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港交所已接到6SPAC上市申请,当中不少发起人在投资市场享负盛名

重点:

  • 新加坡三家SPAC上市后无以为继,已接获6宗申请的港交所,正计划奋起直追
  • 绝大部分申请人具有中资背景,反映港股市场具有一个新加坡欠缺的优势

何仲尼

在成为亚洲SPAC市场领导者的争夺战中,本来落后于新加坡的港股市场,在得到中国内地的助力后,看来正在急起直追。

去年9月,新加坡抢先香港一步,率先引进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机制,4个月后,亚洲首家SPAC在今年1月20日于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港交所(0388.HK)其后亡羊补牢,经过三个月咨询后,也制订“港版SPAC”上市机制,并于今年1月1 日生效。自从首家申请在港股以SPAC形式上市的公司入表,在短短一个月内,港交所再接获5宗SPAC的上市申请,反应比当初的预估正面。

SPAC是一家现金空壳公司,上市后通过增发股份或利用现金收购私人公司,让对方借壳上市。这种上市方式虽然早于1993年已在美国出现,但最近几年才真正普及,并受亚洲市场关注。

1月20日,由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背后支持的祥峰科技收购企业募集了2亿新加坡元(约9.4亿元)后,在当地交易所挂牌,是自从去年9月SPAC获准在新加坡上市以来首家挂牌的公司,也是SPAC的“亚洲第一股”。

翌日,具有欧洲资金背景,由LVMH集团董事长Bernard Arnault控股公司Financiere Agache支持的Pegasus Asia上市;至于第三家SPAC公司Novo Tellus Alpha Acquisition,则于1月27日开始公开交易。短短8日内,新加坡就有三只SPAC面世,而它们必须在上市24个月内完成并购交易。

由于小投资者不能参与申购,港版SPAC被认为难以带动市场气氛,但接受普罗公众申购的新加坡SPAC,情况也不好得那里去。当地三家SPAC的首次公开招股中,只有约1.5%至2%股份被安排发售予公众,因此被评为“少数人的免费午餐”。

新加坡SPAC反应一般

但是,即使绝大部分股份只有大户能参与买卖,三家公司的表现也不见得优秀,其中祥峰科技与Pegasus Asia于上市日只微涨1%与0.4%,Novo Tellus更破发,首日下跌2.8%收盘。而在这三家SPAC上市以后,截至2月17日,当地暂时未有同类公司再上市,令当地SPAC市场看起来有点无以为继。

反观与新加坡同样国际化、但拥有一个独特优势──背靠中国庞大市场的港交所,看来正奋起直追。从1月17日首家公司申请以SPAC形式上市,直至2月17日的短短一个月内,已有6家公司提交申请。

回看首家在香港申请上市的SPAC,是由招商银行(3968.HK)旗下招银国际资产管理牵头发起的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由于它的母公司是央企招商局集团,我们曾在之前的报道分析过,Aquila作为先头部队,是象征意义大于一切,以显示中央政府对港股市场的支持。

除了Aquila,大部分SPAC申请都有中资身影。其中较为人熟悉的,是由李宁公司(2331.HK)主席兼创始人李宁共同发起的Trinity Acquisition,已在1月31日申请上市,公司将专注于具备新经济元素的消费品牌业务,未来也许会与李宁的运动零售“老本行”发挥协同效应。

同日申请上市的另一家SPAC,与Aquila同样拥有官方背景,它是央企农业银行(1288.HK)旗下农银国际与中国私募基金春华资本共同发起的Interra Acquisition,它计划收购聚焦大中华地区的高增长公司,包括创新科技、消费与新零售、先进制造、医疗健康及气候行动等领域。

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前首席执行官、嘉御基金创办人卫哲作为发起人之一的Vision Deal HK Acquisition,也在2月15日入表申请挂牌,它计划上市后收购智能汽车行业中具备供应链和跨境电商能力的中资企业。另外,1月28日提交申请,由中国私募基金泰欣资本与龙石资本发起的Tiger Jade Acquisition,将专注于大中华地区的医疗保健公司。

至于港资背景色彩较浓厚的Ace Eigh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发起人团队包括曾多次参与美国上市SPAC、被称为“亚洲SPAC教父”的诺圻资本创始人王干文与皇朝家居(1198.HK)主席谢锦鹏,股东也包括活跃于香港政界的立法会议员刘业强。该公司将重点关注于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内地的生物技术、电讯、媒体和科技等公司。

估计三个月可上市

上述6家公司申请上市日期相距不远,有熟悉市场的人士认为,SPAC的上市过程相对传统IPO简单,由提交申请到成功上市,估计三个月内就能完成;到底谁能成为“港股第一SPAC”,可能首季就会揭盅。

另外,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最近发表的《亚洲私募股权投资观点2022》表示,在新冠肺炎变种疫情扩散的背景下,去年亚洲区私募股权交易金额同比仍然大增1.38倍,反映在低利率环境下,市场资金非常充裕。

因此,港交所今年乘势容许SPAC上市,将为亚洲、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的私募投资者提供新的获利退场方式。此外,因应美国加强审查申请上市中国企业的背景,如果将项目透过港股SPAC公司借壳上市,不但能减低监管风险,亦能节省上市费用与所需时间,更有助提高估值。因此,相信其他中资SPAC的申请将会陆续有来,并有助区内的私募投资活动保持热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滴普科技首挂大涨 半日收升121%

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4.HK)周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市大涨112%,至中午休市报59港元,升121.31%。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2,663.2万股,发售价26.66港元,集资净额6.1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热捧,录得7,568.83倍超购,香港公开发售原占5%,按回补机制增至532.64万股,占发售总数20%。国际发售录得15.61倍超购。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客户涵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18.4%达到1.32亿元。整体毛利率提升至55%。亏损由去年同期的6.2亿元收窄至3.1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招股集资31亿港元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开招股,发售8,825万股,5%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35港元,集资30.9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3,535.3港元。公司于下周一截止认购,下周四在港挂牌。 过去三年文远知行持续亏损,今年首六个月,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但仍录得亏损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公司解释,亏损主要是加快业务及技术发展,故前期在研发、行政及销售开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rom making billions in annual profits to persistent losses: Can Sun Art Retail turn the tide?

从年赚百亿到年年亏损 高鑫能否打赢这场翻身战?

大润发母企高鑫零售近年业绩不稳定,三年两亏,即使由私募王者入主,暂仍未见曙光 重点: 公司预警上半财年业绩亏损达1.4亿元 现正进行一系列架构及人事整改   刘智恒 “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068.HK)前主席黄明端几年前的一句说话,道出大卖场今天的辛酸。 在电商网购盛行之下,昔日大卖场的经营模式显得不合时宜,老态毕现;去年底,行业老大哥家乐福在中国内地只剩下4家门店,另一巨头沃尔玛,光去年于内地关闭超过20家门店,早将一颗心投向山姆式的仓储会员店。 不敌时代巨轮 在商超行业出现结构性改变,加上自身公司的衰败,令大润发这家曾经的超市之王,年赚数十亿的龙头企业变得一蹶不振。其母企高鑫零售刚向市场发布中期盈警,预告截至今年9月底止,料亏损1.4亿元,去年则有盈利2.06亿元。 公司解释,亏损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疲弱影响,拖累商品平均售价下降;至于“中秋国庆”双节合一,亦影响消费额。另外,受一次性影响,包括商店街调整过程令收入下降、为华中大区组织优化的开支,以及期内利息收入减少。 要知道高鑫的高光时刻,每年收入超逾千亿元,2017年时盈利一度高达30亿元。之后在网购日盛的环境下,高鑫业务逐渐被碾压,业绩日走下坡,2022年更出现亏损7.3亿元、2023年虽扭亏为盈,也只仅赚7,800万元,到2024年亏损更高达16亿元。 2025财年能扭亏为盈赚3.86亿元,全赖大手关店及大幅削减成本而来,期内关闭了八家大润发大卖场及一家中型超市。即是说,要通过降本才稍稍止住亏损,并非生意有明显改善。 私募教父接盘 阿里巴巴先后于2017年及2020年购入高鑫股份,最终取得逾七成股权,累计投入502亿港元。原以为有了阿里这个靠山,能带领高鑫渡过商超生态转变的困境,岂料市场逆转,纵拥有庞大财力及高科技的阿里也铩羽而回,最终由德弘资本(DCP Capital)以131.4亿港元接盘,此役令阿里亏损371亿港元。 德弘资本有何能耐,难道连阿里也搞不好的熨手山芋,其能力挽狂澜? 德弘创立于2017年,创办人之一的是内地艺人陈好的丈夫刘海峰,在业内有中国 “PE教父”的美誉,曾在KKR及摩根士丹利任高职,过去投资的中国巨企包括有海尔、中国平安、蒙牛、南孚电池、恒安集团及百丽国际等,战绩彪炳;这次接手连阿里也亏大本的高鑫,实在是投资生涯一大挑战。 转变模式大关分店 德弘接手高鑫后,即时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在“节流”上,首先是将五大营运区重构为四大区;然后来一场关店大行动,将亏损不断的分店壮士断臂,以达致停损目的。 然后将管理层及员工进行重整,即使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也要辞去董事会主席,多位高管也相继离去。德弘更启动反贪腐行动,今年9月,大润发营运长管明武被公安带走,公司表示因涉嫌职务犯罪,案件正在调查阶段。 “开源”方面,在关闭大卖场及减省人手之际,将资源调往中型超市的大润发Super与M会员店。2025财年公司新开4家大润发Super,主要针对社区需求,集中售卖5,000至8,000款商品,门店面积在1,500至3,000平方米,部分设有食堂或儿童乐园,深度融合了消费场景。 至于M会员店,模式一如山姆,以仓储会员模式运营,减少货品种类及采高周转方式,并以高性价比或自家商品作招徕。2025财年,高鑫零售共开设4家M会员店。 暂时看,德弘对高鑫的整顿及发展方向似走对路,将亏损分店关闭,可减省开支,从而集中资源拓展大润发Super及M会员店,而仓储会员式经营是现时市场所需,高鑫这个后发者有机在市场抢占一席位。 然而,山姆与开市客两家龙头已早着先鞭,在内地门店布局、知名度及货品供应链上,远较高鑫完善及理想,后者要转型追赶,不但要克服众多问题,更要投入相当资金,且不是一时三刻可一蹴而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停牌中的陆金所 首席风险官辞任

线上信贷平台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个人工作安排”辞任首席风险官职务;自10月24日起,该职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陆金所前,其职业履历涵盖京东、平安银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 公告发布后,陆金所美股周五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为新审计机构,迈出重启财报披露的关键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陆金所尚未发布正式季报;但今年7月业务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偿还贷款总余额为1,934亿元,同比下降17.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