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raft revs up its fundraising in autonomous driving race for cash

由于自动驾驶方案商普遍处于烧钱“阶段,轻舟智航与其他业者不断在资本市场冲刺,冀在市场争取更大的存活机会

重点:

  • 轻舟智航迄今已完成6轮融资,涉资估计逾10亿元
  • 市传梦腾智驾已经启动上市进程,拟筹资最多3亿美元,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两家公司亦获中证监批准境外上市

罗小芹

目前内地自动驾驶行业的内卷非常厉害,自动驾驶方案商不断陷入”项目愈多,盈利愈少“的恶性循环,而且为了前期推广新产品,不得不向电动车制造商让利,结果导致本身现金流更紧张,方案商更要加快圈钱的步伐。

作为后起的方案商,轻舟智航日前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有助加强公司竞争力。今次融资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和翠湖基金联合投资。资金会用于持续强化已量产交付的自动驾驶功能体验,也会用于加大AI大模型、端到端等前沿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轻舟智航由CEO于骞与三位志同道合者在2019年创立,四人均具有Google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工作背景。公司迄今已完成6轮融资,包括2020年的种子轮和同年10月的天使轮、翌年的A轮和A+轮,2022年的B轮,以至今次C轮融资,估计融资超过10亿元,投资方包括云锋基金、IDG资本、招商局创投、地平线、美团龙珠、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汇融基金、TCL及元生资本。

在自动驾驶方案的高端芯片抢单战上,基本上是高通与Nvidia的对叠。在2022年这届GTC上,Nvidia宣布与轻舟智航,小鹏汽车及极氪合作。轻舟智航亦宣布,通过NVIDIA DRIVE Orin的平台,在Robotaxi车队部署开发第四代量产车(L4)级自动驾驶方案。

轻舟智航称,其L4级自动驾驶方案DBQ V4,能够支持1至5个激光雷达、0至4个盲区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感知摄像头,可根据不同客户或主机厂需求,灵活选搭不同配置方案,在极致情况下,只需10%的成本,即可实现99%的L4级自动驾驶能力,量产成本低至1万元。

今年5月上旬,轻舟智航已为多家头部车企客户,提供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方案的量产交付上车已近40万部。公司给理想汽车交付了AD Pro方案,并在理想L6、L7、L8、L9等车型上,提供高速点到点的NOA和城市LCC(车道居中辅助)功能。

价格战影响毛利率

不过,于轻舟智航量产交付前一个月,电动车龙头企业Tesla在美国和中国市场相继宣布降价,Model Y、Model S各车型全线减价2,000美元(约1.4万元),理想很快于4月22日官宣,全线下调理想L7、L8、L9、MEGA价格,L系列的降价幅度介乎1.8至2万元。

随着电动车市场竞争渐趋激烈,降价经常被用作打击对手的手段,对自动驾驶方案商的毛利率自然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普遍还处于”烧钱“阶段,需要加快融资圈钱的步伐。有消息称,梦腾智驾于6月中已经启动上市进程,最早可于今年完成IPO上市,拟筹资2至3亿美元。在此之前,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两家自动驾驶公司亦已拿到了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并计划在纽约证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

自动驾驶方案商知行汽车科技(1274.HK)于2023年12月登陆港交所,集资净额5.86亿港元,其财务状况可以让外界了解自动驾驶方案商面对的困境。知行汽车于2023年的营收为12.2亿元,按年下跌8.3%,期内毛利1.21亿元,同比增长9.39%,毛利率亦提升1.6个百分点至9.94%,股东应占净亏损已大幅缩窄43%至1.95亿元,财务上有很大改善,但距离净利润录得正数仍有一段时间。

另一家市场份额更大的德赛西威,面对毛利率受压程度更为严重。数据显示,2023年德赛西威的整体业务毛利率为20.4%,其中,自动驾驶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5.3个百分点至16.2%,同期来自自动驾驶业务的营收则同比增长74.43%。德赛西威解释,新产品前期推广让利,以及产品量产后的售价降低,对公司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

一位自动驾驶圈的资深从业者说得好,目前国内签一个2至3千万开发费的项目已经很难了,更多的单子都在几百万上下浮动,在如此背景下,方案商唯有不断继续接新项目撑营收,如今轻舟智航成功完成C轮融资,下一个目标便是部署境外上市,储好弹药再战自动驾驶市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多点数智准备申请稳定币牌照

零售软件服务提供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四公告,公司正在筹备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并已通过公开市场HashKey Exchange购买比特币,其资金来源为本公司现有的现金储备。 公司称,已于今年2月与HashKey Group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公司将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帐户,双方将围绕数字资产交易、Web3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区块链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探索推出包括稳定币支付在内的技术服务,并推动稳定币在零售支付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消息公布后,周四多点数智股价一度升近九成,收市报11.14港元,涨23%,成交额达18亿港元(2.3亿美元)。公司去年底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首日挂牌暴跌54%至13.8港元,之后股价持续下滑,最低见4.78港元,目前股价虽有回升,仍较上市价下跌63%,市值由上市首日最高的270亿元,跌至目前约100亿港元。 多点数智主要为零售行业提供云基础数字零售SaaS平台服务,但其客户高度集中,近九成业务来自大股东张文中的物美集团系内公司。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淘宝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时零售平台“淘宝闪购”周三宣布,启动总额达500亿元(69.76亿美元)的补贴计划,为期12个月,将直接补贴消费者与商家,借此加速推动大消费平台建设与服务升级。 在商家端,淘宝闪购推出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与免佣减佣等措施,保障利润空间、促进订单成长;在消费者端,则透过大额红包、免单卡与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强化购物吸引力。 淘宝闪购自5月上线以来成长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订单已突破6,000万单,并带动全国店家订单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区餐饮商家营业额较前一季翻倍成长,零售与花类商家亦明显受惠,吸引大量新客。另外,中国整体即时零售市场日订单亦从1亿单增长至1.6亿单,显示竞争正持续升温。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报109.4元,美股则跌2.86%,报110.71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首开即崩盘 拨康视云午收劲跌30%

眼科医药公司拨康视云有限公司(2592.HK)周四在港首日挂牌,开市股价即跌6%报9.5元,之后股价持续下跌,中午收市报7.04元,跌30%。 公司发售6,058.2万股,每股定价10.1元,录得超额认购78倍,国际配售并不足额,集资净额5.22亿元。 拨康视云2022及2023年均未有收入,至2024年则录得收入1,000万美元,去年亏损9,913万美元,按年收窄2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BM notches up another mega deal

和铂医药获6.7亿美元BD大单 转型之路能否久长?

随着今年医药股的回暖,和铂医药上半年的股价上涨了350%,而同期恒生创新药指数仅仅上涨58%,股价涨幅远超行业水平 重点: 和铂医药在创新药业界有“BD之王”的称号,已经完成了17次BD出海交易 由于和铂医药没有商业化产品提供稳定收入来源,业绩容易出现波动    莫莉 从全链条重资产模式到以BD(Business Development)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轻资产商业模式,和铂医药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创新药企业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上周一,和铂医药控股有限公司(2142.HK)宣布与大塚制药株式会社(4578.T)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以最高6.7亿美元(48亿元)的交易总金额将其自主研发的BCMA×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HBM7020在大中华区之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出售给大塚制药。 根据协议条款,和铂医药在此次BD交易中将获得总计47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此外,在达成特定研发和商业里程碑后,和铂医药还有权获得高达6.23亿美元的额外付款,以及基于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交易对象HBM7020是一款针对BCMA(B细胞成熟抗原)与CD3(T细胞表面抗原)的双特异性抗体,可以有效激活T细胞并杀伤目标恶性B细胞。2023年8月,HBM7020获批在中国开展针对癌症的I期临床试验。全球首个被批准上市的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强生Teclistamab,被获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和铂医药在创新药业界有“BD之王”的称号,根据行业媒体医药魔方的统计,和铂医药已经完成了17次BD出海交易,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和铂医药就通过license-out、NewCo等方式完成了6笔交易。 除了与大塚制药的合作之外,和铂医药在3月21日与跨国医药巨头阿斯利康(AZN.US)签署​​总金额45.75亿美元​​的全球合作协议,阿斯利康将与和铂医药共同研发针对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多特异性抗体,并获得两个临床前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及未来提名开发更多靶点的权利,为此阿斯利康向和铂医药支付​​1.75亿美元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额外新增项目的选择权行使费,以及最高达44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外加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这是和铂医药与老朋友阿斯利康的第三次合作了,早在2022年,和铂医药以3.5亿美元曾授权给阿斯利康一款CLDN18.2xCD3双抗。2024年,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的一项临床前单抗项目以超6亿美元授权给阿斯利康。这一次的携手合作,双方的关系更加深入,阿斯利康不仅以真金白银引进了项目,更是以1.05亿美元认购了和铂医药9.15%的新发行股份,双方还将在北京共建一个创新中心。 跨国企业的认可,也让资本市场对和铂医药尤为偏爱。与大塚制药的合作消息公布当日,和铂医药的股价大涨了12.32%。随着今年医药股的回暖,和铂医药上半年的股价上涨了350%,而同期恒生创新药指数仅仅上涨58%,股价涨幅远超行业水平。 去年业绩规模收缩 和铂医药的股价暴涨,与其股价曾长期处于低位有关。在生物医药低谷期,和铂医药一度砍管线、卖工厂,以求实现“断腕重生”。2022年下半年,由于和铂医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又难以融资获得现金支持,公司只能将核心产品巴托利单抗转让给石药集团子公司,亦结束了一款重要产品的III期临床试验,还将位于苏州的产业化基地转让给了药明生物( 2269.HK )子公司药明海德,带来6,193万元亏损。​​ 和铂医药也在2022 年底成立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将利用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及新一代自主研发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平台提供CRO业务,另一个子品牌和铂医疗则将持续推进内部管线的全球临床开发进程。这种双轮驱动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让和铂医药可以将资源集中于管线的开发。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劲松曾多次在媒体访问中,将和铂医药与通过技术平台驱动和BD合作实现商业化的再生元(REGN.US)进行类比:“我们希望通过与阿斯利康可能长达十年的深度合作,将我们的整个运营体系搭建在一个稳固且强大的平台之上,实现商业回报的稳步增长,进而加速转变成像再生元这样的世界级卓越企业。” 2024年,和铂医药尽管实现了连续两年盈利,但是期内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了57%至3,810万美元,净利润为278万美元,更是同比锐减88%。由于和铂医药没有商业化产品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单纯依靠BD模式,业绩容易出现波动。和铂医药当前的市盈率已经高达325倍,甚至远超过再生元的市盈率13倍。尽管和铂医药与医药巨头的绑定让其业绩短期内的预期向好,但是长期发展仍取决于技术平台的创新力与对外授权项目的研发进展,投资者需注意其商业化缺位的潜在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