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上月下调了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金融集团评级,称其可能难以偿还在未来12个月到期的大量债务

重点:

  • 在大量债务将于未来12个月到期之际,复星减持新华人寿的股份,这是它筹措现金的最新举措
  • 该公司还减持了对Club Med度假村连锁品牌持有者复星旅游文化的持股,并且似乎还将出售在核心资产复星医药子公司的股份

阳歌

从大约10年前开始,一批中国企业集团在全球掀起收购狂潮,收获了传说中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HLT.US)的大量股权和法国度假村运营商Club Med等诸多战利品。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买家基本上都资不抵债,甚至不复存在,成为过度举债的受害者,最引人瞩目的例子包括曾经野心勃勃的安邦和海航集团。

少数几家基本上完好无损地幸存下来的公司包括复星,这是该群体中较为透明的公司之一,它的投资组合包括旗舰的复星国际有限公司(0656.HK)为代表的大量上市公司,复星国际是其许多资产的持有者。但是复星目前显现出了承压迹象,开始出售部分资产,以筹措资金偿还巨额债务,在近期登上了新闻头条。

其中的最新交易在本周引发关注,财经媒体《财新》援引新华人寿(1336.HK; 601336.SH)的交易所备案文件报道,复星国际减持了新华人寿的股份。港交所的网站显示,复星国际对新华人寿港股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17.1%下降到目前的15.08%。复星的发言人称,此次出售是对公司投资组合中资产的正常交易。

就在两周前,复星的另一项重要资产复星旅文(1992.HK)披露,其母公司将出售在该公司的大量股份。港交所的记录显示,抛售才刚刚开始,复星国际最近把在复星旅文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82%降到了81.7%。复星旅文的主要资产是Club Med度假村连锁品牌。

复星国际似乎还在出售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的股份,这是中国领先的民营医药开发公司之一,也是该集团皇冠上的明珠。港交所的文件显示,复星国际对复星医药上海A股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46.65%小幅下降到了46.60%。

与此同时,复星正面临着沉重债务,根据公司上个月公布的中期业绩,该公司的负债从去年年底的2,370亿元,增长到6月底的2,610亿元。这样庞大的债务并不一定引起恐慌,复星指出,截至6月底,其债务资本比率处于较为健康的53.8%。

但投资者似乎并不认为这家公司万事大吉。它由亿万富豪郭广昌掌舵,曾经被视为中国最成功的私营私募投资者之一。复星国际的股价今年迄今下跌了40%,目前处于九年来的低点。这使得该股的市盈率仅为3.7倍,远远低于美国巨头贝莱德(BLK.US)和黑石(BX.US)的16.5倍左右,甚至低于规模较小的凯雷集团(CG.US)的5.5倍。

遭穆迪下调评级

复星的投资质量总体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它们都是国内外相当稳健的公司。但同时,该公司可能正面临沉重的短期债务负担,这正在耗尽它的资源。动荡的全球市场可能使资产更难出售,再加上利率不断上升,使得通过新的融资来履行债务的难度和成本更高,这让情况变得雪上加霜。

这场酝酿中的“完美风暴”在上个月达到了高潮,当时穆迪发布了一份对复星国际明显看跌的报告,包括下调它的公司家族评级和它担保的债务评级。穆迪还将所有评级的展望从“评级观察”调整为“负面”。

穆迪将其评级下调归因于担心复星可能难以偿还未来12个月到期的“大量债务”。据它的中期报告称,截至6月底,复星国际的现金持有量为1,180亿元,不足以支付未来12个月的债务。

最近它出售股权似乎表明,该公司正试图筹集必要的现金来履行这些义务。但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目前的市场情绪相当消极,这意味着该公司不太可能找到太多大手笔买入股票的买家,从而满足它的资金需求。

彭博新闻社上周报道,中国的银行监管机构已指示国内各大银行审查对复星国际债务的风险敞口,表明它担心有可能出现违约,这加剧了围绕该公司的负面情绪。一开始,复星表示没有收到监管机构要求的任何通知,后来否认了彭博新闻社的报道。

在没有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很难说复星国际的情况到底有多糟糕。该公司的中期报告看起来当然足够健康,包括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7%至829亿元。它的利润没有那么靓丽,同比下降约33%至27亿元。郭广昌在财报中的言论,也暗示了该公司面临的短期困难。

“上半年,面对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复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对的事,做难的事,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在全球化和科创等方面持续发力,中期业绩展现出十足韧劲,为未来发展积势蓄力,” 郭广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复星能否度过迫在眉睫的现金危机,已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关键问题。历史当然不会站在该公司这一边,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乎所有大收购者的消失所反映的那样。但是,由于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更佳,该公司可能比前辈有较大的成功机会。该公司还可能得到其总部所在地——上海(中国的金融之都)政府的支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业务带动 虎牙第三季收入年增近一成

直播游戏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虎牙收入按年增长9.8%至16.88亿元(2.37亿美元),为公司今年以来最佳季度表现。 期内,公司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及其他收入增长29.6%至5.32亿元,首次占总收入超过三成,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直播业务收入微升2.6%至11.57亿元,主要受惠于付费用户平均消费上升带动。用户数据方面,截至第三季度,虎牙总月活跃用户(MAU)达到1.62亿。 期内纯利录得960万元,相对第二季亏损5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但较去年同期2,360万元下滑59.3%。经调整纯利录得3,630万元,按年下降53.5%。毛利率维持稳定,为13.4%,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3.2%。 财报公布后,虎牙美股周三高开低走,收报2.68美元,跌4.29%,过去六个月累跌约27%。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教控股预告本财年最高赚6亿

教企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财年,料会录得净利润4.4亿至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2亿元。 中教透露,净利润的预期,已反映商誉及无形资产确认减值之影响。集团表示,主要是预计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及河南省的单位,因未来现金流量估算出现下调,要为商誉及无形资产将减值。 集团续称,单位所处的地区,因市场供给增加及在当前宏观经济下,整体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减值是非现金性质,约在16.2至17亿元。 中教控股周四开市下跌4.5%报2.98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ngong makes heavy equipment

临工重机申港上市 多元化策略成双刃剑

趁中国股市情绪回暖及大宗商品行情复苏,矿业设备制造商临工重机正筹备香港上市。然而,公司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业务曝险,可能令投资者却步 重点: 临工重机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集资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加强研发投入及拓展全球业务版图 目前的矿业景气有助改善公司前景,但其房地产相关业务,可能成为业务增长的拖累   梁武仁 中国股市近期持续走强,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亦稳步上升。 表面看,这两者结合似乎意味矿业设备制造商理应成为投资人追捧的焦点。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刚启动的香港上市之路上,正好成为一个「多元化经营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的案例。 上周四,这家矿业设备制造商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集资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扩展海外业务。公司可能认为目前正是上市的良机,因为投资者对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兴趣高涨。 临工重机的投资故事颇具吸引力,其身处矿业上行周期的核心位置,受惠于避险需求推高的黄金等贵金属市场,以及电动车、半导体等产业对矿物资源的持续旺盛需求。 然而,临工重机的实际财务表现并不如故事般亮丽。根据其申请文件,去年公司收入按年增长逾两成,达到120亿元(约17亿美元);但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却出现同比下滑,尽管如此,公司仍透过改善利润率而实现净利增长。 临工重机的盈利能力表现尚称稳健,但其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并非在当前矿业繁荣周期中的高增长企业。根据临工重机于申请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资料,全球矿山设备市场,于2020年至2024年间以近6%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预计至2028年仍将维持类似的年增速。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高空作业设备销售大幅减少。该类设备主要用于高空作业中人员、工具及材料的升降,不仅服务矿业,亦广泛应用于建筑与设施维修等领域。今年上半年,臂式与剪叉式升降平台的销售按年大跌45%。临工重机将此归因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中国市场采购需求的减少。 临工重机进入高空作业设备业务相对较晚,公司于2015年开始拓展该业务,目的在于对冲矿业景气下行风险,并借此实现产品线多元化。自那以后,高空作业设备逐渐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此业务占公司总收入高达40%;但随着销售下滑,今年上半年该占比已降至约25%左右。 设备业务不仅协助临工重机分散业务风险,也曾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该类产品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接近28%,远高于公司核心矿山设备业务的19%。 陷入房地产阴影 临工重机在高空作业设备业务上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该业务使公司暴露于内地房地产行业之中。房地产企业是这类设备的重要客户,但这一产业在中国正陷入长期低迷。随着房市疲势未见缓解,建筑业同样受挫,导致市场对临工重机设备的需求下降。 建筑公司的经营困难最终也会传导至上游原材料市场,削弱对钢铁、铜、铝等建筑材料的需求,进而影响矿业企业的订单,这或许也解释了临工重机核心矿山设备业务增长放缓的原因。该业务在2022年至2023年间销售大幅上升,但今年上半年仅录得微幅增长。 公司面临的另一挑战是激烈的行业竞争,无论在中国境内还是海外市场皆是如此。尽管公司自称为「全球领先的矿业设备及高空作业设备制造商」,但实际上在这两个细分领域均未具主导地位。在竞争者众多的情况下,对一家市占率相对有限的企业而言,要实现高额利润并非易事。 临工重机同时也在寻求地域多元化,计划扩大中国以外市场的销售。这一策略与当前许多中国企业一致,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面对国内经济放缓,寻求海外业务成长成为共同选择。临工重机的海外销售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及美洲,今年上半年占公司总收入的44%,较去年同期的31%及2022年的27%显著上升。 这种地域多元化趋势固然令人鼓舞,但公司整体财务表现平平,恐难令投资者刮目相看。当前正值中国企业赴港上市热潮,香港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新股集资额最高的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会降低标准,尤其在新股供应激增的情况下,投资人将更加审慎。 归根结底,临工重机不仅在业务上面临激烈竞争,在资本市场同样如此。考虑到其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高曝险程度,这一因素或令部分投资者却步,对公司未来集资前景构成挑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启明医疗出售杭州项目 变现3.75亿元

医疗器械生产商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与杭州滨江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总代价约3.75亿元(5,300万美元)出售位于杭州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连同相关土地使用权,交易将待股东批准后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为配合战略调整,聚焦核心心脏瓣膜技术,减少对非核心及重资产项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44亿元,其中约2.65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余额约7,860万元补充日常营运资金。 公司预计此次交易将录得约500万元税前亏损,惟可减轻未来约7亿元的建设支出压力,改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虽较估值折让约12%,但属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财务灵活度,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发展。 同时,集团宣布变更首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将7,303万元重新分配至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以更有效调配财务资源。 公司股价周三高开,全日收报2.52港元,升2.4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