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国快餐巨头百胜餐饮集团(YUM.US)的中国特许经营商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YUMC.US; 9987.HK)周三宣布,该公司于港交所的第二上市地位,将于下周一(10月24日)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

利好:该公司取得港股双重主要上市身份后,能藉着南下港股通机制,让内地投资者交易该股,以扩大投资者基础及成交量。

值得关注:有别于第二上市身份,港交所对双重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较高,不如第二上市企业般,能享受相对宽松的审核标准与豁免。

深度:美国和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涉及中概股的审计纠纷,随着两国在8月底签署一项信息共享协议,已出现了缓和迹象。在此之前,百胜中国和其他200多只在纽约上市的中概股,正面临被强制退市的风险,导致许多公司寻求在香港同时上市,以对冲退市威胁。百胜中国是首批根据新的信息共享协议接受审计的公司之一,其结果仍未公布。不过,即使它未能通过审计并从纽约退市,随着该股在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其上市公司地位也能得以保留。

市场反应:百胜中国周四的股价未受好消息带动,中午收盘跌2.5%至356.4港元,位处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Tencent may join forces for Ubisoft fightback

腾讯伙育碧大股东 谋稳股价抗不满

市传腾讯与吉勒莫特家族考虑收购法国游戏商育碧,育碧的困境反映小型游戏商面对激烈竞争,迫切需要与大游戏商抱团取暖 重点: 由于销售欠佳和《刺客教条:暗影者》延后发行,9月育碧股价跌至十年多低位 吉勒莫特家族与腾讯分别持有育碧20.5%及9.2%净投票权,属一致行动人士 罗小芹 育碧(Ubisoft)曾经凭着《刺客教条》一系列游戏获市场高度关注,但公司近年表现欠佳,今年来股价一度跌达58%,市值低见13亿欧元(约100.7亿元)。不过,育碧在游戏界享有独特价值,股价低迷自然惹来潜在收购者狙击的风险。 据彭博报道,为捍卫育碧股价,大股东吉勒莫特家族与合作伙伴腾讯控股有限公司(700.HK)商讨包括联手收购育碧等选项,但商讨处于初步阶段。截至4月底止,腾讯持有育碧9.2%净投票权,而吉勒莫特家族则持约20.5%的净投票权,在市场监管角度来看,两者属一致行动人士。 对于腾讯可能收购育碧的传闻,育碧并未直接评论,只是发声明称,为了持份者的利益,公司会不时审查其所有战略选择,并适时向外披露最新进展。腾讯则迄今未有就事件置评。 投资者向大股东施压 当9月育碧股价暴跌,包括AJ Investments、黑石集团在内等少数股东向吉勒莫特家族施压,试图推动将育碧私有化或出售给战略投资者。分析认为,腾讯和吉勒莫特家族希望阻止其他收购者的狙击,以保持公司现有管理架构。 疫情期间,育碧的游戏制作受到干扰而收缩,尽管它一直努力克服,但新游戏的发布遭到延后、甚至取消,以及《Star Wars Outlaws》销售低于预期,导致育碧股价低迷。 9月育碧确认备受期待的《刺客教条:暗影者》推迟至明年2月发布,遭到券商下调评级展望,股价跌至十多年来低位9.89欧元,但在腾讯与吉勒莫特家族联手的消息曝光后,育碧股价回稳至13.06欧元。 育碧的市值仅百多亿元,对于中国最大游戏商腾讯来说,收购育碧的财力绰绰有余。截至 6月底止,公司净现金为717.57亿元,总现金为4,152亿元,上半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为923亿元,主要是视频和游戏业务均取得不错表现,反映公司已经从去年谷底恢复过来。 过去十年多,游戏产业从桌面电脑迈向移动网络,以至最新云游戏的冒起,腾讯都能充份利用这些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取得市场优势,它拥有近14亿微信与Wechat的合并用户群和雄厚的金融资本,成功创造全球吸金能力最佳的游戏如《王者荣耀》和《PUBG Mobile》,这些侧重于移动平台的游戏具备高质素、创新及长周期的特点,能为腾讯贡献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腾讯的商业考量 腾讯在发行游戏的吸金能力毌庸置疑,但它对高成本投入的3A级游戏兴趣不大,开发内地首款超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原先就在是腾讯做《斗战神》的班底,但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冯骥、杨奇与管理层在游戏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结果两人于2014年另起炉灶,但老东家也有入股5%以示支持。 腾讯为了商业上的考量,绝少收购以追求极致品质为目标的游戏开发商,即使黑悟空取得空前成功,至今未传出腾讯有争取将这款游戏移至移动网络的动作,除了因为单机游戏移植至多人对战(MMORPG)的移动平台有不同技术要求外,企业文化的违和相信亦是腾讯考虑的因素之一。 同样,腾讯于2022年入股育碧,与吉勒莫特家族结成联盟,但双方一直未见深化游戏的合作,所以,即使腾讯愿意协助吉勒莫特家族捍卫育碧的控制权,相信会继续扮演被动投资者的角色,既然腾讯投资育碧并非纯商业的考量,对其股价影响亦应该有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nta's Fila brand contracats in Q3

不敌消费降级 安踏被Fila拖后腿

这家领先的运动服装制造商称,第三季度旗下高端品牌斐乐(Fila)的销售额开始萎缩,而核心品牌安踏则继续增长 重点 安踏称三季度斐乐品牌的产品销售额萎缩,因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谨慎,转而消费更便宜的产品 尽管斐乐的业绩放缓,但分析机构仍预计在其他品牌的支持下,公司下半年收入将增长16% 阳歌 既能以更低的价格从安踏或李宁等国产品牌买到同样的产品,为什么还要买耐克和斐乐(Fila)等高价外国品牌? 这正是困扰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的问题,上周四发布的最新季度运营情况显示,公司旗下高端品牌斐乐在三季度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更具体地说,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里,通过许可协议在中国销售的韩国品牌斐乐的销售额出现“低单位数”的下降。 斐乐三季度业绩下滑这件事意义重大,因这是安踏最赚钱的品牌之一,利润率比它核心的安踏品牌高。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占公司销售额近一半,斐乐紧随其后,占比近40%。剩下的大约14%来自迪森特和可隆等其他高端品牌。 斐乐三季度销售额的下滑,与上半年收入增长6.8%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即便是那时,斐乐的表现也相对落后于安踏的其他两个主要品牌,上半年安踏品牌的产品收入增长了13.5%,“其他产品”收入增长了41.8%。 投资者有点被最新公告吓到了,安踏股价在周一,也就是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下跌近9%。尽管如此,该股今年迄今仍上涨了20%,其中上个月在中国股票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有30%升幅。 安踏是中国最大的运动服装制造商,也是投资者的最爱,市盈率相对较高,达到18倍。相比下,排名第二的李宁(2331.HK)市盈率为13倍,而规模较小的361度(1361.HK)市盈率仅为8倍。 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控制支出,所有零售商最近都面临压力。中国8月份零售额仅增长2.1%,7月份增长2.7%,远低于过去经济繁荣时的增速。 零售业放缓的一个支线故事是中国国内所谓的“消费降级”,指的是在各类产品中,消费者越来越喜欢更便宜,而不是昂贵的产品。这种降级影响着零售业的所有人,星巴克和耐克等高端的品牌,正被瑞幸和安踏等低价竞争对手抢夺业务。 星巴克7月份报告称,截至6月的三个月内,中国业务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14%,平均订单金额下降了7%。同样,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内地的主要鞋履和运动服销售商滔搏(6110.HK)上月表示,截至8月的中期业绩,利润下降了35%。公司称期内收入也有所下降,原因是消费者信心低迷影响了整个零售业。公司补充说,其利润率也受到了折扣和促销,以及销售放缓导致库存积压的打击。 双品牌记 了解这背景后,我们再回到安踏的故事,以及它原有的安踏品牌和斐乐之间的不同发展路径。安踏在十多年前收购了斐乐的中国业务,在今年上半年的最新财报中,安踏称斐乐“以高端时尚运动品牌定位,以广泛年龄层的高端消费者为目标”。 根据最新的运营数据,斐乐三季度销售额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期内安踏品牌产品销售额呈中单位数的正增长。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即使是安踏品牌也面临着经济逆风,因为它的最新增速比上半年13.5%的同比增长有所放缓。 今年上半年,斐乐品牌产品的毛利率为70.2%,远高于安踏品牌的56.6%,这反映斐乐的高端特性和对公司利润的更大贡献。这意味着,三季度斐乐销售额的萎缩,可能会对安踏下半年的利润构成压力,尤其是如果该品牌的销售额继续下滑。 对安踏来说,也不都是坏消息,在“其他产品”类别,包括一些更高端的外国品牌,在三季度实际上增长了45%至50%。这一数据表明该类别的增长速度,较上半年41.8%的增幅有所加快,安踏很可能在积极推广这些高端品牌,如迪森特和可隆。 安踏在芬兰的海外子公司Amer Sports (AS.US)也传来好消息,这家公司旗下拥有威尔胜和始祖鸟品牌,并于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独立上市。Amer此前报告称,上半年收入增长14%至21.8亿美元,大中华区销售额增长52%,约占总销售额的10%,这得益于它与安踏的联系,从而在该市场实现增长。 自IPO以来,Amer的股价表现相当好,目前比13美元的发行价高出约50%。 雅虎财经对44家分析机构的调查显示,尽管斐乐销售额出现下滑,但得益于其他品牌的强劲表现,安踏下半年仍有望录得大约16%的收入增长。这证明了该公司强大的管理能力,使其成为中国运动服装市场的领导者。 凭借规模和强劲的利润率,安踏的股价可能将继续高于同行。但归根结底,即便是安踏也无法阻止中国经济放缓,以及消费者越来越喜欢更便宜的国产品牌,而非昂贵的外国品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ery is “taking the gloves off”, being picked as the State Car for the Brazilian president

总统都选的座驾 奇瑞“不再客气”

凭借过去两年优异销量表现,中国汽车出口“一哥”奇瑞汽车传出拟赴港上市 重点: 奇瑞汽车前三季累计销量175.2万辆,年增39.9% 奇瑞新能源车9月销量达5.8万辆,年增183.4%,创历史新高 李世达 当汽车市场目光都聚焦在比亚迪(002594.SH; 1211.HK)身上时,奇瑞汽车正急起直追,悄悄来到比亚迪身后。截至9月底止的前三季度,奇瑞汽车已成为全国汽车销量排名的二当家。或许因为优异的业绩表现,让奇瑞再度动念冲刺上市。 彭博报道,奇瑞控股集团(Chery holdings group)正考虑将其汽车部门在香港上市,估值可能达到71亿美元(500亿元)。有关估值较去年底传出的1,500亿元缩水约三分之二。 成立于1997年的奇瑞控股集团,是安徽省重点培育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由芜湖市国资委透过芜湖市建设投资公司控股。集团核心产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业务,同时也涉足金融、地产等领域,旗下拥有奇瑞汽车(Chery Auto)、奇瑞商用车、奇瑞汽金、奇瑞科技等多家子公司。 相较于比亚迪、华为问界等品牌,奇瑞在公众视野中相对低调,话题度甚至比不上一些造车新势力。尤其在新能源车领域,奇瑞发展相对落后,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尹同跃去年10月就在公司科技日活动上承认,公司在新能源车方面“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不过他也表示:“明年我们不会这么客气了”。 前三季销量年增近四成 于是,当市场频频赞叹比亚迪持续刷新销量新高的同时,奇瑞正在“闷声发大财”。 奇瑞披露,今年9月销量24.4万辆,按年增28.6%,当中出口占10.9万辆,年增20.6%。若单计新能源车,9月销量达58,941辆,年增183.4%,创下历史新高。 尤其在出口方面,奇瑞取得了“一哥”地位。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上半年奇瑞出口53.2万辆汽车,年增10.1%,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出口销量冠军,同期比亚迪出口量仅20.1万辆,还不到其一半。 前三季度,奇瑞累计销量175.2万辆,按年增39.9%。其中出口82.9万辆,同比增长24.5%;国内销量92.3万辆,同比增长57.2%。 从销量表现看,奇瑞确实不再“客气”了。 把握海外市场先机 出口比重逐渐增加的奇瑞,早在2001年就打开中东出口市场大门,并于2004年达成出口销量超1,000辆里程碑。目前主要出口俄罗斯、埃及和巴西等地。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丰田(7203.TYO)与日产(7201.TYO)退出俄罗斯市场,奇瑞抓住时机抢进,截至今年上半年,奇瑞在俄罗斯的销量仅次于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与中国长城汽车(601633.SH; 2333.HK)旗下品牌哈弗,排名第三。上周路透报道,大众和奔驰的外国品牌退出俄罗斯后,腾出的工厂被奇瑞用作组装汽车并在当地销售。 奇瑞今年还与西班牙汽车公司Ebro-EV Motors达成协议,将在巴塞罗那合资建立工厂,生产新型电动车,预计2027年年产量将达到50,000辆,2029年增至15万辆。奇瑞也成为第一家在欧洲设厂生产的中国车企。 由于欧盟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进口关税,最新消息指奇瑞可能将生产计划延迟一年,主要考量是需评估欧盟关税对进口半成品汽车的影响。除欧洲外,奇瑞也把目光瞄准东南亚。奇瑞还与一家越南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涉资8亿美元,计划2025年底前启动第一波大规模生产,年产量达20万辆。 2021年至2023年,奇瑞分别出口27.1万辆、45.1万辆及95.5万辆车,复合年增长率达52.2%。海外市场的发展脚步正在加速。 估值500亿 事实上,这不是奇瑞第一次传出上市计划。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就曾推动过上市,集团内部也实施股份制改革。最近一次上市传闻在去年底,有媒体报道指IDG资本正与奇瑞接触收购股权,并计划推动港股上市,估值为1,500亿元。而今次估值仅约500亿元,较前值大幅缩水三分之二。…
Wookpecker International taking flight again, filing for Hong Kong IPO for a second time amid a strong market rally

啄木鸟再展翅 趁市场回暖二度申港上市

内地网上维修平台啄木鸟,趁港股市场回暖,急再递交上市申请 重点: 公司今年上半年赚近3,900万元,同比下跌6.4% 前期投资者星光熠熠,包括雷军、姚劲波及金牌厨柜 刘智恒 “除了感情不修,啥都修”,这句广告话语让人们对啄木鸟维修国际有限公司留下深刻印象。即使未用过其服务,当看到这句标语,不其然发出会心微笑。 家庭维修平台啄木鸟年初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未成功,近期眼见港股从低位急升,加上新股上市屡获佳绩,市场气氛大幅改善,遂趁时重递资料赶上市。 长久以来,许多家庭要搞维修也不知如何入手,亦对维修服务水务参差不齐而烦恼;啄木鸟就是瞅准这片蓝海市场,搞了一个在线维修平台。坦白说,其商业模式很简单,通过在线平台为各种家庭维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维修技师是啄木鸟的客户,后者向他们提供平台服务,促成与消费者间有关家庭维修的交易,从而收取技师佣金。 市场排名第一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若按2023年总交易额计算,啄木鸟在中国在线家庭维修行业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市占率为2.4%。 公司创始人王国伟早年通过自学,成为一位维修师傅,并任职于一家小型维修公司,2004年与妹妹在重庆创立一家制冷设备维修及保养公司。2014年时机缘巧合,在一场《重庆日报》举办的客户答谢会上,认识时任重庆日报的发行人朱红坤,大家均认同中国家庭维修市场的潜力,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双方一拍即合,同年创立重庆啄木鸟,主要建立一个平台,为家庭维修提供服务。 啄木鸟创立不久,渐受投资人青睐,当中不乏著名商界巨头,如小米的雷军就透过天津金米及苏州顺为入股,姚劲波透过58.com 及天津五八阡陌等投入资金,还有在上海上市的金牌厨柜(603180.SH)亦在C轮融资购入股份。 近年增长迅速 经过投资基金的支持,啄木鸟的规模迅即增长,平台覆盖达300多个城市,提供超过300种主要家电和家居设施的维修服务。维修技工数目由2021年的7,092人,急增至2023年的19,105人。截至今年6月底,人数更达26,968人。 平台的交易额亦同步上升,2021至2023年间,集团收入分别是9.9亿元、14.6亿元及2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8.5%,期间平台促成的维修单数量达430万、600万及990万宗。截至今年6月的中期,交易额15.7亿元,修维单达660万宗。 期内集团的盈利并不稳定,2021至2023年间分别为3,343万元、620万元及4,887万元,集团解释是受到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今年上半年赚3,88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4%,集团指出主要受销售及营销费用大幅增加所致。 内地家庭维修市场方兴未艾,确实有一定潜在发展空间。据灼识咨询估计,去年中国家庭维修市场的总交易额为7,149亿元,预计到2027年可达到9,318亿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8%。当中在线促成的维修服务率,将由2023年的14.5%上升至2027年的25.4%。 维修平台第一股 不过,公司面对一大问题是如何去保证服务质量,毕竟啄木鸟扮演一个平台中介,要严格管理维修师傅的质素及服务是有一定难度。若管理不好,用户体验不佳,最终也影响平台声誉及使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今年9月底止,有关啄鸟的投诉超过6,000宗,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收费问题,例如胡乱开价,维修不到位又不退款等。亦有指维师傅要求客户私下交易,服务不佳等等。 市场上现时未有一家占绝对优势的家庭维修平台,啄木鸟的对手是万师傅及老班到家,但两者也未有上市,啄木鸟有机会成为香港上市的第一家维修平台企业。若能抢先登上这个国际融资平台,对啄木鸟的发展十分有利,拥有先发优势,除了可提升市场知名度,更可藉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抛离对手,关键当然是如何将平台管理做到一个优良及让消费者信赖的水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