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对新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审查,目的是让它们对美国IPO三思而行   

重点:

  • 最近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新的网络安全审查
  • 审查是为了让这类公司在进行美国IPO时三思而后行,不是为了阻止它们

阳歌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当下中国企业界每个人都在谈论的话题,即新近宣布的政府对物流公司满帮集团(Full Truck Alliance Co. Ltd.,YMM.US,运营的APP叫运满满)和在线招聘公司Boss直聘(Kanzhun Ltd.,BZ.US)的调查。

我们先从事实着手,然后再尝试做一些解读——这对于理解发生在中国不透明的监管领域的事来说,往往是必要的。这件事上最重要的教训是在中国的任何人从第一天开始就学会的,那就是:监管是在中国做生意或投资的最大风险之一。

当然,监管风险涉及大量部门,因为在中国的官僚体制中,从中央、省、市甚至到农村,存在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各级监管部门。人们常常感觉,这些监管机构喜欢不时地秀一下肌肉,不为别的,只为让大家明白谁才是老大。

但话虽如此,秀肌肉的到底是哪个监管部门,这通常是一个很好的指示器,表明某人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麻烦。

就这件事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即监管中国网络安全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AC,网信办)。滴滴出行(DiDi Global Inc.)周五宣布,它也在接受网信办的调查。所以,满帮集团和Boss直聘周一发布的几乎相同的公告并不完全出人意料。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仔细看看最新公告的内容(两份几乎是相同的)。

使用网络技术为卡车司机和需要运送货物的公司进行配对的满帮集团,网信办于7月5日对其两个主要平台进行了网络安全审查。 它补充说,在审查结果出来之前,它被禁止注册新用户。而提供在线招聘服务的Boss直聘,它也在7月5日受到了网络安全审查,并且也被禁止注册新用户。

两家公司都在公告的第二段表示,他们将“积极配合”审查工作,并“全面排查”运营中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

这种措辞类似的声明在中国比较常见,但主要是来自特定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经常这样做的一个群体是中国的三大电信公司,它们经常各自同时宣布政府的新政策。

就这件事而言,私营企业也会这么做,还是有点儿令人惊讶的。但隐含的潜台词是,这些公司几乎可以肯定至少在一两天前就知道这一即将到来的行动,并且得到了网信办的指示,在它们的公告中应该说什么,以保持信息的统一,避免发出不一致的信号。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来自网信办的严重威胁。这个机构相对年轻,成立于2014年。但在其短暂的发展历史中,它已迅速成为任何在网上做生意的人都会惧怕的权力机构。它也是中国主要监管机构中最不透明的机构之一,它的决定似乎比其他机构更有分量和权威性,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

股价波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满帮集团、Boss直聘和滴滴出行的共同特征。这三家公司都是互联网企业,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都归网信办管辖。但更重要的是,这三家公司最近都在美国上市,首先是6月11日的Boss直聘,然后是6月23日的满帮集团,最后是6月30日滴滴出行。

关注中国的人都知道,美国威胁三年内将中国企业从美国证券交易所摘牌,除非两国政府能够达成信息共享协议,允许美国监管机构在怀疑存在欺诈行为时,检查上市中国企业的财务记录。

尽管存在这样的威胁,一些中国最有前途的科技公司仍然源源不断地前往美国上市,其中包括现在被调查的这三家企业。至少从表面上看,监管机构似乎是在说,这些公司拥有敏感的用户信息,如果落入他人之手(其中可能包括美国情报机构),可能会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经营在线业务的人,都会获得这样的信息,从你上一顿饭在哪里吃的,最后一次购买行为的发生地点,甚至昨晚特定时段你所处的地理位置。因此,关于网信办只对这三家公司感兴趣的解释——它们存在网络安全风险——似乎并不充分。

更具可能性的解释是,网信办可能把这些企业在美国上市视为潜在风险,因为它们可能被迫将用户信息提供给华盛顿的情报官员。当然,了解美国法律体系的人都知道,美国政府在法律上没有权力要求获取这类在中国境内发生的运营活动的用户数据 ,因此中国企业如果真的接到了这样的要求,大可拒绝。

网信办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机构,可能也是清楚这一点的。不过,它可能想借这些调查向这三家公司以及其他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挑明,究竟是谁说了算。它并没有明令禁止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至少现在还没有。相反,它使得赴美上市变得更加不方便和不确定,很可能是希望这些中国企业考虑在附近的香港上市,甚至在上海、深圳的创业板上市。

投资者也许觉得,这只是监管机构的一种姿态,因为在调查消息传出后,滴滴的股票在周五仅出人意料地小幅下跌了5.3%。即使下跌之后,它的股价仍比几天前的IPO价格高出约11%。

美国股市周一休市,所以我们还没有看到满帮集团和Boss直聘的股票将会作何反应。但如果滴滴出行具有指标意义的话,这些股票可能会经历类似的温和但有限的跌幅。然后,大家就只能静观其变,看看网信办是肌肉秀到此结束,还是会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haoju is an eye hospital

沉寂一年多后 朝聚眼科重启收购扩张模式?

这家私立医院及诊所运营商宣布了两项新收购计划,或标志着其去年一度沉寂后,公司重返收购赛道 重点: 朝聚眼科宣布,计划全资收购宁波一家由其控股的眼科机构,同时收购宁夏地区另一家机构70%的股权 公司去年下半年营收缩水,利润骤降30%,正努力重拾增长    阳歌 对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在中国国家医保体系外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中国数千家医保体系之外的民营医院及诊所经营者近年获得的教训,它们试图通过提供眼科、牙科及整形外科等自费医疗服务盈利。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正收紧非医保覆盖的自费医疗项目支出。 伴随业务停滞甚至出现萎缩,部分企业正试图通过收购扩张重振股价。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219.HK)即为其中一例。该公司周一宣布,计划收购两家医院,分别位于浙江宁波市与宁夏的吴忠市。 两项收购看似旨在重新吸引投资者关注。2021年IPO时,朝聚眼科一度被寄望成为中国眼科行业分散格局的整合者。上述两笔交易都缺乏亮点(下文将详述原因),但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长达一年多未进行重大收购后,此举可能标志着该公司重启收购模式。 最新公告显示,朝聚眼科对两家机构的收购金额都不高,折射出此类机构的盈利困境。其中较大规模的交易,朝聚以1,400万元(200万美元)收购宁波博视眼科医院有限公司37%的股权,该机构整体估值约3,80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朝聚眼科原本已持有宁波博视63%的股权,早已是该机构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财报合并范围。因此,严格来说此项交易不构成收购。 第二笔交易则构成实质收购。朝聚眼科将以约500万元,购得吴忠市云视康眼科医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该作价显示,这家机构总值仅714万元(约100万美元),远非大额交易。 朝聚眼科公告称:“本次收购系既定战略规划组成部分,公司将进一步整合浙江及宁夏的医疗资源,通过多点布局,增强行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朝聚眼科选在7月1日香港公众假期前披露交易,投资者反应需待周三开盘后显现。不过,考虑到交易总额仅2,000万元(不足300万美元),市场反应平淡也不足为奇。 民营医疗机构热度不再 朝聚眼科近期股价表现,反映出整体民营医疗板块的低迷情绪,其股价年内维持横盘。该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2021年IPO时因有望整合高增长赛道而备受瞩目,但此后表现多逊于预期。其港股最新收盘价为2.85港元,较10.60港元的发行价已跌逾70%。 朝聚眼科股价表现绝非个例,其当前9.2倍的市盈率虽显著低于药品及医疗器械板块同业,却与民营牙科机构现代牙科(3600.HK)9.9倍、医美连锁机构完美医疗(1830.HK)10倍估值相当。 IPO之后,朝聚眼科看似一度颇为活跃,走出内蒙古大本营后展开较为激进的收购。截至2021年末上市不久,该公司运营17家眼科医院及24家视光中心;至2022年,又新增7家医院及两家视光中心。 2023年,朝聚眼科延续扩张节奏,新增10家机构(7家医院+3家视光中心),至当年末,其网络扩大至31家医院及29家视光中心。然而,此后扩张戛然而止,去年全年颗粒无收。去年年初,虽宣布以3,680万元收购北京明玥眼科诊所有限公司的计划(属较大规模交易),但今年4月披露的年报显示,这家医院没有被合并纳入财务报表,表明该交易并未完成。 伴随并购停滞,朝聚眼科也开始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去年全年勉力实现2.6%的营收增长,总额达14.1亿元。但结合年报及去年上半年数据测算,其去年下半年营收出现0.9%的负增长(上半年则同比增长6%)。 去年,该公司毛利率下滑近两个百分点至43.5%(2023年为45.4%),反映出在运营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诊人次及客单价承压,导致盈利能力萎缩。 受此影响,该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2%至1.86亿元(上年同期为2.21亿元)。数据显示,其去年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大跌30%,远高于上半年降幅8.8%。 朝聚眼科确实拥有充足的并购资金。截至去年末,公司账面现金达7.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3亿元大增。最新公告或预示,该公司准备重启并购模式。若能锁定优质标的,或可提振其股价,但仍需对当前疲软经济环境下财务不稳的资产予以警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谭仔国际私有化获高票通过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线品牌连锁店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获高票通过,将于7月28日最后交易,并于8月19日收市后正式除牌。 根据公告,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中获99.7%赞成票,反对票仅0.29%;独立股东的反对票仅占0.13%。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持股74.25%的大股东亦投下99.96%赞成票。 谭仔国际控股股东东利多控股(3397.T)于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作价每股1.58港元,较2021年上市价3.33元低52.6%。谭仔指,公司在海外扩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力,而大股东东利多拥有相关资源及专业知识,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扩展海外业务及加强内部以应对行业逆境的挑战。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谭仔全年纯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万港元,收入录得28.4亿元,上升3.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获本地300倍超购 泰德医药首挂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业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盘初一度涨近4%,至中午收市报31.75港元,升3.76%。 据招股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接获300.15倍超购,按回补机制,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840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发售录得2.4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30.6元为上限定价,集资净额4.29亿港元(5,500万美元)。 泰德医药是次全球发售1,680万股,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及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两者分别认购500万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亿元,年增31%;净利润年增20.9%至5,917.3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