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HK
Maoyan revenue doubles in 2023

中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平台表示去年营收翻倍,电影制作取代原来的在线娱乐票务服务业务,成为它最大的收入来源

重点:

  • 猫眼娱乐表示,由于中国票房强劲反弹,预计去年收入大致增加一倍,利润更是激增逾八倍
  • 虽然增长强劲,但分析机构预计,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外国电影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该公司今年的收入增长将放缓至16%

 

阳歌

去年,随着中国结束严格的疫情管控,影迷重返电影院,中国的电影票房复苏,促使猫眼娱乐(1896.HK)利润大增。尽管这家中国领先的在线票务平台周四发布了最新的正面盈利预告,但越来越多的压力迹象表明,随着经济放缓导致消费者控制支出,该行业未来会面临更加艰难的时期。

投资者对猫眼娱乐的最新报告表示欢迎,截至周五早盘盘末,该股上涨11%以上。猫眼预测,2023年的收入将在47亿元至48亿元之间,大约是2022年23亿元收入的两倍,当时中国实行了最严格的一些新冠疫情管控措。这一预测与分析机构预估它全年营收47.8亿元基本一致。

我们的计算显示,猫眼的收入增长在2023年其实有所加速,从上半年的84%提速至下半年的126%。 尽管如此,分析机构预计该公司今年的利润增长将大幅放缓至16%,这反映出情况恢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可能也反映了消费者日渐谨慎的因素。

该公司表示,去年的利润增长更为强劲,从2022年的1.04亿元增长了八倍多,达到创纪录的8.8亿元至9.3亿元之间。期内利润表现也有所改善,从上半年的4.05亿元增加到下半年的约5亿元。

鉴于在经历了低迷的2022年之后,去年中国票房大幅反弹,这一强劲表现并不出人意料。去年中国电影票房549亿元,比2022年增长83%,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北美的约90亿美元。我们应该指出,尽管增长稳健,去年的票房仍比疫情前的最后一年,也就是2019年的643亿元票房低了15%左右。

2024年春节长假期间,票房同比增长18%,达到创纪录的80亿元。但同样,我们应该注意到,今年的春节档比去年多了一天。

猫眼表示,除了电影票销售强劲外,现场演出门票销售也强劲反弹,去年前三季度全国这类演出的观看人数达到1.11亿人次,比2022年全年的数据都高。

蓬勃发展的国产电影市场

除了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猫眼娱乐的另一大收入来源是电影制作和发行业务。自疫情暴发以来,这方面的业务成长迅速,曾经占据约一半票房的好莱坞电影迅速被国产电影抢走份额。去年,国产电影的票房占比高达84%。

但话虽如此,去年全球最卖座的10部好莱坞大片中至少有4部在中国上映。因此,目前还不清楚外国电影在中国电影票房中所占份额的迅速下降究竟是由于人们越来越喜欢国产电影,还是暂时性的现象——好莱坞电影或许在未来几年卷土重来,若是这样,可能会损害猫眼娱乐等国内电影制片公司的利益。

猫眼娱乐表示,娱乐内容服务业务(主要是电影制作和发行)去年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助其实现了强劲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娱乐内容服务业务在去年上半年取得了一个里程碑,它超越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成为该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我们预计,随着国产电影的繁荣,去年下半年娱乐内容服务可能会继续在猫眼的整体收入中占据更大份额。

猫眼娱乐是中国电影票房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最新的盈利预告显示,从上半年到下半年,随着疫情管控结束,人们恢复观影,电影市场逐步回暖。

但正如我们在本文开头所指出的那样,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中国消费者正变得谨慎起来,开始减少在电影和现场演出等非必需品上的支出。

虽然今年春节档票房增长了18%,但同期售出的电影票更是增长了26%。这意味着当人们希望买到便宜票,影院经营者相应地降低了票价,人们为每张电影票付的钱变少了。

在去年的中期报告中,猫眼娱乐还表示,其收入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47.8%上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49.9%。这也意味着,影院给猫眼娱乐的提成比例减少了,这再次反映出,在消费者日益谨慎的氛围下,很多影院感受到了压力。

我们还应该指出,尽管春节档表现强劲,但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票房仍下降了约14%,这表明随着假期气氛的消退和消费者谨慎情绪的回归,电影业可能会面临更艰难的时期。

从年初至今的表现来看,猫眼娱乐股价周五的反弹影响重大,一改之前的颓势。自2024年初以来,该股目前上涨了约3%。这波涨势也将猫眼娱乐的市盈率提升至27倍,与德国的CTS Eventim(EVD.DE)持平,远高于Vivid Seats(SEAT.US)的11倍。

总而言之,2023年对猫眼娱乐和中国票房来说,都是一个丰收年。不过,今年的前景远没有那么明朗,因为经济放缓和进口电影的潜在复苏,都可能重创票房和中国本土电影行业。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招股集资31亿港元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开招股,发售8,825万股,5%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35港元,集资30.9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3,535.3港元。公司于下周一截止认购,下周四在港挂牌。 过去三年文远知行持续亏损,今年首六个月,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但仍录得亏损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公司解释,亏损主要是加快业务及技术发展,故前期在研发、行政及销售开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停牌中的陆金所 首席风险官辞任

线上信贷平台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个人工作安排”辞任首席风险官职务;自10月24日起,该职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陆金所前,其职业履历涵盖京东、平安银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 公告发布后,陆金所美股周五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为新审计机构,迈出重启财报披露的关键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陆金所尚未发布正式季报;但今年7月业务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偿还贷款总余额为1,934亿元,同比下降17.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创维旗下创维数字首三季净利按年减64%

电子产品制造商创维集团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亿元(9.06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净利润8,585.9万元,同比下降63.69%。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由于战略备料及客户提前备货,期末存货增至21.19亿元,较年初上升39.4%;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8,362.8万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4.53亿元。 创维数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其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终端、宽带设备和专业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已将业务扩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等领域。 创维集团股价周一高开随后转跌,至中午休市报4.14港元,跌1.43%,该股过去六个月累升约31.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any make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资本市场对三一重工的迷思 是科技新贵还是老牌巨头?

这家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的首次公开募股,或成香港今年第三大IPO,募资额约15亿美元 重点: 三一重工期海外销售额已超过总营收半数,公司期望快速全球化能打动投资者 这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港交所的命运,或取决于投资者将其视为高科技成长股还是传统企业   阳歌 科技新贵还是老牌传统产业巨头?这个关键问题正萦绕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31.HK;600031.SH)。作为中国领先的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公司拟于周二登陆港交所,上市规模有望跻身今年香港第三。 上周五,三一重工宣布以每股20.30至21.30港元价格发行约5.8亿股,是次上市预计募资约120亿港元(约合15.4亿美元),将是香港近年最火爆IPO市场中规模第三的募资,仅次于5月募资45亿美元的电动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以及上月募资32亿美元的紫金黄金国际(2259.HK)。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香港募资超10亿美元的六宗IPO中,除紫金黄金国际外,均属“A+H”两地上市,这些企业在深圳或上海上市后,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再度赴港上市。三一重工完全符合这定位,其港股招股书中大篇幅宣传国际化战略。后文将详述这一点。 不过,首先需聚焦估值问题,此类两地上市公司近期呈现有趣转变:简言之,与A股估值相比,香港投资者对科技与传统经济公司的估值迥异,前者随时出现溢价,后者估值只属一般。 宁德时代是前者的典型代表,其港股市盈率达36倍,显著高于深市27倍的估值水平。另一端则是典型传统经济的海天味业,这家中国酱油龙头港股市盈率仅24倍,远低于沪市的32倍。 这意味三一重工港股估值的核心问题在于,本土投资者将其定位为科技企业抑或传统经济。公司近期业绩表现中规中矩,今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91亿元增至448亿元人民币(约合63亿美元),增幅约15%。与此同时,公司正加速将AI与无线通信等技术元素融入重型工程机械,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 2003年,三一重工登陆沪市,当前A股市盈率约25倍,高于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国内同业,但略低于美股巨头卡特彼勒(CAT.US)的27倍。 需注意,三一重工港股定价区间对应市盈率达27倍,与其A股估值基本持平且略高。因此,该股上市后走势,将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属性的判断。基于其国际化扩张及前述科技元素,我们预计其或获接近科技股的估值水平,但可能难及宁德时代的溢价高度。 国际增长故事 搁置估值讨论后,我们将聚焦三一重工的企业发展脉络,尤其是招股书重点凸显的国际化扩张。现阶段,其国际业务增速总体远超国内销售,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区业绩异军突起,公司归因于本土市场复苏。 创立于1994年的三一重工,曾多年受惠于中国基建地产热潮,当时全国住宅、商场、写字楼及道路建设如火如荼。但疫情冲击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重挫其国内业务。更重要的是,国内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海外市场,这也成为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的主因。 三一重工称,早在2002年便开启设备出口,产品现已覆盖超过150个国家。2010年,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印度投产。此后,相继在美国、德国、印尼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坐拥16个国际制造基地,与其在华运营的30个基地规模几近平分秋色。 庞大的海外需求叠加本土市场疲软,推动国际销售额占比突破公司总营收五成。今年前四个月,海外销售贡献率达57.4%,中国区占比42.6%。 如前所述,公司海外销售毛利率远超国内,今年上半年分别达31.2%和22.1%,推动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升至27.6%。该指标自2022年的22.6%持续攀升,印证制造效率提升。 三一重工盈利能力同样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52.9亿元人民币。其资产负债率亦稳步下降,截至今年4月已从2022年的58.4%降至50.6%,呈现健康态势。 归根结底,三一重工堪称运营良好的企业,具备值得称道的全球故事。公司计划将上市约三分之二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全球销售及制造网络,将进一步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眼下核心问题,在于国际投资者究竟会将其视为高增长科技企业,还是又一家传统经济的代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