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5.HK
CTIHK, the industry monopoly, is likely to scale new heights in the price of blue-chip stocks

大股东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的中烟香港,去年业绩表现亮丽,亦带动股价倍升

重点:

  • 中烟香港业务具垄断优势,上年多赚超过四成
  • 股价2024年大升1.4倍,今年更刷上市新高

 

白芯蕊

吸烟危害健康人所共知,全球吸烟人数亦正在下降,但主要从事香烟进出口业务的中烟国际(香港)有限公司(6055.HK),不单未有受吸烟人数下降及内地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去年纯利更多赚超过四成,股价上年急升1.4倍,不单大幅跑赢同期恒生指数(按年升17.7%),今年股价创上市新高,绝对值得关注。

内地2003年将烟草业进行大改革,将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卷烟(又称香烟)生产企业重组,中烟香港便在2004年诞生,改革后中烟香港在2018年获得烟叶类产品进出口业务,在2019年6月在港交所挂牌。集团大股东为国企中国烟草总公司,持有中烟香港72.3%股权。

中国烟草总公司是内地唯一从事烟草生产、销售及进出口的机构,总公司总经理更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兼任,中烟香港则是中国烟草体系内唯一上市企业,除了定位负责资本市场运作外,还涉及向海外香烟企业出售烟叶类产品;向免税店和批发商出口卷烟,以及出售新型烟草制品。

烟草第一大国

中国在全球烟草业具龙头霸主地位,更是全球第一大种植国,2021年产量为213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6%,当中云南更是中国烟草种植第一大省,占内地产量四成。至于第一大产品是卷烟,中国同样也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不过,中国虽然是烟草生产大国,但生产中高端中国卷烟品牌时,基于口感关系,主要采用海外进口烟草为主,至于中国的烟草多出口往东南亚地区,客户需求多是低端烟草产品。

虽然中国不断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烟民数目亦有所下降,但市场规模仍录得可观增长。据欧睿数据显示,内地烟民数量由2009年的2.78亿人,降至2023年的2.76亿人,但同期人均消费额却不跌反升1.2倍至6,675元,主要受惠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价格提升,也令中国2023年卷烟市场规模达1.82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1.2倍。

轻资产运营

至于中烟香港主要以轻资产营运为主,资产负债表上近乎没有固定资产,因此股本回报率(ROE)高,平均在20%水平之上。集团去年业绩不俗,收入按年升10.5%至130.74亿港元,毛利率扩大1.3个百分点,推动纯利大增42.6%至8.54亿港元。集团对股东亦不薄,全年派息亦增43.8%至0.46港元。

其中烟草类进口业务占比最大,占集团2024年收入及毛利63%和60%。该业务是从全球原产国或地区,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家,将烟草类产品转售至内地省级企业。

由于集团是唯一进入中国市场的供货商,海外供货商根本没有其他进入中国市场途径,令中烟香港与客户与供货商谈判时,通常都处于有利地位,变成议价能力更大。

不过,集团2024年进口业务数量跌4.5%至11.2万吨,幸好产品整体销售单价提升,据信达证券报告指,中烟2024下半年进口品销售均价大升24.4%,最终推动中烟香港去年进口业务收入及毛利分别升2.2%和12.7%,达到82.5亿港元和8.26亿港元。

HNB成增长点

近年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HNB)成为行业焦点,与传统卷烟产品不同,HNB只是通过加热而非燃烧烟草方式释放尼古丁和气雾,因此产生的有害物质(如焦油)显著降低,加上个别国家对HNB产品税率低于传统卷烟,零售价格相对更具竞争力,故大受市场欢迎。

HNB市场集中度高,行业龙头是菲利普莫里斯国际(PM.US),市场份额高达71%。虽然中国未放开HNB产品,但中烟香港积极发展海外市场,去年集团新型烟草制品出口数量按年升12.5%,毛利增加22.9%。信达证券就指出,中烟HNB产品单价仅为全球四大烟草商四分之一,在价格优势下,未来该业务增长有望加快。

按照彭博数据显示,市场估计中烟香港今年收入有14%增长,目前市盈率只有18倍,相反预测菲利普莫里斯国际收入增长只有9%,但市盈率达21.5倍,反映中烟香港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整体来讲,全球烟民虽然减少,但下跌速度相当缓慢,加上香烟产品均价上升速度快,中烟香港作为内地唯一进出口烟草商,业务具垄断优势,今年股价已创上市新高,配合未来有望获大股东注入新业务憧憬,相信股价再破顶机会甚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周杰伦进驻抖音 巨星传奇股价暴涨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华语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正式开设名为“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引爆市场话题。由其亲属控股、在中国大陆经营周杰伦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价暴涨94.37%,收报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亿港元(12.74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周杰伦帐号在未发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钟粉丝即从16万激增至45万,半小时内突破百万,至周四已突破千万。市场传言,周杰伦签约费高达九位数人民币,抖音官方则予以否认,称为谣言。 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及经纪人等亲友创立,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新零售与IP运营。2024年,公司总收入5.84亿元(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024万元,同比增长21%。总收入中,来自以“魔胴咖啡”为主的零售消费品收入约占45%,与IP、内容授权有关的收入约占5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龙光21笔境内债重组获通过

房地产开发商龙光集团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笔境内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的重组方案,已全部获相关债券持有人通过,并提供包括全额转换特定资产、资产抵债、现金回购、股票等重组方案选项。 龙光下一步将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的相关约定,就债券持有人选择的重组方案进行安排。 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集团的总负债为1877.8亿元,总资产为2125.9亿元,持有的现金为86.5亿元。 周四开市龙光股价升4.4%报0.9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已从高位下调4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荣昌生物公布42亿美元BD合作 为何市场不买单?

以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 重点: 荣昌的首付款仅有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 荣昌生物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莫莉 对于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核心管线完成对外授权(BD)实现“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为为授权交易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现金收入,也能为管线在海外的研发推进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获批产品泰它西普的授权交易终于靴子落地时,却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荡,A股和H股在消息公布当天分别重挫18.36%和11.71%,这背后究竟有何争议? 根据公告披露,荣昌生物将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授予美国生物医药公司Vor Bio(VOR.US),从这笔交易中,荣昌生物获得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价值8,000万美元、可认购Vor Bio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约占Vor Bio总发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净销售提成。 以42.3亿美元的交易总价值衡量,荣昌生物与Vor Bio的这项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业BD交易总额中可跻身前五。但是,无论从现实获益还是交易对手行业地位来看,这笔交易与其他行业头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质差异,这或许为市场的悲观情绪提供了解释。 从首付款比例来看,荣昌仅拿到4,500万美元现金,在交易总额中仅仅占1%,相比之下,三生制药与跨国药企巨头辉瑞的合作中,三生获得了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达60.5亿美元的交易总额,首付款占比为20.6%。虽然荣昌以价值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替代传统首付,但是这是“以产品换股权”的高风险策略。 其次,此番股价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兑现的涨幅。在交易公布两周前,荣昌生物曾在公众号上高调宣称,多位跨国医药公司的商务拓展经理主动与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国际合作、技术授权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与医药巨头联手,刺激港股股价单日暴涨20%。 然而,最终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却只是一家“壳公司”,合作方的资质与市场预期有着巨大落差。据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终止了所有临床项目且裁员95%至仅剩8名员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现金储备仅有5,004.7万美元,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面临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尽管与荣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布完成私募股权融资(“PIPE”)达成证券购买协议,预计在扣除费用之前总融资收益约为1.75亿美元,但是以Vor Bio当前的资金实力,为泰它西普推进海外研发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后期管线出海不易? 与三生制药等管线处于早期阶段的高价BD交易不同,荣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于2021年获批上市的成熟药物。​在中国市场,泰它西普已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重磅产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销售额高达9.7亿元,同比增加88%,为荣昌生物贡献56.3%的营收。 作为一款具有研发确定性的产品,泰它西普若采用传统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价颇高。此外,荣昌生物已积极推进泰它西普的海外临床研究,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和重症肌无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均已获FDA批准并开始受试者入组,这意味着,如果荣昌生物将海外权益全数转让,将会期望更高的回报,而大型跨国药企往往权衡商业化投入与预期收益,双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荣昌生物选择以低现金模式与Vor Bio合作,通过换取后者23%股权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发,同时依托Vor Bio引入的私募资本共担风险。若药物成功出海,股权价值将带动荣昌实现双向受益,但同时也将需承担Vor Bio的生存风险。 荣昌生物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曾连续3日下跌,但随后3日不断反弹,截至7月4日股价已经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当前荣昌生物的市销率约为20倍,远高于三生制药的市销率6倍,这意味着市场已经给荣昌生物较高的溢价。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荣昌生物账面现金仅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笔低现金回报的交易或难以解决公司的资金链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挂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发行价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