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的核心产品奥布替尼收入倍增,带动上半年营业额大升142%,反映公司的商业化表现渐入佳境

重点:

  • 诺诚健华中期收入大升142%,但由于研发开支及汇兑损失增加,令期内亏损倍增
  • 公司手握65亿元现金,仍计划登陆上海科创板集资40亿元,以建设生产基地协助加速产品商业化

莫莉

过去一年,中国的创新药板块显著降温,投资者越来越重视创新药企的商业化能力,部分未能获得“输血”的公司,只能收缩研发管线。不过,拥有创始人明星科学家施一公的光环加持,连年亏损的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9969.HK)依然备受资本市场追捧,在手握65亿元现金时,又即将登陆上海科创板集资40亿元。

诺诚健华上周一公布的2022年中期业绩,展现了公司良好的商业化前景。得益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的销售额倍增至2.17亿元,其上半年营收同比上涨142%至2.46亿元。但由于期内研发开支增加,加上公司采用美元为记账本位币,受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影响,期内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失金额明显增加,令中期亏损扩大111%至4.4亿元。如果扣除汇率因素,公司的实际亏损同比收窄约5,300万元。

诺诚健华成立于2015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奥布替尼于2020年底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晚期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两项适应症。

不过,投资者对其业绩基本上无动于衷,该公司的股价在公布后当天下跌了1.4%。尽管如此,其估值比同行存在巨大溢价,表明它仍然深受投资者欢迎。

去年12 月,奥布替尼的两项适应症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在自建销售队伍的积极推动下,奥布替尼在国内血液瘤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目前已覆盖超过260个城市、1,000多家医院和5,000多名医生,并被列入多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除了自主研发的奥布替尼,“财大气粗”的诺诚健华也通过引进授权方式增加产品管线,去年8月,诺诚健华引进了美国Incyte公司的CD19单抗Tafasitamab;今年7月,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出首个处方,在瑞金海南医院为一名符合条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完成国内首例注射使用。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允许有临床急需的个人使用中国药监局尚未获批的创新药、医疗器械和技术进行治疗,而这项药物组合已经在中国香港提交上市申请。

收入续快速增长

除了两款处于商业化阶段的药物,诺诚健华还有11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5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正在中国和全球进行30多项临床试验。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增至2.74亿元,同比上升48%,原因是更多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同时也开展了更多第三期临床试验。

奥布替尼是一款BTK抑制剂,该类药物主要治疗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瘤。由于BTK抑制剂面向血液瘤这一大适应症,市场潜力巨大。强生公司(JNJ.US)和Pharmacyclics公司联合开发的全球首个BTK抑制剂伊布替尼(Ibrutinib)于2013年上市后,销售额持续增长,去年销售额近百亿美元,是全球五大畅销药物之一。

当前全球仅有5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除了拔得头筹的伊布替尼,中国市场上还有本土药企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泽布替尼于2020年6月获批上市。作为奥布替尼的直接竞争者,泽布替尼因上市时间稍早,市场占有率更胜一筹,据百济神州财报显示,泽布替尼上半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7,020万美元(4.8亿元),同比增长82.7%。

不过,浦银国际的报告指出,诺诚健华将继续推进医保准入工作,预计下半年产品销售额将环比上升 30%至35%,反映收入前景不俗。

奥布替尼的适应症还在不断拓展中,其中治疗复发/难治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和复发/难治边缘性淋巴瘤(MZL)的两项新适应症已经提交中国药监局审评,期望明年获批。当前,中国 MZL量患者数量达4.5 万,国内暂无 BTK 抑制剂获批治疗这种病症,若能成功获批,将显著扩大奥布替尼的市场潜力。

资金实力再加强

此外,中证监8月初同意诺诚健华在上海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这意味着诺诚健华即将成为第四家“A+H”上市的创新药企。

然而,诺诚健华其实无迫切现金需要。中期财报显示,公司期末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高达65.2亿元,据诺诚健华去年9月提交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公司计划募资约40亿元,势将进一步加强资金实力。

这是因为推进药品商业化、进行临床试验和增加产能都需要“烧钱”。今年6月,诺诚健华广州药品生产基地商业化生产已正式获批,从6月30日起可用于生产奥布替尼片,正式开启自主生产之路;同时,公司将于北京建设创新药基地,设有公司总部大楼、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大分子生产基地。

虽然诺诚健华的融资之路看似平坦,但其股价近期处于低位,自去年7月达到32港元历史高点后,过去一年震荡下行,最近徘徊在11到12港元水平,略高于2020年的发行价8.95港元。从估值来看,同为创新药企业的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1801.HK),今年的预测市销率分别为15倍和10倍,远低于诺诚健华的31倍,反映投资者对后者的前景具有相当信心,愿意给予较大溢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证监未放行 Shein上市弃英转港

路透社周三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在线快时尚零售商Shein因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已放弃伦敦上市计划。报道另外称,公司现拟转战港股市场,计划在后数周内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Shein最初计划在纽约上市,但遭美国政界阻挠而放弃。随后转战伦敦市场,在突破类似阻力后获得进展,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已于上月批准。 中国证监会审批被认为是公司最后一道重要监管,据路透社报道,证监会最终未予放行,报道未说明具体原因。Shein创立于中国,后将其总部迁至新加坡。但其主要运营仍在中国境内,且大部分服装产品采购自中国制造商,这可能是其需要证监会审批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2023年完成一轮融资后估值达660亿美元,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及主要西方市场业务壁垒高筑,其估值此后可能有所缩水。即便如此,其上市计划仍有望筹集数十亿美元资金。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uHua runs educational campuses

宇华教育售泰业务 壮士断臂利润翻倍

这家总部位于郑州的民办教育机构,自上月以来股价飙升,投资者看好其转向职业教育和清偿债务的举措 重点: 宇华教育通过出售泰国的学校充实了资产负债表,以偿还2019年发行的可转债 这家民办教育机构的最新财务业绩表现亮眼,在截至2月底的六个月里收入增长7%,调整后利润更是翻了一番多   谭英 自2021年中国政府禁止面向小学生的课后补习,并整顿K-12民办学校,宇华教育集团有限公司(6169.HK)和多数中国教育企业一样陷入了低迷。 自彼时以来,行业尚未全面复苏,宇华教育亦未能例外。但上周发布的2025财年中期报告显示,这家从K12学校转向职业教育的企业,正在重新站稳脚跟。 2017年宇华教育赴港上市时,正是线上线下教育公司IPO热潮。得益于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自己,尤其是子女的教育投入巨资,公司增长强劲。这类教育股大多走势相似:在2020年见顶后,随着2021年行业整顿而暴跌。宇华教育从发行价每股2.05港元,最高涨至2020年的7.80港元,如今却已跌至0.50港元左右。 在将IPO及增发收益投入泰国和山东项目,并发行20亿港元可转债后,公司一度看似将因债务沉重和利润微博而倒下。一年前公司中期业绩惨淡,调整后净利润暴跌52.5%至2.295亿元(约合3,180万美元),收入仅微增5.4%至12.5亿元。 如今情况大有改观,截至2月底的2025财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7.2%至12.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一倍多,至4.345亿元。 经过大幅紧缩开支,上半财年调整后净利润率达31.7%,几乎是去年同期16.2%的一倍。自4月底发布中期业绩预告以来,宇华教育的股价已飙升63%,投资者纷纷看好其持续好转的势头。 那么,发生了什么?2021年后,宇华教育将旗下原有的大量K-12学校转型为不受政策影响的职业学校。它彻底放弃了K-9义务教育阶段的业务,转而聚焦10-12年级乃至更高年龄段,提供允许开展的业务,包括高考辅导服务,以及运营职业高中和职业学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职业技能学习需求。 向职业教育转型,使宇华教育从“问题学生”蜕变为“优等生”,因为其转型顺应了中国政府政策,这是在华经商成功的核心要素。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以引导学生从传统大学转向职业路径,缓解就业压力。 民办教育巨头 2017年首次公开募股时,宇华教育是中国最大的K-12民办教育提供商,在位于华中地区的河南省拥有16个校区,共计48,220名学生,并运营着一所大学。据官网显示,如今学生总数已翻倍有余,达到14万人,分布在4所职业学院、1所专科学校和20所中小学。不过,公司最新年报中显示的学生人数略低,2024/2025学年招生人数为108,964人。 这家公司历经风雨。其2024财年营收为25亿元,较2020年增长24%,但2024年调整后净利润为5.007亿元,仅为2020年10亿元的一半。 2019年,宇华教育凭借IPO和后续2017年11月的9.37亿港元(约合1.2亿美元)股票增发获得充裕资金。2019年11月至12月,公司发行9.4亿港元可转换债券,随后回购并新发行了20亿港元可转债(2024年12月到期)。资金部分用于收购泰国和山东的资产,金额分别为6,370万元和14.9亿元。 包括获得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Stamfor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许可权与运营权的收购案,加上可转债发行的战略布局,很快开始反噬公司发展。泰国民办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至少和中国不相上下。泰国业务更像是"门面资产"而非盈利引擎,2020年以来它对宇华教育调整后毛利的年贡献始终停留在430万元。而据宇华教育2024年年报披露,山东资产在2022至2024年间产生了巨额升级改造费用,进而导致2023至2024年计提约1.68亿元商誉减值。 星展集团研究部早在2019年4月就指出可转债和泰国业务的风险,不过当时认为公司基本面增长依然强劲。2024年12月,宇华教育通过回购债券和以2.4亿港元出售泰国资产安抚投资者。 这些举措似乎让公司财务状况重回稳定轨道,凭借较高的利润率和相对稳定的营收,加之聚焦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宇华教育看似熬过来了。公司市值20亿港元,远高于光正教育(6068.HK)的2.53亿港元,但两家公司的市盈率均处于2.7倍与2.56倍的低位。 公司估值水平明显落后于采用轻资产模式(通过在线教育和小型城市课堂提供服务,而非自建校区)的行业龙头。新东方(EDU.US;9901.HK)在经历2021年股价暴跌后已重振旗鼓,延伸市盈率达20倍;而好未来(TAL.US)的预期市盈率更是高达26倍。 雅虎财经调查显示,仅一家分析机构跟踪宇华教育,不过给予该股“买入”评级。对于这批自2021年教育行业整顿后,已淡出投资者视线的昔日明星股而言,即便如此有限的关注也显得弥足珍贵。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世纪互联首季亏损扩大

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集团(VNET.US)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按年增长18.3%至22.5亿元(3.095亿美元),录得净亏损2.37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27%。公司称,亏损增加主要由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批发IDC业务收入按年大增86.5%至6.732亿元;零售IDC业务收入增长4.8%至9.683亿元,得益于批发收入的增长,公司IDC业务收入按年增长27.8%至16.4亿元。非IDC业务小幅下降1.4%至6.048亿元。 首季度,经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26.4%至6.82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30.4%,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世纪互联周三下跌10.76%报5.39美元。过去六个月仍上涨39.6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目联手高德 发展智能平台生态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与高德软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智能装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态系统,合作期限为三年。 高德是中国专业数字地图、导航及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商,向终端用户提供包括导航、打车、酒店预定、景点门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务。 赛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及专业优势,联手共同发展实现互补互利而达致共赢。 公司周四开市升3%报14.06港元,股价较今年初上市高约8%。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