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这家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下调了第四季度的收入指引,但预计将保持盈利

重点:

  • 由于过于倚重与小米的关系,Zepp Health下调了第四季度收入指引,导致其股价接近历史最低点
  • 就在Zepp试图在拥挤的全球智能手表领域获得一席之地的同时,全球芯片短缺和新一轮针对新冠疫情的限制,为公司带来压力

林美心

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Zepp Health(ZEPP.US)试图在拥挤的全球智能手表领域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但它的种种努力正受到全球芯片短缺、新一轮针对疫情的限制措施以及竞争白热化的阻挠。这是该公司在业绩更中释放出的关键信息,该公司较为经济实惠的产品与科技巨头苹果(APPL.US)、谷歌旗下的FitbitGarmin(GRMN.US)更为昂贵的产品同台竞争。

在2021年最后一天发布的这则更新中,Zepp将其第四季度收入预测下调至16亿元(2.52亿美元)至17.5亿元之间,尽管它同时表示公司将保持盈利,试图安抚投资者。新的预测低于此前于11月16日提供的17.5亿元至20亿元收入指引。

Zepp将下调的原因归咎于“疫情的影响大于预期,包括全球芯片的持续短缺,以及关键欧洲市场新增的疫情限制和封锁”。

消息一经发布引来抛售,Zepp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跌幅高达4%。但该股最终反弹,在当天收盘时持平,表明投资者对其疲软业绩并非毫无准备。该股在过去几个交易日继续走低,现在比公告前的水平下降了约4%。

它的股价目前为4.85美元,与去年2月达到的20.25美元的峰值相比微不足道,而投资者努力寻找更清晰的迹象,来认清Zepp在全球智能手表领域所处的地位。去年监管问题导致中概股整体遭到抛售,Zepp也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尽管它在这方面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

这家以相对简单的手环腕带为主营产品的公司,可能也是最新行业趋势的受害者。

 “需求已经从手环慢慢转向手表,因为消费者越来越希望有一个功能更强的设备,而且价差也在缩小,”市场研究公司IDC的研究经理吉特什·尤布拉尼在12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道。“现在售价低于100美元的手表数量与手环相当,而手环在过去一直主导着这个价格区间。印度和中国品牌的发展一直引领着低端手表市场,而苹果、华为和三星则在高端市场保持优势。”

Zepp此前报告称,由于过于依赖其基本款腕带产品,它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近40%,至990万个。该公司还公布,它为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1810.HK)生产的可穿戴产品的出货量也大幅下降,小米也是Zepp的一位主要投资者。

Zepp一直试图通过打造自有的Amazfit和Zepp品牌来摆脱小米的影响。其自有品牌的出货量在第三季度增长了近90%,尽管这一增长速度要比第二季度的114%要慢。

如果Zepp能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上巩固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将迎来巨大的收获,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6年,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近22%。到目前为止,Zepp外观时尚的智能手表已经获得了相当积极的评价。

 “史诗级别的电池续航

《汤姆指南》(Tom’s Guide)的一名评论者称,Amazfit的电池续航时间可谓“史诗级”,并且表示,与更知名的可穿戴品牌相比,这款手表是“很厉害的替代品”,尤其是对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ZDNet的另一位评论者说,Amazfit的GTR3是一款价格适中的智能手表,性价比超高。

在该品牌的美国网站上,Amazfit智能手表的售价从189.99美元的GTR 3 PRO,到59.99美元的Bip U Pro不等。

该公司在时尚界也获得了赞誉。《GQ》杂志英国版提到GTR 3 PRO时称,这是一款“你会很乐意戴在手上的时尚手表”。

Zepp于2018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它还销售耳机、体重秤和家庭健身器材等其他“智能”产品。该公司上月表,其自主品牌全球出货量的增长优于成人手表市场整体的年增长率。

公司在巴西、俄罗斯、捷克和印尼等市场取得了不错的进展,Zepp表示,它在这些市场的出货量排名第一,也在意大利、泰国和西班牙占有20%的市场份额。

但它的低预算产品总体利润率较低。此外,与它努力打造的自有品牌业务相比,为小米生产的Mi贴牌产品的利润率也普遍较低。根据Zepp的最新年报,小米相关产品去年占Zepp收入的67%,尽管这一比例低于2019年,当时数字高达72%。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20.2%,低于第二季度的22%。

该公司在全球智能手表领域的潜力变得更加明朗之前,Zepp的股价可能会继续停留在个位数水平。去年12月,该股跌至4.26美元的历史低点。

Zepp的市值只有3亿美元,在各种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上都远不及同行。它目前的市盈率(P/E)在10倍左右,不及佳明23倍市盈率的一半。

在过去六个月里,Zepp股价已经下跌了一半以上,部分原因是前面提到的中国本土市场收紧监管。这比香港恒生指数的跌幅要大得多,后者在同一时期下跌了约18%。它与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同期约11%的涨幅,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在美国上市的许多处于类似情况的中国企业一样,Zepp显然认为自己的股票被低估了。它在上周的公告中迫不及待地指出,自11月公布2,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以来,它已经购买了价值360万美元的股票,当时股价超过8美元。

Zepp成立于2013年,去年才宣布放弃“华米”(Huami)这个听起来非常中国化的名字,尽管它仍然严重依赖中国,但一直努力将自己重新定位为在硅谷拥有更大影响力的国际参与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快讯:达势股份上市日小幅波动

最新:达美乐披萨(Domino's Pizza)的中国运营商达势股份有限公司(1405.HK)周二首日上市,开盘报46港元,与其IPO定价持平。 利好:该公司发行的约1,280万股股份中,占90%的国际配售部分反应理想,录得90%的超额认购。 值得关注:零售投资者对该公司的香港公开发售反应冷淡,该部分仅接获57.55万股或45%认购申请,因此余下的70.45万股已重新分配至国际配售部分,并以招股价下限46港元上市。 深度:达势股份是全球最大薄饼连锁达美乐披萨的中国加盟商,目前在中国17个城市经营604家门店。该公司去年3月向港交所申请上市,并在10月递交更新版招股书,最终成功挂牌。虽然去年中国反复爆发新冠疫情,但该公司由于专注于外送服务,过去四年外送订单占其收入都超过70%,因此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堂食较小,其收入仍按年上升25%至20.2亿元。不过,由于积极开店,令开支持续增加,它去年录得2.2亿元净亏损,并预计将会继续亏损。 市场反应:达势股份周五早盘小幅波动,中午收盘平收于46港元。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网龙盼从教育牟利 但投资者渐失耐性

去年,该公司的教育部门虽然录得亏损,但营收依然超过了资历更老的游戏部门 重点: 网龙去年下半年营收下滑1.5%,扭转了上半年增长26%的局面 该公司正在奠定基础,希望利用旗下普罗米休斯品牌的课堂交互显示面板,转型为高利润率的教育服务供应商   阳歌 教育赚钱,但游戏更赚钱。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0777.HK)正是在周二香港开市时候学到了这一课,因为投资者在其发布的年度业绩报告,发现其2022年下半年营收缩水、利润大幅下滑,因此对其股票进行了惩罚。网龙的收入来源包括游戏和教育服务,该公司是中国成立时间最早的游戏公司之一。 总的来看,网龙在长达20年的历程里,凭借强大海外市场保持游戏业务持续盈利的能力,相对令人赞叹。除了行业龙头腾讯控股(0700.HK)和网易(NTES.US;9999.HK)外,鲜有中型游戏公司能够做到这样。 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在打造一项看上去颇为明智的教育战略,包括将旗下交互式面板作为重要的教学助手,引入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课堂。虽然这项业务的利润率非常低,但网龙正在为推出用于这些面板的教学软件打基础,后者是一项利润率要高得多、并能带来经常性收入的业务,也就是软件即服务(SaaS)。 该公司尚未从利润率更高的教育SaaS业务中获得回报。但它在去年中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并在去年晚些时候进行了一项重要的收购,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它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因为其以普罗米休斯品牌销售的教育互动面板去年的总销量仅为 25.3万块。虽然比2021年增长了37.5%,但这个数字仍然相对较小。 投资者对教育部门的潜力不以为然,关注的反而是该公司去年下半年收入下滑和利润暴跌。报告发布后的第二天,该股开盘下跌15%,全日跌幅为14.5%。 该公司在中国风险最大的两个行业开展业务,事实上,它在成立20多年后仍能保持盈利,似乎还是比较令人惊叹。 中国观察人士都知道,它核心的游戏业务经常受到中国监管机构打击,因官方试图控制该行业,以减少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民办教育服务也是一个敏感的领域,是两年前的一场大规模整顿行动的对象。一些公司通过将重心从K-12教育转移到不那么敏感的大学生和成年人而幸存了下来,不过多数尚未恢复盈利。 根据我们用该公司最新财报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网龙去年保持盈利没有任何问题,尽管其下半年的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至2.69亿元,这标志着上半年利润下降21%的情况有所加速,因为该公司深处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造成的动荡之中,加上最近对游戏和教育打击行动的影响,仍然挥之不去。 网龙总结称,2022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这与很多中国企业的看法一致。 游戏行业的“老司机” 虽然网龙不大为人所知,但它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游戏公司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多年来,它合作的都是迪士尼(DIS.US)和艺电(EA.US)这样的大公司,2014年它还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布局教育服务。 游戏和教育对公司业务的贡献各不相同,但至少在过去五六年里,两者大致为五五开。去年,教育收入超过游戏,后者的收入在下半年下降7.8%,前者则增长5.6%。这导致该公司下半年的整体收入下降1.5%至36亿元,扭转了上半年26%的收入增幅。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网龙多元化的收入流,从总体上来看还是表现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两项业务在盈利能力上的巨大差距。游戏行业利润丰厚,去年毛利率高达95.6%。教育大不如前者,至少在这方面,它的毛利率只有23.2%,较上一年的30.8%大幅下降。 该公司正在努力提高教育业务的盈利能力,为推出利润率更高的服务奠定基础,也就是将硬件产品互动面板销往海内外的教室。为此,它在12月收购了一家名为Explain Everything的数字白板平台运营商,并表示将利用该公司创建课程、活动和交互式演示,通过旗下的普罗米休斯面板来提供。 去年6月,网龙还与一家名为Merlin Mind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网龙希望将其构建到未来基于SaaS模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中。 该公司还继续投资于游戏业务,去年研发团队增加了300名成员,为2023年预期的市场复苏机会做准备。该公司也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该业务,以便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中国市场虽然利润丰厚,但易受打击,去年海外市场占其游戏收入的16%。 周二的股价大跌,标志着投资者对网龙股价的持续低估。该股目前的市盈率仅有7倍,远低于网易的21倍,以及职业培训服务提供商中国东方教育(0667.HK)的33倍。 这种怀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不无道理,因为它的教育业务目前仍在亏损,该公司需要证明这块业务能在未来一两年实现盈利。它的盈利战略显然是有效的,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在如此多变的环境下,该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经营似乎也表明,该公司的教育业务还是有一定成功的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0777.HK

业务表现迥然不同 知乎为盈利找答案

这个在线问答社区各项业务表现差距显著,去年亏损更再度扩大,连续12个季度未能获利 重点: 由于广告营收大幅下滑,知乎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但付费用户订阅业务正后来居上 新业务“职业培训”被寄予厚望,或将分拆独立发展,但职业教育领域竞争激烈,前景成疑   莫莉 知乎(ZH.US; 2390.HK)是中国互联网社区的知名问答网站,这个“中国版Quora”平台的品牌口号是“有问题,就会有答案”。但是,对于知乎何时可以盈利,管理层可能并没有答案。在过去的12个财务季度里,知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净亏损额已经接近34亿元。 在去年12月的三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曾充满信心地表示,要争取短期盈利。三个月后,周源却不再强调盈利,他在展望2023年发展时仅表示:“将继续优化整个社区的用户体验,强化多重增长引擎。”在上周三晚公布财报后,知乎在美股当日上涨4.2%,其港股翌日也上升4.73%,但周五回吐近3%涨幅,反映投资者对其前景看法不一。 财报显示,在2022财年,知乎总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长21.8%,回顾上一个财年,知乎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19%,可见增速已明显放缓。另外,该公司去年净亏损为15.78亿元,比上年的12.99亿元扩大21.47%,可见其盈利情况并没有改善。 作为一个问答社区,知乎较少利用图片和视频来吸引用户眼球,因此其估值也比较低,市销率只有不足1.4倍,落后于专业视频网站哔哩哔哩(BILI.US; 9626.HK)和快手(1024.HK)的2.9倍和2.3倍。 如果单看四季度业绩,知乎其实正通过努力降低成本来缩减亏损。期內度营收11.14亿元,同比增长9.3%,净亏损则收窄53.2%至1.8亿元。虽然这是知乎全年营收增速最低的一个季度,但亏损规模同比、环比均有所收窄,毛利率也同上年同期增加了9.3个百分点至56.4%。其中,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减少30.4%至1.23亿元,主要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减少。 付费会员营收大增 广告收入曾经是知乎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受到新冠疫情以及中国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去年知乎的广告营收仅有9.26亿元,同比下滑20%,在各业务的收入占比中,从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 后来居上的是付费用户订阅业务,知乎去年四季度的平均月订阅会员达1,300万人,较2021年同期增长112.5%。由于订阅会员持续增长,2022年付费会员收入达12.3亿元,同比大增84.1%,贡献整体营收约34%,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知乎的订阅会员可以免费阅读付费专栏,其中绝大多数付费内容为网络小说及虚拟故事。 近日,知乎上线了一款名为“盐言故事”的应用程序,专门承载知乎的“盐选故事”,这款新App与知乎账号互通,用户可以通过原有的知乎账号授权登录,并维持知乎付费会员全部权益。周源在业绩记者会上表示,公司在过去积累了“盐选”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技术和资料,而当前精品阅读成为付费阅读市场主要的消费趋势,新产品会在这个前提下扩大已积累的优势。 除了广告与付费会员业务之外,知乎还有其他主要营收板块。去年,其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营收约10.3亿元,同比增长5.8%;职业培训营收2.48亿元,较上年飙升442%,原因是受益于推出多元化在线课程,以及近期收购的业务提供收入贡献。 最近有科技公司在招股文件首次提到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GPT,并计划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科技来创作文学作品,对于知乎在AIGC领域的布局,首席技术官李大海表示:“最近已全面评估自研AIGC技术和寻求外部合作,来为产品和创作者赋能。” 他称,知乎社区的数据优势,以及垂直专业内容的积累,会在AIGC技术革命中有独特的定位,而公司目前在模型层和应用层都有自己的尝试,希望在问答和内容消费上带来新体验。 职业培训成新亮点 相较于传统的广告变现和付费变现来说,知乎的新板块“职业培训”更加引人注目,它除了是去年收入增幅最快的分部外,收入占比也从去年的2%大增至7%。 知乎管理层也对职业培训寄予厚望。周源表示,公司的战略重心将分为以社区为核心的第一曲线,以及以职业培训为核心的第二曲线。他在去年11月发表的公开信曾强调,知乎从 2019 年底开始摸索职业教育,用三年时间做了各种尝试,“已经通过联运、自营和收购,进行了职业教育的初步布局。”最近更有报道称,该部分业务可能会分拆独立发展,以凸显其重要性。 最初,知乎是作为平台,提供课程的在线销售转化,教学服务来自第三方教育机构。2021年8月,该公司投资财经会计在线培训公司品职教育,同年10月入股在线留学考试培训机构趴趴英语,再于去年10月收购主攻教师资格考试的职业教育公司掌上园丁。两个月后,知乎的职业教育业务上线了首个独立品牌“知学堂”,今年2月还推出了“一起公考AI课”App,继续加码职业教育业务。 但是,在2021年“双减”政策发布后,诸多K-12教育培训机构已纷纷转型职业教育赛道,加上布局已久的网易(NTES.US; 9999.HK)、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职业教育领域的竞争已相当激烈。职业培训能否成为帮助知乎实现盈利的快捷方式,相信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390.HK Z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