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主打公务员考试及职业培训的教育机构,第二次申请在港交所上市

重点:

  • 粉笔科技从在线转战线下业务后,过去两年录得逾25亿元巨额亏损
  • 公司裁员逾9,400人并削减员工薪金,以纾缓财政压力

裴梓龙

过去一年,在官方的“双减”政策下,中国教育行业经历最黑暗时刻,经营K-12课程相关业务的教培机构接近全军覆没,业界逼不得已寻找新路向,连曾经被视为中国教育行业最强偶像的新东方(9901.HK;EDU.US)创办人俞敏洪,也要粉墨发场主持直播带货活动。

K-12教育培训没戏可唱,但职业教培却不受影响,更是获得官方大力支持的赛道,但在激烈竞争下,要突围而出也不容易。从事职业技术培训和公务员考试的职业教育平台粉笔科技有限公司继今年2月冲击港交所上市失败后,9月初再度申请闯关,由花旗、中金及美银证券作为联席承销人。

粉笔科技这个名字,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大家可能听过一家名为“猿辅导”的在线教育服务供货商,它是曾经受中国创投界力捧的K-12教育“独角兽”,单在2020年的融资规模便高达35亿美元(243亿元)。可惜好景不长,“双减”政策去年横空出世,猿辅导瞬间跌进谷底,因此自2020年已从猿辅导分拆出来、业务不受新政策影响的粉笔科技,便成为资本关注的新对象。

长期以来,中国公务员考试主要由中公教育(002607.SZ)和华图教育占据领先地位,两者成立超过20年,主要从线下招生;相反,猿辅导在2013把华图教育的知名讲师张小龙纳入旗下,负责公务员考试培训,乘着互联网东风顺势而起,随后再以粉笔科技之名分拆出来独立运营,与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展开激烈竞争。

然而,粉笔科技的财务表现并未受惠于业务扩大,即使其收入从2019年的11.6亿元大增至去年的34.3亿元,伴随的却是巨额亏损。该公司曾经在2019年录得1.54亿元净利润,但翌年转盈为亏,录得4.84亿元净亏损,去年亏损额更同比扩大323%至20.46亿元。当中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层为了抗衡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决定大撒金钱开辟线下业务,令销售及行政的开支大增。

根据招股文件,粉笔科技员工从2019年底的1,592名,一举增加至2020年底的12,803名,并于去年3月底达到16,800名的高峰,员工开支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达到11.73亿元及27.19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55%和79.3%。

成本疯狂上涨,但收入增幅却追不上,导致毛利率从2019年的46.2%大跌至2020年的23%,去年虽然微升至24.5%,也只是因为公司终于顶不住压力,实施裁员减薪等“减肥”行动所致。

疯狂裁员9,412

截至去年底,粉笔科技的员工仅余8,964名,今年上半年再减至7,388名,意味其雇员比高峰时大减9,412人。讲师及其他教学人员的平均工资,也从2019年的1.33万元减至今年上半年的8,900元;销售及营销人员工资更从1.23万元减至6,800元,减幅达到44.7%。因此,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员工成本已降至7.7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减至53.2%。

专注在线业务的粉笔科技,在行业内享有绝对优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在线职业考试培训服务商,其培训课程及在线产品去年拥有980万付费人次,是第二名的四倍。截至今年6月底,其在线平台已累积约4,320万注册用户,平均月活跃用户由2020年的约470万增至去年的约650万人,今年6月底进一步增加至约750万人。

拥有庞大在线会员的粉笔科技,近年开拓线下市场以对抗同业竞争,去年约67.5%的线下课程学员,是由在线付费用户转化而来,这个比例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71%。其线下培训业务过去两年录得负毛利后,随着大幅压缩成本,今年上半年重新录得1.9亿元毛利,毛利率为36.3%,但仍然远低于在线培训业务的60.3%。

可惜在新冠疫情阴霾持续困扰下,公考及职业培训的赛道也变得颠簸,随着多个主要城市今年因新冠变异病毒株蔓延而采取严厉管控措施,部分公务员联考推迟,导致面授班减少,对线下培训业务带来冲击,连“公考老大”中公教育的上半年营收也同比大挫54.2%,亏损更大幅增加8倍至8.91亿元。因此对粉笔教育而言,由在线转战线下未必是正确决定。

虽然职业教育培训不受“双减”政策打击,但由于投资者对整个教育板块的信心减退,相关股份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也受到拖累,以中公教育、新高教(2001.HK)与中教控股(839.HK)为例,截至本周四的股价,已比过去52周高位下跌约49%至67%。

参考业务最接近的中公教育约7.4倍的市销率,以上半年收入引伸到全年估算,粉笔科技的上市估值可达245亿港元(219亿元),但考虑到港股近期市况低迷,而且普遍比A股存在折让,该股或需以较低估值吸引投资者。

截至6月底,粉笔科技仍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54亿元,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也由负转正,加上持续压缩成本,资金压力不大。估计其上市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教育行业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为耐性有限的前期机构投资者如腾讯(0700.HK)、IDG资本和高瓴资本等提供套现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亿美元,同比下降70.2%,股东净亏损为7,180万美元,较上季净亏损1.8亿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550万美元。 首季度,公司录得毛损8,15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毛利7,210万美元;毛利率录得-65.8%,去年同期为17.4%。期内,多晶硅销量为28,008吨,按年下跌48.1%;平均售价为4.37美元,低于现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持续存在,多晶硅价格低于现金成本水平,导致公司本季度维持净亏损,但亏损额已环比收窄。预计第二季度将生产约2.5万至2.8万吨多晶硅,全年则将生产约11至14万吨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报12.77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联华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亿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业绩,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亿元,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亿元。 集团旗下的大型综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亿元,超级市场跌9.3%至31亿元,便利店则跌13.8%至4.1亿元。集团没有解释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内联华超过在华东地区关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区内新开的门店为34家,当中21家为加盟店。 周三联华超市开盘升7.4%报0.36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超过三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lass tycoon unfazed by Trump: Fuyao Glass’s net profit surges by nearly 50% in the first quarter

玻璃大王无惧特朗普 福耀玻璃首季纯利升近五成

曾是中美制造业合作典范的福耀玻璃,在关税风暴中仍能站稳脚跟,在汽车市场复苏的带动下持续盈利 重点: 公司一季度净利大增46.25%至20.3亿元 供美产品本地生产率达70%   李世达 在“中国制造”的大范畴里,曹德旺创办的福耀玻璃无疑是一个典范,曹德旺从福建小乡镇出发,凭借一块玻璃,敲开世界汽车工业的大门。然而,过去因在美建厂被誉为“中美制造合作典范”的福耀,去年一度遭美国执法机构调查,“中美合作”的大叙事也遭遇关税战的挑战。尽管如此,福耀玻璃仍能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全球汽车玻璃龙头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06.HK; 600660.SH)近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收入99.1亿元(13.55亿美元),同比增加12.16%;股东应占溢利20.3亿元,同比大增46.25%。公司表示,盈利增加主要受益于收入增长较快,以及汇兑收益增加。受到业绩激励,福耀港股绩后两日反弹近9%,基本收复对等关税带来的跌幅,过去一年累升29.6%。 福耀玻璃的故事要从1987年说起,当年41岁的曹德旺,在福建福清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玻璃厂,从给卡车生产挡风玻璃起步,创立了福耀玻璃。 彼时中国汽车工业尚未起飞,进口玻璃价格高昂、依赖国外,曹德旺毅然投入研发,成功打破外资垄断,逐步打入一汽、上汽等车厂供应链。2001年,福耀进入国际市场,拿下通用汽车订单,成为全球主流汽车品牌供应商,并于2014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超7亿美元设厂,成为当时中国制造业最大一笔赴美投资,后来还被拍成纪录片《美国工厂》。 如今的福耀玻璃,全球汽车玻璃市占率超40%,在中国汽车玻璃市场市占超70%。为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等众多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中国车厂提供汽车玻璃。 汽车玻璃不只是玻璃 汽车玻璃虽属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中也迎来技术革新与价值重估。随着汽车产业快速变革,对玻璃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福耀不再只是“做玻璃”,而是跟着整车厂开发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HUD抬头显示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例如,特斯拉Model Y配备的全景天幕玻璃,就由福耀供应。 此外,随着SUV车型与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单车玻璃使用面积也越来越大,从4平方米提升至逾5平方米,价格与毛利同步增长,汽车玻璃已从低技术产品转型为结构功能融合的新赛道。 根据2024年报,公司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抬头显示玻璃、轻量化超薄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5.02个百分点。同期汽车玻璃客单价(ASP)增长7.5%至每平方米229.11元,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去年度公司毛利率35.5%,较2022年的32.7%增长2.8个百分点。 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微降至约35.4%,主要是因为公司会计准则变化。此外,首季度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2.9%,管理费用下降3.8%,也助力净利润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年增12.4%,来到72.88亿元,约占去年度净利润97.2%。公司表示,虽然应收账款增加,但回款效率高、并有保险保障,风险可控。 “关税影响不大” 为了应对贸易战与关税不确定性,福耀早在多年前就启动了“本地生产、本地服务”战略,在美国、德国、俄罗斯、摩洛哥等地设厂,将产能分散到全球,这也成为其抵御关税冲击的重要屏障。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约44.8%,与2023年的45%相若。 曹德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福耀玻璃供应美国的产品中,美国本土生产率达到了70%。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影响不大。对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曹德旺在2018年就领教过。当时他表示“不管美国加多少税,反正不赚钱我是不卖”,认为只要需求在,加税就不能解决问题。 美银认为公司已将大部分关税影响增加转嫁给客户,订单状况仍然稳定,未来两个月预期不受影响。高盛则指,集团的生产线遍布全球不同地区,加上在市场上具领先地位,有望在汽车供应链行业保持稳健经营,维持“买入”评级。 从市盈率看,福耀玻璃目前约为16.3倍,略高于圣戈班(SGO.PA)的15.9倍与信义玻璃(0868.HK)的8.9倍。作为汽车玻璃的行业龙头,福耀仍握有主动优势,其全球化布局能够有效应对风险,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业绩持续增长可以预期,对投资人来说仍具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鹰瞳科技H股全流通获批

眼科影像识别方案提供商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出的备案通知书,完成其合共5015.1万股未上市股份实施H股全流通的备案。股份转换涉及26位股东。 成立于2015年的鹰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识别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发万语医疗大模型,从单一影像诊断向全科医疗问答、健康管理领域延伸。今年2月,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并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亿元(2,100万美元),亏损由上年的1.33亿元扩大至2.55亿元。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累跌83.22%,今年至今则跌7.9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