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US
Niu returns to revenue growth

这家电动踏板车制造商在截至六月的三个月里收入增长13.5%,并预测三季度增长速度将飙升至50%

重点

  • 去年进行重组后,小牛电动重回增长轨道,今年上半年净新增门店300家
  • 分析机构越来越看好这家电动踏板车制造商,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三家分析机构对公司的评级不是“买入”就是“强力买入”

阳歌

在经历了艰难的一年后,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NIU.US)再次进入扩张模式。然而,从公司周一公布的最新业绩来看,复苏有些不平衡,公司报告二季度的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它预测三季度增长将会加速。

对于像小牛电动这样的公司来说,这就是生活,它正在重组核心的国内业务,将重点放在高端车型上,避开竞争激烈的低端市场。它还特别强调要聚焦更愿意花钱购买最新技术的Z世代客户,以及女性客户。

虽然占销售额大部分的国内业务正在重回正轨,但正在寻求多元化发展以摆脱对中国市场过度依赖的小牛电动,仍努力为全球业务寻找正确路径。随着通过与主要在地零售商建立联盟来扩大海外网络,其全球业务向前迈出了几步。

但其海外业务也受到欧洲政府补贴逐渐退出,以及对滑板车的日益依赖所带来的打击(滑板车的售价远低于传统电动自行车)。此外,美国新实施的保护主义关税,促使公司披露正研究设立首家海外制造工厂,以在未来规避此类赋税。

最重要的是,小牛电动是一家情况比较复杂的公司。能反映这一点的是,最新财报发布后,小牛电动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在周一的交易中下跌了1.6%。该股今年迄今已下跌18%,表现不及增长3%的中国ETF-iShares MSCI(MCHI)。但分析机构对公司的看法正趋向乐观。雅虎财经本月调查的三家分析机构中有两家给出了“买入”的评级,另一家则给出了“强力买入”的评级。这与7月只有一家给出“买入”评级、另外两家给出“持有”评级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去年,小牛电动在中国国内市场的日子不好过,该市场在其销售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公司去年收入收缩16%,中国市场销售下降15%。它还在国内关闭了8%表现不佳的加盟店,其门店总数从上一年的3,102家降至去年底的2,856家。

在重组后,公司今年恢复门店扩张,重回增长模式,聚焦三四线城市。首席执行官李彦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称,小牛电动今年上半年净新增门店300家,预示着“销售网络扩张势头恢复”。他接着表示,同样重要的是,随着重组后扩张步伐加快,公司计划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再增加1,000家门店。

收入重回增长轨道

随着业务的重组,小牛电动在去年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的收入出现了下滑。但今年的收入重回增长轨道,一季度收入增长了21%。这种增长势头持续到了二季度,但增速放缓至13.5%,这可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该公司报告称,当季收入为9.4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8.29亿元。

但小牛电动试图安抚投资者,表示今年三季度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预计收入同比增长40%至60%,达到13亿元至14.8亿元。它没有就增长大幅加速给出任何解释,不过这种大幅增长通常与新车型的发布有关。

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研究一下,刚刚结束了长达一年的重组的小牛电动在中国的趋势,然后再去看看它仍在进展中的国际业务。

李彦在财报电话会上说:“今年,我们强调……既要聚焦高端市场,强化品牌的高端形象,也要聚焦像Z世代和女性用户这样的特定消费群体。”作为向深谙高科技产品的Z世代转变的一部分,小牛电动更加重视利用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热门渠道进行在线销售。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公司报告称,在线销售额在中国市场总销售额中的占比达到了48%,而一年前这个数字只有26%。

同样重要的是,公司进入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中国高端市场,减轻了其降价的压力。它表示,二季度平均每辆电动踏板车的售价同比下降2.1%,较一季度4.7%的降幅有所放缓。

但国际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公司每辆车的平均售价同比下降了21.8%。公司将此归咎于电动滑板车在海外销售组合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而它的价格远远低于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它还指出,由于欧洲取消了政府补贴,今年上半年其电动两轮车的国际销售额骤降了69%。

尽管遭遇挫折,快速发展的电动滑板车销售,推动公司的国际收入在二季度增长13.7%,达到1.3亿元,在一季度经历了8%的降幅后恢复了增长。

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下滑对小牛电动的毛利率造成了影响,二季度的毛利率为17%,而去年同期为23.1%。总而言之,小牛电动本季度亏损2,490万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90万元。但分析机构预计,在重组后,今年该公司将恢复盈利,尽管它的很多同行仍在亏损。

这些同行中,小牛电动目前的市销率(P/S)处于较低但相对强劲的水平,为0.38倍。这与国内同行绿源集团控股(2451.HK)的0.39倍大致相当,高于赛格威品牌所有者九号公司(689009.SH)的0.3倍。但它落后于广受欢迎的Vespa品牌制造商Piaggio(PIA.MI)的0.47倍。总而言之,小牛电动似乎确实已经扭转了局面,至少对于其核心的国内业务而言是如此,这表面该股可能存在一些上涨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停牌中的陆金所 首席风险官辞任

线上信贷平台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个人工作安排”辞任首席风险官职务;自10月24日起,该职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陆金所前,其职业履历涵盖京东、平安银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 公告发布后,陆金所美股周五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为新审计机构,迈出重启财报披露的关键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陆金所尚未发布正式季报;但今年7月业务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偿还贷款总余额为1,934亿元,同比下降17.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创维旗下创维数字首三季净利按年减64%

电子产品制造商创维集团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亿元(9.06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净利润8,585.9万元,同比下降63.69%。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由于战略备料及客户提前备货,期末存货增至21.19亿元,较年初上升39.4%;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8,362.8万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4.53亿元。 创维数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其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终端、宽带设备和专业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已将业务扩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等领域。 创维集团股价周一高开随后转跌,至中午休市报4.14港元,跌1.43%,该股过去六个月累升约31.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any make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资本市场对三一重工的迷思 是科技新贵还是老牌巨头?

这家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的首次公开募股,或成香港今年第三大IPO,募资额约15亿美元 重点: 三一重工期海外销售额已超过总营收半数,公司期望快速全球化能打动投资者 这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港交所的命运,或取决于投资者将其视为高科技成长股还是传统企业   阳歌 科技新贵还是老牌传统产业巨头?这个关键问题正萦绕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31.HK;600031.SH)。作为中国领先的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公司拟于周二登陆港交所,上市规模有望跻身今年香港第三。 上周五,三一重工宣布以每股20.30至21.30港元价格发行约5.8亿股,是次上市预计募资约120亿港元(约合15.4亿美元),将是香港近年最火爆IPO市场中规模第三的募资,仅次于5月募资45亿美元的电动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以及上月募资32亿美元的紫金黄金国际(2259.HK)。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香港募资超10亿美元的六宗IPO中,除紫金黄金国际外,均属“A+H”两地上市,这些企业在深圳或上海上市后,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再度赴港上市。三一重工完全符合这定位,其港股招股书中大篇幅宣传国际化战略。后文将详述这一点。 不过,首先需聚焦估值问题,此类两地上市公司近期呈现有趣转变:简言之,与A股估值相比,香港投资者对科技与传统经济公司的估值迥异,前者随时出现溢价,后者估值只属一般。 宁德时代是前者的典型代表,其港股市盈率达36倍,显著高于深市27倍的估值水平。另一端则是典型传统经济的海天味业,这家中国酱油龙头港股市盈率仅24倍,远低于沪市的32倍。 这意味三一重工港股估值的核心问题在于,本土投资者将其定位为科技企业抑或传统经济。公司近期业绩表现中规中矩,今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91亿元增至448亿元人民币(约合63亿美元),增幅约15%。与此同时,公司正加速将AI与无线通信等技术元素融入重型工程机械,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 2003年,三一重工登陆沪市,当前A股市盈率约25倍,高于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国内同业,但略低于美股巨头卡特彼勒(CAT.US)的27倍。 需注意,三一重工港股定价区间对应市盈率达27倍,与其A股估值基本持平且略高。因此,该股上市后走势,将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属性的判断。基于其国际化扩张及前述科技元素,我们预计其或获接近科技股的估值水平,但可能难及宁德时代的溢价高度。 国际增长故事 搁置估值讨论后,我们将聚焦三一重工的企业发展脉络,尤其是招股书重点凸显的国际化扩张。现阶段,其国际业务增速总体远超国内销售,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区业绩异军突起,公司归因于本土市场复苏。 创立于1994年的三一重工,曾多年受惠于中国基建地产热潮,当时全国住宅、商场、写字楼及道路建设如火如荼。但疫情冲击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重挫其国内业务。更重要的是,国内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海外市场,这也成为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的主因。 三一重工称,早在2002年便开启设备出口,产品现已覆盖超过150个国家。2010年,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印度投产。此后,相继在美国、德国、印尼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坐拥16个国际制造基地,与其在华运营的30个基地规模几近平分秋色。 庞大的海外需求叠加本土市场疲软,推动国际销售额占比突破公司总营收五成。今年前四个月,海外销售贡献率达57.4%,中国区占比42.6%。 如前所述,公司海外销售毛利率远超国内,今年上半年分别达31.2%和22.1%,推动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升至27.6%。该指标自2022年的22.6%持续攀升,印证制造效率提升。 三一重工盈利能力同样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52.9亿元人民币。其资产负债率亦稳步下降,截至今年4月已从2022年的58.4%降至50.6%,呈现健康态势。 归根结底,三一重工堪称运营良好的企业,具备值得称道的全球故事。公司计划将上市约三分之二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全球销售及制造网络,将进一步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眼下核心问题,在于国际投资者究竟会将其视为高增长科技企业,还是又一家传统经济的代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力斯招股集资132亿元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927.HK; 601127.SH)周一公开招股,发售1亿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131.5港元,集资131.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13,282.62港元。公司于本周五截止认购,下周三在港挂牌。 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42.69万辆,按年增长183%,旗下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已推出四款车型,去年交付量达20万辆,其中问界9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的销量冠军。 赛力斯去年收入按年增长3倍至1,451亿元,并扭亏为盈取得利润59亿元。今年首六个月,收入微跌4%至62.4亿元,但纯利增长81%至29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