有第三代IVF许可证的医院不足百家,绝大多数为公立医院。在民营机构中,2019年在港股上市的“辅助生殖第一股”锦欣生殖亦已取得PGT许可证。

爱维艾夫表示,本次赴港上市的融资,将主要用于拓展经营能力及增加辅助生殖服务的质量,例如用于现有医院扩张、翻新及装修,以及为湛江医院取得三级专科医院资格,以便获得PGT许可证。国内监管机构对于PGT技术的监管相当严格,医院在获取IVF一代或二代技术的许可证后,往往还需5至6年才有可能取得PGT许可证。

作为一间规模中等的民营医院集团,爱维艾夫在2019年12月引入深创投控制的南山红土及福田红土投资,二者以总价1.47亿元认购了5%股权,投后估值约为30亿元。2021年底,爱维艾夫也曾考虑登陆A股集资,但是向证监会提交了A股上市辅导备案申请后,并无进一步进展。

辅助生殖赛道曾经备受资本热捧,锦欣生殖2019年6月在港股上市后,股价一度大幅上涨,2021年市值曾高达660亿港元,较发行市值上涨175%。但随着生物医药行业进入寒冬,锦欣生殖的市值现已跌至约80亿港元。

相比之下,爱维艾夫无论是患者数量、布局城市还是技术许可证的水平都略有不及,若以锦欣生殖当前的市盈率48倍计算,爱维艾夫的市值或可达到32.5亿元,略高于2019年的投后估值。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锦欣生殖能否在资本的加持下迎来高速发展,仍然有待投资者观察。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首挂大涨 半日收升121%

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4.HK)周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市大涨112%,至中午休市报59港元,升121.31%。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2,663.2万股,发售价26.66港元,集资净额6.1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热捧,录得7,568.83倍超购,香港公开发售原占5%,按回补机制增至532.64万股,占发售总数20%。国际发售录得15.61倍超购。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客户涵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18.4%达到1.32亿元。整体毛利率提升至55%。亏损由去年同期的6.2亿元收窄至3.1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verdisplay makes AMOLED displays

长期亏损的和辉光电 上市集资力攻“柔性技术”

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和辉光电本月初获中国证监会放行后,已重新提交赴港上市申请 重点: 为向柔性AMOLED显示面板转型筹集资金,和辉光电计划赴港上市募资 尽管过去三年营收稳步增长,但生产成本持续高于收入,因而引致巨额亏损   陈竹 中国从光伏到新能源汽车等各制造领域的制胜方略遵循相同路径: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支撑企业渡过长期亏损,产能建设超前于需求。其底层逻辑在于,一旦市场最终跟上,盈利将随之而来。 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新兴行业,在显示面板等传统领域也如此,从早期LED、LCD时代起,该行业便持续经历技术迭代。中国以此战略追赶韩国市场主导地位,如今已培育出京东方(000725.SZ)等全球巨头。这家背靠政府的企业,在实现盈利前曾经历近二十载的亏损。 尚处该发展早期阶段的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538.SH)已登陆沪市,上周再向香港市场提交上市申请,寻求募集新资金。因未能于6个月内获批,以致今年4月的申请失效后,要再重新递交材料。 2012年,这家公司由上海国资委控股设立,肩负突破当时外资主导的新兴显示技术AMOLED领域的使命。逾十年后,和辉光电虽成功在AMOLED市场立足并实现初期目标,但相较京东方,和辉光电仍深陷盈利困局,且未向投资者释放何时可能盈利的信号。 和辉光电寻求二次上市之举,正值于沪深上市的公司,赶上对接全球投资者的浪潮。公司选定头部投行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表明若能成功上市,此次募资规模应相当可观。 作为战略行业的国资背景企业,其上市几乎必然获政府强力支持,中国证监会本月稍早的放行即为明证。如今,和辉光电需说服可能要求更清晰盈利路径的香港投资者。 剖析公司运营及业务前,需先行了解其核心显示技术的背景。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属OLED主流技术,其特性在于每个像素点通过有机化合物自主发光。 相较LCD、LED等前代技术,AMOLED无需耗电背光模组,可呈现纯黑画面、更高对比度及显著纤薄屏体,已成智能手机及高端设备首选。当前柔性AMOLED更支持厂商制造曲面及可折叠屏,这方面在传统技术上是无法实现。 亏损加剧 市场数据佐证和辉光电在AMOLED领域的成就,申请文件引述的独立研究显示,该公司在中大尺寸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领域破局,去年以14.5%的出货量占比,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当前,其客户涵盖荣耀、传音等头部手机品牌及车企。财务数据印证业务增长,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25亿元,增至2024年的49.6亿元(约合6.97亿美元)。据申请文件披露,今年上半年虽增速放缓,仍同比增长12%至26.7亿元。 业务扩张必然要求巨额产能投入及研发开支,和辉光电当前运行两条产线,2012年投产的首条4.5代生产线,及2016年开建的第二条6代生产线。据国内媒体报道,此类产线造价高昂,6代AMOLED生产线预估耗资达273亿元。 自申请文件披露的最早年份2022年起,和辉光电营收成本连年高于实际收入。这意味着,未计入其他开支前已现亏损,折射出巨额资本支出衍生的沉重折旧成本。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毛利亏损3.95亿元,净亏损达8.4亿元。 上市申请文件援引第三方研究称,广义的AMOLED显示产品,在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9.2%提升至2030年的35.8%。 虽在中大尺寸领域表现亮眼,但和辉光电在智能手机市场,仅以3.7%的全球出货量占比位列第七。此短板影响重大,因智能手机恰是AMOLED渗透率提升潜力最大的细分市场。 和辉光电未能在手机屏市场斩获可观份额,主因是缺乏对柔性AMOLED的投资与产能,该技术当前广受欢迎。除苹果外,多数头部手机品牌均已开售折叠屏机型,尽管有传言称这家iPhone制造商正尝试该技术。 和辉光电长期主攻笔记本计算机等大尺寸屏应用的刚性AMOLED,为实施追赶战略,今年起推行“刚柔并济”的战略,即依客户需求生产两类产品。国内媒体报道称其6代生产线,已能小批量生产智能手机柔性AMOLED显示面板。 转向柔性AMOLED似为拓展业务,最终实现盈利,因该领域当前需求最旺。研究机构Omdia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柔性AMOLED机型,占智能手机出货量51%,达1.51亿部,同比增长15%。增长态势已延续三年,年增速持续徘徊20%左右。 不过,因该领域经验匮乏,转型需巨额投入,恐致近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目标更为遥远。和辉光电须在扩张与财务纪律间寻求平衡,使投资者确信其长期成功概率。当下,港股成功上市对其至关重要,既为技术转型输血,也为鏖战日趋激烈的显示面板市场提供财务弹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招股集资31亿港元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开招股,发售8,825万股,5%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35港元,集资30.9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3,535.3港元。公司于下周一截止认购,下周四在港挂牌。 过去三年文远知行持续亏损,今年首六个月,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但仍录得亏损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公司解释,亏损主要是加快业务及技术发展,故前期在研发、行政及销售开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