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后,这家网红茶饮品牌价值93亿美元

重点:

  • 喜茶最新的5亿美元融资和93亿美元的估值,与最近上市、规模小于它的竞争对手奈雪的茶相比,有很大的溢价。
  • 高端茶饮代表了近来的一股新潮流,在这些网红店,人们不仅为了喝茶,也是为了拍照

阳歌

正值盛夏,是时候来仔细研究一下高端冰茶。随着网红连锁喜茶(HeyTea)最近一笔大规模融资,高端茶饮引来关注。

更确切地说是,这家中国高端茶饮市场的领先连锁品牌刚刚给自己“泡制”了一笔5亿美元的新融资。据媒体报道,包括IDG、腾讯、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Coatue和红杉资本(Sequoia)在内的顶级投资机构都争相“买入”中国最近一轮食品、饮料风潮。

这次融资前几周,喜茶最大的竞争对手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Nayuki Holdings Ltd.,2150.HK)刚刚通过在香港上市,募集了更大一笔51亿港元(6.56亿美元)的资金,成为中国高端茶饮上市的第一家。但是奈雪的茶自IPO以后已经失去了不少泡沫,首日交易之后的三周,该股已经下跌了三分之一。

我们很快会回到喜茶、奈雪的茶和更宏观的中国高端茶饮市场。但首先,我们先来进行一次非常简短的历史之旅,看看茶饮的来龙去脉。

茶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饮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直到最近,它几乎都是热饮,茶的品种繁多,主要分为绿茶和红茶两大类。

多年来,外国人对传统的茶饮配方进行了一些早期的演绎,包括冰茶、柠檬茶和奶茶各种变种,而与此同时,中国人自己基本上严格遵循了久经考验的热茶方式,很少或者从不在茶里加东西。但所有这些都在十年前开始发生变化,当时奶茶和有嚼劲的珍珠奶茶开始进入主流。

这些新型茶饮的兴起与以星巴克(Starbucks)为首的高档咖啡馆的到来可能并非巧合,这些高档咖啡馆开始标榜,喝这类饮料不只是一种解渴的方式,也是一种“体验”。模仿他们高价的咖啡界同行,茶饮制造商也开始走向高端,推出各种新的口味,如焦糖糖浆和奶酪泡沫,许多是冷饮,而不是传统的热饮。

喜茶起源于这场运动,于2012年在广东成立。据一家媒体报道,截至今年7月,该连锁店从最初江门的一家店发展到约820家门店。该公司外观时尚的门店本身就成了某种“网红”,以至于人们会在店外大排长龙,对他们来说,进店拍照和喝一大杯与星巴克咖啡同等价位的调味茶饮,同等重要。

这股热潮的中心是中国的茶叶市场,根据奈雪的茶最近的IPO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2020年该市场价值约为4100亿元(634亿美元),占中国非酒精饮料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像喜茶和奈雪的茶生产的高级茶饮属于“现制茶饮”子类别,该类别增长最快,预计到2025年将占市场的42%,而2015年仅占16%。

在聚光灯下

诚然在今天的中国,这些趋势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意味着在高端调味茶热潮不可避免地退去后,喜茶、奈雪的茶和它们的同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要如何顺应变化,始终站在潮头。

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喜茶星光熠熠。最新一轮融资对该公司的估值约为人民币600亿元,这是奈雪的茶目前市值的三倍。喜茶由于目前还是私有企业,公开的财务信息很少。不过,根据门店数量——喜茶目前拥有840家门店,比奈雪的茶预计在今年年中约650家的门店目标高出约22%。

这似乎意味着,就公司估值而言,喜茶的溢价明显高于规模不及它的奈雪的茶。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关于喜茶最新一轮融资的消息,都是来自国内媒体的报道,而不是公司自己。这些报道非常详细,让我们认为它们可能大致准确,尽管喜茶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通常不会就融资事宜发消息。

这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中国,对这类私有企业的估值也是出了名的夸大,就目前看来,喜茶两倍于奈雪的茶——而不是三倍,或许更为合理。该公司此前曾表示,今年没有上市计划,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看看更广泛的市场对这类公司的真正估值。

说了这么多,我们最后来看看奈雪的茶以及IOP之后的表现,这应该会为喜茶和高端茶饮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线索。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奈雪的茶的股价已经从19.80港元的发行价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周四收于13.68港元。这并不那么令人惊讶,因为这家公司目前一直在亏损。在一个极度拥挤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随着它的门店从黄金地段拓展到到不那么受欢迎的地段,它的同店销售额也在下降。

奈雪的茶的营收还在增长,去年增长约22%,至人民币31亿元。但这主要是因为它目前正在扩张速度,计划今年再开300家新店,以补充2020年底现有的500家门店。根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按同店计算,该公司的日销售额从2018年的3.07万元下降到2019年的2.77万元,去年新冠疫情期间仅为2.02万元。

就估值而言,两个很好的比较对象可能是热门的餐饮运营商海底捞和九毛九,这两家公司的市销率(P/S)分别为7倍和13.8倍。奈雪的茶的市销率为6.8倍,考虑到它的亏损,这一市销率实际上看起来相当合理,相比之下海底捞和九毛九实际上都是盈利的。

我们必须等到更多的财务数据,才能对喜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它最新的估值溢价是否合理。它2022年上市的可能性确实很大,因为该公司及其投资者希望在高端茶热潮达到顶峰并不可避免地开始消退之前,对这股热潮加以利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istinct Healthcare

专注私立高端医疗 卓正医疗三闯港交所

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 重点: 卓正医疗采用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 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莫莉 在政策监管趋严、医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国不少民营医院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潮。不过,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私立医疗服务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营收规模不断扩大。11月5日,以中产家庭为目标客群的卓正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其自2024年5月以来的第三次递表,海通国际、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卓正医疗的业务始于2012年,现可提供儿科、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及外科、妇科及内科等一系列专科服务,目标客群是具有较强购买力、偏好更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大众富裕人群。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4年的收入计,卓正医疗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市场份额为2.0%。中国大众富裕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1.04亿人增至2024年的1.23亿人。大众富裕人群的增长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23亿元增至2024年的6,411亿元,弗若斯特沙利预计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1,659亿元。 经过13年发展,卓正医疗已构建起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在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苏州、长沙、上海、重庆、杭州及武汉拥有并经营19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17家诊所和2家医院。卓正医疗的业务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经营四家全科诊所,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全科诊所,成为少数走出国门的中国私立医疗品牌之一。 与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个人医疗模式不同的是,卓正医疗采用的是家庭医疗模式,将单次、低频的医疗需求转变为多人、更高频的服务。以儿科作为流量入口,带动了整个家庭的医疗消费。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儿科总就诊人次达15.89万,在整体就诊人次54.1万中占比达三成。 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员就诊,卓正医疗从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费为基础的会员计划,可以为一个账户中最多六名会员提供优先预约、部分医疗服务及产品的折扣价等优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头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医疗共有11.65万个会员账户。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内,分别有73.34万、90.58万以及64.21万人次的患者在卓正医疗服务机构及在线医疗服务平台付费就诊。 盈利并不容易 尽管卓正医疗的业务快速增长,但财务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医疗的营收分别为6.9亿元、9.58亿元和6.96亿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却并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22亿元和3.53亿元。2024年,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支撑下,公司实现净利润8,022.7万元,同期的经营利润仍亏损4,687.7万元。直到2025年前8个月才首次实现经营利润回正,同期录得净利润8,321.1万元。 其中,巨大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是是影响卓正医疗财务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个月,卓正的雇员薪金及福利开支总额分别为4.36亿元、5.65亿元以及3.7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63.2%、58.9%及54.2%。 这部分支出难以大幅缩减,因为医生团队是卓正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拥有387名全职医生,平均执业经验约15年,其中约79%的医生曾在顶级三甲医院执业。不过,随着经营效率提高和就诊人次增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卓正医疗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个月的24%。 卓正医疗的发展中一直备受投资机构青睐,自2014年以来,公司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H Capital、天图资本、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其中腾讯是卓正医疗的最大机构投资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轮融资中,卓正医疗的估值已升至约5.1亿美元(约合36.3亿元)。作为参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营收超10亿元的眼科专科机构希玛医疗(3309.HK),其市值约为22.45亿港元,仍显着低于卓正医疗上一轮融资估值。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场对医疗服务企业的评判逻辑:投资者更为看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仅凭业务规模或融资估值。因此,卓正医疗能否在上市后展现出稳健的盈利前景,将成为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丘钛上月产品销售同比升两成

手机镜头制造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销售数据,上月摄像头模组销售数量4,741.6万件,按年上升20.4%,较九月则微升1.6%。当中3,200万像素以下摄像头模组表现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万件。 指纹识别模组销售数量1,841.3万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则微跌3.3%。当中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升幅惊人,同比增长409.5%至493.7万件。 集团表示,销售量同比增长,主要是集团在手机摄像头模组,以及指纹识别模组业务的市场份额上升。至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销售量较九月减少,主要是受客户项目周期影响。 周三丘钛科技开市升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价升逾八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