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为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提供家政服务的公司申请在纽约上市,初始筹资目标为1亿美元

重点:

  • 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家政公司天鹅到家在即将进行的IPO中不太可能达到10亿美元的市值
  • 随着公司从提供家政服务转向利润更高的培训服务,公司可能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阳歌

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民营教育公司一直处在不确定的状态,因为中国政府准备对该群体出手,为这个国家压力过大的青少年减压。但是,它们中的一个子群体尚未受到影响,那就是成人教育公司,因为它们的服务通常旨在帮助处于工作年龄的成年人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机会。

天鹅到家(Daojia Ltd.)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刚刚申请在美国上市,它号称自己是为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中数以百万计的群体提供女佣、保姆和其他家政服务的领先供应商。

这家公司目前仍不大,在投资者为它做出最终定价时,它看起来不太可能获得“独角兽”地位,即1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更为重要的是,就它现在的形式来看,这家公司可能更适合被定义为劳务机构,而不是教育服务提供商,因为它现在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为家庭提供家政服务。

但随着它不断摸索最适合自己的小众市场,这家年轻公司的业务组合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而教育服务显然是它收入中增长最快的一块。

要了解天鹅到家的经营环境,看看中国这类家政工人所处的大环境是有帮助的。他们通常是来自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来到大城市寻找工作。他们的雇主一般是中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的年轻白领。

这类工人的教育水平差异很大,甚至连语言这样的事情我们都不能想当然,因为这些人中有很多人说的是当地方言,只能说口音很重的普通话。这些人可能有一些基本的家居清洁、儿童护理和其他相关经验,尽管标准可能天差地别,而且往往可能低于大城市居民的期望值。

这就是像天鹅到家这样的公司可以提供价值的地方,帮助家政工人实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它还可以在家庭雇主和家政工人之间发生冲突时,作为担保人让客户省心。

该公司在上周五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说,自七年前开始运营以来,该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家庭服务平台”。它还表示,现在它的平台上有超过150万个注册并认证的服务提供商。

经由天鹅到家安排上门的工人,实际数量要少得多,该公司称,在2018年到今年3月期间,它平台上的工人中有458727人至少完成了一次家庭服务交易。招股说明书援引第三方研究称,这占该期间此类交易的29%。

尽管该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这一话题),但其IPO看起来却相对较大。这或许反映出,天鹅到家希望能获得一个较大的估值,因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也在增长。该公司的承销商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瑞银(UBS)和中金公司(CICC),其主要支持者包括58同城和淘宝。

天鹅到家在其招股说明书中给出了1亿美元的初步筹资目标。虽然很多公司在IPO时都会先给出这样一个被称为“占位符”的金额,但它通常也表明,这些公司认为自己至少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的估值。

不断变化的收入结构

鉴于上述种种背景,我们将在接下来的部分看看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它的一些同行,对其最终可能实现的估值尝试做一个判断。

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来自为城市居民提供保姆、女佣和其他家政工人的中介角色。但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来自付费培训的收入也越来越重要。天鹅到家还通过向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提供平台来赚取一些收入,这些竞争对手可以使用它的软件来管理自己的业务。但它的软件即服务(SaaS)业务部分正在迅速萎缩。

该公司去年的收入增长了16.4%,达到7.11亿元(1.1亿美元),考虑到它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疫情暴发的高峰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个数字并不算太糟糕。衡量其潜力的更好指标可能是2019年,当时它的收入增长更强劲,达到53.3%。

在总收入中,来自培训服务的收入从2019年仅占公司总收入的2.2%,也就是它推出该服务的那一年,增长到今年第一季度的7.1%。与此同时,SaaS业务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9.8%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2.1%。

天鹅到家目前仍然在亏损,尽管亏损相对稳定。2020年,它的净亏损为6.15亿元,与2019年基本持平。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亏损速度没有太大变化,在此期间亏损1.44亿元。

就估值而言,成人教育提供商可能是天鹅到家这样的公司最好的参照对象之一。民办中小学也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因为它们不太可能受到主要针对在线补习班提供者的行业打击的影响。

中国东方教育(China East Education)是一个职业教育提供商,它增长缓慢,去年还在亏损,根据其2020年的收入,它的市销率(P/S)为5.6倍。经营私立学校、增长更为温和的海亮教育集团(Hailiang Education),市销率更低,为3.8倍,而总部在美国的同行——战略教育(Strategic Education)的市销率为1.9倍。

如果按照更具中国特色的市销率计算,天鹅到家的估值在5亿美元到7亿美元之间,虑到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长恢复到38%的水平,这一估值似乎相对合理。考虑到该公司目前的规模,独角兽的地位似乎有点牵强。不过它或许认为,自己在一个相对高速增长的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加上得到了58同城和阿里巴巴的支持,如此高的溢价也是合理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奇瑞启动重磅IPO 有望成今年最大车企上市案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Ltd)周三启动香港IPO,计划筹资10亿美元以上,有望成为今年最大汽车企业IPO。周三发布的新上市公告显示,公司拟发售约2.97亿股,每股定价区间为27.75至30.75港元。若以定价区间上限计算,此次募资总额将达91.4亿港元(11.8亿美元)。 奇瑞从2003年起一直是出口量最大的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2024年公司营收达2,690亿元(37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5.4%,同期净利润增长37.2%至143亿元。 根据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披露的最新数据,公司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一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549亿元增至682亿元,增幅达2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成为关键驱动力,同比激增约四倍至187亿元,占营收总额四分之一以上。 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正加速在全品牌线部署其智驾系统,提供多级自动驾驶功能。此次IPO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升级新能源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平台架构,并将投入大规模研发以强化核心技术能力。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盟折让8.9%配股筹15亿港元 无极资本成单一大股东

电商服务供应商微盟集团(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亿股予无极资本,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约16%,配售价为每股2.26港元,较微盟上日收市价折让8.9%,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6亿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项净额约30%将用于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应用。30%用于扩大媒体渠道及加强精准营销服务。10%用于海外业务发展,30%拨作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完成配售后,无极资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孙涛勇、方桐舒及游凤椿组成的主要股东集团持股比例,则由8.1%降至6.8%。 微盟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国富氢能配股集资1亿港元

氢能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将以每股50.13港元配售199.48万股新股,集资金额约1亿港元。 配售价较公司周三收市价55.5港元折让9.68%,配售股份将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8%。 集资所得的72%资金,将用作支持集团业务的营运,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应商款项;20%用于偿还现有信贷融资,余下8%用于投资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 国富氢能周四开盘跌0.1%报55.45港元,公司股价较过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edcaptain steps into IPO spotlight

业绩扭亏助攻 麦科田生物冲刺港股上市

在经历多年亏损后,麦科田生物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效率提升,以及核心业务的稳健扩张 重点: 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    莫莉 2025年港股医疗板块持续火热,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一倍,显示出市场对于港股生物医药充满信心。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多家医疗企业争相递表赴港上市,9月11日,医疗器械企业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麦科田成立于2011年,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公司业务主要专注于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板块。 其中生命支持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室,以管理和护理重症患者,其产品主要包括药物输注产品、麻醉机、气道管理产品、肺功能检测产品等;微创介入产品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胆道以及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可重复使用及一次性内窥镜系统以及相关耗材;体外诊断设备和耗材等产品组合,涵盖凝血、血型检测、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包括供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产品、全自动血型检测仪等。 在多个细分领域,麦科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销售额计,麦科田2018年至2024年的各个年度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第二,并且2024年跻身中国血型检测设备市场前五名。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和英国各地战略性地设立五个研发中心和六个生产中心。在中国,公司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麦科田所专注的医疗器械行业正保持快速增长,并展现出巨大的未来潜力。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557亿元,麦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领域——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未来增长动力强劲。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增至932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稳健 麦科田的财务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15.31%。在此期间,毛利率方面也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产品收入3亿元,占比37.9%;​​微创介入收入4亿元​​,占比51.1%;体外诊断收入8,622万元,占比11%。其中,生命支持产品销售的收入曾出现较大波动,2023年该板块收入达到5.64亿元,2024年却同比减少12.4%至4.94亿元。公司解释,这是因为医院为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在上一个疫情年度期间进行提前采购,导致使用周期延长并于2024年减少采购。 公司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期内利润达4,096.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5,802.6万元显著改善。这一盈利能力的转变主要得益于销量增长、制造效率提升以及固定生产成本的有效摊薄。回顾过往业绩,公司的净亏损已从2022年的2.26亿元收窄至2023年的6,450.8万元,这主要源于产品组合的扩大和客户需求增长所带来的销量提升。然而,受生命支持产品市场需求在2023年疫情高峰期后逐步回归常态的影响,收入增速2024年有所放缓,导致当年净亏损增至9,661.7万元。 麦科田背后有着豪华的投资者阵容。自2016年起,公司已进行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瓴、深圳创新投集团​​等知名机构。根据招股书披露,高瓴实体持股20.79%,深圳创新投集团实体持股8.54%。2023年,麦科田最后一轮股份认购时的投后估值为82.45亿元,以其2025年的盈利计算,其市盈率约为100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的市盈率为32倍,前者有较大溢价。不过基于其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和核心业务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其长期成长价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