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NCY.US
Luckin is a coffee store chain

去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中寻找新出路,瑞幸咖啡则巩固了自己作为中国领先咖啡连锁店的地位

重点:

  • 瑞幸咖啡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取得三位数的强劲增长,消息带动其股价上涨8%
  • 随着消费者抛弃价格高昂的咖啡,转而选择廉价咖啡,实力遭削减的星巴克,正为其价值10亿美元的中国业务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谭英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在2月20日发布了最新季度业绩,比它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对手星巴克(SBUX.US)发布最新财报的1月28日晚了几周,这可能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这两份财报截然不同,瑞幸咖啡巩固了它在过热的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而星巴克仍处于混乱状态。

在经历了持续的价格战后,瑞幸咖啡及其同行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但第四季度该公司的业绩可谓十分理想。该季度,瑞幸咖啡营收同比增长36.1%至96亿元(13亿美元),营业利润飙升368%至9.95亿元,净利润增长184%至8.41亿元。

季度内瑞幸咖啡自营店同店销售额继续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从上一季度的-13.1%降至-3.4%。另一利好消息是,首席财务官安静指该指标在12月转为正值,结束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

投资者对这份财报感到满意,在财报发布当天将瑞幸咖啡的股价推高了8%,不过在接下来的四个交易日,它又回吐了所有涨幅。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残酷的市场份额争夺战,瑞幸咖啡和其主要的低成本竞争对手库迪咖啡在过去两年里你来我往,相继大幅降价,两家公司的优质咖啡售价仅为9.9元一杯。这些价格战的最大受害者是星巴克,后者基本上还在坚持自己高得多的价格。

星巴克报告称,去年最后三个月,在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中国的收入同比仅增长1%,至7.44亿美元。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下降6%,扭转了上年同期增长10%的局面,而平均单价下降4%,较上年同期下降9%有所改善。星巴克还表示,由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谨慎,选择了瑞幸和库迪等价格较低的咖啡品牌,公司季度内交易量下降了2%,与上年同期21%的涨幅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困难重重,星巴克并没有完全放弃中国市场,而是继续开店。截至去年底,国内门店数量为7,685家,同比增长10%,不过似乎落后于到2025年门店量达9,000家的目标。相比之下,截至去年底,瑞幸咖啡门店数量为22,340家,同比增长37.5%,这有助解释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收入几乎持平的原因。

在中国业务摇摇欲坠之际,星巴克并没有闲着。长期以来的中国区负责人于1月离职,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证实,他正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来帮助扭转业务局面。据称对这个估值约为10亿美元的业务表现出兴趣的公司包括美团(3690.HK)、华润集团以及私募股权公司太盟投资集团KKR方源资本

咖啡之恋

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开启了其与中国这个饮茶国度的咖啡之恋。到2024年底,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占到全球门店总数近五分之一,因为中国的千禧一代对这些门店趋之若鹜,既是为了星巴克的咖啡,也是因为它高级的都市形象。

但中国经济放缓改变了一切,促使消费者转向价位更低的选择。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正是迎合了这类消费者的需求,两家公司最近都表示不打算停止9.9元的咖啡大战。

尽管竞争激烈,但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盯着一个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根据Statista的数据,尽管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三倍多,但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的估值为160亿美元,仅为美国9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虽然瑞幸咖啡以闪电般的速度迅猛增长,但因惊天财务丑闻而蒙羞的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创办的库迪咖啡,发展速度更快。库迪咖啡表示,目标是到2025年底门店数量达到5万家,此目标部分通过在便利店和餐饮场所嵌入咖啡商亭来实现。

库迪咖啡首席战略官李颖波在去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公司已为该计划招募了50家零售合作伙伴,包括连锁便利店美宜佳、快餐运营商华莱士和经济型酒店运营商首旅如家,总共有可能新增10万家门店。

该公司距离实现5万家门店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去年10月,库迪表示全球门店数量已达1万家,其中95%位于中国​​。但该公司实现这一里程碑时,距离在福州开出首店仅过去两年。

瑞幸咖啡的战略包括投资供应链和生产设施以扩大业务,它目前约三分之二为自营店,三分之一是加盟店。去年11月,瑞幸与巴西贸易投资促进局,签署一项价值13.8亿美元的协议,后者将在五年内供应24万吨咖啡豆,这是对冲咖啡价格上涨的重要举措。去年4月,瑞幸还在苏州启动了一个占地5万多平方米的烘焙基地,五个月后又在青岛开建一个投资30亿元的烘焙和供应链中心。

瑞幸还宣布了国际扩张计划,首先从新加坡开始,目前在那里拥有51家门店。截至去年底,瑞幸咖啡在马来西亚还有两家门店,并且据报道它正在瞄准美国市场,这将是进军星巴克主场的大胆举动。

尽管瑞幸咖啡在中国咖啡市场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但与星巴克相比,其估值仍然显得不温不火。目前,瑞幸咖啡的市盈率为24倍,估值84亿美元,与星巴克1,300亿美元的市值和37倍的市盈率相去甚远。库迪咖啡仍是一家私营公司,由于策略激进并且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几乎可以肯定还在亏损。

数十家分析机构关注星巴克,它是全球消费经济的风向标,而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中只有四家关注瑞幸咖啡,后者在2020年爆出会计丑闻后从美国退市,目前在场外交易。但这些分析机构都大举押注该公司,在三家给予瑞幸咖啡评级的分析机构中,两家给出了“买入”评级,而另一家则给出了“强力买入”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iducation provides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入下滑亏损扩大 嗨学网光环何在?

为追寻难盈利之路,中国第四大线上职业教育机构嗨学网,冀借人工智能(AI),为业务注入成长动力 重点: 嗨学网已在香港申请上市,但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恐削弱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作为中国建筑行业技能培训的龙头企业之一,亦面对一定负面因素    谭英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借上周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请,让投资者了解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市场潜力。然而,公司本身也可能从投资者那里上到一课——由于业务与中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关联密切,投资者或许会选择观望。 嗨学网此举或意在试探市场对其投资兴趣,公司是中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应急安全领域的第二大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机构。 截至2025年上半年,嗨学网毛利率达85.8%,这一数据显示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亮眼。公司希望能追随中国职业教育龙头——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的脚步。后者于2019年在港上市,筹资6.25亿美元,当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类IPO。 不过,投资者对中国东方教育的态度并不友善。自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约一半。话虽如此,中国东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59%,远低于嗨学网,但其收入与盈利表现明显更为健康,同期分别增长10%与48%。相比之下,嗨学网在同一期间仍处于亏损状态,收入亦出现下滑。 嗨学网自2010年推出首个职业学习品牌“嗨学课堂”以来迅速成长,并于2018年推出高端职业资格培训品牌“精进学堂”。然而,公司自2022年起便持续录得亏损。正如前文所述,其核心产品集中于建筑领域相关职业,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数年陷入低迷,对其业务构成压力。 嗨学网旗下第三个品牌“数培通”主打企业客户培训服务,但表现相对疲弱。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多数企业不愿投入资金培训建筑工人——在新建工程活动低迷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已相当充足。 雪上加霜的是,嗨学网近年屡成消费者投诉焦点。据中国媒体近期统计,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8,414宗投诉。就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请的同一天,仍有人投诉被诱导购买高价课程,之后退款遭拒。类似的投诉早在2020年便已出现在央视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调查节目,成为公司长期面临的负面问题之一。 根据申请文件,嗨学网的市场推广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60%,这不仅可能解释公司长期亏损的原因,也反映其激进的销售策略或与投诉潮相关。文件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嗨学网的销售与行销团队人数占其员工总数的八成。 业绩反转 直到最近,嗨学网的亏损仍在收窄,收入似乎也走在稳健成长的轨道上。公司所处的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在北京政策大力支持下,一度被看好将迎来高速增长。根据申请文件引用的研究数据,中国线上职业技能与资格教育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375亿元(约5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69亿元。嗨学网在该产业中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约1.1%,并在细分的建筑类职业资格培训市场位居第一。 2022年至2024年间,嗨学网收入增长约28%,由4亿元升至5.1亿元,同期亏损减半,从1.8亿元降至9,0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付费用户达430万名。 然而,这些正面趋势在今年急转直下——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下滑5.5%至2.3亿元,亏损则倍增至1.58亿元。唯一持续改善的指标是毛利率,从2022年的78.6%提升至2024年的81.6%,并于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85.8%。 由于嗨学网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下的建筑类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因此不难看出,公司业绩近来下滑的主因,正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其建筑行业培训与资格服务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5%。 那么,在业绩乏力、难以激起投资兴趣的情况下,嗨学网为何仍认为此刻是推动卜市的时机?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AI)。嗨学网相信,AI技术的导入,将有助于改善公司表现。公司于2024年开始探索大模型AI的应用,并在2025年成立独立的AI创新团队,在随后六个月内推出逾30个AI智能体。 根据申请文件,公司已测试一款AI助教工具,自2024年9月上线以来,已协助批改超过13,000份作业;而于2025年8月推出的AI行销助理,已协助分析超过10万个商机。此外,公司于2025年5月试运行的会员制产品,短短数月内便吸引了21,000名付费用户。 嗨学网的另一项利好因素,是其近年业务正逐步扩展至建筑领域以外,包括应急安全、财会金融、法律资格与医疗卫生等新板块。 公司主要业务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收入由2022年的3.8亿元增至2024年的4.8亿元。“数培通”品牌下的企业服务,于2022年贡献收入2,100万元,但收入占比已从当年总收入的5.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仅1.8%。 按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建筑相关的个人培训服务收入为1.4亿元,占总收入的60.9%;应急安全培训占21.6%;其余则来自“其他”类别的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其中,应急安全资格考试业务成为公司最具潜力的成长引擎,其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13.3%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1.6%。 嗨学网计划将IPO募资用于升级其建筑与应急安全类课程,并扩展至医疗健康、銀发经济及新能源等新领域,同时打造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募资款项中,最大部分将投向AI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收集与研发等项目——这些领域潜力可期,但也需要进一步审视其实际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公司营运效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