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HK
This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y reported a surge in half-year revenues but logged a bigger net loss, as investors look ahead to the launch of its new weight-loss drug.

这家生物药制造商上半年总收入增加46.3%,其中药品销售带来的产品收入达38.11亿元,同比大增55.1%

重点:

  • 信达生物最受市场关注的GLP-1R/GCGR双靶点药物玛仕度肽,下半年或难以获批上市
  • 财报发布前夕,负责集团全球研发、管线战略等工作的公司总裁刘勇军离职并退休,引起市场关注

 

莫莉

随着一系列新产品陆续获批,信达生物制药(1801.HK)的产品线不断扩充,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8月28日,该公司公布今年上半年财报,期内总收入达39.52亿元,同比增加46.3%,其中药品销售带来的产品收入为38.11亿元,同比增长55.1%,主要得益于抗癌药物PD-1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贡献,以及新产品加速增长。

不过,由于外汇汇率变动、其他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一次性所得税抵免减少,期内净亏损达到3.93亿元,同比增加182%。在扣除此类非经常性项目后,上半年的经调整后期内亏损为1.6亿元,同比减少15.9%。对于这份成绩单,资本市场似乎并不欣喜,财报发布后连续两个交易日小幅下跌,累计下跌3.7%。

如今,信达生物已经进入稳定的商业回报期,旗下拥有11款获批上市的产品,随着药品产量的增加以及生产药物的生产成本的持续优化,上半年的毛利率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至84.1%。但信达生物并没有披露各个产品的具体销售额,根据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合作方礼来(LLY.US)公布的数据,该产品上半年的销售额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45.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达生物旗下产品线丰富,涵盖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但是获批产品中至少六款产品是授权引入,信达生物大多只获得了这些产品在中国区的销售权益,且需要支付一定的收入分成给原研方,因此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远不及收入增速。

财报显示,公司已有六项新药上市申请正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预计产品组合有望在今年底前增至12款,包括两款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于下半年获批上市。为此,信达生物上半年的研发开支达13.99亿元,同比增加51.7%,截至6月底现金储备逾101亿元。

在后续产品组合中,信达生物最受市场关注的是GLP-1R/GCGR双靶点药物玛仕度肽,该药物的减重和Ⅱ型糖尿病适应症的新药上市申请分别于2024年2月及8月,分别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从财报预计的进度看,下半年或难以获批上市。但是礼来的双靶点同类药替尔泊肽已在国内获批这两个适应症,即将在今年四季度商业化,等到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获批时,还能否在减重这个庞大市场中分一杯羹,取决于其上市进度。

研发大将离职

在财报发布前夕,信达生物总裁刘勇军离职退休,他原本负责集团全球研发、管线战略、商务合作及国际业务等工作。目前,信达生物研发体系工作改由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主持。刘勇军加入信达生物不到四年,此前他曾在赛诺菲担任全球研发负责人,是华人科学家在跨国药企研发领域的职位天花板。

信达生物并未披露刘勇军离职原因,不过从管线布局的变动上,或可窥见端倪。在刘勇军入职后,曾被公司称为前瞻布局的LAG3单抗、TIGIT单抗、LAG3/PD-L1双抗、CD47单抗等自研的新兴肿瘤免疫靶点,在2023年往后的财报中已逐渐消失。

目前,信达生物的业务重心逐渐向心血管和代谢领域(CMV)倾斜,覆盖广泛适应症,包括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和甲状腺相关眼病等。除了去年获批的首款CVM产品托莱西单抗注射液之外,预计还将有替妥尤单抗和玛仕度肽上市。

信达生物管理层表示,上半年成立了新的CVM业务单位,包含医学事务、销售和市场人员,为2025年新产品上市积极搭建扩充商业团队并筹备关键商业策略。只是,降血脂“神药”托莱西单抗如今正面临激烈竞争,这款每6周注射一次的PCSK9抑制剂,年治疗费用约12,000元,但是跨国药企诺华随后获批的英克司兰钠一年仅需打两针,给药方案上具有较大灵活性,而且恒瑞医药(600276.SH)、康方生物(9926.HK)等药企的同类产品亦已申请上市。

俞德超在业绩会上重申,公司力争在2027年实现在中国市场200亿元的销售目标,届时公司商业化产品组合将达到20款。目前信达生物的市销率约为8倍,高于另一家创新药龙头企业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6倍。对于处于商业化稳定期的信达生物来说,能否寻找到像信迪利单抗一样带来稳定回报的大单品,将是决定公司未来业绩走向的重要指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玄武云料上半年亏损增至2,700万元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服务(CRM)供应商玄武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392.HK)上周五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不少于2,700万元(376万美元)的净亏损,远高于2024年同期约610万元的亏损,反映公司业绩持续承压。 公司指出,亏损扩大的主因是上半年中国电信行业加强监管,导致其CRM PaaS及部分CRM SaaS服务销量下滑。不过,玄武云亦强调正积极调整业务策略,加大高毛利率SaaS服务的投入,使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董事会表示已加强现金流与财务控制,预计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将转为正数。 玄武云股价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57港元,转升1.95%。过去一个月,公司股价上升约4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效率提升严控成本 小菜园料中期盈利急升

餐饮运营商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999.HK)周五表示,受惠于经营效率提升,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将录得强劲增长。 公司预计半年度利润将介乎3.6亿元至3.8亿元间,中值较去年同期2.8亿元的利润水平增长32%。 公司声明:“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集团多措并举优化运营效率、严格管控成本费用,以及深化精细化管理,推动集团整体经营效益显着提升。” 小菜园股票周一高开,早盘上涨4.7%至9.79港元,相较去年12月上市价8.50港元上升约1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提升效率持续关店 呷哺呷哺预告亏损大减

火㶽餐厅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周日发盈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约为19亿元,同比下跌18.9%,但亏损大幅收窄至8,000万元至1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2.74亿元。 公司指出,期间持续成本优化,以数字化供应链降本增效、不断升级新型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以及优化餐厅布局结构。期内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预计在资产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4.1%。 呷哺呷哺周一平开报0.78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下跌2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ina’s fading box office delivers rare profit-booster for Imax China

《哪咤2》力挽狂澜 IMAX中国盈利爆升

经历去年业绩倒退后,IMAX中国今年中期迎来一份亮丽的业绩,一洗颓风 重点: 公司中期盈利劲升近9成 内容解决方案收入急升超过1.2倍   刘智恒 一部《哪咤2之魔童闹海》,顶起今年半个中国电影市场,更撑起IMAX中国控股(1970.HK)的盈利增长。公司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收入5,780.2万美元,同比上升32%,盈利出现爆发性增长至2,389.3万美元,同比激增89%。 IMAX中国2015年上市时,市场寄望甚欣,当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年年上升,投资者认为,内地观众要求日高,对IMAX模式的电影需求将持续向上。在市场热捧下,股价由上市的31港元,短期爆升至60港元水平。 想象是丰满,现实却是骨感,当电影市场票房增长未如预期,甚至回软后,IMAX中国股价从天堂掉到地狱,一度跌至去年4月的5.7港元,市值蒸发逾九成。 去年公司的盈利下跌近两成,正当市场认为IMAX中国未来业绩难有大作为时,今年中期大翻身,当中以内容解决方案收入增长甚为耀眼。所谓内容解决方案,是将影片转成IMAX格式,放在IMAX影院网络播放,影院根据票房比例与IMAX中国分成。 上半年来自此业务的收入爆升123%至2,080万美元,能有此骄人成绩,全赖《哪咤2》搭救,该片票房不光劲收154.46亿元,打破内地电影史上票房纪录,亦是IMAX类影片的票房之王,IMAX中国自然大大受惠。 公司另一项主业,是为客户提供技术产品及服务,虽受惠于票房上扬,分成增加,以及维护收入上升,但整体收入同比仅升6.3%至3,623万美元。 可以说,上半年若没有哪咤,IMAX或许啥也没有,盈利能否有增长也成疑问。所以IMAX中国公布中期业绩后股价一度上升3%,但对该公司的前景也别太乐观。 票房未复当年勇 近年内地电影票房增速似已见顶,甚至有回落迹像,《哪咤2》票房虽是一骑绝尘,但这属十年难得一遇的电影,并不能以此为常态。 事实上,中国电影票房自2019年高峰的641亿元后,至今未能重返600亿元水平。最高一年是疫后的2023年,电影市场出现报复性反弹,票房达549亿元,较2022年升17%。然而一年后的2024年,票房收入回落至425亿元,按年下跌22.6%。 今年上半年,据中国国家电影局统计,票房为292亿元,同比增近23%,但别忘记光一部《哪咤2》就贡献了154亿票房。若没有《哪咤2》,即使有另一大片替代,按过往经验,顶多也不过50亿元,以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票房只有约190亿元,低于去年上半年的238.95亿元。 在整个电影市场增长乏力下,IMAX模式电影势难独善其身,IMAX中国的业务必然受到影响。 消费下沉不利高昂票价 IMAX模式的电影,因技术需求较高兼要相关设备配合,票价必然较2D电影高。一般而言,IMAX电影每张票价比2D电影高出20至70元。在一线城市,IMAX电影每张票平均60元,高出普通电影约8至10元,更远高于促销电影票价达四成。在三、四线城市,IMAX电影可以高出百元或以上。 票价差异性之大,对于观众来说,就要有所取舍及考量,毕竟现时社会经济环境疲弱,消费下沉,对看电影就没那么讲究。在经济前景仍然不明朗下,IMAX中国未来业绩自然蒙上一层阴霾。 需求全看片种 IMAX中国的前景也视乎电影的片种。要知道IMAX电影的卖点是其高解像度与立体水平;一般来说,科幻奇异或动作火爆场面,又或是动画片,以IMAX模式播放较能满足观众的观感要求。相反,文艺、爱情或喜剧等,观众并不需要观能刺激,IMAX电影武之地不大。 因此,若哪一年,市场流行科幻、动作或动画片,那IMAX电影就大派用场,IMAX中国的收入很容易水涨船高。但电影的潮流是变幻莫测,IMAX中国的前景就较难掌握在自己手里。以今年为例,IMAX中国在大中华区上映的IMAX电影,来自好莱坞的只有十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6部,只不过凭一部《哪咤2》力挽狂澜。 人们十分钟爱哪咤电影中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对于IMAX的命来说,,绝对不由自己主宰,一切系于电影市场及片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