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去年收入增长28.8%,其中新冠疫苖复必泰带来了超过10亿元新增收益

重点:

  • 受惠新冠疫苗销售与转让子公司权益,复星医药去年收入与盈利均上升约三成
  •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加上原材料涨价,令复星医药毛利率下降6.53个百分点;公司计划今年将复必泰于中国境内商业化生产, 将有助毛利率显着提升

莫莉

疫苗作为人类抵抗新冠病毒疫情的重要武器,在全球广泛接种已超过一年,许多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新冠疫苗的药企从中获得巨大利润。作为复必泰疫苗的大中华区销售代理商,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去年亦从中获得超过10亿元的收入,拉动营业收入上升。

除了复必泰疫苗之外,过去一年,复星医药其他业务亦稳健增长。上周三早上,公司公布了2021年详细业绩报告,公司营收增长28.8%至389亿元,净利润47.4亿元,上升29.3%。

然而,尽管复必泰疫苗作出了贡献,但对公司更具吸引力的业务──将这种疫苖在中国大陆销售,仍然有待实现,因为中国至今只有本土开发的疫苗可供选择,政府尚未批准复必泰疫苗进入其庞大的市场。

复星医药的三大业务板块均取得不俗成绩,其中最核心的制药业务贡献287亿元收入,比2020年增加32.3%。新药业务是推动复星医药业绩增长的重要一环,在制药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 25%;其中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2696.HK)旗下的新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为其贡献16.9 亿元收入,大增 125%。

不过,制药业务于2021年的毛利率减少了8.25个百分点至51.9%,另外两部分业务毛利率亦略有下降,导致复星医药整体毛利率从2020年的54.47%,下降6.53个百分点至2021年的47.94%。公司解释,毛利率下降主要因为部分存量产品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标,其销售价格较低,以及核心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涨价,令成本上升。

截至2021年底,复星医药合共有23种产品在六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招标中中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由国家医保局组织集中大批量采购药品,但这六批中标的药品平均降价53%。因此,尽管中标产品的销售量大幅提升,但由于价格严重缩水,复星医药传统的化学仿制药板块毛利率却受到影响。

为了降低集中采购对业绩的影响,复星医药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布局生物药和小分子创新药,希望从中获得更大收益。2021年,复星医药累计投入49.75亿元用于研发,比前一年增加24.3%,其中制药业务研发投入已占44.86亿元。公司称,正在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代谢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开发小分子创新药和抗体药物等项目。

在毛利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复星医药何以做到净利润高速增长呢?原因在于积极转让子公司权益,去年该公司合共转让四家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财报显示,出售联营企业以及附属公司股权带来的收益为27亿元,占净利润达57%。

复必泰等待中国内地上市

另外,在新冠病毒2020年初在全球蔓延下,早在2020年3月,复星医药便慧眼识珠,与德国BioNTech (BNTX.US)签订协议,获授权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基于BioNTech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这款疫苗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商业化合作伙伴为辉瑞(PFE.US),是全球接种最广泛的一款疫苗。2021年3月,这款商品名为“复必泰”的疫苗纳入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接种计划,2021 年 9 月在台湾地区展开接种。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3月23日在公司业绩记者会上介绍,截至今年2月底,复必泰在港澳台地区的累计接种量已经超过2,200万剂。但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内地至今仍未向复必泰开放市场,吴以芳透露,在内地的上市“还在审批当中”。

此前,资本市场普遍认为,一旦复必泰在内地上市,有望给复星带来巨额利润,复星医药股价在2021年8月一度上涨至82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复必泰由BioNTech公司研发及生产,复星医药需要向其支付采购成本、毛利分成以及销售里程碑金额,因此其毛利率低于其他产品的整体毛利率水平。不过,据复星医药去年5月的公告,公司与BioNTech拟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mRNA新冠疫苗产品的商业化本地生产,届时年产能可达10亿剂,复必泰的毛利率或将显着提升。

在新冠领域,复星医药在口服药方面也有布局。2022 年1月及3月,复星医药先后获得药品专利池组织(MPP)的许可生产,向部分低收入国家供应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的原料药和制剂,以及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核心成分之一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的原料药及制剂。吴以芳表示,预计到2022年底可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认证申请,获批后就能上市销售。

尽管营收及盈利双增,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看好复星医药这份年报。在公布业绩当日,其港股下挫5.3%,报35.75港元,贴近过去一年的低位。按估值来看,复星医药港股市盈率为16.22倍、A股市盈率为较高的27.75倍;同样拿到新冠口服药订单的大型药企九洲药业(603456.SH)、华海药业(600521.SH)与普洛药业(000739.SZ)的市盈率分别为42倍至66倍,显示复星医药的估值偏低。

大行对复星医药的看法也是乐观中带点审慎。国金证券的报告认为,复星医药研发开支增加,主业增长稳健,加上与国际药企合作下,新冠口服药和mRNA疫苖技术平台可望有中国推出,推荐买入,但仍需注意药物集体采购政策影响产品盈利能力的风险。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万国数据营收增长 国际业务拆分上市

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周三公布,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1%至26.9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从30.7亿元收窄至1.73亿元。 公司同时宣布,完成对国际业务的新一轮融资,该部门已从原"GDS International"更名为DayOne Data Centers Ltd.。融资完成后,万国数据在DayOne Data Centers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2.7%降至35.6%。万国数据表示,随着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将DayOne Data Centers的财务业绩纳入自身财报。 财报发布后,万国数据美股周三跌14%至30.61美元。受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增长推动,投资者对数据中心运营商热情高涨,该股在过去52周内已累计上涨近三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研发收入减少 和黄医药去年少赚63%

长和实业(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药公司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CM.US;0013.HK; HCM.L)周三公布去年度业绩,公司录得收入6.3亿美元,按年减少24.8%,股东应占溢利达3,772.9万美元,按年减少62.6%,但实现连续两年录得盈利。 公司称,连同日本武田在海外销售,该集团在肿瘤产品的总销售额增长134%至5.01亿美元,另达成协议以6.08亿美元出售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的部分股权。收入下降主要来自合作伙伴的研发收入有所减少。其中来自武田药品的首付款、监管里程碑及研发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459亿美元减少至2024年的6,700万美元。 另外,和黄医药与信达生物(01801.HK) 联合宣布,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FRUSICA-2中国II/III期研究已达主要终点。周四,和黄医药港股高开3.7%,至中午休市涨幅扩大至9.41%,报26.15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ouYu is a livestream game company

直播业务今非昔比 斗鱼觅蓝海再冲刺

尽管季度亏损大幅增加,但斗鱼在摆脱传统游戏直播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消息甫一公布,公司股价大涨31% 重点: 斗鱼第四季度营收下滑12%,净亏损增加了一倍多,同时平均月活用户下降14%至4,450万 随着斗鱼从最初的游戏直播业务向多元化发展,广告及其他收入去年增长了63.6%,收入贡献比达28%   谭英 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的名字中“斗鱼”两字意思是战斗的鱼,眼下它可能确实在为生存而战,因曾经让它声名鹊起的直播业务逐渐式微。公司上周发布的最新季报显示,第四季度营收持续下滑,延续过去四年来的下滑态势。与此同时,公司的季度亏损也增加了一倍多,全年陷入亏损。 但投资者对公司摆脱直播游戏业务、实现多元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直播游戏业务可谓压力重重,一方面面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政府限制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间。一些人可能正在押注,猜想斗鱼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的日子可能已屈指可数,它有机会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很可能将以溢价出售。 联席首席执行官任思敏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计划今年将更多资源放到新业务上。她说:“我们的战略不是收缩,而是重新分配资源,从低效项目转向高价值业务部门。” 虽然拓展这些业务是一个长期目标,但扭转公司自2021年以来的营收下滑趋势,才是更为紧迫的任务。第四季度,这一下滑趋势仍在继续,营收从去年同期的13亿元降至11.4亿元,同比下降12.3%。净亏损从2023年同期的6,220万元扩大至1.64亿元。 该季度,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数(MAU)同比下降14%至4,450万。不过,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最新数据较上一季度增长了5.9%。第四季度,平均付费用户数量也出现同比下降,从2023年的370万降至最新季度的330万。 斗鱼试图通过专注于“其他业务”来重启增长,这些业务包括广告、语音社交网络和游戏会员服务。第四季度,这部分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47.2%,达到4.05亿元,全年增长63.6%至12亿元。 投资者似乎把注意力集中在斗鱼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上,它的股价在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飙升17%。不过,股价上涨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线索之一是公司现金减少了35%,从2023年底的68.6亿元减少到2024年底的44.7亿元。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自2024年开始,斗鱼在分红和股票回购上的支出达到6.2亿元,包括今年1月的最新现金分红。财务副总裁曹昊表示,公司的现金储备足以将资源重新分配到不断增长的业务中,并应对业务波动,同时“大幅”减少净亏损。 这似乎表明,斗鱼正在把股东利益和股价稳定放在首位,同时接受大型竞争对手不可避免的崛起,尤其是抖音。 并购将至? 投资者的热情或许还源于对斗鱼可能被私有化,或被更大竞争对手收购的新预期。其中一个潜在买家可能是领先的游戏公司腾讯控股(0700.HK),腾讯已经是斗鱼的主要股东,持有该公司38%的股份。 腾讯最近一直在收购游戏资产,包括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的视频游戏工作室,字节跳动已从该行业退出。一些人可能会猜测,腾讯也可能出价将斗鱼和竞争对手虎牙(HUYA.US)私有化,它同样也是后者的大股东,且目前的处境与斗鱼类似。腾讯此前曾试图促成斗鱼和虎牙的合并,但最终于2021年被中国市场监管部门以反垄断为由否决。 跟斗鱼的情况类似,根据虎牙在周二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下降2.3%至15亿元,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2.75亿元收窄至1.72亿元。而且与斗鱼一样,虎牙的直播收入也在下降,从2023年全年的65亿元下降到去年的47亿元。 尽管最初的斗鱼和虎牙合并计划遭否决,但随着游戏直播行业因政府监管限制、抖音等新平台的竞争,以及消费者情绪低迷而陷入困境,监管机构可能会改变当初的看法。中国媒体报道称,这样的合并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腾讯的投资团队去年曾与两家公司的高管会面,讨论合并计划。 虽然斗鱼和虎牙的直播收入一直在萎缩,但斗鱼和快手(1024.HK)却在直播领域快速扩张。快手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4%至311亿元,利润同比增长49.9%至21亿元。 另一个支持斗鱼和虎牙合并,或者其中一家甚至两家被第三方收购的可能,是两个平台最近出现的合作迹象。这种合作始于去年3月,当时斗鱼、虎牙和腾讯旗下的微信,同时直播腾讯热门游戏《王者荣耀》的一场直播活动。 任何涉及腾讯的此类合并,对腾讯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它资金充裕,而且已经持有斗鱼38%的股份和虎牙50%的股份。根据斗鱼最新2.65亿美元的市值和虎牙8.38亿美元的市值,腾讯收购斗鱼剩余股份需支付1.62亿美元,收购虎牙剩余股份需支付4.2亿美元,合计才5.8亿美元左右。 斗鱼目前的市销率(P/S)只有0.44倍,远低于虎牙的1.02倍,因此该公司的价值看起来被低估了。这或许反映出分析师群体对斗鱼的看法不太积极,雅虎财经调查的五位分析师均给予“持有”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手游发盈警料蚀22亿元

游戏运营商中手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302.HK)周三发盈警,去年净亏损按年扩大57倍至22亿元,2023年的亏损为3,800万元。去年的收入亦按年下跌25%至30%。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因新游戏延迟推出,而期内推出的部分游戏表现未达预期,至于已推出一段时间的游戏,部分也开始到达周期的末端。 非经营开支上,亦由2023年的1亿元,大幅增至去年的17亿元。主要因若干投资出现减值亏损,以及知识产权、内容供应商牌照及研发开支等无形资产出现减值。 中手游周四开市跌14%报0.43港元,股价在过去半年下跌逾7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