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画交易平台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希望筹资上市协助扩大销售管道和网络

重点:

  • 泰丰文化全部收入均来自于画作代理所获得的佣金,近年毛利率高达接近七成
  • 该公司主要代理的当代国画因难以利用科技检测真伪,只能依靠鉴定专家的“眼力”分辨,或影响买家入市意愿

莫莉

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中国国画属于相当小众的领域,市场规模不足300亿元。受一系列艺术品仿冒事件影响,加上新冠疫情肆虐,导致实体拍卖难以为继,中国艺术品市场过去五年一直处于调整期,录得复合年下降率0.4%。在行业如此惨淡之际,国画交易平台泰丰文化控股有限公司却选择逆势而上,冲击港交所上市。

泰丰文化成立于2013年,业务集中在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主要业务是代理销售当代国画,作为画家或画作拥有者的代理人,通过举办实体画展、以及在线的自有艺术商城销售画作。完成销售后,公司负责收取买家付款并向其交付画作,再向卖家收取佣金以获得收入。从2020年至去年前9个月,其整体毛利率维持67.4%至69.7%的高水平,主要受惠于对卖家收取较高的佣金费率。

不过,泰丰文化业务单一,全部收入均来自于画作代理所获得的佣金。2020年、2021年与2022年前9个月,该公司促成的艺术品交易数量分别为12,711幅、17,887幅和14,172幅,总交易额分别为8.37亿元、14.74亿元和15.01亿元,平均每幅作品成交价大约为10万元。由于代理销售的艺术品增加,其收入和利润也随之稳步上涨,期内分别实现1.38亿元、1.94亿元和2.01亿元营收,利润分别为3,186万元、6,760万元和6,667万元。

虽然业务规模不大,但泰丰文化在资本市场早有部署。2017年3月,该公司曾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俗称的“北京新三板”挂牌。由于股份交易欠活跃,2020年1月,公司申请从新三板除牌,并在同年6月向港交所递表,但在招股书失效后,却未有实时补交招股文件,直到今年2月初才再度申请上市

伪冒品成挑战

根据招股书援引的报告,2021年,泰丰文化在中国所有艺术品平台的当代国画交易额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6%。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国画是指1949年后创作的画作,并不包括价值更为高昂的古董名画。2021年艺术品平台上的当代国画交易额为92亿元,在国画总体市场规模的占比为38.2%。该报告认为,随着国画买家偏好变化,以及新一代艺术家日益受欢迎,当代国画的市场规模将实现不俗增长,预计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9%。

在国画市场中,上游市场为国画创作者及画家的销售代理人,中游市场为画廊、拍卖行、在线平台以及艺术展等艺术品平台,以收取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下游市场参与者为个人买家和机构买家。不过,中国的大部分的国画交易均为满足投资及收藏用途,消费需求不高。

此外,中国国画市场相对分散,在2021年国画交易总额中,排名前十的艺术品平台一共占据35.2%市场份额,泰丰文化是当中仅有的一间艺术品交易平台,其余行业参与者均为拍卖行。

值得留意的是,艺术品的鉴定、验证及估价对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平价格至关重要。然而,中国艺术品平台行业缺乏完整的鉴定及验证系统,也缺乏规范的市场机制及技术,以对艺术品的交易进行溯源,因此有不少伪冒品在市场上流通。

股权高度集中

2018年1月,中国贵州遵义警方破获一宗特大制作及贩卖假冒名家书画作品案,这些犯罪团伙通过临摹作品、伪造真品收藏证书,并通过字画商拍卖及出售等方式,在书画市场大肆牟利。他们伪造的齐白石、徐悲鸿、启功、郭沫若等名家的字画超过200幅,其中一幅造假作品在2013年拍卖中,竟拍出5,000多万元的高价。古画古董尚能利用科技检测其制作年代,当代作品则只能依靠鉴定专家的“眼力”来下结论,防伪保真难度较大,或影响买家入市意愿。

泰丰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未有任何投资机构入股。招股文件显示,公司创始人、主席兼执行董事胡婷是控股股东,她透过Tyfon International持股70.01%、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股8.56%,合计持股78.57%。此外,胡婷的女儿曹瑜通过Tyfon Management持股5.35%。换言之,公司超过80%的股权集中在同一家族成员手中。

截至去年9月末,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2亿元,比2020年末与2021年末的5,628万元及1.61亿元,呈稳步增长态势。即使不愁现金,公司仍争取上市,主要是希望利用募集的资金用于进一步扩大销售管道和网络、增强艺术相关技术的研发能力,以及作出战略投资及收购等。

泰丰文化的业务体量不大,但在小众赛道的经营相对稳健。中国拍卖行业龙头保利文化(3636.HK)受疫情冲击,去年上半年由盈转亏,当前的市销率仅有0.34倍。泰丰文化暂未公布招股详情,也未有公开融资信息,较难预估其市值,但考虑到其有限的业务前景,投资者或许难以给予较高溢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收入年增12% 网易第三季多赚近三成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亿元($13亿美元),增速较第二季增长9.4%放缓,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亿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亿元,续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当中在线游戏收入占分部总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亿元,按年增加3.56%;网易云音乐收入跌1.8%至19.64亿元。创新及其他业务收入跌近19%。 网易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未来将聚焦和持续投入现有取得成功的游戏项目,未来新作采精品化策略,避免资源分散于信心不足的新项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AI在游戏创新、开发及营运中的应用。 业绩公布后,网易美股周四收升0.40%,报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金价上升销售策略奏效 六福预告中期多赚5成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发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约20%至30%;盈利则大增40%至50%。 根据公司去年中期业绩,收入54.5亿港元,赚4.17亿港元;按此计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亿至70.9亿港元,盈利约5.8亿港元至6.75亿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及销售策略成功,带动定价首饰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价上涨、定价首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以及营运杠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报2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升7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债务压力挥之不去 希教国际持续卖校求生

民办高教寒冬持续,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再度出售资产求生 重点: 最新一宗交易虽仅作价1,000万元,但涉及每年1.2亿元贷款回收承诺 3.5 亿美元零息可转债已完成重组并全数赎回,外币债务风险正式解除    李世达 在中国民办高教投资热潮退却的当下,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资产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万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诺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买方更要负责为倍诺思教育偿还希教的3.8亿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义的并非交易对价,而是买方承诺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偿还1.2亿元本金与8%利息的股东贷款,等于替公司在未来几年锁定可预期的现金流,协助缓解持续紧绌的财务压力。 事实上,希教近两年来已多次出售资产,市场估算累计变现超过23亿元,涵盖江西、甘肃、云南、上海、苏州等多个教育项目,构成一条渐次收缩的资产处置路线。过往公告中,公司措辞高度一致:“聚焦优质核心资产”“改善资产负债表”“提升股东回报”。 若说过去的民办高教是以扩张换增长,如今希教则是以缩表换生存。 零息可转债拆弹 希教的财务压力说来话长,但最受关注的是2021年发行的3.5亿美元零息可转债。该债务曾于去年3月遭债权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同年8月撤回,重组谈判即告展开。 今年6月,公司与持有逾56%本金的债权人小组达成原则协议,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将以610美元提前赎回,并于7月获95.94%未偿本金持有人支持通过,使方案具备约束力。重组已于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随后公司于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偿债券的赎回,意味其外币债务风险基本解除。 然而,拆弹成功并不代表财务压力从此消失。根据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报告,公司净流动负债达56.27亿元,其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11.3亿元,而手头现金仅约16.16亿元。 所幸在财务报表的另一端颇为亮眼。期内收入为21.17亿元,按年增长3.6%;股东应占溢利达3.07亿元,大增28.5%,经营现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净流出转正至2.71亿元,公司运营层面似已重回正轨。 至此,化债仍是最重要议题,资产处置成为去杠杆进程中的核心组件。对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诺思,公告明言校舍规模与场地难以满足未来教学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额外投入改造资本。从财务角度而言,这是一场在增长与现金流之间的取舍,而在债务仍需时间化解的阶段,公司显然选择后者。 持续出售边际资产 今年以来,希教密集处置多项教育资产,从甘肃白银、江西南昌与樟树,到陕西西安及广西桂林的项目,市场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现金回收与债务转移规模或超8亿元。 从已披露公告可见,被剥离的项目普遍具备明显共通点,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连续亏损或资产净值为负,且校舍改造与办学条件提升需要持续资本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等。 此外,多数项目位于生源增速放缓、民办本科竞争激烈的二三线地区,招生提升空间有限,难以为集团带来稳定现金流。出售此类边际资产成为公司降杠杆与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策略,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具规模与学科优势的核心办学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后首个交易日,希教股价下挫7.83%,收报0.2港元,今年以来仍录约37%升幅,跑赢大市。市场的定价逻辑亦相对清晰:在零息可转债拆弹后,公司不再面临外币债务违约风险,但能否持续推动资产处置回款,并有效用于补强资本结构,将决定估值能否修复。 希教目前追踪市盈率约3.6倍,仍低于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这种折让反映市场对杠杆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但若未来几次处置交易能顺利收回贷款及对价,尤其在流动性偏紧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负债结构,估值曲线仍可能出现修复空间。 对希教而言,出售资产只是漫长去杠杆的中场。在人口负增长、生源分流与监管审慎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民办高教再难以依靠复制校区达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学科壁垒、区位优势与稳定现金回收能力的资产,是获得市场定价主导权的关键。希教目前估值仍处低位,具一定情绪修复可能,但相信会是一场耐力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通快递第三季净利增长5% 下调全年业务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录得收入118.65亿元(16.66亿美元),按年升11.1%,净利润25.24亿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345.88亿元,按年升10.29%。净利润64.55亿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递包裹量为95.7亿件,按年增长9.8%。期内包裹量增长及包裹单价增长1.7%,带动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增长11.6%。受惠于电子商务退货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销机构产生的直客业务收入增长141.2%。同期毛利率则按年跌6.3个百分点至24.9%。 此外,公司下调了年度指引,将全年包裹量预计由原本的388亿至401亿件,下调至介于382亿至387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2.3%至13.8%。 中通快递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48.4港元,升0.6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