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5.HK
The Chinese drug developer put a rocket booster under its share price after enlisting a Japanese rival as a new equity partner and unveiling plans for a U.S. listing.

亚盛医药同时公布三大利好消息,不仅与日本老牌药企武田制药达成授权合作意向,引入其成为第二大股东,还计划冲击美股二次上市

重点:

  • 武田制药的普纳替尼与亚盛的奥雷巴替尼属于竞争品,后者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表现更优
  • 亚盛此前面临现金流危机,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只够烧一年

 

莫莉

作为第一批通过港交所“上市规则”18A章在港股上市的创新医药企业,亚盛医药集团(6855.HK)由于商业化回报表现平平,在资本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不过,公司近期与日本的老牌医药企业武田制药(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的重磅合作,让亚盛医药重新成为焦点。

6月14日,亚盛公布与武田达成两项协议。首先,亚盛旗下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奥雷巴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及俄罗斯之外的全球许可相关的独家选择权,将授予武田,为此武田付出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一旦武田行使选择权并经过监管部门批准,亚盛将获得最高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按销售金额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

其次,武田将以7,500万美元认购亚盛新发行的约2,430.7万股,相当于公司7.73%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武田的出价比认购日期前连续2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约25%,可见其相当有诚意。亚盛表示,这笔资金中90%将用于支持奥雷巴替尼以及另一款核心产品APG-2575的开发。

同日,亚盛还公布,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密提交了一份F-1表格登记声明草案,为赴美二次上市做准备。这三大利好消息同时宣布,意味着奥雷巴替尼获得了优秀的海外市场拓展机会,大笔资金注入缓解了此前的现金流危机,登陆美股市场的计划也让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值得期待。资本市场闻风而动,亚盛医药的股价在6月14日已经提前上涨11.8%,随后的交易日继续上涨17.14%,创下一年以来的高点29.8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的对外授权(License-out)协议不同的是,此次亚盛与武田签订的是独家选择权协议,即武田获得的是优先选择奥雷巴替尼海外权益的机会。这是因为武田旗下的普纳替尼与奥雷巴替尼都是第三代的BCR-ABL抑制剂,二者属于竞争品,武田若直接对竞品发起授权引进,可能遭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审查,而通过独家选择权协议的方式,政策风险较小。

双赢交易

事实上,武田的普纳替尼作为全球首款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早在2012年12月就已获批在美国上市,但是由于心血管毒性问题,被FDA要求加上副作用警告才能销售,因此市场认可度不高,一直无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再加上普纳替尼的专利即将在2026至2027年到期,引入同类新品奥雷巴替尼不仅可以延用现有的销售团队和资源,也能维持武田在白血病领域的市场份额。

此次被武田重金引入的奥雷巴替尼于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部分白血病成年患者,可以解决同类抑制剂一二代药物的耐药问题。临床数据显示,在部分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身上,奥雷巴替尼具有同类最佳(Best in class)潜力。该药物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推广是由亚盛与信达生物(1801.HK)共同完成,在2023年初大幅降价进入国家医保后,年度销售额仍不足2亿元。

2024年2月,奥雷巴替尼获得FDA许可在美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该品种此前已经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凭借武田在白血病领域深耕的经验以及入股后的资金注入,相信亚盛的海外临床试验进展将更加顺利。一旦全球临床研发有显著进展,亚盛登陆美股的胜算也将更大,对于此时入股的武田来说,在美股上市后带来的溢价,也会让这笔交易变得更加划算。

在时来运转之前,亚盛曾经历过一段备受投资者质疑的岁月。三个月前,2023年年报出炉,营业收入仅2.22亿元,其中下半年销售明显下滑。截至2023年末,亚盛的现金只剩下10.38亿元,而2023年的净亏损高达9.26亿元。这意味着,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恐怕只够烧一年。如今,这项堪称“双赢”的合作达成后,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大增 ,公司亦得以补充急需的资金。

亚盛作为专注血液肿瘤研发的医药企业,有不少优秀候选管线值得关注。目前,经历接连数日大涨后,市销率已上升至32.7倍,其合作方信达生物的市销率仅9倍,显示前者已获得较大溢价。不过,奥雷巴替尼的海外临床试验仍需大笔资金投入,武田的独家选择权合作以及美股上市亦有一定变数,投资者仍需持续关注公司未来进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收入年增12% 网易第三季多赚近三成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亿元($13亿美元),增速较第二季增长9.4%放缓,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亿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亿元,续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当中在线游戏收入占分部总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亿元,按年增加3.56%;网易云音乐收入跌1.8%至19.64亿元。创新及其他业务收入跌近19%。 网易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未来将聚焦和持续投入现有取得成功的游戏项目,未来新作采精品化策略,避免资源分散于信心不足的新项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AI在游戏创新、开发及营运中的应用。 业绩公布后,网易美股周四收升0.40%,报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金价上升销售策略奏效 六福预告中期多赚5成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发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约20%至30%;盈利则大增40%至50%。 根据公司去年中期业绩,收入54.5亿港元,赚4.17亿港元;按此计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亿至70.9亿港元,盈利约5.8亿港元至6.75亿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及销售策略成功,带动定价首饰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价上涨、定价首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以及营运杠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报2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升7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债务压力挥之不去 希教国际持续卖校求生

民办高教寒冬持续,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再度出售资产求生 重点: 最新一宗交易虽仅作价1,000万元,但涉及每年1.2亿元贷款回收承诺 3.5 亿美元零息可转债已完成重组并全数赎回,外币债务风险正式解除    李世达 在中国民办高教投资热潮退却的当下,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资产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万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诺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买方更要负责为倍诺思教育偿还希教的3.8亿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义的并非交易对价,而是买方承诺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偿还1.2亿元本金与8%利息的股东贷款,等于替公司在未来几年锁定可预期的现金流,协助缓解持续紧绌的财务压力。 事实上,希教近两年来已多次出售资产,市场估算累计变现超过23亿元,涵盖江西、甘肃、云南、上海、苏州等多个教育项目,构成一条渐次收缩的资产处置路线。过往公告中,公司措辞高度一致:“聚焦优质核心资产”“改善资产负债表”“提升股东回报”。 若说过去的民办高教是以扩张换增长,如今希教则是以缩表换生存。 零息可转债拆弹 希教的财务压力说来话长,但最受关注的是2021年发行的3.5亿美元零息可转债。该债务曾于去年3月遭债权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同年8月撤回,重组谈判即告展开。 今年6月,公司与持有逾56%本金的债权人小组达成原则协议,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将以610美元提前赎回,并于7月获95.94%未偿本金持有人支持通过,使方案具备约束力。重组已于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随后公司于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偿债券的赎回,意味其外币债务风险基本解除。 然而,拆弹成功并不代表财务压力从此消失。根据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报告,公司净流动负债达56.27亿元,其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11.3亿元,而手头现金仅约16.16亿元。 所幸在财务报表的另一端颇为亮眼。期内收入为21.17亿元,按年增长3.6%;股东应占溢利达3.07亿元,大增28.5%,经营现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净流出转正至2.71亿元,公司运营层面似已重回正轨。 至此,化债仍是最重要议题,资产处置成为去杠杆进程中的核心组件。对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诺思,公告明言校舍规模与场地难以满足未来教学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额外投入改造资本。从财务角度而言,这是一场在增长与现金流之间的取舍,而在债务仍需时间化解的阶段,公司显然选择后者。 持续出售边际资产 今年以来,希教密集处置多项教育资产,从甘肃白银、江西南昌与樟树,到陕西西安及广西桂林的项目,市场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现金回收与债务转移规模或超8亿元。 从已披露公告可见,被剥离的项目普遍具备明显共通点,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连续亏损或资产净值为负,且校舍改造与办学条件提升需要持续资本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等。 此外,多数项目位于生源增速放缓、民办本科竞争激烈的二三线地区,招生提升空间有限,难以为集团带来稳定现金流。出售此类边际资产成为公司降杠杆与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策略,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具规模与学科优势的核心办学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后首个交易日,希教股价下挫7.83%,收报0.2港元,今年以来仍录约37%升幅,跑赢大市。市场的定价逻辑亦相对清晰:在零息可转债拆弹后,公司不再面临外币债务违约风险,但能否持续推动资产处置回款,并有效用于补强资本结构,将决定估值能否修复。 希教目前追踪市盈率约3.6倍,仍低于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这种折让反映市场对杠杆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但若未来几次处置交易能顺利收回贷款及对价,尤其在流动性偏紧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负债结构,估值曲线仍可能出现修复空间。 对希教而言,出售资产只是漫长去杠杆的中场。在人口负增长、生源分流与监管审慎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民办高教再难以依靠复制校区达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学科壁垒、区位优势与稳定现金回收能力的资产,是获得市场定价主导权的关键。希教目前估值仍处低位,具一定情绪修复可能,但相信会是一场耐力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通快递第三季净利增长5% 下调全年业务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录得收入118.65亿元(16.66亿美元),按年升11.1%,净利润25.24亿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345.88亿元,按年升10.29%。净利润64.55亿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递包裹量为95.7亿件,按年增长9.8%。期内包裹量增长及包裹单价增长1.7%,带动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增长11.6%。受惠于电子商务退货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销机构产生的直客业务收入增长141.2%。同期毛利率则按年跌6.3个百分点至24.9%。 此外,公司下调了年度指引,将全年包裹量预计由原本的388亿至401亿件,下调至介于382亿至387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2.3%至13.8%。 中通快递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48.4港元,升0.6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