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上月下调了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金融集团评级,称其可能难以偿还在未来12个月到期的大量债务

重点:

  • 在大量债务将于未来12个月到期之际,复星减持新华人寿的股份,这是它筹措现金的最新举措
  • 该公司还减持了对Club Med度假村连锁品牌持有者复星旅游文化的持股,并且似乎还将出售在核心资产复星医药子公司的股份

阳歌

从大约10年前开始,一批中国企业集团在全球掀起收购狂潮,收获了传说中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HLT.US)的大量股权和法国度假村运营商Club Med等诸多战利品。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买家基本上都资不抵债,甚至不复存在,成为过度举债的受害者,最引人瞩目的例子包括曾经野心勃勃的安邦和海航集团。

少数几家基本上完好无损地幸存下来的公司包括复星,这是该群体中较为透明的公司之一,它的投资组合包括旗舰的复星国际有限公司(0656.HK)为代表的大量上市公司,复星国际是其许多资产的持有者。但是复星目前显现出了承压迹象,开始出售部分资产,以筹措资金偿还巨额债务,在近期登上了新闻头条。

其中的最新交易在本周引发关注,财经媒体《财新》援引新华人寿(1336.HK; 601336.SH)的交易所备案文件报道,复星国际减持了新华人寿的股份。港交所的网站显示,复星国际对新华人寿港股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17.1%下降到目前的15.08%。复星的发言人称,此次出售是对公司投资组合中资产的正常交易。

就在两周前,复星的另一项重要资产复星旅文(1992.HK)披露,其母公司将出售在该公司的大量股份。港交所的记录显示,抛售才刚刚开始,复星国际最近把在复星旅文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82%降到了81.7%。复星旅文的主要资产是Club Med度假村连锁品牌。

复星国际似乎还在出售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的股份,这是中国领先的民营医药开发公司之一,也是该集团皇冠上的明珠。港交所的文件显示,复星国际对复星医药上海A股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46.65%小幅下降到了46.60%。

与此同时,复星正面临着沉重债务,根据公司上个月公布的中期业绩,该公司的负债从去年年底的2,370亿元,增长到6月底的2,610亿元。这样庞大的债务并不一定引起恐慌,复星指出,截至6月底,其债务资本比率处于较为健康的53.8%。

但投资者似乎并不认为这家公司万事大吉。它由亿万富豪郭广昌掌舵,曾经被视为中国最成功的私营私募投资者之一。复星国际的股价今年迄今下跌了40%,目前处于九年来的低点。这使得该股的市盈率仅为3.7倍,远远低于美国巨头贝莱德(BLK.US)和黑石(BX.US)的16.5倍左右,甚至低于规模较小的凯雷集团(CG.US)的5.5倍。

遭穆迪下调评级

复星的投资质量总体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它们都是国内外相当稳健的公司。但同时,该公司可能正面临沉重的短期债务负担,这正在耗尽它的资源。动荡的全球市场可能使资产更难出售,再加上利率不断上升,使得通过新的融资来履行债务的难度和成本更高,这让情况变得雪上加霜。

这场酝酿中的“完美风暴”在上个月达到了高潮,当时穆迪发布了一份对复星国际明显看跌的报告,包括下调它的公司家族评级和它担保的债务评级。穆迪还将所有评级的展望从“评级观察”调整为“负面”。

穆迪将其评级下调归因于担心复星可能难以偿还未来12个月到期的“大量债务”。据它的中期报告称,截至6月底,复星国际的现金持有量为1,180亿元,不足以支付未来12个月的债务。

最近它出售股权似乎表明,该公司正试图筹集必要的现金来履行这些义务。但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目前的市场情绪相当消极,这意味着该公司不太可能找到太多大手笔买入股票的买家,从而满足它的资金需求。

彭博新闻社上周报道,中国的银行监管机构已指示国内各大银行审查对复星国际债务的风险敞口,表明它担心有可能出现违约,这加剧了围绕该公司的负面情绪。一开始,复星表示没有收到监管机构要求的任何通知,后来否认了彭博新闻社的报道。

在没有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很难说复星国际的情况到底有多糟糕。该公司的中期报告看起来当然足够健康,包括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7%至829亿元。它的利润没有那么靓丽,同比下降约33%至27亿元。郭广昌在财报中的言论,也暗示了该公司面临的短期困难。

“上半年,面对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复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对的事,做难的事,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在全球化和科创等方面持续发力,中期业绩展现出十足韧劲,为未来发展积势蓄力,” 郭广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复星能否度过迫在眉睫的现金危机,已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关键问题。历史当然不会站在该公司这一边,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乎所有大收购者的消失所反映的那样。但是,由于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更佳,该公司可能比前辈有较大的成功机会。该公司还可能得到其总部所在地——上海(中国的金融之都)政府的支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关闭八家大卖场 高鑫扭亏为盈赚4.1亿元

超市营运商高鑫零售有限公司 (6808.HK) 周二公布,截至3月底止全年收入715.5亿元,按年跌1.4%,纯利4.05亿元,对上一个财年亏损16.05亿元。集团拟派末期息股0.17港元,全年股息为0.34港元。 过去财年,高鑫关闭八家大卖场及一家中型超市;同时亦新开一家大卖场、4家中型超市及四家M会员店。截至今年3月底,高鑫共有465家大卖场、33家中型超市,以及7间M会员店。 展望今年,高鑫表示在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下,客流是发展的根基,将会打造「天天低价+社区生活中心」模式,结合商品力的提升、优化卖场动线,提升客户体验。 周三高鑫开市升12.4%报2.18港元,过去半年公司股价从高位下跌逾兩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 GEO

从SEO到GEO:AI搜索时代的内容优化革命

在AI重塑资讯获取方式的时代,品牌如何成为生成式搜索中的“标准答案”,取决于是否掌握了GEO这项关键技术    头豹研究院 随着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AI搜寻引擎迅速崛起,正在重塑资讯检索方式与用户决策逻辑。使用者逐渐习惯透过AI搜寻获取资讯,传统搜寻引擎优化(SEO)面临萎缩,一种新兴优化模式——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生成式搜寻引擎优化)正快速兴起。GEO依托AI技术,有效缩短用户资讯获取路径,让内容更快、更准、更可信地触达受众。 GEO致力于让内容被AI识别并用于直接生成答案。相较SEO依靠关键字与连结,GEO更强调内容的数据权威性和结构化表达。SEO依赖用户点击链接跳转至网页;GEO则通过AI直接生成结果,实现“零跳转”。与SEO类似,GEO同样重视流量提升与用户体验,但不同于SEO遵循搜索引擎算法规则进行优化的技术逻辑,GEO适配於大模型(LLM)的信息提取与理解机制。 GEO可透过AI生成精准答案,简化传统“曝光—点击—跳转”的流程,进一步强化品牌可信度,提升用户决策效率。 AI搜寻用户规模快速扩张,也为GEO打开庞大市场空间。2024年初全球AI搜寻用户仅3.1亿,至2025年2月已突破19.8亿,年增长率高达538.7%。截至目前,全球已有约1/4人口使用过AI搜寻。 三类市场参与者 GEO市场目前仍处早期阶段,参与者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原有搜寻引擎平台及服务商,凭藉流量入口与算法优势,率先布局GEO优化方案。第二类为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供应商,如腾讯(0700.HK)的腾讯云、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阿里云与火山引擎,依靠算力与资料能力切入GEO应用场景。第三类为传统SEO服务商,凭藉关键字策略与网站架构优化经验,转型投入GEO领域,成为市场重要补充力量。 面对AI搜索逻辑的不断演进,GEO服务商需建立三大核心能力:对AI搜寻推荐机制的理解与内容适配能力、与大模型平台、AI搜寻引擎的深度协同能力、以及在权威数据源中的优先占位策略。GEO优化不仅需掌握通过对网页结构的语义布局优化、内容粒度的智能切分,以及多模态信息的嵌入式表达,更应建立与模型方的接口对接与API协作,确保客户内容能长期稳定占据AI生成答案的重要位置。同时,借由权威性数据的优先调取与多轮调用,提升内容在大模型中的可信排序权重,帮助客户在AI搜索生态中构建稳固的“认知锚点”,率先抢占流量与决策入口。 GEO正推动数位行销迈向以内容语义与品牌信任为核心的新阶段,成为企业在AI时代抢占用户心智、实现增长的关键利器。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新股王宁德时代中午收升17%

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二正式挂牌,开市报296港元,较招股价上升12%,中午收报307.6港元,升17%。 公司发售近1.18亿股,7.5%在港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263港元,最终录得150倍超额认购。 虽然宁德时代的发售采取“Reg S”方式,即不会向美国境内投资者售股,但未对国际招股有大影响,国际配售录得超额14倍。 是次公司集资净额达353.3亿港元,约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及二期建设,约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刺激政策带动 奇富首季盈利大增54.6%

网贷服务商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周一公布,今年首季收入按年增12.94%至46.907亿元(6.53亿美元),按季升4.65%,净利润按年大增54.6%至17.96亿元,但按季减6%。 其中,信贷驱动服务净收入为31.109亿元,按年升3.14%,按季升7.66%;平台服务净收入为15.798亿元,按年升38.96%,按季跌0.82%。本季贷款促成与发放总额达888.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8%。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台累计连接2.68亿名消费者,年增11.1%;获批信用额度用户达5,840万人,年增11.6%;成功提款借款人达3,550万人,年增13.8%。 公司表示,由于政府官员发布的强刺激政策信息略微改善了公众情绪,季初用户活动有所增加。然而,由于与资费相关的经济不确定性可能持续至今年年底,在业务规划方面仍将保持审慎。 奇富港股周二高开0.5%,至中午收市持平,报178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