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惠民保概念股”虽获腾讯等明星资本加持,但在业务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不易以高估值上市

重点:

  • 思派健康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逾57亿元,而且短期内难以扭亏
  • 该公司三大业务线覆盖“医─药─险”,其中惠民保业务的高毛利率受市场关注,但同时也面临隐忧

斯年

继“明星”互联网医疗公司圆心科技三次递表港交所后,另一家业务线相似的头部企业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也再一次向港股发起冲击,最终谁能率先冲线?

思派健康成立于2014年,业务覆盖医疗、药剂、保险,曾获大量明星投资机构加持,包括曾经投资圆心科技的科网巨头腾讯控股(0700.HK)。从2015年开始,思派健康先后历经8轮融资,募资总额近40亿元,除了腾讯外,也引入了F-Prime Capital、斯道资本、时代资本、平安创投和IDG资本等股东。

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股权结构显示,腾讯集团实体对思派健康持股27.77%,创始人马旭广通过Lucky Seven持股7.54%,总裁李继通过Spire succession持股5.31%,另有三个雇员激励平台分别持股5.37%、2.14及1.33%。

获得明星资本加持可说是“双刃剑”,它在助力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其上市压力。尽管面临资本市场疲软、新股频繁破发的逆境,思派健康仍在2021年8月、2022年2月连续递表港交所,但招股文件均在半年后失效,此番第三次递表,能否成功登陆港交所?

三年半亏损57亿元

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思派健康业务丰富而且表现领先,其目前经营三条业务线,包括特药药房业务、医生研究协助,以及健康保险服务。

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按2021年收入计算,思派健康经营着最大的私营特药药房及最大的肿瘤临床试验现场管理(SMO)组织。其健康保险业务也连接了中国150多个主要城市的医院、全科医生及专家,为约2,390万个人及876名企业客户提供会员服务。

思派健康表示,其三大业务线已经建立了能够高度协同的生态系统,如特药药房业务及医生研究协助业务,能让健康保险服务系统中的医生,站在治疗方案的前沿;广泛的健康服务商网络,也可以协助制药公司进行选址及受试者招募。至于来自该网络的转诊,则成为了特药药房业务的重要患者来源。

但“医─药─险”生态圈未能带动公司扭亏为盈。财务数据显示,思派健康于2019至2021年的营收稳步上升,分别为10.39亿元、27亿元和34.74亿元,今年上半年则同比增长21.8%至18.88亿元,其中特药药房业务收入占比在90%左右。特药指的是高价值的处方药,通常针对癌症等重大疾病。

然而,在收入连年上升的同时,公司净亏损也持续扩大,过去三年半的累计亏损,已超过57亿元。公司表示将通过扩张收入、改善运营效率等举措,期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盈利。

打造“医─药─险”生态是目前广受资本追捧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但此类企业盈利普遍不理想,亏损是常态,日常运营依靠投资者注资。例如圆心科技的业务生态与思派健康颇为相似,但从2019年到2021年,其亏损也呈扩大之势,从2.01亿元增长到7.57亿元,翻了近两倍,2022年前8个月也已录得5.3亿元亏损;以同类模式经营,并曾获博裕资本、中金公司等“明星”资本加持的镁信健康,也一度传言将冲刺上市,但今年中陷入被指侵犯商业机密的丑闻,上市前景更加难测。

保险业务毛利率高

除了“医─药─险”生态圈,思派健康等公司能受到明星资本追捧,也与其保险业务有关,因这些公司都被认为是“惠民保概念股”。

惠民保全称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由政府主导,主打“低保费,高保额”,保费普遍在几十元至200元不等,但保额可以高达数百万元,2020年起在全国各地铺开,吸引大批参保人。

从招股书看,尽管“卖药”贡献了思派健康绝大多数收入,但其毛利率不到6%,反而收入贡献最小的保险业务毛利率可观,从2019年的39.5%上涨至今年上半年的67%,远高于特药药房业务和SMO业务同期的5.4%和17.7%。

因此,保险服务近年成为思派健康最被市场关注的业务,尤其是公司于2019年12月推出惠民保,促进健康业务保险组合大幅变化,尽管一度导致毛利率下降,但随着保险销售佣金产生的收入增加,边际成本减少,其毛利表现大幅改善。

由于市场上同类公司众多,而且产品雷同,思派健康的惠民保业务正面临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和越来越少的可进入城市。此外,由于惠民保保费低廉,而且支持带病参保,一旦出现低续保、高赔付的情况,该险种的可持续性将受到威胁。

到目前为止,市场仍然愿意给出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公司较高估值。思派健康上市前估值达到17.2亿美元(124亿元),以去年收入34.7亿元计算,市销率约3.5倍,而圆心科技更超过4.6倍。然而,由于这类公司尚未盈利,加上港股市况疲软,如果希望以高估值上市筹资,看来将面临一定难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谭仔国际私有化获高票通过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线品牌连锁店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获高票通过,将于7月28日最后交易,并于8月19日收市后正式除牌。 根据公告,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中获99.7%赞成票,反对票仅0.29%;独立股东的反对票仅占0.13%。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持股74.25%的大股东亦投下99.96%赞成票。 谭仔国际控股股东东利多控股(3397.T)于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作价每股1.58港元,较2021年上市价3.33元低52.6%。谭仔指,公司在海外扩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力,而大股东东利多拥有相关资源及专业知识,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扩展海外业务及加强内部以应对行业逆境的挑战。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谭仔全年纯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万港元,收入录得28.4亿元,上升3.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获本地300倍超购 泰德医药首挂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业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盘初一度涨近4%,至中午收市报31.75港元,升3.76%。 据招股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接获300.15倍超购,按回补机制,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840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发售录得2.4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30.6元为上限定价,集资净额4.29亿港元(5,500万美元)。 泰德医药是次全球发售1,680万股,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及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两者分别认购500万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亿元,年增31%;净利润年增20.9%至5,917.3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Unisound makes trading debut

新闻概要:云知声上市为投资者提供垂直整合型AI解决方案

这家面向多元商业客户的人工智能服务商通过香港IPO募资4,100万美元,未来数月或通过增发股份募集更多资金 阳歌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678.HK)于本周一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为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具有广泛潜在商业用户基础的全集成人工智能选项。 云知声通过出售156万股股份,每股定价为205港元,成功募集了2.06亿港元(约合2620万美元)资金,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股份分配给了三家基石投资者。此次发售的股份仅占公司总股本的2.2%,这一比例相对较低,如果市场需求强劲,云知声可能会在未来数月内进行一轮或多轮增发,以筹集更多资金。 云知声股价开盘无升跌,报205港元,公司市值达到了145亿港元。 作为中国AI领域老牌企业之一,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黄伟和梁家恩均具有科学背景。公司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以及早期在语音识别和认知智能方面的研究积累,已经打造了数十款垂直整合型产品,目前公司产品主要面向来自多个行业的商业客户进行销售,包括医疗、保险、日常生活和交通运输等。 云知声的AI服务能够帮助客户更高效地运营其业务流程,而支撑这些服务的是其2016年开始建立的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Atlas的基础上,公司于2023年推出了自研的山海大模型(UniGPT),这是一款600亿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也是公司面向客户的云知大脑(UniBrain)技术平台的核心。 云知声去年营收增长29%,从2023年的7.2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9.39亿元人民币(约合1.31亿美元)。公司把营收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医疗保健和“生活”。“生活”类别占去年总营收约80%,涵盖了来自智慧交通和智慧生活领域的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贡献占比仅约四分之一,这一比例相对较低,表明云知声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这在中国AI领域中相对罕见,业内大部分公司往往依赖少数几个客户来获取大部分业务。 去年公司毛利率达到38.8%的较高水平。然而,与AI领域的许多公司一样,云知声的研发支出较高,导致其经调整净亏损去年扩大了22%,从2023年的1.3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1.68亿元人民币。到去年年底,公司的现金余额下降到了1.56亿元人民币,不过,新募集的IPO资金应该会有助于公司在未来实现盈利。 按照IPO价格计算,云知声的市销率(P/S)为14倍,与其在香港上市的同行相比,这一数值看起来相当强劲。相比之下,规模更大的商汤(0020.HK)和第四范式(6682.HK)的市销率分别为12和43倍。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