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郭广昌的旗舰投资集团打算出售最多800亿元的非核心资产,以偿还债务,但这可能会给它留下一些缺乏吸引力的资产

重点:

  • 彭博社报道,复星国际打算在未来12个月出售非核心资产,筹集高达800亿元资金
  • 出售表现更好的资产可能会让该集团业务质量下滑,使债务问题进一步加剧

梁武仁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0656.HK)近来的状况似乎有些混乱,这家公司负债累累,但对于在全球收购狂潮中吞并数十亿美元资产的一代中国金融集团而言,或许只有它还屹立不倒。

作为亿万富豪郭广昌执掌的复星集团旗下主要投资公司,复星国际正忙于出售自己在收购狂潮中购买的一些资产,从而偿还预计在明年到期的沉重债务。它当然有很多这样的资产可供选择,它们涵盖多个行业,从旅游、制药到保险、采矿,不一而足。

但决定出售哪个资产是个难题。已上市或业绩佳的资产更容易出售,可以帮助集团避免短期违约。但是放弃这些优质资产会带来更长期风险,让复星只剩下平庸的业务,进一步削弱其未来的财务状况。

复星的短期困境上周引发媒体关注:据彭博新闻社报道,该公司对分析机构称,打算在未来12个月出售多达110亿美元(800亿元)的非核心资产。

过去10年,一些中国财团因为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知名企业而引发关注,复星是其中之一。复星的战利品包括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狼队、来自法国的时尚品牌Lanvin和度假村运营商Club Med。

与其他财团一样,复星严重依赖债务为这些资产买单,现在又缺乏支付最终账单的现金。

近年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通过发行新债券为债务进行再融资的可行性已经不大,因为投资者在民营房地产开发商的违约潮后,已经心灰意冷。违约潮暴露中国民营领域的一大弱点,即它们缺乏国有企业享有的隐性政府担保。北京越来越担心复星这样的公司做强做大,这意味着如果它们搞不定自己的财务状况,政府并不介意它们倒闭。

对复星来说,更糟糕的是,上周五穆迪将其公司评级和债券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并给出负面展望,理由是流动性不足,以及它在努力支撑资产负债表时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复星的最新评级下调的一个月前,标普全球评级也采取了类似举措。

降级会让复星更加难以通过销售债券来筹集资金。随着其信用下滑,对此类债券和其他投资选项的兴趣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由于该公司面临巨大风险因素,加上已上升至数十年来高位的利率水平,发行新债券的成本也会相当高。

日益增长的紧迫性

综上所述,对于复星来说,筹集现金是不言而喻的需求,问题是要怎么做——在该公司的有关表态出来之后,出售资产看起来是可能性最大的选择,即便由于全球股市状况不佳,它恐怕不得不贱卖资产。

在彭博新闻社的报道出来后,复星集团在向路透社置评时表示,它不会出售所持千禧银行30%的股份。该银行是葡萄牙最大的上市银行,自2014年葡萄牙陷入债务危机以来,复星集团一直在积极寻求收购该国资产。那么,要想在一年内筹集数十亿美元,该公司还有什么可以出售的?

一个可行的目标是复星在中国铁矿石开采商海南矿业(601969.SS)的股份。据路透社援引花旗集团的一份报告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的业务并不在复星集团的主要核心领域,也就是制药、零售和旅游业领域,以及葡萄牙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忠诚保险。此外,海南矿业的业绩也不错,2022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三分之一以上。

复星在2007年收购海南矿业,是在集团将重点转向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更稳定领域之前,对周期性行业进行的传统投资之一。复星原本拥有这家矿企的多数股权,但它一直在减持,截至6月底,持股比例略低于50%。

该公司已经表示,计划以高达2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持有的南钢股份(600282.SS)60%的股份。它愿意进行这样的出售,可能表明它也有兴趣出售同样属于传统投资的海南矿业。按照后者目前的市值,复星在该公司的持股价值约为69亿元。

话虽如此,复星出售非核心资产的选择可能有限,因为其中一些恐怕对买家毫无吸引力。这类资产可能包括郭广昌创办的房地产公司上海复地,虽然复星没有公布该部门的具体财务状况,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严重低迷状态意味着人们可以放心假设,该部门现在绩效不佳。

除了非核心资产,复星可能正在评估其他可出售的选择。这可能包括出售其核心业务的部分股份,但不是完全出售。近几个月来,该公司已减持了Club Med的持有者复星旅游文化(1992.HK)和复星医药(2196.HK)等主要子公司及其保险部门的股份。

鉴于复星明确强调对其核心业务的承诺,它可能会试图保持对这些部门的控制,即使持股减少。但说实话,其中一些公司的财务状况很不稳健。例如,复星旅游文化的短期负债超过了其流动资产。

所有的不确定性都给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蒙上了一层阴影,该股今年已累跌约40%,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大盘恒生指数也下跌了34%。该公司的股票目前处于多年低位,市盈率约为4倍,只有沃伦·巴菲特旗下一流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8倍市盈率的零头。过去,复星因为广泛的投资组合,而一直被人拿来与该公司比较。

总而言之,复星或许能够通过抛售资产度过眼前的流动性危机。但是,大甩卖有可能伤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质量,从而导致对其长期生存能力的潜在质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东工业获中证监备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遥

这家中国领先的工业品采购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重点: 京东工业的港股IPO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上市铺平道路 按40亿至70亿美元估值区间测算,公司此次募资规模可能超10亿美元   阳歌 历经三年等待,电商巨头京东集团(JD.US; 9618.HK)旗下最新业务单元终临近上市。我们作此项研判的依据在于,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发布的备案通知书显示,京东集团旗下B2B平台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搁置的香港公开募股,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此类备案是中资企业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国及中国香港)上市必须跨越的关键监管门槛。 中国证监会公告显示,京东工业计划发售2.53亿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报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请,今年3月又进行新一轮申报,但申请本月底即将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请。 与聚焦消费者市场的国内电商企业不同,专注企业级产品服务的京东工业将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标的。相较于面向消费者的B2C模式,企业采购单笔交易规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订单往往伴随更薄的利润空间。 京东工业正是典型例证,公司2024年毛利率仅16.2%,显著低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这种差异也有助解释,为何阿里巴巴将其2007年上市的B2B业务“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最终退市,此前该业务上市五年间股价长期低迷。 尽管如此,凭借庞大业务体量及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京东工业仍具相对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工业品服务(涵盖办公清洁耗材及生产维保工具等)领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据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数据显示,其立足的中国工业品供应链市场规模,2024年达1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 京东工业指出,2024年庞大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仅6.2%,但预计2029年将升至8.2%。伴随数字化进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国工业供应链科技与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的年均复合增长,从2024年的7,000亿元增至2029年的1.1万亿元。 虽未在3月的申报文件中披露具体募资目标,但本次IPO获得诸多重量级机构加持,美银、高盛及海通担任承销商,中信证券与瑞银出任财务顾问。据悉,2023年申报时拟募资10亿美元,考虑到当前香港IPO市场热况,若该公司提高募资额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级机构背书 2017年,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拆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健康(6618.HK)、京东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后第五家上市公司。京东曾于2020年推动旗下京东科技申报科创板,去年也为旗下产发业务提交类似方案,两项计划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东工业2023年通过3亿美元融资实现67亿美元估值,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权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难以维持。然而,当前港股反弹叠加近年最活跃IPO市场窗口期,局面已明显改观。参照全球MRO龙头应用工业技术(AIT.US)与固安捷(GWW.US)当前约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销率的交易水平,若京东工业适用相同估值倍数,依其2024年销售额及调整后利润测算,公司估值介于40亿至70亿美元之间。 相较于当前多数企业增长乏力甚至营收萎缩的整体环境,京东工业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健。其核心优势在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采用客户需求归集后向供应商下单的机制,显著降低存货风险。这与京东集团主站B2C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需先行采购商品储备库存,再根据订单向消费者分批发货。 公司在申请文件中称,“该模式下,大量订单实现了供应端直发需求端。我们以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可扩展的业务,使我们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扩大规模。” 京东工业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73亿元增至2024年的204亿元,同比增长18%。虽然增速尚属稳健,但需指出,该增幅已较上一年度23%的水平显著放缓。 公司约94%的营收(去年占比)来自产品销售,其余为服务贡献。但服务对毛利润的贡献率明显更高,去年约占总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远高于产品销售业务。不利因素是,过去三年服务收入停滞,所有营收增长均依赖产品销售提升,最终拉低整体毛利率。 尽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现仍具相当吸引力,2024年净利润7.6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11亿元。对投资者而言,京东工业凭借其主导的市场地位,整体上看起来相对有吸引力。这些优势叠加当前港股IPO市场热潮,应可转化为强劲的市场认购需求,但投资者无疑将密切关注其最终定价策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