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AS.US
NaaS exits infrastructure business

这家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开始转向轻资产模式,并在三季度录得成立以来最高毛利率

重点:

  • 能链智电财报称,截至9月的第三季度中首次实现单季度non-IFRS盈利,同时创下历史最高毛利率
  • 能链智电,作为中国头部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正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平台服务,逐步收缩毛利率低、资本投入大的线下业务

  

阳歌

多年来,中国企业始终抱有“规模为王”的经营理念,不惜一切代价扩大规模。补贴是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企业也专注于高收入业务,即使这些业务本身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这样的观念最近开始有所改变,因为投资者还是更看中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也促使汽车充电服务公司能链智电(NAAS.US)优化业务模式,开始聚焦最具盈利能力的产品和客户。这项转变在今年取得了显著成果,能链智电周三披露了历史上首次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季度盈利,且IFRS净亏损降至历史最低。

最新业绩还显示,公司在聚焦向汽车充电站运营商和消费者提供平台服务的轻资产业务后,毛利率也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公司放弃重资产线下业务的战略举措已现成效。重资产线下业务通过基础设施销售、EPC工程建设等来获得大量收入,但利润率非常低。

业务聚焦之后,能链智电的毛利率飙升至三季度的57%,并创下历史新高。上一季度毛利率为38% ,上年同期为29%。同时,公司取得non-IFRS季度净利润2,120万元,该口径剔除了股权激励等非运营成本。能链智电的投资方包括贝恩资本等大牌机构。公司目前还是录得净亏损,但是本季度830万元的净亏损也较上年同期的3.65亿元大幅下降。

公司CFO沈岩岭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一直在有意识地将业务重心从利润率较低的资本密集型​​能源解决方案业务转移,更专注于核心的充电服务业务,此项业务增长潜力更大、盈利能力更高。因此,我们毛利率大幅提高,创历史新高。”

业绩公布后,能链智电在纳斯达克挂牌的股票在周三的交易中小幅下跌1.5%。公司股票于2022年6月开始在纳斯达克交易,上市方式是与一家同为贝恩资本投资的公司进行反向合并。财报发布前一周,该股上涨17%,不过今年以来开始转型后,整体仍呈现下跌趋势。

总的来说,能链智电聚焦充电服务这样的轻资产业务,一方面帮助供给侧充电场站提升经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新能源汽车车主获得方便、快捷、高效的充电体验。公司去年推出的能链智电NEF(NaaSEnergy Fintech)系统,据其介绍,该系统使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充电场站选址、收益评估、运营调度和运维的全面智能化”。

收入结构改变

随着能链智电把关注点从收入向盈利能力转移,其总收入受到了影响。第三季度,公司的总收入从上年同期的9894万元降至4,440万元。但下降完全是由于公司退出了重资产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最新报告期内这项业务的贡献仅为60万元,而去年该业务还占总收入的最大份额。

能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缩,促使充电服务成为能链智电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一块业务的收入实际上同比增长36%,达到4,240万元,占公司总收入的95%

虽然该业务收入增加,但也要注意到,本季度经能链智电平台的充电量和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这也反映公司的另一个趋势,即自今年初以来逐步取消补贴。此类补贴可以迅速提高一家公司的用户数量和交易量,但成本高昂,往往会造成巨额亏损。

能链智电表示其充电服务订单中,净提成率(Net Take Rate)为正的比例从上一季度的70%上升至第三季度的73%,反映出公司在取消补贴方面取得进展,同时净提成率也是一项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标。本季度,包括各类补贴在内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81%至2,970万元。

此外,能链智电持续和产业内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来扩大网络。公司宣布了最近一系列新签约的合作伙伴,包括福建某区域充电运营商、一汽大众以及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的智己汽车。

能链智电仍在定位调整中,不过大部分转型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公司开始聚焦中国市场的充电服务,而中国市场目前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近期的转型或许可以解释公司市销率(P/S)相对较低,仅为0.28倍。相比之下,ChargePoint (CHPT.US)和 Blink Charging (BLNK.US)的市销率要高一些,略高于1倍。

在日新月异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能链智电能否赶上这些竞争对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在多快的时间内证明其最新路径是正确的。随着业务模式的调整,公司明年可能会恢复收入增长的加速,那将会是又一个良好的开端。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简讯:创新实业首挂收升32%

电解铝生产商创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挂牌,股价大幅上涨。公司以每股10.99港元发行5亿股,位于发行价区间上限,共集资53.1亿港元。 该股开盘报15.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8%。在周一午盘交易时段,股价虽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本次公开发售,香港本地投资者认购部分超额逾400倍,国际配售超额认购约为18倍。 创新实业披露,今年前五个月,实现营收72.1亿元,同比增长22.6%。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亿元。公司计划将约半数集资用于扩大海外产能,包括建设铝电解槽熔炼设施;另有40%资金将用于建造绿色能源发电站及采购相关设备。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简讯:博泰车联悉售阿维塔股权 套现6,244万元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资子公司湖州创晟驰铭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已与芜湖恒和三号创投基金签署协议,出售所持电动车制造商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0.24%股权,作价约6,244万元(877.84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博泰将不再持有阿维塔任何股权。 此次交易是公司过去半年连续数次减持阿维塔股份的延续。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后,分别出售合计0.67%及0.04%股权,加上是次出售,累计已处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锁定投资收益并改善现金流,同时降低因公允价值波动对短期业绩带来的不确定性,并将所得款项用作一般营运资金。集团预计出售税前亏损约834万。 阿维塔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制造企业,核心股东为长安汽车及宁德时代,华为则作为合作伙伴,为期提供智能辅助驾驶算法、智能座舱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体报道,阿维塔曾计划今年10月在香港递交上市申请,但并未实现。 博泰车联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79.4港元,转升5.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灵宝黄金桐柏老湾矿区黄金资源增逾7成

黄金矿商灵宝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330.HK)周日公布,集团旗下的桐柏老湾金矿区已完成全区勘探工作,黄金的金属量较之前初步勘探的资源量,高出73%。 灵宝黄金指出,去年底时的估算是101.5万盎司,约31.57吨,因为新增勘探工程以及估算范围的差异,今年9月底止的勘采估算量为175.3万盎司,即约至54.51吨。 桐柏老湾金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的桐柏,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面积长约7公里,宽约1.2公里,标高-350米。勘查工作历时3年,施工钻孔94个,进尺41,000余米。 周一灵宝黄金开市升2.5%报15.24港元,公司股价较过去一年高位下跌約3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uckin is a coffee chain

传瑞幸竞购Costa 挑战龙头星巴克

中国领先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传出正与一家或多家银行洽谈,拟申请9亿美元贷款,用于收购由可口可乐挂牌出售的英国咖啡连锁品牌Costa 重点: 多家媒体报道指,瑞幸咖啡正考虑对Costa Coffee提出收购要约,并可能与其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方辰韬资本合作出手 一旦完成收购,瑞幸的全球网络将大幅扩张,门店总数将超过3.3万家、分布约 50个市场,规模逼近星巴克在全球的40,990家门店    阳歌 常被称为“中国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LKNCY.US),在中国本土的门店数量差不多是星巴克在华门店的三倍。如今,这家本土咖啡巨头似正寻求摆脱这个称号,借由一桩可能的大型收购,把战线从中国延伸至全球,向星巴克(SBUX.US)发起全面挑战,并一举将其全球版图扩展至50多个市场。 若瑞幸真的推进对Costa Coffee的潜在收购要约,这一切都有可能变成现实。Costa目前正由其母公司可口可乐出售。多家媒体报道指,瑞幸及其私募股权股东辰韬资本(Centurium Capital)可能联手,就潜在收购方案进行评估。Costa目前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约4,000家门店。 这笔收购将大幅扩张瑞幸在海外的布局。现阶段,除中国大陆外,瑞幸仅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四个市场设有门店,而且在这些市场的门店数量仍然相当有限。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Costa拥有庞大的全球版图,其实际门店数量却只相当于瑞幸的一小部分。截至9月底,瑞幸门店总数达29,214家。若两者合体,合计门店将超过33,000家,规模将逼近星巴克截至9月底在全球的40,990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是瑞幸本身、还是由前华平投资高管李姓人士创立的中国私募巨头辰韬资本主导这一潜在要约,抑或两者共同出手。不过,无论最后由哪一方挂名收购,一旦交易成功,Costa的门店网络几乎可以肯定会被整合进瑞幸体系之中。 彭博的一则报道指,瑞幸与辰韬资本仍在考虑是否正式提出要约,而其他有意角逐的潜在竞标者,还包括贝恩资本及英国私募基金TDR Capital等。相关报道称,这桩交易对Costa的估值约为10亿英镑(约13亿美元),仅相当于可口可乐2018年,在英国惠特贝尔手中收购Costa所支付39亿英镑的四分之一。 另据《Mergermarket》报道,瑞幸正与多家银行洽谈融资事宜,拟申请9亿美元贷款以协助完成。对瑞幸而言,要获得这笔贷款并不算难事,因为公司目前现金创造能力强劲。截至9月底,瑞幸持有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合计85.7亿元(约12亿美元),较去年底的57.4亿元大增近五成。 若把时间倒回五年前,以瑞幸当前高速增长和高盈利的表现,要在资本市场上融出这笔资金本应相当轻松。然而,另一个讽刺之处在于,如今瑞幸若要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恐怕并不容易,因为其股份目前仅在场外交易市场(OTC)买卖,使得多数大型机构投资者难以参与。 瑞幸在2019年上市后,最初于纳斯达克主板挂牌交易。但在翌年爆出重大会计丑闻,被揭发虚构数以亿美元计的销售额后,其股票在主板除牌,并降级至场外交易市场,同时公司两名最高管理层也因此被迫下台。 重返纳斯达克在望? 瑞幸首席执行官郭谨一本月稍早曾透露,公司正筹备重新在纳斯达克上市。不过在相关言论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后,他随即收回这一说法。这样的态度转变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若瑞幸成功“回归”纳斯达克,将在华尔街树立一个重要先例——爆发类似丑闻的公司,即便事后痛改前非,一般也很难获得第二次机会。 在瑞幸的案例中,还多了一层地缘政治因素。近年来部分美国政治人物屡次呼吁将中概股从美国资本市场剔除,使得中国企业在华尔街面临愈发不友善的环境。市值约100亿美元的瑞幸,很可能已成为史上市值最高的 OTC 股票,理论上可以考虑追随其他中概股的脚步,赴香港交易所作第二上市。不过,港交所同样高度重视公司管治问题,为避免树立不良先例,也未必会轻易接受瑞幸的上市申请。 市场对这宗潜在Costa收购案的反应并不算热烈。相关消息见报后,瑞幸在美国场外交易的股份于周四下跌2.1%。尽管如此,该股今年以来仍累升46%。以估值来看,瑞幸目前约21倍市盈率,相比之下,被视为估值偏高的星巴克约为54倍,而在全球12个市场拥有53,000家门店的中国茶饮龙头蜜雪冰城(2097.HK)市盈率约27倍,瑞幸显得相对偏低。 有关瑞幸可能竞购Costa的报道,距其公布最新季度业绩不到一周时间。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仍维持高速扩张态势,季度收入按年大增50%至153亿元,当中约七成来自现制饮品。门店数量则按年增加37%,于9月底达到前文提到的29,214家,显示公司过去一年单店收入亦有所提升。 事实上,瑞幸第三季度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4.4%,是公司在经历2024年一整年收缩后、于今年重返同店增长以来的最佳表现。这一强劲增长,部分反映出库迪咖啡主导、持续逾一年的价格战近期趋于缓和。库迪由当年因会计丑闻而被瑞幸开除的两名前高管创立。 不过,也有一个略令人担心的信号,瑞幸最新一季的外送费用按年增加两倍,达到28.9亿元,已占其营运开支总额的五分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外卖平台此前大举补贴、而近来开始收紧有关。当补贴缩水时,过去受惠于补贴的瑞幸及餐饮商家,便需自行承担更多配送成本。 与收入强劲增长相比,瑞幸的盈利表现则明显逊色。期内公司纯利反而微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