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6.HK
300741.SHE
Huabao takes big write-offs, falling into the red

这家电子烟设备和零部件制造商警告,因为最高可达10亿元的一次性费用,去年税前亏损最高将达到4.55亿元

重点:

  • 华宝国际去年突陷入亏损,因它的香精和再造烟叶业务录得巨额减值亏损
  • 该公司与中国的国家烟草专卖机构关系密切,这曾是其最大的资产之一,现在却正在变成一个负担

  

谭英

最近,电子烟巨头华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及其子公司华宝香精股份有限公司(300741.SZ)发出了巨额亏损的预警信号,这从很多方面来说并不令人意外。毕竟,该公司所处的中国电子烟环境复杂,口味和监管都在不断演变。

在深圳上市的华宝股份去年前九个月业绩极其惨淡,这不可避免地反映出其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问题,意味着2024年不太可能完美收官。现在的疑问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华宝国际能否通过现在计提减值、重新与最新行业趋势保持同步,来重振旗鼓。

在香港上市的华宝国际1月24日警告,预计去年税前亏损将在3.05亿元(4,190万美元)至4.55亿元之间,经审计后的业绩预计在3月底公布。此次亏损标志着华宝国际将从2023年税前利润4.16亿元逆转为亏损。

亏损包括华宝股份4.8亿元至5.3亿元的商誉减值亏损,与该公司再造烟叶业务有关的2.74亿元至3.74亿元其他商誉减值亏损,以及其他几笔较小的非现金支出。总而言之,华宝国际的一次性费用介乎8.5亿元至10亿元之间,相当于其2023年33亿元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出现这些巨额亏损之际,华宝国际及其同行正试图在中国动荡的电子烟市场开辟出一条前进的路,这个市场的特点是监管和消费者口味都在变化。

与此同时,华宝股份也在母公司发布盈利预警的同一天公布了2024年的初步业绩。其中全年亏损在2.6亿元至3.9亿元间,而2023年为盈利3.79亿元。与此同时,华宝股份预计其收入将介乎持平至下降12%之间,全年收入在13亿元至14.8亿元之间,而2023年为14.8亿元。

这家在深圳上市的公司的大部分亏损来源和其母公司报告一样,都是商誉减值亏损,另外还有8,000万至1.2亿元的预计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包括存货、应收款项及生物性资产等。

那么,该公司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从2022年开始,中国收紧电子烟监管,华宝国际最初的反应是专注于向中国烟草总公司(CNTC)供应烟草类黄酮和配料。毕竟,与中国的国家烟草专卖机构绑定,似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尤其是这个国家垄断企业也与行业监管机构联系紧密。

但这个决定意味将自己与低迷的中国国内电子烟产品市场绑定,并接受一个对自己核心烟草业务构成威胁的大客户。据数据聚合公司Statista称,目前仅限于烟草口味的中国电子烟市场,每年仅以3%的微弱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的收入为12亿美元,而美国市场的收入为99亿美元。

出海求生

为了缓解国内市场的困境,华宝国际正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市场。在2024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公司指出,相对中国而言,海外的监管环境正在放松,公司将以1.4亿元的估值出售其国内再造烟叶业务。

这笔出售似乎表明,董事会主席朱林瑶正试图摆脱中国烟草专卖行业这个庞大但或许不太可靠的客户,后者作为曾经的主顾,对电子烟的态度却日益冷淡。在等待买家的同时,华宝国际将中国的再造烟叶业务重新归类为“待售资产”,并对此计提4,790万元的减值准备。

在1月24日的公告发布后,华宝股份的股价立即受到打击,自那时以来股价下跌了近10%。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的股价也下跌,但跌幅要小一些,为4%。

这个不利的消息并非完全出人意料,因为在香港上市的华宝国际去年8月底,发布的上半年财报中就已经包含了动荡的信号。其中包括,尽管收入增长了3%至16亿元,但同期利润却下降了81%,仅为3,000万元。

公司将利润大幅下降归咎于华宝股份当期4,200万元的股权激励费用,以及盐城春竹香料子公司2,020万元的资产减记。该部门生产低碳酒精、酯类、酸类、醛类和其他食品香精,上半年实现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 58.5%。但其营业利润下降52.6%至550万元。

华宝国际及其同行的市盈率都很高,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利润在艰难环境中迅速缩水,需求消失的原因既有严厉的监管条件,也有几年前风靡一时的电子烟热潮逐渐消退。

在香港上市的华宝国际往绩市盈率为51倍,市值仍相对较高,为65.5亿港元,不过其市值在电子烟热潮时期的峰值比现在要高出10倍以上。相比之下,同行雾芯科技(RLX)的市盈率要低一些,为32.3倍,而思摩尔国际(06969)为43倍。

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中,没有一家关注华宝国际或华宝股份的股票,这可能反映该公司前景的不确定。但分析机构普遍看好思摩尔国际和雾芯科技,面对中国国内的挑战,这两家公司也都在转向国际市场。

对华宝国际持保留意见,部分可能归因于两年前该公司董事会主席朱林瑶和其子、公司联席董事林嘉宇被查的持续影响。朱林瑶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一年多后,于2023 年7月重获自由。但她最大的成功,即打入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现在可能成了一个缺点,阻碍了她更积极地探索国际市场的机会,也为未来的法律纠纷埋下了伏笔。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上半年净利翻倍 遇见小面招股集资6.9亿元

中式连锁面馆运营商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2408.HK)周四起至下周二公开招股,计划发行9,734.5万股,招股价介乎5.64港元至7.04港元,集资最多6.9亿港元(8,900万美元),预计下周五挂牌交易。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主打川渝面食产品,餐厅网络包括内地22个城市的451家餐厅及香港14家餐厅,另有115家新餐厅处于开业前筹备中。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升34%至7亿元,净利润则增96%至4,183.4万元。 根据公告,遇见小面引入HHLRA、国泰君安证券、君宜香港基金、Shengying Investment、Zeta Fund、海底捞全资子公司海底捞新加坡为基石投资者,投资总额约为2,200万美元。 公司称,集资所得将用于拓展餐厅网络、升级餐厅网络技术及数字系统,品牌建设、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的潜在投资,以及公司营运之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逾9千倍 量化派午收升113%

线上市场营运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2685.HK)首日挂牌开市报26港元,较招股定价高165%,之后股价回软,中午收市报20.9港元,升113%。 量化派发行1,334.8万股,招股价介乎8.8港元至9.8港元,最终以高位定价,公开发售超额9,365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 量化派的两大核心业务分别是一站式消费平台“羊小咩”,另外是经营汽车零售O2O平台的“消费地图”。去年的盈利1.47亿元,按年上升近40倍,主要因为来自羊小咩的收入大增所致。今年首五个月,盈利按年上升2.7倍至1.26亿, 集资所得净额仅1,237万港元,55%将用于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及改善基础技术 设施,45%用于建立及扩大本地消费应用程序。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SPC delivered lower nine-month revenues and profits

核心产品承压 石药集团前三季度盈收双降

石药集团解释,主要是由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价格调整等行业政策的持续影响所致 重点: 石药集团在集采中采取全面低价策略,15个产品中有8个都是以最低价中选 创新药板块普遍上扬的同时,石药集团的股价在最近两个半月内跌幅超过35% 莫莉 老牌药企巨头石药集团有限公司(1093.HK)的转型之路,正经历着传统业务萎缩与创新管线变现“青黄不接”的阵痛期。即便石药集团持续投入巨资研发,但创新成果的转化仍需更多时间。与此同时,传统的成药业务因核心产品纳入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而加速下滑,导致公司业绩承压。 石药集团最新公布的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总收入198.91亿元,同比减少12.32%;股东应占溢利35.11亿元,同比减少7.1%。这是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又一次延续,2024年全年公司营收已经下滑7.8%,净利润也同比下滑25.4%,是十年来营收利润首次双降。 业绩下滑主要受业务占比最大的成药业务拖累,该业务收入154.5亿元,同比下降17.2%,在整体收入中占比约77%。细分治疗领域的下滑更为触目惊心,占比最高的神经系统药物营收大跌21.6%,抗肿瘤药物收入更是暴跌56.8%,抗感染药物下滑22.7%,心血管药物下降17.8%。石药集团解释,主要是由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价格调整等行业政策的持续影响所致。 在2025年执行价格的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石药集团采取全面低价策略,被业内称为“价格屠夫”,共有包括阿普米司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在内的15款产品纳入集采。国家医保局在2024年12月举办的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上透露,石药中选的15个产品中有8个都是以最低价中选,原因在于石药集团凭借原料药自产及智能制造的水平,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其中,核心产品多美素(脂质体阿霉素)在药品集中采购中的大幅降价已经明显冲击业绩。该药品在2024年京津冀“3+N”联盟集采中价格已下降约23%,而在2025年执行的第十批国家集采中,其中标价进一步降至每支98元,相较3,500元左右的联盟集采中标价有97%的降幅。交银国际的研报指出,该单品的降价预计将对2025年的收入产生10-15亿元左右的不利影响。 对外授权合作难阻股价下行 为应对集采冲击,石药集团正全力推进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的战略转型。前三季度,石药集团研发费用41.85亿元,占成药业务收入比重达27.1%,同比增加7.9%。管理层预期2026年的研发开支将同比增长15%至20%。今年以来,石药集团已有3款新产品获批上市,8款产品上市申请获得受理,获得5项突破性治疗认定,42项临床试验获批。 在对外授权方面,7月30日,石药集团与美国Madrigal Pharmaceuticals达成协议,将其自主研发的口服GLP-1药物SYH2086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权益授权给对方,石药集团将获得1.2亿美元预付款,以及最高19.55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付款。此外,石药集团还曾在6月13日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合作,获得1.1亿美元的预付款,这项合作潜在交易总金额达53亿美元。这些合作不仅为石药集团带来了现金流,也证明了其创新药管线的国际认可度。 但是,高调的BD交易也难掩石药集团盈利能力的下行,公司毛利率已连续五年下降,从2020年的72.3%降至2025年前三个月的65.6%。在资本市场上,创新药板块普遍上扬的同时,石药集团的股价在最近两个半月内跌幅超过35%。 多家券商机构亦下调石药的目标价,中金公司称考虑研发投入加大,分别下调石药集团今明两年净利润12%、15%至47.6亿元、53.53亿元,下调目标价15%至11港元。野村证券认为,石药集团第三季度收入66.18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4亿元,考虑到药品销售表现逊预期及合作项目收入延迟确认,将其目标价由10.09港元降至9.11港元。 石药集团管理层预计,公司业绩将在2026年重回正增长轨道,主要驱动力来自明复乐和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等重点新品种的放量。随着集采影响的逐步消退,到2027年增长态势有望进一步明朗。不过,同样从传统药企转型的恒瑞医药(1276.HK; 600276.SH)在前三季度实现稳健增长,其市盈率达到57倍,远远高于石药的市盈率19倍,反映了市场对两者当前成长确定性和创新成果兑现能力的不同看法。尽管石药集团试图通过BD合作来提振业绩,但其后续的里程碑付款存在不确定性,难以完全抵消核心成药业务下滑带来的压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