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HK
Domino's is operated by DPC Dash in China

达美乐比萨在中国的独家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披露去年营收增长41%,并宣布将加速2025年新店拓展计划

重点:

  • 达势股份2024年实现首度全年盈利,营收增长41%,并突破千家门店大关
  • 公司计划今年新开300家门店,重点布局京沪以外的”新兴增长市场”

 

阳歌

对于达势股份有限公司(1405.HK),2024年是里程碑之年,公司不仅实现了首度全年盈利,更包揽了全球门店首月业绩排名的前30强,成为达美乐(DPZ.US)全球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公司还是中国餐饮行业中,极少数实现全年同店销售额正增长的企业。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第1,000家门店的开业,使其跻身中国三家千店规模的比萨连锁品牌之列。

尽管成绩斐然,达美乐中国仍然会受到宏观经济放缓的影响。在消费者日趋审慎的当下,这种需求疲软正冲击多个行业的市场。

中国政府正通过多项刺激措施力图扭转局面,其中提振消费的举措持续加码。上个月早些时候召开的全国两会传递积极信号,维持2025年GDP增长目标在5%左右,与去年持平,为经济企稳注入信心。

达美乐中国的战略布局与政策导向不谋而合,去年业绩显示,公司计划今年加速开店步伐,重点拓展众多尚未深度开发的低线城市。继去年新增240家门店、以1,008家的总数突破千店里程碑后,公司表示2025年力争再开300家新店。

公司为这项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安排了5.7亿元人民币(约合7,860万美元)的资本开支预算。这一相对克制的投入,得益于其门店惊人的投资回报速度。异域风情餐饮品牌引爆消费热潮,新城市的消费者慕名打卡门店。2023年圣诞节至2024年底期间,达美乐中国在18个新城市开设的80家门店,平均投资回收期在12个月以内,远低于全球平均3年以上的周期。

公司在2024年度业绩公告中表示:“我们继续深耕现有市场、並审慎开拓新市场的门店战略,持续扩大全国布局,提升达美乐比萨品牌影响力。”

达势股份与达美乐的合作始于2010年,2017年成为达美乐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独家特许经营商。去年十月,双方关系迎来重要转折,美国达美乐将其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从约12%削减至6.2%,这既彰显了达势股份日益增强的独立运营能力,也反映出其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

自2023年3月赴港上市集资逾6亿港元(约合7,700万美元)以来,投资者对达势的股票热情高涨。该股累计涨幅已超一倍,其中今年迄今上涨约30%。以当前股价计,预期市盈率达42倍,不仅是对手品牌必胜客中国运营商百胜中国(YUMC.US;9987.HK)20倍的一倍有余,更远超本土火锅龙头海底捞(6862.HK)的16倍。

突破一线城市边界

达美乐中国最初聚焦北京、上海这两大消费力强劲且更接受异国风味的一线城市。但近年来,公司在二三线市场发现新蓝海,并以此为据点开启快速扩张。这些城市的新店外常常大排长龙,迫使公司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措施——有时会暂停其标志性的外送服务,直至业务回归正常水平。

公司此前曾包揽达美乐全球体系新店首月业绩前30强中的28席,近期更是横扫前40强。其中最新上榜的是东北城市沈阳的一家新店,开业首月即实现1,110万元(约合153万美元)销售额。

2024年,达美乐中国新进入10个城市,截至年底已覆盖全国39个城市。被公司称为“新兴增长市场”的京沪以外区域,正贡献日益增长的业绩份额,去年占营收比重达62%。2025年开年以来,公司继续保持扩张势头,进入了6个新城市。

受益于新店开业和同店销售增长,公司去年营收同比攀升41.4%至43.1亿元。其中新兴增长市场贡献增速高达77%,主要得益于去年新店的布局,240家店中,约90%位于京沪以外的二三线城市。

尽管消费需求走弱,达势股份仍实现全年同店销售额2.5%的正增长。不过较前一年有所收窄,因为彼时的数据包含首年销售额较高、但18个月后通常会下滑的新店。这一表现已优于几乎所有竞争对手,因大多数的同业会出现负增长,其中必胜客去年同店销售额下降5%。

公司通过培养忠实会员,促进他们的重复消费来巩固市场地位。其会员规模从去年初的1,460万,强劲增长至年底的2,450万。随着会员基数扩大,会员消费贡献率从2023年的59.2%提升至去年的64.5%。

值得关注的还有门店经营利润率的提升势头。受益于规模效应,该指标从2023年的13.8%升至2024年的14.5%。这助推公司在2024年实现5,520万元的年度净利润,成功扭转2023年2,660万元的亏损局面。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元保纳斯达克上市集资3,000万美元

互联网保险分销商元保有限公司(YB.US),周三在纳斯达克首日掛牌上涨6.4%,但次日即回吐全部涨幅,周四收盘报15美元,即公司的上市定價。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为6.78亿美元。 元保以每股15美元价格发行2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ADS),集资3,000万美元,达到13至15美元招股区间上限。公司还同步向早期投资方启明,协议增发100万美元普通股。此次发行虽规模不大,但承销商阵容显赫,包含美资大行花旗、高盛以及中资大投行中金公司。 元保去年营收从2023年的20.5亿元,增长60%至32.8亿元,并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36亿元,对上一年则录得亏损3.33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uhuo supplies takeout dining drivers

趣活的烦恼:旧业务下滑新发展未成气候

该公司正在逐步退出原来的外卖骑手供应业务,但2024年下半年,其大部分重点新业务的收入均出现萎缩 重点: 趣活去年下半年收入下降27%,核心的即时配送服务下降25% 期内汽车出口业务也遭遇挫折,汽车出口数量在2023年强劲开局后大幅下滑 阳歌 从趣活集团(QH.US)上周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最新财报来看,用“处于转型期”来形容它,恐怕有些轻描淡写了。公司最初的业务是为美团和饿了么等提供成千上万名外卖送餐骑手。 如今,趣活正在逐步退出这项低利润业务,至少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团、饿了么和新入局的京东,正面临着改善骑手福利的压力。公司正谋求将大量骑手重新部署到生鲜杂货和其他商品的配送业务中,从去年与牛肉供应商牛世界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就可看出来。 但趣活的布局远不止此,公司还进军民宿业务,似乎是去年9月公司股价倍翻的主要推动力。此外,公司还进军新能源汽车(NEV)的出口、网约车服务以及家政服务。 虽然部分新业务在去年上半年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下半年势头明显减弱,不过鉴于公司是选择性地披露数据,外界很难判断具体情形。这并不令人意外,因趣活涉足的很多新领域,竞争本就非常激烈,再加上中国经济放缓,导致消费需求减弱。 多重因素下,目前尚无新业务能真正挑起大梁,去年下半年核心的外卖配送业务,仍贡献公司93%的营收。在最新财报中,公司称“2024年是趣活的战略转型之年”。 创始人兼董事长虞阳表示:“我们专注于稳定现金流业务,同时扩大创新业务规模,实现稳健运营,并在关键业务线上取得显著提升。” 在众多新业务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引人注目,但去年似乎遭遇瓶颈,这无疑与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复杂性有关。去年9月推出的民宿新平台,也曾点燃市场热情,推动股价在数日内上涨超一倍,显示该业务仍具一定潜力。 尽管如此,自2020年IPO以来,趣活股价已下跌逾98%。彼时,趣活风光无限,作为中国蓬勃发展的外卖行业的主要骑手供应商,受到市场热捧。 最新财报显示,这项业务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下半年公司总收入14.3亿元中占了13.3亿元(1.83亿美元)。但令人担忧的是,期内公司总收入和即时配送收入分别骤降27%和25%,公司解释因关闭若干效益不佳的服务站点所致。 重新规划配送基础设施 趣活表示,公司正“重新规划配送基础设施,以实现更高价值的用途……这标志着公司从配送服务提供商向供应链赋能者的转变”。这里指的是我们前文提到的转型,即从外卖服务提供骑手,转向利用骑手资源为其他第三方配送产品。 到目前为止,牛世界似乎是这一转型的主要新合作伙伴,但该公司并未透露此次合作实际带来多少收入。“试点成功后,此模式预计将在2025年推动收入增长,为趣活食品配送业务的扩张铺平道路,”该公司表示。“未来的计划包括将这一模式扩展到其他易腐食品领域。” 与此同时,公司出行服务板块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暴跌57%至7,470万元,远低于上年同期的1.75亿元。就收入贡献而言,此板块业务位列第二,但与排名第一的即时配送服务相距甚远。公司将其归咎于汽车出口业务收入下降,这是该新兴业务遭遇的一个挫折。 趣活于2023年开始推出汽车出口业务,此前披露截至2023年底,已向中东和南美等市场出口1.3万辆汽车,完成交付9,836辆。但在最新财报中,公司称截至2024年底仅发货3,500辆汽车,这应该是指2024年全年的出口量。 如此大幅的下降令人失望,但并不意外,因为2023年出口量的大幅增长,很可能源于推出该业务时与一两位大买家达成的一次性交易。在最初的热潮过后,趣活目前正努力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业务,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来处理车辆检测、翻新、出口以及目的地国家的清关等事宜。 公司已在成都和广州设立了翻新基地,并推出了一个名为Carnuxt的平台来处理这些业务。如果趣活能够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此业务可能具有巨大潜力,因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多车都将在未来几年开始进入二手车市场。 然后是趣活通过收购一家名为Chengtu的公司,以运营民宿业务。虽然该业务最初与Airbnb类似,侧重于综合服务,但趣活去年宣布一项计划,将其转型为一项更加细分的服务,重点聚焦六个关键领域:康养、电竞、商旅、亲子、影音与静修,这种针对特定类型游客的方式在未来可能也有潜力。但公司家政和住宿服务部门(包括民宿业务)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也从上一年的2,750万元降至2,290万元,降幅达17%,对一项新业务来说,这个表现难言理想。 趣活去年下半年成功保持盈利,净利润从2023年的1,170万元增至4,810万元。但截至去年底,该公司持有的现金仅为6,500万元,远低于其总计1.13亿元的短期债务。投资者对最新财报的反应不太乐观,趣活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内下跌了7%。总言之,该公司要在部分新业务上取得更好的进展,才能重新激发投资者的兴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鹏4月交付量年增273% 小米按月下滑

中国电动车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多家新能源车制造商陆续公布4月销量,其中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交付量3.5万辆,按年增长273%,创下历史第二高纪录。 比亚迪(1211.HK; 002594.SZ)亦公布,4月销量达38.01万辆,按年增长21.43%,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19.57万辆,按年升45.57%;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17.69万辆,按年跌0.4%。零跑汽车(9863.HK)交付量4.1万辆,按年增173%,增速创下历史新高。 另外,理想汽车(LI.US;  2015.HK)4月共交付新车3.4万辆,按年增31.61%,但较3月份的 36,674 辆下降 7.46%;蔚来汽车(NIO.US; 9866.HK)期内交付新车2.39万辆,按年增长53.01%,与3月的15,039辆相比增长了58.92%,为历史第二高纪录。 小米(1810.HK)旗下车型小米SU7于3月底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上月交付逾2.8万辆,较3月的逾2.9万辆少1,000辆或3.4%,仍为连续七个月突破2万辆。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澳门4月赌收按年微升按月下跌

澳门博监局公布上月澳门赌收,4月博彩毛收入188.6亿澳门元(下同),按年升1.7%,但按月则下跌4.1%,并已是运续两个月下跌。 今年首四个月,澳门累计博彩毛收入达765亿元,与2024年同期比较,微升0.8%。 经过疫后连续两年的急速增长后,澳门博彩收入开始放缓,政府去年底预计,今年赌收将达2,400亿元,较去年增长11%。若按此估计,即澳门每月平均赌收要有200亿元才可达全年目标;但今年首四个月,每月赌收均低于200亿元。近期全球经济受关税战影响,市场气氛不理想,料有机影响赌客在博彩上的支出,相信澳门赌收今年很大机会未能达标。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