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H.US HPH.US
Fanhua, Puyi get major new investment

这家保险经纪公司已达成协议,它与刚收购的财富管理公司普益财富,最高将获得10亿美元的新投资

重点

  •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华德集团已同意,向泛华控股集团和普益财富各投资最多5亿美元
  • 泛华为加速增长而策划的一系列交易中的最新一笔

    

梁武仁

保险经纪公司泛华控股集团(FANH.US)正努力提振疲软的增长,此时的它越来越像一台低调的交易机器。

公司上周宣布它与前不久收购的财富管理公司普益财富(PUYI.US)获得巨额新投资,为其最近的一系列交易再添重大新成就,这些交易可能会成为推动它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现在,投资者将拭目以待,想看看它是否真的能像控制自己的财务一样,轻松实现这种增长。

上周五,泛华和普益财富表示,一个以新加坡私募股权公司华德集团为首的财团,将向两家公司各投资最多5亿美元。这笔新资金对泛华和普益财富来说都是一笔巨款,超过了两家公司各自不到4亿美元的最新市值。

这个金额也是泛华截至去年9月底现金持有量的一倍多,是普益财富的三倍多。上月,普益财富及部分股东还签署了一项协议,通过向一家名为New Dragon投资的实体出售新股和老股,筹集资金1,300万美元。

泛华和普益财富都没有提供有关此次新融资的更多细节,因此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股东权益因向华德集团增发新股而遭何种程度的稀释,这么大规模的新交易,几乎肯定会涉及增发新股。各方也都在猜测,这两家公司将如何使用这笔新资金。泛华和普益财富表示将会“很快”敲定投资协议的细节。

两家公司的股价都没有对这一消息做出太大反应,表明投资者可能还在等待更多细节,然后再做判断。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华德集团,据其官网显示,这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精品投资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投资目标是中国和东南亚的公司。

华德集团的掌舵人是白振华,他曾在新加坡从政十多年,直到21世纪初期。但华德集团宣称,他在房地产、出版业和金融领域也拥有50多年的经验。作为一名商人,他最著名的成就似是创立房地产开发公司龙置地集团,该公司后来在新加坡上市。可以反映这一背景的是,华德集团的投资组合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但从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发公司、移动医疗平台和无人便利店运营商来看,该公司似乎也对科技驱动型公司感兴趣。

华德集团越来越关注科技公司可能是泛华和普益财富吸引它的原因。泛华正在寻求从老派保险公司,转型为技术驱动型保险平台运营商,提供包括IT系统和数字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以技术为重

因此,泛华可能会利用华德集团的新资金,收购有助于加速数字化进程的技术。华德集团对普益财富可能也有类似的计划,在它核心的财富管理业务之外,增加更多基于技术的服务。鉴于华德集团与东南亚地区的关系,两家公司通过收购而进军东南亚市场似是可行。当中国公司准备出海时,东南亚往往是它们寻求增长的第一个海外市场。

这种情况看起来可能性更大,因为华德集团如果投资,它很可能会成为泛华和普益的大股东,这意味着它将参与这两家公司的管理。

在这一公告前,泛华的最新交易是它与普益财富的联姻。此事发生在两个月前,当时包括CEO胡义南在内的一批泛华股东进行了一次换股,他们获得了普益约77%的股份,而普益则获得了泛华50.1%的股份。泛华股东为收购普益的多数股权支付了高额溢价,或许是普益财富早有更多打算,在两个月后就出现华德集团的投资。

从泛华的角度看,去年12月那笔交易划算的地方是,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获得普益财富的多数股权。同时,泛华股东仍然通过对普益财富的多数股权控制着泛华。在泛华与普益财富联姻之前,前者已经在去年一季度进行了三笔收购,全部都是通过股权交换的方式进行。

泛华的收购努力不难理解,因为它正在寻找办法,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提高利润。公司去年前九个月的营收同比增幅只有1.6%,但因去年9月车车科技(CCG.US)首次公开募股后,泛华所持该股的价值增加,使它的净利润激增。

对普益财富来说,改善财务状况的压力更大,去年下半年,它的收入同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越来越不愿购买保险等非必需品,两家公司都在应对这种经济疲软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疲弱,也让散户投资者对购买普益财富的理财产品犹豫不决。

泛华目前的往绩市盈率只有6倍。但它的远期市盈率高达20倍,反映投资者预计随着经济放缓,它的盈利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处于亏损状态的普益财富市销率高达24倍,考虑到最近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黯淡前景,这个数字似乎有些过高。

所有这一切都可能让投资者好奇,华德集团的宏伟投资计划中,到底有什么可以提高泛华和普益财富的盈利,并验证它们的高估值。华德集团能否成为那个白衣骑士,拯救这些公司黯淡的前景?我们需要等到其新投资计划的更多细节,才能知道更多信息。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业务带动 虎牙第三季收入年增近一成

直播游戏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虎牙收入按年增长9.8%至16.88亿元(2.37亿美元),为公司今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 期内,公司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及其他收入增长29.6%至5.32亿元,首次占总收入超过三成,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直播业务收入微升2.6%至11.57亿元,主要受惠于付费用户平均消费上升带动。用户数据方面,截至第三季度,虎牙总月活跃用户(MAU)达到1.62亿。 期内纯利录得960万元,相对第二季亏损5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但较去年同期2,360万元下滑59.3%。经调整纯利录得3,630万元,按年下降53.5%。毛利率维持稳定,为13.4%,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3.2%。 财报公布后,虎牙美股周三高开低走,收报2.68美元,跌4.29%,过去六个月累跌约27%。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istinct Healthcare

专注私立高端医疗 卓正医疗三闯港交所

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 重点: 卓正医疗采用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 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莫莉 在政策监管趋严、医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国不少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潮。不过,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私立医疗服务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营收规模不断扩大。11月5日,以中产家庭为目标客群的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其自2024年5月以来的第三次递表,海通国际、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卓正医疗的业务始于2012年,现可提供儿科、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及外科、妇科及内科等一系列专科服务,目标客群是具有较强购买力、偏好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大众富裕人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4年的收入计,卓正医疗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为2.0%。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1.04亿人增至2024年的1.23亿人。大众富裕人群的增长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23亿元增至2024年的6,411亿元,弗若斯特沙利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1,659亿元。 经过13年发展,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苏州、长沙、上海、重庆、杭州及武汉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17家诊所和2家医院。卓正医疗的业务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经营四家全科诊所,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全科诊所,成为少数走出国门的中国私立医疗品牌之一。 与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个人医疗模式不同的是,卓正医疗采用的是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以儿科作为流量入口,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医疗消费。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儿科总就诊人次达15.89万,在整体就诊人次54.1万中占比达三成。 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员就诊,卓正医疗从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费为基础的会员计划,可以为一个账户中最多六名会员提供优先预约、部分医疗服务及产品的折扣价等优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头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医疗共有11.65万个会员账户。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内,分别有73.34万、90.58万以及64.21万人次的患者在卓正医疗服务机构及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付费就诊。 盈利并不容易 尽管卓正医疗的业务快速增长,但财务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的营收分别为6.9亿元、9.58亿元和6.96亿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却并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22亿元和3.53亿元。2024年,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支撑下,公司实现净利润8,022.7万元,同期的经营利润仍亏损4,687.7万元。直到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其中,巨大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是是影响卓正医疗财务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总额分别为4.36亿元、5.65亿元以及3.7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63.2%、58.9%及54.2%。 这部分支出难以大幅缩减,因为医生团队是卓正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拥有387名全职医生,平均执业经验约15年,其中约79%的医生曾在顶级三甲医院执业。不过,随着经营效率提高和就诊人次增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卓正医疗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个月的24%。 卓正医疗的发展中一直备受投资机构青睐,自2014年以来,公司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H Capital、天图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其中腾讯是卓正医疗的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轮融资中,卓正医疗的估值已升至约5.1亿美元(约合36.3亿元)。作为参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营收超10亿元的眼科专科机构希玛医疗(3309.HK),其市值约为22.45亿港元,仍显着低于卓正医疗上一轮融资估值。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医疗服务企业的评判逻辑:投资者更为看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仅凭业务规模或融资估值。因此,卓正医疗能否在上市后展现出稳健的盈利前景,将成为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