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s overseas odyssey hits fresh obstacles

寻求伦敦上市的Shein再度遭遇政治阻拦,而美国小额货品关税新规,可能大大降低这家快时尚电商的价格竞争力

重点:

  • 英国下议院议员吁工党政府加强Shein上市审查,并禁止新疆产品进口
  • 美国拟修法调整小额货品免税规定,或导致Shein产品售价上涨20%

李世达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商贸关系愈发紧绷,中国背景跨境电商感受最为强烈。正在寻求于伦敦上市的中国快时尚电商Shein,进入西方市场的前景似乎愈来愈不乐观。

这家总部设在新加坡、但供应链来自中国广东的快时尚电商,原本寻求在纽约上市,后来因为政治因素而被迫放弃,转往伦敦提交上市申请。然而Shein很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英国下议院工党重量级议员Liam Byrne,基于人权理由,要求对Shein上市申请展开更严格的审查,并仿效美国禁止中国新疆制造的产品进口。

“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至关重要”,Liam Byrne说,如果英国希望与美国政府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就应该建立起“相同的标准”。

由于人权问题上的争议,在英国当地,已有组织发起”对Shein说不”的活动。

小额货物新规

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日益加剧的竞争,不仅让中国大型公司寻求海外上市困难重重,也让双方的贸易连结变得更加脆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项调查指出,以美国为中心的集团,与以中国为中心的集团间的贸易及投资下降幅度,超过了各自集团内的降幅;显示全球化正在被割裂,两大集团更加趋向各自的”内循环”。

最新例证是,美国政府近日宣布,将会调整小额货物关税免除措施,该措施被认为已遭中国电商Shein及Temu滥用。

美国”最低限度豁免(de minimis)”制度豁免800美元以下小额货物的关税,其目的原本是为了降低从国外接收小包裹,或从带回纪念品的难度。但白宫表示,在Shein普及的过去十年里,运用该制度进口的小额货物数量,由每年1.4亿件增加到了10亿件。

跨党派成员组成的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推算,豁免关税进口的小额货物中,Shein和Temu就占三成。委员会还指,如果修改该条款,Shein和Temu的产品售价至少上涨20%,其市场竞争力将大幅削弱。

美国政府计划提出的新规,包含各种贸易法规,被纳入征收关税的产品包裹不再享有小额豁免待遇,预计中国约70%的纺织品与服饰货物都被涵盖在相关关税内。

除美国外,欧盟在今年7月也传出,可能对进入欧盟的小额货品征收关税。目前欧盟对网上购物的免税限额为150欧元。

这显示西方社会愈来愈重视廉价商品对当地制造商的威胁,而针对中国企业的保护主义也在加剧。

根据早前公布数据,Shein去年(2023)销售额达322亿美元(约2,281亿元),按年增长40%,增幅高于2022年的37%。年度销售额已超越Zara(IDEXY.US)、H&M(HNNMY.US)和UNIQLO(6288.HK; 9983.T)。

价格低廉正是Shein最大的优势。Edited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Shein连身裙平均售价为28.5美元,远低于H&M的约40美元与Zara的79美元。如果Shein涨价20%,价格将与H&M接近。

去中国化惹不满?

去年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为660亿美元的Shein,仍是全球市场瞩目的超级独角兽,然而不同于十年前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在纽约IPO募得250亿美元的盛况,Shein正在各大交易所之间四处碰壁。

为了挤进西方资本市场,创立于南京的Shein将总部搬到新加坡,甚至创始人许仰天都索性移民当地,公司官网介绍中已找不到任何与中国有关的字样。然而其供应链、仓库和库存,都离不开中国。

其实,Shein上市之路不仅面对西方政府的严格检视,也要面对中国监管部门的压力。根据相关法规,无论控股公司是否登记在第三地,如果其营业收入、利润、总资产或净资产的50%或以上在中国产生,那么该公司的境外上市作业必须要向中国证监会备案。

截至目前,中国监管当局都未向Shein发出许可,外媒称,官方对Shein种种“去中国化”的作为不满,也对这种“去中国化”的趋势感到不安,认为这涉及到“忠诚度”问题,并且担忧由此引发的政治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招聘需求回升 Boss直聘第三季多赚67%

内地招聘平台Boss直聘运营商看准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周二公布,受惠招聘活动回暖及商业化效率提升,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均录得显著增长。期内收入按年增13.2%至21.63亿元,净利润按年增67.2%至7.75亿元(1.1亿美元)。 期内,来自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为21.47亿元,按年升13.6%,其他服务收入(主要为向求职者提供的付费增值服务)为1,640万元,按年跌27%。公司解释,减少主要源于对部分增值服务的优化,精简了相关功能,以增强平台黏性并推动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 期内付费企业客户数达680万家,年增13.3%,平均月活用户(MAU)达 6,380万,亦按年增10%。 创办人兼CEO赵鹏表示,公司正加快AI技术在产品及运营中的应用,持续改善求职者与用人企业体验,并探索AI代招聘等新模式。公司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介乎20.5亿至20.7亿元,增加12.4%至13.5%。 业绩公布后,公司美股周二升1.32%,收报20.79美元。公司股价今年累升约5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电动车收入创新高 小米三季度盈利劲升130% 

手机制造商小米集团(1810.HK)周二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的季度收入为1,131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长22.3%。盈利大幅上升129.5%至122.6亿元,经调整利润113亿元,同比上升80.9%。 期内集团的「手机×AIoT」收入为人民币841亿元,同比增长1.6%。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30万台,同比增长0.5%,收入为人民币460亿元。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二,市占率达16.7%;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则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3.6%。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及AI等创新业务,第三季收入创历史新高达290亿元,同比增长199.2%。当中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期内共交付108,796辆,亦创出新高。6月才推出的Xiaomi YU 7 系列,在上月位列内地SUV销量第一。 周三小米开市跌1.9%报40港元,公司股价过去一年由高位下跌3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JM is dealt a tough hand in Macao gambling shake-up

卫星场结业重创 澳博首三季蚀1.7亿

澳门赌收创疫后新高,惟澳博第三季业绩倒退,甚至连旗舰新葡京也出现业绩压力,反映其转型阵痛或比预期更长 重点: 第三季博彩收入按年下跌4.7%,市占跌至 11.8%,跑输同业 旗下新葡京经调整EBITDA下跌至4.71 亿港元,按年跌超13.6% 李世达 澳门路凼金光大道的灯火依旧耀眼,但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0880.HK)的业绩却像是璀璨背后的一道阴影。这家曾经掌控澳门博彩命脉的老牌营运商,如今站在产业结构剧变的风口。 澳门博彩业赌收于刚刚过去的10月份再度创下疫情后新高,达240.9亿澳门元 ,按年大增近16%,旅客人潮、酒店的入住率维持高档、赌场内人声鼎沸,都显示澳门这座世界级赌城已回到往日的光彩,但这一切似乎与澳博无关。 澳博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期内博彩收入按年下跌4.7%至71.4亿港元,按季亦跌1.8%,经调整EBITDA按年下跌15.0%至8.81亿港元,但按季则增长28.0%。澳门六家博企中,惟有澳博录得赌收下滑。 更触目惊心的是净利润按年急挫91%,仅900万港元,远逊于去年同期的1.01亿港元,首三季更录得1.73亿港元亏损。相比之下,其余五家博企第三季均录得利润增长。 究其原因,自然与澳门博彩业结构调整脱不了关系。过去由澳博占最大多数、遍布整个澳门半岛的庞大卫星娱乐场网络,将在今年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以来,澳博旗下已有四家娱乐场宣布结业,另外三家也将在年底熄灯,仅余两间将在收购物业后转为自营。 这意味着澳博失去了多达七间的卫星场馆,这些场馆过去正是澳博在博彩市场中的重要触角。 从数字看,澳博第三季卫星场的赌收按年大跌14.6%,但卫星场EBITDA却由去年的3,500万港元大幅提升至5,300万港元,增幅超过五成。换言之,澳博正在“止血”,减少补贴与中介成本,使得卫星场不再成为财务黑洞。然而失去面积与客源的代价,是短期营收与市占同步下滑。公司指出,受到卫星场结业影响,第三季博彩收入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13.9%、2025年第二季的12.9%降至11.8%。 澳博控股主席兼执行董事何超凤在业绩公告中表示,“虽然这一转型期难免带来干扰,正积极调整人力及赌枱等资源,以强化核心业务运营。” 新葡京盈收双挫 短期阵痛无可避免,但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其旗舰——新葡京业务的滑落。 作为澳门的地标,新葡京可以说是澳门赌业发展的标志,新葡京长期是澳博最稳定的盈利来源,但第三季的表现却明显滑落。赌收由去年同期的19.43亿港元下降至19.08亿港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按年下跌13.6%至4.71亿港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45亿港元。而被寄予厚望的上葡京,虽然赌收录得11%增长,但经调整物业EBITDA大跌32.7%至1.11亿港元,酒店入住率亦从2024年第三季的98.9%降至94.9%。 此外,澳博在第三季末仅持有约34亿港元现金,但债项高达273亿港元,是六大博企中财务杠杆最高的一家。这让公司在市场复苏初期缺乏资源投入推广、非博彩体验升级与客层重建,而这些正是其竞争者积极在做的事。更重要的是,澳博旗下只有上葡京符合新时代综合度假村的规模,而其余多数物业都属半岛型、空间有限,连带影响了未来增长空间。 业绩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澳博控股股价大跌8.05%至2.74港元,年初至今仅升约1.86%,远低于31.3%的行业平均升幅。摩根士丹利称,其负债或在完成收购两家卫星场物业后进一步上升,因此给予“减持”评级与2.8%港元目标价。 公司表示,将在葡京酒店开设首个“活化区”。集团已从母公司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收购该葡京酒店内的额外博彩区域,计划将已关闭的卫星赌场赌枱及博彩机迁入。公司期望“进一步提升澳门酒店集群的协同效应”。这意味着澳博的营运模式将会从“多点并进”转向“集中火力”。 然而,其竞争对手正加速逐渐朝向非博彩化方向努力,包括新濠博亚 (MLCO.US)已在度假村内开设首家私立医院、永利澳门(1128.HK)则将兴建大型活动中心,而失去卫星场的澳博已经落后好几步,加上核心物业业绩滑落、财务杠杆过高,市场给予他们的耐性势必有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ko does energy storate

新闻概要:举步维艰的晶科能源 寄望储能业务带来新动力

这家太阳能组件生产商第三季度出货量下降16.7%,但收入跌幅却放大逾倍,反映出该产业正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雪崩的困境    阳歌 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第三季度收入持续大幅下滑且深陷亏损,但其毛利率按季改善,同时储能业务的增长也为公司带来正面信号。 晶科能源及其同行在过去一年多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原因是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价格暴跌并令大多数企业陷入亏损。中国政府已尝试透过推动行业整合和关停落后产能来支撑市场,但目前尚未见到显著成效。 晶科能源在周一发布的最新季度报告中表示,第三季度电池片、组件及硅片出货量为21.57吉瓦(GW),按年下降16.7%。但由于价格疲弱,季度收入同比大降34.1%至162亿元(22.8亿美元),跌幅较第二季度的25.2%进一步扩大。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达7.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录得2,250万元净利。 尽管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晶科能源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3%,虽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5.7%,但较第二季度的2.9% 和第一季度的负2.5%明显改善。 公司指出,第四季度出货量预期区间较大,介于18 GW至33 GW之间,反映目前行业波动性极高。 虽然核心太阳能组件业务仍面临压力,但公司向投资者释出一个亮点:其新兴的储能系统(ESS)事业有望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储能系统对光伏电站至关重要,可将晴天的富余电力储存,以便在夜间或阴天回售电网。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随着规模效应与竞争力的提升,我们预计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引擎,并在2026年开始为公司带来盈利。”他补充,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货多于3.3 GWh的储能系统,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6 GWh。 晶科能源美国上市ADS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周一上涨13.1%,今年迄今累计升幅达23%。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