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可以提供一个庞大的新内容库,帮助斗鱼在核心的游戏直播业务之外实现多元化

重点:

  • 过去12个月,斗鱼股价下跌90%,这可能预示了未来一年由腾讯主导的私有化交易
  • 随着中国游戏产业增长放缓,斗鱼需要对收入来源多元化进行新的战略思考

戴杰明

过去12个月,在一连串政府监管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第二大以游戏为中心的流媒体公司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股价急剧下跌,以惊人的方式失去了独角兽的身份——毫无疑问地成了一个走下坡路的竞争者。

更准确地说,这家总部位于武汉的公司自去年这个时候以来,股价已下跌了90%。这引发了一轮战略上的反思,其中可能包括从纳斯达克退市,投入最大股东腾讯控股(0700.HK)麾下,在公众视野之外实施一次彻底改革。路透社上个月末报道称,这样的私有化竞购正在运作中,斗鱼很快回应该报道“不实”——在中文里相当于“无可奉告”。

然而无论这件事如何发展,斗鱼业务的根本问题都需要解决。

中国政府对游戏行业的打击,加上监管机构去年否决了斗鱼与更大的电子竞技流媒体竞争对手虎牙直播(HUYA.US)的合并计划 ,这样的双重打击让斗鱼在2021年举步维艰。一些其他因素,包括数据安全方面的担忧,北京对海外上市的日益不满以及对科技领域更广泛的打压,也让斗鱼这样的公司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这些负面因素让斗鱼陷入亏损,2021年三季度净亏损1.435亿元。相比之下,2020年同期净收入5,960万元。三季度净收入总额23.5亿元,低于一年前的25.5亿元,延续了2020年以来的下滑态势。

斗鱼计划于3月18日公布四季度业绩,告别这不愿回首的一年。

对于股东而言,形势很严峻。斗鱼在2020年宣布了与虎牙合并的计划之后,其股价去年2月创下20.54美元的高点,但计划受阻后开始下跌,周三收盘价2.43美元。自今年年初以来,其股价已经下跌8%。斗鱼目前的市值为7.88亿美元,低于一年前的约55亿美元。斗鱼已经无法称自己是独角兽了——这是市值10亿美元(63.6亿元)以上的公司的专有名称,除了作为炫耀的资本,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不过公平地说,斗鱼的竞争对手也好不到哪去,虎牙的股价下跌了80%,而排名第二的游戏公司网易(9999.HK)股价在过去52周也下跌了约20%。

受斗鱼股价暴跌影响最大的是腾讯,作为唯一最大股东,腾讯持有斗鱼37%的股份。腾讯还拥有虎牙超过三分之一的股份。

斗鱼目前的低估值让私有化和退市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提议。路透社早些时候的报道称,腾讯打算与至少一家私募公司联手实施该私有化交易。该计划可能是由斗鱼公司高层最近在未来战略上存在分歧所推动。据说这些分歧导致了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文明在12月离职。斗鱼称张文明离职是由于个人原因,除此之外没有更多评论。

无风不起浪

尽管斗鱼和腾讯都否认了路透社关于私有化的报道,但无风不起浪。

在本案中,退市的说法背后存在强有力的逻辑支撑。如果它真的发生了,将是合情合理——即使不是眼下,短期到中期也将如此。路透社的文章称,在腾讯面临一系列监管问题之际,此举将使腾讯对其核心游戏子公司拥有更大的控制权。这也将有助于稳定斗鱼的业务。

据报道,张文明与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联席CEO陈少杰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存在分歧。据说,目前掌管着斗鱼的陈少杰想把游戏直播作为斗鱼的核心业务,而张文明想转向可能更有利可图的娱乐直播。 

这些分歧可能已经随着张文明的离开而结束,但关于多元化发展(比如娱乐直播)的讨论仍在进行。这种考量是基于斗鱼试图扭转付费用户群下降的情况下产生的。2021年第三季度,其平均移动月活跃用户数(MAUs)从一年前的5,960万上升到6,190万,增幅为3.9%。但同期的平均付费用户从790万滑落到720万。

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之间的差异——一个上升,一个下降——直指股东担忧的核心,并为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依据。付费用户的减少是去年政府两个重大决定的结果,这两个决定改变了斗鱼的游戏规则。

首先是去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反垄断为由,否决了腾讯谋求与虎牙的合并,该合并本可以创造出一家价值53亿美元的公司。一个月后,市场监管总局又出台新规,限制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周六和周日玩游戏,每周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这减少了斗鱼可以在线直播的游戏内容数量。

对于那些想让孩子在念书时远离屏幕的父母来说,游戏新规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对做生意的来说,则不然。对斗鱼来说,这意味着内容减少,进而降低用户忠诚度。

不过,尽管如此,这种情况给腾讯带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机遇,它拥有大量的内容,包括娱乐和其他方面,这些内容可受益于斗鱼的受众、发行渠道和覆盖范围。如果斗鱼私有化,腾讯说了算,在更强大、更多元化内容的支持下,斗鱼品牌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至少就目前而言,市场对斗鱼持观望态度,从雅虎财经调查的9位市场分析师对斗鱼的评级为“持有”,就反映了这一点。只有两家的评级为“买入”或“强力买入”,还有一家评级为“表现不佳”。他们对该公司的平均目标价为3.89美元,比其最新收盘价2.43美元高出约60%,这表明斗鱼股价有上行空间。

展望2022年,假设监管格局保持稳定——考虑到政府最近的监管记录,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假设——腾讯将斗鱼私有化的举措看起来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龙商业盈警 纯利大跌逾五成

宝龙商业管理控股有限公司(9909.HK)周日发盈警,料2024年盈利介乎1.77亿元至2.25亿元,较2023年度大幅减少50.4%至60.9%。 董事会表示,利润大跌是因房地产行业下行,应收账款信用风险上升,基于审慎原则,集团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了合理减值。另外,在市场竞争加剧下,集团开展更多的营销活动,以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欲,因而令成本增加。 宝龙商管周一开市跌1.7%至2.37港元,过去一年股价下跌近四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aozun does e-commerce

宝尊三年首录盈利 Gap今年拟增40门店

这家电子商务服务和品牌管理公司第四季度收入增长7.7%,并计划今年在中国净新增40家Gap服装店 重点: 宝尊电商去年第四季度取得三年多以来的首次净盈利,其品牌管理和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录得强劲增长 公司截至去年底在中国拥有152家Gap门店,并计划2025年再净新增40家门店 阳歌 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的最新季度报告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公司营收继续以可观的速度增长,旗下的中国Gap网络实现了同店销售额增长,在当前消费者信心低迷的环境下,这是罕见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公司还报告了三年多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并承诺2025年将“带来变革”。 但投资者对此并不买账,周四在最新财报公布后,该股下跌12.7%,给原本看起来非常不错的财报泼了一盆冷水。即使在这一轮抛售之后,该股在过去六个月里仍上涨了15%,似表明投资界对公司越来越有信心。 雅虎财经调查的七家分析机构中,有五家将宝尊评为“买入”,另外两家则给予“持有”评级。但投资者对宝尊的评价并不高,其市销率仅为0.17倍,相比之下,Gap Inc.(GAP.US)的市销率为0.52倍,竞争对手零售商佐丹奴国际(0709.HK)的市销率为0.63倍。当我们将宝尊电商与其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这是宝尊的另一项主要业务)进行比较时,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内竞争对手微盟集团(2013.HK)的市销率为3.12倍,而美国巨头赛富时(CMS.US)的市销率为7.18倍。 要更好地理解投资者为何如此不看好宝尊电商,我们需要追溯该公司的历史。它最初是一家为电子商务商家提供软件服务的供应商,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生态系统关系紧密。直到今天,阿里巴巴仍然是其主要股东之一。但近年来,这块业务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停滞。 不久前,公司引发媒体关注,它在2023年收购Gap的中国业务,迈出了进军品牌管理的步伐。其后不久,公司还与Authentic Brands Group成立合资企业,将这家美国品牌所有者旗下的Hunter品牌引入亚洲市场。 进军品牌管理行业的举措最初引起了很多质疑,因它与宝尊电商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核心服务相对距离遥远。品牌管理业务最初也拖累了宝尊电商的整体业绩,因为该公司关闭了许多Gap门店,并试图重新定位该品牌,使其更具竞争力。这些努力似终取得了一些成果,品牌管理业务现在约占宝尊电商收入的五分之一。 该公司第四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7.7%,从27.8亿元增至30亿元,是公司连续第二年实现全年收入增长,而2021年和2022年这个数字均出现了收缩。订单履约成本同比持平,而销售和营销成本增长了17%。 由于这两个因素相互抵消,公司报告本季度盈利10万元,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次净盈利。董事会主席仇文彬表示,这一势头在2025年继续保持,分析机构纷纷预测,公司今年将实现年度盈利,这将是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 仇文彬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5年是我们战略转型的结合,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他续称:“我们加强了高级管理团队,以推动下一阶段的发展。” Gap拓展版图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公司的两项主要业务,首先是较新的品牌管理业务,该业务在经历了初期的收缩阶段后,正步入增长模式。尽管宝尊电商表示,最近在上海和马来西亚开设了首批Hunter实体店,但Gap品牌门店仍占这块业务的大部分。 品牌管理业务的产品销售(主要来自Gap门店),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7.3%,从上年同期的4.56亿元增至5.35亿元。 公司称,去年下半年,新开了40家Gap门店,其中第四季度新开16家,截至2024年底,中国Gap门店总数达到152家。公司表示,计划今年再开设50家新店,在关闭表现不佳的门店后,今年门店的净增量将达到40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表示Gap门店在第四季度实现“低个位数的同店销售额增长”,在当前许多零售商,都在报告销售额下滑的经济环境下,这一表现相当令人鼓舞。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进展是,公司正与加盟商合作,把店开到二线城市,这是许多品牌越来越多采用的策略,以便向中国较小城市拓展业务。 “我们在全年开设新门店的同时,也战略性地关闭了一些表现不佳的门店,以优化线下门店网络,使2024年成为结构升级的一年。”宝尊品牌管理的首席财务官Ken Huang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展望未来,我们计划加快扩张步伐,优先考虑人流量大、销售潜力最大的地点。” Ken Huang还表示,继最近在上海开设了一家Hunter门店后,公司正计划将该品牌拓展到中国的其他市场,如北京、深圳和杭州。 在电子商务方面,公司表示其服务收入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了9.3%,从上年同期的17.3亿元增至18.9亿元,主要得益于网店运营和营销服务两位数的增长。但由于消费者情绪疲软,电商产品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5.98亿元下降4.3%至5.72亿元,部分抵消了这一增长。 品牌管理业务的良好表现,加上电子商务服务业务的出色业绩,抵消了电子商务产品销售业务的疲软,使宝尊电商的经营利润从上年同期的640万元增至7,320万元。正如我们已经提到的,公司在经历了三年多的亏损后,也重新实现了盈利。…

简讯:上美股份去年盈利增长近七成 下半年增速放缓

中国化妆品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2145.HK)周四公布,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62.1%至67.93亿元,净利7.81亿元,同比增长69.42%,净利增速较2023年的增长2.13倍显著放缓。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化妆品生产与销售,旗下品牌韩束去年贡献收入55.9亿元,同比增加80.9%,占期内公司总收入82.3%,成长主要来自韩束品牌的整体升级,在各渠道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公司的营销及推广开支为33.2亿元,按年增长90%,全年增速较上半年的169.2%有所放缓。 去年下半年,公司收入32.9亿元,低于上半年的35.02亿元,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半年收入低于上半年的情况,与2023年下半年相比仅增长约26.3%,亦远低于上半年的增长120.7%。 上美股份周五高开2.6%报45.7港元,至中午收市转跌1.12%,报44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地商置转盈为亏蚀42亿元

经营商业地产的金地商置集团有限公司(0535)周四公布2024年业绩,去年转盈为亏蚀近42亿元,2023年有盈利8.3亿元。公司收入132亿元,按年减少24%。 收入减少主要是确认的物业销售收入下跌43.7亿元,而内地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集团为若干附属公司物业存货减值5.6亿元,同时也为应收账款减值约4亿元。 展望2025年,公司指出中国经济应有4至6%的增长,预计房地产市场于今年有轻微复苏。 金地商置开市跌0.4%至0.249港元,股价在过去一年已下跌近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