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抨击盲盒 敲响投资泡泡玛特的警号
在公布强劲的中期业绩一周后,公司因其盲盒式销售玩具会令人上瘾而遭到官方媒体的含蓄抨击
重点:
- 泡泡玛特上半年收入增长62%,利润增长近一倍,其中来自中国内地以外的收入增长了两倍多
- 收藏“盲盒”玩具有机令人上瘾,本周公司受到新华社的抨击
阳歌
这是一个只在中国才会有的玩具故事。
故事来自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9992.HK),公司凭借旗下大受欢迎的收藏玩具系列,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玩具以“盲盒”的形式销售,买家要买完打开盒子后,才知道里面的东西。上周,泡泡玛特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傲人业绩,包括收入增长62%,利润增长近一倍,引发了公司股价上涨。
但仅过了一周,本周四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关于盲盒玩具弊端的文章,给该公司敲响了警钟。虽然这篇题为《让未成年人远离“盲盒诱惑”》的文章没有提到任何公司的名字,但泡泡玛特显然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靶子。
在上周公布业绩后的几天内,泡泡玛特股价上涨了12%,但在新华社的文章发布后,泡泡玛特的股价在周四一度下跌5%,收盘时跌幅收窄至1.8%。
自泡泡玛特公布业绩以来,该股上涨逾8%,或许反映投资者认为,新华社的文章并不预示着即将出现监管整顿行动,中国的这种整顿行动很有名。与此同时,通过快速扩张全球业务(这是它重要的多元化举措之一),泡泡玛特减少了对变幻莫测的中国本土市场的依赖,这或许也消除了投资者的疑虑。
接下来,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泡泡玛特的最新业绩,借此进一步了解泡泡玛特的中国玩具故事,然后再去细读新华社那篇令投资者感到震惊的文章。
公司起初是一家传统玩具制造商,使用从其他公司获得许可的知识产权(IP),后来发现可通过开发自己的IP赚更多的钱。在这方面,泡泡玛特相当成功,目前的产品系列以围绕Molly、The Monsters和Skullpanda IP开发的玩具为主。
泡泡玛特还发现,通过把玩具包装在盲盒中,玩具销量会更高,并且还能营造一种对其产品的兴奋感,就像西方包装和销售交易卡的方式一样。
这种强大的组合帮助泡泡玛特取得了强劲的两位数销售额增长,尽管在当前消费趋于谨慎的环境下,其他中国零售商的销售停滞不前甚至开始下降。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28.1亿元增长62%至45.6亿元。
虽然期内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增长了32%——在当前环境下并非易事——但其增长背后,更重要的引擎来自它年轻但正在快速扩张的国际业务。这部分业务的规模从去年同期的3.76亿元增长了两倍多,达到13.5亿元,因该公司将其全球业务从2022年底的28家实体店,扩展到6月底的92家。同期,其国际机器人商店(基本上是销售玩具的自动售货机)也从49家增加到162家。
提高利润率
泡泡玛特的玩具有收藏价值,因此能够收取比许多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率。而且它很快发现,外国人愿意为玩具收藏支付的溢价比中国爱好者高。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升至64%,高于上年同期的60.4%。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的国际业务,随着这部分业务的规模扩大,其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2.9%跃升至70.1%。相比之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毛利率要低得多,同期毛利率从60.0%上升了1.5个百分点,至61.5%。
毛利率的大幅提高,加上收入的强劲增长,帮助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77亿元增长近一倍至9.21亿元。目前,它的市盈率(P/E)非常强劲,达到37倍,是国内竞争对手名创优品(MNSO.US; 9896.HK)17倍的一倍多。媲美全球玩具巨头孩之宝(HAS.US)的36倍。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解析一下新华社的这篇文章及其影响,包括为什么投资者似乎基本上不以为然。在警告式的标题下,这篇文章继续将盲盒玩具比作毒品,毫无戒心的未成年人很容易上瘾。它还将这种收藏比作一种令人上瘾的赌博,因为如果有人买到需求量很大的稀有玩具就相当于“中了头彩”,这些玩具的售价往往会远超它们的标价。
这篇文章还提供了一段一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名警察谈到了这两点,并提到了中国市场监管机构的一项现行规定,禁止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近年来,中国监管机构以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此类不道德企业的侵害,最近的一次是限制未成年人玩电子游戏,这对许多游戏公司造成了重大打击。因此,一些人可能会将这篇来自主要官方媒体的文章,解读为政府的新一轮打击可能对准盲盒。
虽然存在这种可能性,但现实情况是,新华社更像路透社或美联社这样的新闻通讯社,在中国更多的是一家新闻传播机构,而不是引导舆论。如果同一篇文章出现在中共党报《人民日报》上,可能会更加令人担忧。与此同时,泡泡玛特的国际扩张,有助于缓解对未来可能会遭受整顿的担忧,清楚地表明了对于任何一家拥有足够资源的中国公司来说,进行地域多元化都是明智之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