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9.HK
Dida provides carpooling services

这家顺风车服务提供商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开始下滑,公司解释是“出行的消费趋势”发生变化

重点:

  • 受中国经济放缓和竞争加剧的影响,嘀嗒出行去年下半年收入下降8.6%,扭转了上半年2%的增长局面
  • 这家网约车公司的命运,与比它大得多的滴滴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去年收入增长7.5%,其中第四季度增长了7%

阳歌

对经济型网约车服务运营商嘀嗒出行(2559.HK)而言,中国经济放缓犹如一把双刃剑。

从好的方面来说,该公司价格低廉的顺风车服务需求强劲,这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嘀嗒出行也毫不费力地招募到了新司机,其中很多人可能是最近失业的员工,随着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快速增长后放缓,他们失去了工作。

不利的一面是,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并没有为该公司带来更多收入,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嘀嗒出行不得不降低服务的价格。

从嘀嗒出行上周末发布的最新财报来看,是去年下半年公司的收入开始下降。这与行业领导者滴滴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也在上周也发布了财报,显示尽管经济不景气,但该公司去年仍取得了7.5%的收入增长。

所有这些都不太令人惊讶,尽管这对嘀嗒出行来说这不是个好兆头。从理论上讲,在当前环境下,该公司应该比竞争对手表现得更好,因为它主打顺风车服务,以低价服务而闻名。但滴滴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并且一直在加速发展自己经过整改的滴滴顺风车服务,该服务早前曾爆出两名乘客死亡的丑闻,后于2019年重新推出。

与此同时,新一代平台将来自许多不同公司的网约车服务聚合在一起,为该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平台让很多小公司得以迅速进入该行业,给嘀嗒出行等老牌大公司带来了压力。这些聚合平台还向嘀嗒出行等网约车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从而侵蚀了它们每笔业务的利润。

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嘀嗒出行等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受到了侵蚀,这些公司夹在规模更大的滴滴和大量新初创公司之间,后者利用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高德地图以及百度(BIDU.US; 9998.HK)的地图应用程序等运营的聚合平台进入市场。

嘀嗒出行在财报中总结了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情况:“2024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出行的消费趋势更加趋向于价格敏感,同时总量运力供给过剩。”

公司股价在周一,也就是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下跌近10%,并在本周持续下跌,截至周三收盘下跌12.6%。以当天收盘价1.21港元计算,该股自去年6月上市以来已缩水约80%。雪上加霜的是,自去年10月以来,尽管大多数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大幅上涨,但该公司股价却下跌了约一半。

收入下滑

嘀嗒出行的收入在2023年达到8.15亿元(约合1.12亿美元)的峰值后,一直停滞不前。去年这个数字下降了3.4%,至7.87亿元。用此前公布的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公司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收缩,在截至12月的六个月里下降了8.6%,而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还增长了2%。

收入下降与嘀嗒出行其他很多用户指标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公司指受下沉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去年通过其平台下单的乘客数量比2023年增长了34.3%。截至去年底,公司应用程序的注册用户也增长了10.5%,超过3.72亿人。

但是,面对这样的增长,公司的收入却出现下滑,这表明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公司每次乘车费的指标面临着巨大压力。这反映在公司的毛利率上——从2023年的74.3%下降到去年的72.0%,嘀嗒出行将其归因于平台合作的业务量增加以及加强技术基础设施。

值得称赞的是,在日益艰难的环境里,该公司仍保持了盈利。其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不包括股权激励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与上一年大致持平,为2.11亿元,而2023年为2.26亿元。但对全年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2024年下半年公司经调整后的利润下降了42%,扭转了上半年51%的增长趋势。

相比之下,滴滴去年的收入增长7.5%,至2,068亿元,是嘀嗒出行的200多倍,显示出两家公司在规模上的巨大差距。而且与嘀嗒出行不同的是,规模更大的滴滴全年收入增长相当稳定,第四季度收入从上年同期的494亿元增长7%至529亿元。

滴滴曾短暂在纽约公开上市,但IPO之前未能在中国通过必要的数据安全审查,随后退市。公司尚未对未来的重新上市计划发表评论,但它继续发布季度业绩报告,表明它正在计划采取这种举动,最有可能是在离家更近的香港上市,或者是在上海或者深圳的A股市场上市。

与此同时,规模小得多的嘀嗒出行目前市销率(P/S)为1.52倍,仍高于1倍,所以情况还不算太糟,但仍反映出对该公司存在许多疑问。行业龙头优步(UBER.US)的市销率为3.7倍,东南亚市场的Grab(GRAB.US)市销率更是高达6.6倍。陷入困境的美国同业Lyft(LYFT.US)市销率仅为0.86倍,低于1倍这个心理关口,如果业务继续恶化,嘀嗒出行很有可能也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丘钛科技料上半年盈利增长150%

手机镜头制造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四公布,预期于截至6月底止上半年综合溢利,较2024年同期的1.15亿元(1,600万美元)增长约150%至180%。 该公司称,预期综合溢利明显增长,主要由于期内应用于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模组之规格继续提升,令集团中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继续提升,并进一步改善毛利率。此外,集团指纹识别模组产品的销售数量较同期增长约59.7%,销售数量和产品结构的双重改善令得指纹识别模组产品的销售收入明显增长,毛利率有所改善;以及一家联营公司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所改善。 今年6月,丘钛科技摄像头模组销量达3,434.8万套,按年增长4.1%,指纹识别模组销量1,390万套,按年增长7.3%。 公司股价周五高开4.22%,至中午休市报10.68港元,升2.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代币化点石成金 德林股价一度狂飚

从事金融服务的德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709.HK)周四公布集团资产代币化的进展,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可完成合作框架与资产评估,并将向监管机构递交申请,到明年第二季度起,平台可正式上线并开始长期监控。 集团上月公布,把持有的资产进行代币化,涉及金额最高5亿港元,首批的资产包括位于中环的德林大厦若干权益,以及三项由集团管理的基金资产。 德林表示,将资产代币化后,将以分派方式赠予合资格股东、德林证券(香港)的合规用户,以及“突触科技”平台的认证用户。透过实物分派,让参与者能够直接持有链上资产,享有更高的透明度与流动性,并参与新一代的数字金融生态。 德林股价开市升4.2%报4.18港元,过去一个月公司股价上升42%。 刘智恒

行业简讯:多晶硅制造商拟设公司 收购业内陷困境对手

财新网周三报道,因多晶硅供应过剩,导致过去一年价格持续暴跌,中国主要多晶硅制造商,计划设立一家公司收购国内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以拯救备受产能过剩困扰的行业。 财新援引熟悉计划的消息人士称,参与该倡议的主要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和协鑫科技(3800.HK)。新公司将与较大生产商合作,以便更好地控制行业产出并支撑价格。 新公司的筹建谈判始于今年初,目前参与方包括主要多晶硅制造商、潜在收购目标和金融机构,并已就推进方案达成共识。 大全新能源 (DQ.US; 688303.SH)的现状折射行业困境,2025年首季度多晶硅销售均价跌至每公斤4.37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6美元骤降43%。但大全在2025年首季度的平均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57美元,相当于每售出1公斤产品即亏损3.2美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周杰伦进驻抖音 巨星传奇股价暴涨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华语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正式开设名为“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引爆市场话题。由其亲属控股、在中国大陆经营周杰伦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价暴涨94.37%,收报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亿港元(12.74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周杰伦帐号在未发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钟粉丝即从16万激增至45万,半小时内突破百万,至周四已突破千万。市场传言,周杰伦签约费高达九位数人民币,抖音官方则予以否认,称为谣言。 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及经纪人等亲友创立,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新零售与IP运营。2024年,公司总收入5.84亿元(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024万元,同比增长21%。总收入中,来自以“魔胴咖啡”为主的零售消费品收入约占45%,与IP、内容授权有关的收入约占5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