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体育用品商去年收入破纪录,更定下非常进取的销售目标

重点:

  • 特步国际主品牌销售表现优异,带动去年整体营业额突破100亿元,但新品牌的表现有待提升
  • 公司盈利能力低于两大行业龙头,估值也出现折让

刘明

专注跑鞋市场的中国体育用品商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368.HK),上周三交出公司去年9月宣布“第五个五年规划”以来的首张成绩单,收入首度突破百亿元。今年紧接而来的杭州亚运会,会否引领公司迎接另一个高峰?

最近两年,东亚区接连举办全球体育盛事,除了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及上月圆满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今年9月又轮到杭州成为亚运会的主办城市,燃起中国民众对运动的关注及热情。此外,新冠疫情也同时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带动运动热潮并刺激体育用品需求,对相关公司的业绩带来正面作用。

特步上周三中午公布2021年业绩,收入同比增长23%至100.1亿元,主要受惠于主品牌推出功能性及休闲产品、代理商销售订单强劲,以及电子商务收入增速加快。期内毛利率同比改善2.6个百分点至41.7%,推动净利润同比大增77%至9.1亿元。

公布业绩当日,其股价大涨22.5%,翌日再弹11.1%至11.12港元,除了因为业绩理想外,亦受惠于中国官方上周三宣布一系列支持金融发展的举措,刺激整体股市向上。不过,与去年7月的一年高位16.32港元比较,特步仍然调整了约32%。

特步公布业绩后,券商对公司前景普遍看好。中金的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特步业务快速增长和良好的费用控制,上调其2022年及2023年每股盈利预测5%及3%,至0.45港元及0.57港元,以去年每股盈利0.36港元计算,意味今年还有25%的上升空间,目标价14.62港元。

瑞信则认为特步去年的收入增长符合预期,而盈利表现则优于该行预测,主要因营运成本下降令毛利率上升。即使中国有城市因新冠奥米克戎病毒株疫情扩散而再度实施封城措施,但该行认为这些城市只占总销售额不足5%,影响有限。因此,该行维持特步的“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17.6港元,比目前股价水平有近六成溢价。

特步专注跑步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跑步生态圈。去年中国户外体育赛事逐渐恢复,举行了11项世界田径总会认证的赛事,包括2021世界田径精英“白金标”赛事──厦门马拉松。特步代表性跑鞋系列“160X”在厦门马拉松首次超越国际品牌,选手穿着率超过50%,在所有跑鞋品牌中排名第一。

新品牌仍然亏损

为满足中国年经新一代对生活素质及独特性的追求,特步近年致力提升品牌价值,并升级零售渠道,扩大电子商务业务。公司继与少林寺开始合作“特步X少林”系列,将传统文化及潮流结合外,去年亦推出以高端“中国潮流”定位的新厂牌“XDNA”,该系列的售价比普通产品高出30%至50%。受惠以上举措,特步去年主品牌收入创下88.4亿元销售纪录,同比上升24.5%;此外,电子商务战略转型也带来成果,去年该平台占主品牌收入超过三成。

集团亦积极孵化国际知名品牌,寻觅更多增长空间。特步于2019年取得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经营Saucony和Merrell品牌的授权,将业务拓展至专业运动;其后,公司收购了K-Swiss和Palladium,进军时尚运动市场。但要注意的是,上述四个新品牌仍在投资期阶段,去年相关收入仅上升9.4%至11.7亿元,而且仍录得亏损。特步管理层预期,这些新品牌在短期内仍然未能提供盈利贡献。

参考中国体育用品龙头安踏(2020.HK)在2009年收购FILA的中国业务后,经过重新塑造及多年培养,到了2014年才首次实现盈利。目前安踏来自FILA的收入已超越主品牌,并且保持强劲增长,去年上半年FILA收入同比大升五成,营业利润激增近八成。特步的新品牌仍有待发展,但其潜力获基金青睐,例如高瓴资本集团去年购入5亿港元(4.1亿元)特步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每股10.244港元,比目前的股价还低;同时,高瓴也斥资6,500万美元(4.7亿元),认购拥有K-Swiss和Palladium品牌的全资附属公司零息可换股债券,反映对这些品牌的前景投以信心一票。

中国政府去年8月提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当中的措施包括加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促进体育赛事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等,以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为配合商机,特步去年9月发布了全新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目标2025年主品牌收入目标达200亿元,比去年的88.4亿元收入大增126%;四个新品牌的收入目标40亿元,为去年相关收入11.7亿元的2.4倍,可见集团非常进取,决意在未来数年维持高速增长。

估值方面,中国主要体育品牌安踏和李宁(2331.HK)的市盈率分别约30倍和34倍,特步最新市盈率约26倍,稍低于两大龙头,但并非无迹可寻。由于安踏与李宁的营业利润率分别有25.9%和22.8%,远高于特步的13.9%,而特步的41.7%毛利率也低于两大巨头约53%水平,可见特步的盈利能力与业内两大龙头仍有一段距离,正好说明其估值较落后的原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药明合联折让4%配股 筹27亿港元

为制药公司提供合同服务的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268.HK)周三公布两项集资安排,合共集资27.14亿港元(3.48亿美元)。 公司拟按每股58.85港元配售最多2,227.7万股新股,折让约4%,涉及净额约13亿港元,占扩大后股本约1.82%。此外,公司宣布与控股股东药明生物(2269.HK)订立认购协议,药明生物将以相同价格认购2,413.4万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约1.93%,涉及净额约14.14亿港元。完成上述交易后,药明生物持股比例将由49.81%升至50.78%。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约九成将用于扩大生物偶联药物服务能力及产能,包括新加坡新基地建设、无锡厂房扩建及潜在海外拓展,其余约一成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药明合联股价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64.65港元,升5.4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锋金融斥4,400万美元购万个以太币

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376.HK)周二公布,已于公开市场累计购入10,000枚以太币,涉及资金4,400万美元。是次购买的资金来自内部储备,购入的以太币会在财务报表中列为投资资产。 公司于今年7月时公告集团战略布局,包括Web3、现实世界资产(RWA)、数字货币、ESG零碳,以及人工智能。 云锋金融指出,购入以太币符合集团的战略布局,并可探索以太币在集团保险业务中潜在的应用模式,以及与Web3相适应的创新业务场景。此外,以太币作为储备,可优化资产结构,减少对传统货币的依赖。 公司于周三开盘升3%报3.78港元,但随即掉头下跌,今年以来股价升逾2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奥克斯上市首日收跌5.4%

奥克斯电器有限公司 (2580.HK)周二在香港首日挂牌,收市下跌5.4%,这家空调制造商集资近40亿港元。公司表示,以每股17.42港元的价格发售2.38亿股,约35%售予香港本地投资者,该股收市报16.48港元。 香港发售部分获556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7.3倍超额认购。 公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空调制造商之一,成立超过三十年,以廉价型号闻名。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7%至93.5亿元,期间利润增长23%至9.25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中国放松“限古令” 影视行业迎来转折点

中国电视剧行业迎来近20年罕见的政策松绑。据财新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8月18日召集各省市广电部门、平台与制作公司开会,宣布调整多项行业规管措施,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放宽古装剧播出数量限制,被外界视为“限古令”松动。 其他重要调整包括:取消单剧40集上限及季播剧必须间隔一年播出的限制;电视剧中插广告在被禁逾十年后重启试点;成片审查时限由现行50天压缩至30天,并推动审查权限下放至部分地方电视台。政策同时鼓励卫视“一剧多星”联播、加强超高清制作,以及举办微短剧专属剧场,提升内容多样性。 政策落地效应迅速反映在股市。8月18日A股开盘,影视传媒板块罕见集体上扬,百纳千成(300291.SZ)、华智数媒(300426.SZ)、华策影视(300133.SZ)等多只影视股封死涨停,资金明显看好政策带来的新增供给与盈利空间。 过去五年,中国电视剧发行量连降,电影票房2024年也同比下滑23%。与此同时,短剧与文旅内容迅速崛起。以字节跳动旗下“红果”为代表的短剧App,凭藉碎片化时长与情绪消费优势,快速扩张用户规模;相比之下,优酷、爱奇艺(IQ.US)、腾讯视频、芒果TV虽仍是长剧主要投资者,但长期亏损下收缩中腰部内容,只保留最顶级大剧。 业内普遍认为,本次松绑将释放积压古装剧,利好具备资金和创作能力的公司。但题材红线仍在,例如耽改剧依旧难过审。政策研究人士强调,最大的受益者是未来的上星大剧,解除集数限制后,高投入长剧更具开发空间,若平台亦放宽,则有利于中小体量创新作品崭露头角。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