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HK
The Chinese owner of the Club Med chain and other travel brands is facing tighter tourism spending and could become a casualty of its parent’s debt problems.

这家中国领先的旅游公司增长仍然缓慢,同时受母公司债务问题持续困扰

重点︰

  • 复星旅文发布盈利预喜,预计上半年收入增长不少于8%,盈利不低于3亿元
  • 其股价今年累跌37.7%,反映投资者信心不足

 

裴梓龙

经过新冠疫情后,全球旅游市场复苏,然而作为中国领先的旅游公司之一,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的复苏之路仍在缓慢前行。

最近,复星旅文发布了盈利预喜,截至今年6月30日止上半年,包括Club Med及其他、三亚亚特兰蒂斯、度假资产管理中心、复游会及相关业务的总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8%,主要是受惠全球旅行限制的放松及战略有效实施,令公司的一众旅游业务持续复苏。

盈利方面,公司预计上半年剔除一次性处置度假村收益的归属于股东盈利,将较2023年同期增长不低于10%,而上半年归属于股东盈利将不低于3亿元,低于2023年上半年的4.7亿元。事实上,该公司去年同期出售Kemer度假村及售后回租Les Bouncaniers度假村后,合共录得约2.8亿元的一次性收益。

消息公布后,复星旅文当日股价一度反弹超过3.7%,但收市已几乎蒸发所有涨幅,仅微升约0.5%,随后再连跌三天。截至上周五,该股今年的股价已经累积下挫约37.7%,与携程(TOM.US; 9961.HK)和同程旅行(0780.HK)的表现大相径庭,携程股价今年累涨22.5%,同程旅行也只是累跌约5.7%,反映复星旅文仍未能给投资者足够信心。

虽然内地旅游市场逐步复苏,但问题在于量升价跌,开始陷入“内卷”。现在正处于暑假旅游旺季,以往酒店、机票的价格在暑假几乎一票难求,价格大涨,但今年的暑假旅游的关键词,变成了“量升价跌”。

根据业界数据,截至今年7月中,国内机票平均支付价格比去年便宜了6%,去年高不可攀的“中星酒店”平均价格下跌了8%,国际酒店每晚平均价格更大挫24%。另一方面,国内旅游更倾向于便宜的四五线城市,携程的数据显示,暑假期间,中国五线城市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4%,县域旅游订单比去年上升22%,均高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增速。

这些数据反映目前中国所面对核心困境,就是消费降级,连旅游业也要减价捍卫市场,这为主打中高端市场的复星旅文带来不少压力。

另一方面,复星旅文母公司复星国际(0656.HK)的债务问题,一直受投资者高度关注,担忧复星旅文要继续出售资产,协助母公司减债。

今年3月,市场突然传出复星旅文正考虑出售两大“现金牛”Club Med和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股权,希望将项目出售予国企及财力雄厚的中东财团,筹集资金协助母公司还债。

担忧卖产助母企还债

针对传言,复星旅文当时并没有直接否认,而是称“公司始终审视并优化其业务组合,聚焦核心业务的成长,持续加强运营能力。目前,公司业务运营良好,财务状况稳健。”这个响应令投资者面对不确定性。

复星国际在2015年出资约10亿美元收购了Club Med,靠此进军海外市场,去年Club Med的收入占复星旅文总收入超过80%,受疫后全球重启旅游带动,Club Med去年营业额达151.2亿元,同比增长19%,平均每日床价同比增长约9%;至于结合住宿、餐饮、乐园及娱乐等于一体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去年营业额创历史新高,达16.5亿元,同比增长91%,经调整EBITDA达7.45亿元,同比增长158%,可以说是复星旅文重要增长引擎,也是重要的现金流来源之一。

到今年第一季,Club Med营业额比去年增长约15.2%,至60.82亿元,平均每日床位价格约2,190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8.8%;相反,三亚亚特兰蒂斯首季的营业额同比仅增长约4.5%至5.76亿元,令人担忧的是,客房平均每日房价同比下降了2.8%至约2,500元。

Club Med和三亚亚特兰蒂斯的整体表现仍在增长,所以市场猜测现时出售股权,或许可以卖得一个好价钱。不过,对复星旅文的股东来说,就要面对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知道公司明年会否仍持有这两项业务,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携程的预测市盈率15.1倍,而复星旅文只有约11倍。

去年初,中国全面解封,旅游市场呈爆炸式增长,意味今年上半年的旅游数据或受高基数影响,然而下半年的数据将更清楚地看见,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下,中国旅游业更真实的状况,投资者们必须进一步关注相关数据,而暑假“量升价跌”的趋势,已说明中国旅业之路困难重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果链巨头蓝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三在港挂牌,开市升近4%报18.8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19.06港元,升4.8%。 公司发售2.62亿股,每股以上限18.18港元定价,录得超额认购近462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集资净额46.9亿港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9亿美元,当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资产、Redwood Elite及世运线路版等。 蓝思科技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去年收入约69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汽与Stellantis合资车企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资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产管理人申请法院裁定破产。管理人表示,公司已无重整及和解可能,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无力清偿到期负债。 广汽菲克透过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破产清算最新进展。该公司曾凭借Jeep车型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峰,但随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吸引力下滑,最终陷入长期停产。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因经营不善,且实际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正式进入破产程序。随后近3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至于土地、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已五次公开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而全部流拍。虽然该公司曾招募投资者重整,但一直无人问津。 广汽集团表示,此为法院及破产管理人依程序推进的正常安排,集团将尊重并支持相关工作。Jeep品牌虽已停止中国本土化生产,但牧马人、大切诺基等高端车型仍透过进口方式销售。 广汽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96港元,转升1.0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 ‘Warring States Era’ for smart cockpits, Megatronix bets on modular approach

智能座舱战国时代 镁佳盼借模块化突围

正申请在港上市的的镁佳股份,试图以“模块化+多域融合”为核心策略,证明他们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重点: 公司收入在2023年大幅增长,去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 过去三年亏损持续收窄,但去年应收票据激增336%   李世达 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驱动下,“智能座舱”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创新焦点之一。从过去仅止于语音控制与大屏幕显示,到如今结合AI语义理解、视觉识别、情境交互与远端OTA升级,智能座舱已逐渐从附加功能变为主机厂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场域。 这场由软件定义主导的新技术浪潮,不仅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格局,也催生出一批介于博世、大陆等传统Tier 1巨头与模块零件厂之间的“Tier 1.5”供应商,它们以模块化架构、AI算法与可重复部署为卖点,快速抢占主机厂的下一代车型平台。 这股趋势促使了包括博泰车联网、四维智联(已通过上市聆讯)及佑驾创新(2431.HK)等智能座舱领域公司纷纷选择赴港上市,而2018年创立的镁佳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去年底上市的佑驾创新,其股价至今已上涨39%。 根据申请文件,镁佳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式的智能座舱+X产品理念。简单来说,该方案通过整合多种智能汽车功能,包括智能座舱、ADAS泊车、ADAS驾驶、车联网、OTA升级等,嵌入统一的实体域控制器,以用于置入车辆中。 镁佳称,其采用模块化、可重复的软件架构,使不同厂商可以快速集成至各自车型中,这种“预开发模块库”逻辑不需要在每次得到定点后重新开发,可以有效缩短开发交付时间至“以月为单位”,适合中国汽车市场当下“快周期、低成本”的需求环境。 主动放弃最大客户 截至目前,镁佳的客户包括奇瑞、长安、东风、长安马自达、日产和福特等头部车厂的多款车型。而自2022年首款搭载镁佳方案的车型量产以来,公司业绩也经历了强劲增长。 自2022年起,公司收入从3.88亿元(5,400万美元)跃升2.9倍至2023年的15.13亿元,2024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同期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05亿元、8.02亿元和3.24亿元,占其收入约52.8%、53.0%和22.8%。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24年初决定与过去两年的最大客户终止合作关系,该客户即中国智能座舱龙头德赛西威(002920.SZ)。退出合作之后,虽然当年收入有所下降,但毛利率却由2023年的12.1%大幅增长至21.8%。 当同行都在牺牲利润换规模时,镁佳选择反其道而行,虽失去最大客户,但提升了毛利率,降低了客户集中度,令其业务结构朝向更可盈利的方向优化。 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已与12家车厂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获得48个车型定点,年交付量超过63万套,申请文件中称:“中国约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就有一辆使用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 不过,就如同中国汽车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镁佳也处在亏损阶段。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及2.91亿元,呈持续收窄的趋势。公司称,亏损的收窄归功于零组件实现国产替代与供应链优化,以及更多高毛利的模块进入产品组合,同时模块化平台的导入,有效降低新项目开发的边际成本。 去年应收票据暴增 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7亿元,另有2亿元受限制现金,但去年公司应收票据从2023年的5,719万元暴增336%至2.49亿元,另外还有约6.49亿元的应收帐款。这意味着越来越多货款结算转向票据支付形式。票据支付延长了实际回款周期,往往达三至六个月甚至更长,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压力。 在资本支持方面,镁佳自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多轮融资,至今年5月完成3,069万美元的D+轮融资后,估值达9.3亿美元,与博泰车联网传出的估值逾10亿美元相若。不过,镁佳盈利状况好过博泰车联网,前者亏损持续收窄,后者同期则扩大至5.4亿元。从毛利率看,镁佳的21.8%也好过博泰的11.8%、佑驾创新的16%。 当前智能座舱行业正从“烧钱创新”进入到“落地量产”阶段,镁佳股份凭借模块化平台与预开发策略,在技术交付与成本控制上展现出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虽尚处亏损,但其毛利率改善及与头部车厂的合作基础,已使其具备进一步放量成长与平衡盈亏的潜力。 而随着佑驾创新等同业在港股市场获得积极定价,智能座舱的估值参照正在上升,为镁佳创造了有利的上市窗口。若未来能在客户结构、现金流与产品出海等方面实现突破,资本市场对其预期也有望随之抬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牛电动次季销量按年增长36.6%

电动两轮车品牌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销售电动出行产品350,090台,较去年同期的25.62万台增长36.6%。 其中中国市场销售318,719台,占总量约91%,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长53%;国际市场方面,小牛电动第二季销售31,371台,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销售数据涵盖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 公司表示,于“618年中购物节”期间,小牛多款高端车型在天猫、京东与抖音平台均登上销售排行榜,有效巩固其于中国高端智能两轮市场的领导地位。 小牛电动股价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报3.42美元,升1.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