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HK

通过将重心转向留学和非学科类辅导,这家领先的教育服务提供商在最新财报季恢复盈利

重点:

  • 新东方教育最新财报季恢复盈利,收入下滑势头持续改善
  • 中国禁止K-12核心课程辅导后,该公司的最新业务组合包括非学科类培训和留学服务

阳歌

虽然早先凭借直播电商的创新性尝试引发关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EDU.US; 9901.HK)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该公司的未来仍然完全寄托于核心的教育领域。该公司在截至8月的最新季恢复盈利,让投资者兴奋不已,许多新服务都录得稳健增长,显示出在一年的动荡之后,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

“公司已经进入翻开新篇章的阶段,将以更大的灵活性和强劲现金流探索新机会。我们对所有剩余关键业务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以及新举措的增长和前景充满信心,”首席财务官杨志辉在公司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说。他还表示,该公司预计将在截至明年5月的整个财年实现盈利。

投资者对其最新财报表示赞赏,周三在纽约股市,新东方的股价上涨28%。周四早盘,该公司在香港的股票也上涨了23%。新东方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新东方在线(1797.HK)负责其最新的电子商务行动,周四早盘也上涨了15%。

新东方是为数不多在2022年出现股价上涨的在美上市中概股之一,今年迄今上涨了约45%。但在此之前,该公司去年股价一蹶不振,中国民营教育领域的其他公司也大多如此。即使在今年的上涨之后,新东方的股价仍然仅为2021年2月峰值水平的六分之一左右。

过去一年对于中国曾经充满活力的民营教辅公司来说相当残酷。大约一年前,为了缓解学生压力,中国正式禁止了此类服务,导致新东方及其同行的收入急剧下降。

在新的限制措施生效一年多之后,随着情况改善,我们可以期待新东方这样的公司收入下滑将收窄。该公司称,预计截至11月的当前财季收入为6.01亿至6.19亿美元(43.3亿至44.6亿元),同比下降约7%。与刚刚报告的截止8月的季度,以及之前的季度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善,那两个季度分别下降了43%和57%。

那么,这是否标志着该公司开启了新纪元?投资者似乎是这么认为的,至少从当前的估值来看是这样。新东方的远期市盈率高达70倍,不过随着利润的改善,这个数字很快会迅速回落。从市销率来看,目前的表现较为平庸,为1.1倍。但如今,对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高于1的指标都算不错,而且这个数字仍然超过了竞争对手好未来(TAL.US)和高途(GOTU.US),它们的市销率分别为0.7倍和0.4倍。

新的业务组合

了解了这些大背景信息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更深入地探讨新东方的最新业绩,首先来看看它在教培行业大清洗后的新业务组合情况。

该公司收入中最大的一块仍然来自针对K-12学生的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占到40%左右,包括考试准备课程、非学科类辅导和游学。

另外两大贡献来自网络,其最大的贡献似乎是我们之前写过的电商计划,主要是教师通过直播向消费者兜售农产品;为考虑留学的学生提供的相关服务,包括留学考试备考和海外留学咨询。这两个领域对总营收的贡献都在20%到30%之间。

就整体而言,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为7.45亿美元,我们之前已经指出了,这一数字同比下降了43%。收入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去年才推出的新业务,以非学科类辅导为首,目前在60多个城市有29.7万名学员。

在过去一年的转型过程中,该公司提到了一些非教育类的举措,涵盖从电子商务到微芯片等多个领域。但除了提到名为“东方甄选”的电子商务计划外,该公司没有提供任何其他举措的最新消息,这表明它们可能尚未做出任何有意义的收入贡献。

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的运营成本下降48%至6.67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针对K-12课外辅导禁令而导致的大规模关校、裁员所致。新东方表示,它目前在国内只有706所学校和学习中心,不到一年前1,556所的一半。

在现金流方面,它看起来也相当健康,从上一季度的2,930万美元和再上一個季度的负数,上升到最近一个季度的1.85亿美元。结果,该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从三个月前的42亿美元,小幅上升至8月底的43亿美元。

在前两个季度陷入亏损后,新东方也恢复了盈利。它公布的净利润为6,600万美元,同比增长9%,但其非GAAP利润(包括基于股票的薪酬等项目)下降25%,至8,400万美元。

花旗集团、瑞银和美银证券的分析师在该公司最新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进行了提问,表明投资界尚未放弃新东方。归根结底,由于中国文化对自我提升的高度重视,教育在中国永远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新东方及其同行要做到的就是找到办法,提供满足这一点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避开中国监管机构的不可预测之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盈利创纪录激增 老虎证券股价大涨

网上券商老虎证券(TIGR.US)周二公布最新财报,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去年第四季公司录得净利润3,050万美元,刷新历史记录,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10万美元;全年净利润达到7,050万美元,同比增长65%,亦创历史新高。 公司在收入方面亦创历史新高,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1.24亿美元,同比增长77.3%,全年收入3.92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去年四季度,老虎证券全球开户客户新增8.1万,同比增长70.1%,全球开户数达244.9万。季内入金客户新增5.9万,同比增长51.4%;2024年全年,公司新增入金客户18.7万,年度入金目标超额完成。截至2024年底,入金客户总数达到109.2万,同比增长20.7%。 强劲业绩带动下,老虎证券周二股价大涨21.58%,收报9.69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ydrogen truck from Scage

司凯奇受惠国策 借SPAC上市获中证监开绿灯

上周,这家绿色能源卡车制造商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的计划,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重点: 在3月底的股东投票后,司凯奇有望在下月完成拖延已久的纳斯达克SPAC上市 由于轻资产商业模式、强大的政府关系,以及中国对绿色能源的支持,这家氢动力卡车制造商看起来有望蓬勃发展    阳歌 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正值中国大力推广氢能源车辆,司凯奇国际有限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当具吸引力的增长故事。它计划透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只是一步之遥。 上周,公司的上市计划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正式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备案,这相当于取得了监管当局的许可。此前,因尚未获证监会批准,计划与司凯奇合并的SPAC Finnovation Acquisition Corp. (FNVT.US)多次推迟投票,两家公司早在2023年8月就宣布合并意向。 根据Finnovation上周发布的最新公告,对该计划进行股东投票的会议,定于3月27日举行,此前定于1月30日和3月17日举行的投票都被推迟。此笔交易完成的最后期限是5月8日,但之前已延长一次,​​如有必要很可能会再次延期。 根据Finnovation去年12月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的一份文件,如果交易最终完成,司凯奇将继承一家信托账户中约有1.75亿美元的公司,并可能引入新投资者,它们或将提供最高可达1,500万美元的资金。 对于司凯奇来说,这笔资金相当可观,相当于其最近一个财年销售额的很多倍。该公司寻求的估值也相当高,因此,如果上市最终完成,其股价可能会立即承压,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司凯奇,上市完成后将更名为Scage Future,由於中国越来越青睐氢动力车辆,所以公司看起来特别有优势。如果成功上市,司凯奇将成为去年以来,在行业内的第三家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另外两家上市的公司,分别是重型卡车氢电池系统制造商重塑能源(2570.HK),以及氢能运输和储存设备制造商国富氢能(2582.HK),两家公司均于去年底在香港上市。重塑能源的股价较IPO价格上涨约80%,而国富氢能的股价则上涨了一倍多,表明投资者对这些公司兴奋十足。 这种热情可能部分归因于过去两年,电动汽车(EV)在中国的大量普及,表明在北京的支持下,新的绿色技术确实可在市场蓬勃发展。中国推出多项发展氢动力汽车的计划,有国家层面也有地方层面,包括2020年启动的一项试点计划,旨在于五个城市以推广该技术。 收入差但关系强大 了解了这些背景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仔细研究司凯奇的情况,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收入也不高,但似乎也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公司几年前才成立,业务是设计和销售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卡车。 其最大的资产之一是与联合重卡的合作,后者似乎是其氢动力卡车真正的生产商。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我们说“似乎是”,因该公司尚未提交任何正式的招股说明书,而Finnovate提交的文件提供的信息有限。联合重卡是中国货车运输领域的巨头,是大型国有物流公司中集集团及中国主要的本土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奇瑞汽车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 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国有合作伙伴,意味着司凯奇将能够获得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量资源,以从事生产与销售,并可作为一家主要专注于产品开发的轻资产公司来运营。 公司的网站展示了多种车型,但最早的车型之一是银河Ⅱ卡车,2022年推出,该公司称其为“中国最早续航2,000公里的新能源混合动力重型卡车之一”。根据去年12月份的那份文件,截至去年9月,公司已获得105辆新能源卡车的订单。 尽管订单量很大,但公司的实际收入规模依然很小。截至去年6月的12个月里,公司录得收入610万美元,是距今最近的数据。大约是其2023财年210万美元收入的兩倍。公司截至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的财年均录得约600万美元的净亏损。 对该公司追求的高估值来说,这样的收入看上去相对较低。根据去年12月的上市文件,创始人高超希望寻求10亿美元的估值,不过Finnovate建议的估值要低一些,在8亿美元左右。按这两个金额计算,司凯奇的市销率(P/S)都超过130倍,这比重塑能源和国富氢能的25倍高出不少。 虽然我们或许可以预期司凯奇的收入会快速增长,但即使当前财年收入增长两倍,估值8亿美元,其市销率仍将高达45倍左右,几乎是重塑能源和国富氢能的一倍。总而言之,由于中国推广氢能,而该公司拥有强大的政府关系和轻资产商业模式,它看上去确实有望实现强劲增长。但打算投资该公司的人可能都应多等几个月,看看司凯奇最终完成SPAC上市后股价会稳定在什么水平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ouhui pushes for protective IPO as risk factors multiply

政策逆风佣金缩水 手回科技背水一战

面对去中介化、佣金率下降等不利因素,网络中介保险平台手回科技IPO有着非成功不可的压力 重点: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至13.9亿元,主要因为寿险收入下滑 以2023年长期人身险总保费计,公司市场份额为7.3%,排名全国第二   李世达 中国保险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如今正进入结构性调整与数字化转型的阶段。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出现,促使保险公司探索不同的方法来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直接与保险客户联系。在此趋势下,内地网络保险中介平台手回集团有限公司,近日第三度向港交所递表,期盼透过上市融资扩大市场份额,在这一波浪潮中全身而退。 根据申请文件,2015年成立的手回科技,曾于2024年1月12日及同年7月30日两度递表,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华泰国际。而此次第三度递表距离上一份申请文件失效仅一个月。 手回科技是中国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主要通过三个平台促分销人身险产品,一是于“小雨伞”平台进行在线直接分销,保险客户可通过平台直接购买保险;二是于“咔嚓保”平台通过保险代理人进行分销;第三则是于“牛保100”平台,在业务合作伙伴的协助下进行分销,所谓合作伙伴包括媒体、自媒体、持牌经纪等分销推广。公司透过“牛保100”平台获取的收入,占保险交易服务总收入的62.8%;而“小雨伞”和“咔嚓保”分别占21.3%和15.9%。 而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通常根据保单保费的百分比计算。申请文件显示,手回科技与超过110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国超过70%的人身险公司。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3年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计,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在线保险中介机构,市场份额为7.3%。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机构市场份额高达45.5%,相差了38.2个百分点。 佣金率下降 财务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手回科技收入分别为15.5亿元、8.1亿元、16.3亿元;分别为亏损2亿元、盈利1.3亿元及亏损3.6亿元。至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3%至13.9亿元,亏损则收窄至1.4亿元。 公司的亏损主要来自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2023年及2024年分别录得5.8亿元和3.5亿元的亏损。2024年,扣掉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后的经调整利润为2.4亿元,较2023年下滑4.34%,主要因寿险业务收入按年下滑52%至4.7亿元。 公司称,寿险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整体经济放缓导致的需求减少,以及保险公司因应去年利率下降而下调长期寿险产品的预期回报率,另外,因应国家最新政策导致的佣金率下降,也是因素之一。 新规范要求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保险渠道的佣金,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佣金率。保险公司因此同步下调保险中介机构的佣金率,这导致手回科技长期寿险产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除此之外,公司收入依赖少数客户也是一大隐忧。根据申请文件,公司有70%的收入来自五大客户,任何一家主要客户的流失,都将对公司业务带来显著影响,而在政策逆风之下,中介公司的话语权进一步被削弱。 保险去中介化 不过,最大的危机仍在于保险公司的“去中介化”。手回科技在申请文件中坦言,金融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出现,促使保险公司持续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并直接与保险客户联系,已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保险公司建立自己的在线平台,直接向保险客户销售互联网保险产品。在此情况下,手回科技企盼上市融资扩大销售网络,以提升市场份额,助公司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不过,急于上市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与股东的对赌协议。根据相关协议,部分股东的撤资权在手回科技首次提交上市申请时被暂停,这一状态将维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请后的18个月内,目前距离这个期限剩下约半年时间。公司主要股东包括红杉雨澄、极地信天等。成立以来,公司已完成五轮融资,估值约为12亿元。 总体而言,手回集团面临的问题不小,特别是市场环境与政策可能都为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持续下行的佣金费率可能让公司业绩雪上加霜,即使成功上市,前路也不好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舒宝国际招股集资1.5亿港元

卫生用品生产商舒宝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569.HK)于周三招股,公司发行2.5亿股,每股招股价介乎0.5港元至0.6港元,集资最多1.5亿港元,本月24日截止认购,27日挂牌,Sunny Fortune为独家保荐人。 舒宝国际主打品牌是婴童护理品“婴舒宝”,公司最大市场在俄罗斯,2024年首三季收入5.2亿元,按年升5.6%。当中来自俄罗斯的占比为39.6%,股东应占溢利为4,046万元,同比下跌26.3%。 集资所得超过五成,将用于购买婴童和女性护品的生产机器,17%用于提升品牌与推广营销,近18%用作仓库升级及投资IT基础设施。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