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YU.US
DouYu's revenue slides 30% in first quarter

董事会主席在刑事调查中失联影响下,这家游戏直播运营商一季度收入下降30%,较上一季度23%的下滑有所加速

重点:

  • 斗鱼一季度的大部分关键指标都下降20%或以上,包括收入下跌30%,每用户平均收入下降24%
  • 自去年11月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因涉嫌开设赌场罪被逮捕以来,公司一直由一个三名成员组成的临时管理委员会领导

阳歌

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的名字意思是“奋斗的鱼”,但如今看上去更像是一条失去了头,在中国充满竞争和监管风险的游戏市场中奋力游动的鱼。这些挑战在公司周三公布的一季度业绩中非常突出,几乎所有主要指标都暴跌了20%或以上。

2021年与主要竞争对手虎牙(HUYA.US)的合并计划,被中国市场监管机构否决后,公司就陷入了困境。这笔交易是由两家公司共同的主要支持者腾讯(0700.HK)安排的。作为两家公司中规模较小的那一个,斗鱼似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

公司的收入在2020年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在下滑,因来自短视频服务的竞争加剧,不断侵占直播领域,导致它难以保持市场地位。雪上加霜的是,斗鱼在过去三年里,还受到一系列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活动的监管打击。

去年11月,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少杰因涉嫌开设赌场罪在成都被捕,进一步加深公司的困境。在4月底提交的年报中,公司称不知道陈少杰受到的指控,似仍在等待更确切的消息,然后再决定是否任命新的或代理首席执行官或董事会主席。

期间,公司由三人组成的临时管理委员会领导,其中唯一的“C级”成员是首席战略官苏明明。自2019年在纽约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公司从未有过首席财务官,最高财务负责人是财务副总裁曹浩,也是管理委员会三名成员之一。三人委员会中的另一名成员是任思敏,他是在委员会成立时才被任命为副总裁。

斗鱼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文明于2021年辞去联席首席执行官一职。

这一切让我们认为,斗鱼在发展的关键时刻,看起来就像一艘没有船长的船。这导致它一季度的各项指标加速下滑,尤其是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4.8亿元下降30%至10.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下降速度,较去年第四季度23%的收入降幅有所加速,而那是陈少杰仍在公司发挥积极作用的最后一个时期。

投资者对最新报告不太满意,在周四的交易中斗鱼股价下跌2.3%。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普遍上涨,该股今年迄今其实上涨了大约6%,自3月底以来上涨约50%。

但即便如此,公司的市销率(P/S)依然很低,仅为0.45倍。虎牙的市销率为1.22倍,几乎是它的三倍,而中国领先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快手(1024.HK)的市销率更高,达到1.89倍。

指标下滑

斗鱼营收下滑30%,与一季度几乎所有主要指标的走势一致。公司的用户正迅速流失,而留下来的用户花费也减少。

核心的直播业务营收从去年同期的13.6亿元,下跌41.5%至8.01亿元,仍占总营收的80%。曹浩表示:“虽然我们巩固了基本面,但仍面临宏观经济疲软、直播业务持续调整,以及运营不确定性带来的营收压力。”

公司的平均移动月度活跃用户(MAU)同比下降10%,至4530万,管理层将原因归咎于来自短视频网站的竞争。更令人担忧的是,季度付费用户更是从一年前的450万下降到340万,降幅高达24%。留下来的付费用户,在该平台上的支出也有所减少,季度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同比下降24%,从314元降至238元。

财报中一个小小的亮点是“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翻了一番,增至2.39亿元,占收入的23%,而去年同期的占比仅为7.7%。管理层表示,重大进展大多来自较新的服务,比如基于语音的社交网络服务等。

不过,好消息转瞬即逝,斗鱼在财报中还披露,公司自愿与某些第三方主播历史非法活动相关的1.117亿元收益,退还给了相关部门。公司表示,已将这笔款项记为本季度的运营费用。公司没有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过时间似乎与涉及陈少杰的开设赌场调查有关。

公司表示,自愿退还资金对其业务“没有重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该公司未来不会面临处罚或其他监管行动,这可能是今后的另一个潜在风险。

这一额外开支,加上其他因素,削弱斗鱼的毛利润,使其下降了38%至1.09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至10.5%。

公司报告本季度净亏损8,800万元,是公司连续第二个季度亏损,此前连续四个季度盈利。公司近期无需担心现金短缺,因截至3月底它持有现金67.6 亿元,仅略低于比去年年底的68.6亿元。

尽管如此,再次陷入亏损对公司来说,仍是一个重大挫折,这与陈少杰的失联大致相对应。因此,在陈少杰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且公司重新找到一位合适的掌舵人,带领公司渡过当前的难关之前,我们不会对它继续亏损感到意外。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受惠大电视热销 TCL首季业绩增长强劲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机型销售强劲的推动下,公司一季度电视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4%至651万台,同期营收增速达销量增速一倍,录得22.3%的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同比劲增33%,占整体销量的27.7%,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当季出货机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寸至53.4英寸。其高分辨率Mini LED电视季度出货量同比激增233%,在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增长超过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场午后交易时段,TCL电子股价上涨5.8%。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Shein上调美国商品售价 部分涨幅高达377%

快时尚巨头Shein在美国即将对小包裹征收关税前,率先调高产品售价,调幅最高达377%,反映贸易战对美国消费者的直接冲击。 据彭博新闻报道,上周五起,Shein在美容与健康类的100大热门商品平均涨幅达到51%;家居与厨房用品以及玩具类产品平均涨幅为30%。而Shein最畅销的女装类别,平均价格亦上调了8%。其中一款10件装厨房毛巾价格,由前一天的1.28美元暴涨至第二天的6.10美元,升幅高达377% 美国政府于4月初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并将于5月2日起,终止针对中国内地与香港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此外,每件邮寄商品的处理费也将提高至100美元。报道称,Shein已鼓励供应商在越南设厂,Temu则推动中国工厂采“半托管”模式,大批量将货品直运美国。 此前,Shein与Temu已向消费者预告,受“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变更”影响,营运成本上升,因此自4月25日起调整价格,以维持产品品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a Saa sells cosmetics

网购日盛消费北上  莎莎救急力拓电商

这家化妆品零售商表示,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其核心的港澳市场收入下滑11%至12%,导致利润降幅高达68% 重点: 随着大量香港民众北上深圳消费,去年莎莎国际核心的香港市场出现萎缩 因关闭门店并将重心转向电商,在截至3月底的第四财季,这家化妆品零售商在中国内地的收入下降了40.5%    谭英 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78.HK)是香港的创业传奇,它原是郭少明及罗桂珍夫妇于1978年在一家小商场的地下创立的摊位。但在2015年达到89亿港元(11.5亿美元)的营收巅峰后,其业务规模已缩水过半,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营收仅为43.6亿港元。 在这一财年,坏消息不断,上周五的公告更凸显这一点。盈利预警显示,截至3月底的12个月内,公司营收同比下滑约10%,利润暴跌63%至68%。在香港,随处可见它的粉色店面,里面售卖各种平价化妆品,但人口结构和消费趋势的一些重大转变给它造成了冲击,而且转变似还在加速。 最主要的转变是香港民众日益热衷赴深圳消费,这给莎莎国际营收四分之三的港澳核心业务带来了压力。同时,赴港内地游客曾是该公司的重要客群,如今这个群体也减少在港停留期间的消费。 盈利预警将公司利润暴跌归咎于这两个因素。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里,其利润从上一年的2.19亿港元骤降至7,000万至8,000万港元。 2023财年业务激增,也是近期多项数据下滑的部分原因,受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旅游和消费推动,莎莎国际2023年营收增长24.8%,利润近乎翻几番。但情况的转变来得猝不及防: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回归谨慎,繁荣一瞬即逝。 市场似已做好迎接坏消息的准备,尤其是考虑到莎莎国际已在此前的多份季报中,披露了大量的营收疲软信息。该股周一开盘股价持平,不过年内仍下跌约17%,错失近半年其他中概股的上涨行情。 该股目前市盈率为11.8倍,与上美股份(2145.HK)的30倍和主打中高端市场的毛戈平(1318.HK)的46倍相比,似乎遭严重低估。 盈利预警和同在上周五发布的最新季报也并非全是坏消息。虽然核心的港澳市场萎缩,但占营收10%的东南亚业务(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内增长17.3%,而该地区的线上销售更是激增36.5%。不过同样占营收10%的中国内地市场同期大幅下滑40.5%,形势严峻。 持续亏损 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多数年份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好消息是,它终于开始有所动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了,比如加大对线上资源的投入,并关闭那些业绩不佳的门店。它在内地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时间较晚,直到2015年才开始在大型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而且它坚持传统零售模式的时间比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长。 它在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屈臣氏的动作要快得多,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自己的购物应用程序,并在阿里巴巴旗下流行的淘宝平台开设了旗舰店。在那之后,它又在京东和亚马逊等其他热门网站上都开设了店铺。 值得称赞的是,莎莎国际终于改变了在中国内地的路线,淘汰了实体网络,采用了更加轻资产的运营模式。线上业务目前占该公司中国内地销售额的80%,公司关闭了18家实体店,计划继续聚焦电子商务,并与更多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销售商品。 莎莎国际表示:“集团相信,此轻资产模式的转变,有助降低营运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公司还表示,在截至3月的财政年度产生了2,000万至3,000万港元的一次性闭店拨备。 尽管莎莎国际将电商视为在内地的发展方向,但在香港大本营,线上业务规模仍然不太活跃。截至去年9月底的六个月内,港澳核心市场的线上销售额仅为9,480万港元,占两地14亿港元总营收的7%。彼时港澳市场整体营收已现颓势,六个月内同比下滑18.4%,不过同期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市场分别增长27%和15%,但由于香港业务在营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最终导致公司期内总收下跌10.4%。 随着香港消费者持续远赴深圳娱乐购物,莎莎国际核心的香港市场恐将持续承压。今年4月18日至21日复活节假期期间,约160万香港人次入境内地,同比增长6.8%。其中多数前往深圳,港元汇率优势增加了在深圳的购买力。同时,这个因素也削弱昔日为便宜而去香港购物的内地游客需求。 莎莎国际对零售市场变局的应对虽显滞后且伴随着阵痛,却是必要的调整。随着创始人夫妇步入古稀之年,接班人问题亦浮出水面。最可能的接班人是女儿郭诗慧,她2005年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公司,2018年被任命为企业策划及发展副总裁。 郭诗慧行事低调,但她相对年轻,而且更有可能拥抱电商,如果她能努力让公司顺应最新零售趋势,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必选获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日公布,集团签订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采购合同,分别为Walker S1及 Walker C,主要用于汽车工厂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 集团表示,采购合同意味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的商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让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进入汽车工业制造得到进一步验证。未来集团续将产品商业化落地,为大批量产和交付做好准备。 周一优必选开市升近3%报83.9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高位下跌近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