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动车专家将其一季度海外销量下滑归咎于疫情,而中国本土业务在疫情过后则呈报复性增长

重点:

  • 小牛电动正跻身于中国顶级电动车制造商行列
  • 该公司的海外市场因疫情相关原因而停滞不前,但随着今年下半年世界恢复到相对正常的情况,加上物流的改善,销售可能会出现反弹

阳歌

在电动车制造商小牛电动(Niu Technologies,纳斯达克:NIU)的故事里,有许多环节处在变动之中,其中一些在它周二的发布的最新公告中得以呈现。公告显示,小牛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额在第一季度大增。然而,虽然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四倍多,但它全球销售额却并不如此,实际上下降了约15%。

小牛是一个复杂故事的一部分。这个故事事关一个高度分散并迅速扩张的全球市场,推动不同地区增长的因素不尽相同。再加上全球疫情流行(小牛将第一季度的出口疲软归咎于此),所以这个市场为何不好理解,就清楚了。

但至于市场的整体走势,就没有那么复杂了。电动车包括两轮踏板车和外观看起来更像摩托车的车型,在世界许多地方,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短距离出行之选。在西方,它们被认为是环保的,而且比自行车更省力。同时,在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市场,骑行者更喜欢它们,因为与价格昂贵的汽车相比,它们的价格相对较低。

Grand View Research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它在东西方的双重人气造就了一个市场,预计其规模将从2019年的186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20亿美元,换算成年增长率约为8%。

虽然这些数字听起来并不那么高大上,但它们足以推动一个高度分散的电动车行业,而这个行业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进行整合。作为行业中较大的品牌之一,如果小牛能成功拓展到本土市场之外,它肯定能帮助引领行业的整合,并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在刚刚结束的第一季度,按收入计算,中国市场占其销售额的比重高达80%,按销量计算,中国市场占比更大,达到97%,尽管疫情扭曲了它对中国市场的倚重。

这为公司的最新数据做了很好的铺垫,根据它在周二美国市场开盘前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销售了近15万辆电动车。

中国的销售尤其强劲,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约翻了两番,达到14.5万辆左右。这并不太令人意外,因为该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量暴跌了约35%,当时中国的新冠疫情流行正处于高峰,大多数人都是宅在家里。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该公司在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国销售了约5万辆电动车,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年份,这就意味着最新的数字比两年前增加了近两倍。

疲软的海外市场

虽然中国市场销售火爆,但在国际上的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在中国以外地区只卖出了4995辆电动车,同比下降了14.5%。与中国去年大幅下滑、2021年反弹不同,小牛的国际销量在过去两年的第一季度其实都在下降。

该公司指出,由于运力有限导致运费飙升,国际航运市场的混乱是造成今年第一季度下跌的主要因素。该公司表示,这一因素使其在该季度积压了5437辆未能交付的国际订单,这意味着如果是在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它的全球出货量在此期间实际上可能会翻倍。

投资者对这份报告给予了比较积极的反馈,小牛的股价在周二公告发布后上涨了4.2%。凡是在小牛2019年6月上市时投资其股票的人,收益都不错,现在的股价是其发行价格的四倍多。但自去年9月以来,其股价经历了几个高峰和低谷,现在比2月份的历史最高点下跌了20%以上,这反映出许多投资人近来对这家公司喜忧参半的看法。

看看不同国家的领先企业就会发现,全球市场是多么分散。北美的顶级企业名单与欧洲的几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维基百科上的厂商名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大约有80个主要品牌。小牛的确作为领先品牌出现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名单上,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迹象,表明它在这两个市场都被视为领先品牌。

小牛的最新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五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与最新公告中的数字相比,这可能更能说明它更广泛的业务结构。虽然它三分之二的海外销售额来自欧洲,但“其他”未指明的外国市场在2018年到2019年期间,业绩增长了15倍以上,这表明它正在实现全球市场的多样化。

由于该行业主要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因此少数几个像小牛这样上市的大企业的估值存在很大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根据去年的盈利情况,小牛的市盈率相当高,为100倍。根据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师所做的2021年利润预测,这个数字可能会降到更为可控的45倍,不过仍然很高。

比较起来,意大利品牌比亚乔(Piaggio)的市盈率要低得多,为37倍。小牛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九号(Ninebot,上交所:689009)的市盈率高达近350倍。2015年,九号一度成为全球的头条新闻,当时它收购了曾经风靡一时、后来陷入困境的美国品牌赛格威(Segway)

最后,由于疫情带来的失真,这些市盈率恐怕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如果你相信随着全球经济回归到一个更为正常的状态,小牛有可能出现反弹,那么或许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该公司有很大机会一举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品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乐舒适香港上市获中证监放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为乐舒适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计划备案,标志这家在非洲售卖纸尿裤及卫生巾的销售商,跨过了IPO的一大门槛。据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乐舒适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初步上市文件,并于8月作出更新。 更新文件显示,公司今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1.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15.5%。当期婴儿纸尿裤贡献71.8%的销售额,卫生巾占比达18.5%。期内的利润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万元增至3,110万元。 根据初步申请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按营收计乐舒适占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17.2%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聚水潭首挂半日升24%

电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二在港股首日挂牌,高开24.2%报38港元,至中午休市报37.96港元,升24.05%。 公司公布,此次发售6,816.7万股,发售价每股30.6港元,集资净额19.4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1,952倍超购,国际发售获21.9倍超购。 成立于2014年的聚水潭,总部位于上海,据灼识谘询,以2024年收入计算,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24.4%。 此次集资所得,将用于强化研发能力,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战略投资,以及一般营运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ingsoft makes WPS software

政府加速替代进口软件 金山软件受惠程度有多高?

一则政府公告因使用金山的文字处理软件,带出要加快取代进口软件系统的预期 重点: 中国政府近期在一份重要文件中,采用金山文字处理软件,推动其股价上涨,公司被视为中国版Microsoft Office 尽管面临进口替代政策的东风以及积极的市场预期,金山办公软件在企业级市场渗透率仍显不足,个人用户仍占收入的66% 夏飞 中国本月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加剧市场忧虑中美贸易休战态势将会瓦解。尽管该政策信号强劲,但部分投资者更关注其传递方式背后的潜台词,政府通过何种载体发布这项最新重磅声明。 一反常态,中国商务部未采用微软PDF或DOCX格式文件,而是使用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 688111.SH)开发的免费文字处理软件WPS,从而生成10月9日稀土公告文件,该公司被普遍视为抗衡微软(MSFT.US)Office的中国本土方案供应商。 虽然未正式确认为新政策,但此一低调转变,标志中国在加速推进技术自主可控、对抗美国软件出口禁令的战略中再进一步。2022年9月,国资委发布的内部文件要求,其监管的央企须在2027年前完成国产替代外国IT系统的工作。 中国政府会否同步推进更多软件国产化替代,仍有待观察。 10月13日,金山沪港两地上市股票最高大涨18%,但此后回吐全部涨幅。其A股今年表现尚可,但并非亮眼,11.6%的年内涨幅落后上证综指17.7%的涨幅;港股则明显跑输大盘,年内下跌6.8%,而同期恒生指数大涨29%。 软件角力 这轮短暂涨势似乎表明,部分市场人士对政府发布稀土文件时采用金山格式的意义,仍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商务部8月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发起反倾销调查时,也曾采用WPS格式发文,当时该转变未引发过多关注。 不过,宏观政策轨迹似乎未改,仍为本土企业提供追赶契机。 在华销售软硬件的外资科技企业正全线收缩,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惠普今年一季度在中国PC市场的份额降至7%,仅为华为13%的一半,更远低于联想30%的份额,而华为本不以电脑产品见长。 外资品牌不仅放弃中国作为产品销售市场,也放弃作为研发和制造基地。此趋势源于多重因素,包括中国成本上升,以及分散制造布局,以规避过度依赖单一国家风险的考量。 《日经亚洲》报道称,微软(中国营收仅占总营收1.5%)已于3月悄然关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计划明年将Surface平板电脑生产线迁出中国。苹果也采取类似举措,正将更多产能转移至印度。 外资在制造端,特别是销售端的收缩,为金山等中国品牌创造了发展空间。在中国力图摆脱外国产品依赖的进程中,这些企业或正获得政府的隐性支持。 金山由知名企业家、智能手机巨头小米(1810.HK)掌门人雷军掌舵,成为中国“去美国化”战略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路透社报道显示,仅2022年,中国在软硬件替代领域投入就高达1.4万亿元(约合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今年8月,金山办公投资者关系总监Li Yinan向投资者透露,公司WPS业务正积极参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软件采购招标。此前估算显示,WPS已占据中国党政机关、国企及银行办公软件系统约80%的市场份额。 分析师普遍预期,中国加速要替代进口,将为本土软件企业提供长期驱动力。目前,分析师对金山的平均目标价定为42.30港元,较周一收盘价31.64港元有34%的上行空间。雅虎财经调研的12位分析师中,3人给予“强力买入”评级,7人建议“买入”,但其余2人持“持有”观点,显示并非所有人看好其光明前景。 消费端依赖症 金山欲将微软的战略收缩转化为实际收益,首要任务是深耕关键企业客户市场,而非依赖个人消费者与政府机构支撑增长。 这种转型迹象尚不明显,金山二季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个人客户贡献WPS业务65.8%的营收,至17.5亿元(约合2.45亿美元);该比例自2020年第二季度的55%持续攀升。 反观微软Office业务,其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客户。截至今年6月的六个月内,微软365商业产品及云服务营收达462亿美元,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仅创收22亿美元。 金山保持增长但势头未达迅猛,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0%至26.6亿元,但受游戏业务收缩拖累,利润增速显著放缓至3.57%。截至6月30日,其WPS AI(微软Copilot办公助手的同类产品)月活用户数,由2024年底的1,968万快速增至2,951万。 复杂的定价策略与数据隐私操作引发的声誉风险,也给金山前景蒙上阴影。被“超级会员Pro/Plus/Pro…

简讯:宁德时代续领风骚 第三季盈利劲升四成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收入按年增长12.9%至1,041.9亿元,盈利按年升41%至185.5亿元。 公司首三季度累计收入达2,830.7亿元,按年增长9.3%,盈利按年升36%至490亿元。 期间公司的总资产达到8,96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3.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增长19.6%至806.6亿元,货币资金余额3,242亿元,按年升近7%。 宁德时代周二开盘报543港元,升2.8%。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升一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