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US

这家实时互动服务供应商将拆分成两个部门,一个专注中国市场,另一个主攻国际业务

重点:

  • 声网表示,公司将拆分成两部分,一个面向中国市场,另一个面向全球客户,以便充分考虑两个市场各自的“独特”需求
  • 今年前三个月,该公司连续第五个季度收入缩水,这是自中国2021年整顿教育行业后,影响迟迟没有褪去的结果

  

阳歌

2023年正迅速成为中国科技公司的“拆分年”,声网(API.US)成为最新加入这一趋势的公司。这家实时互动服务供应商宣布已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注于中国,另一部分专注于中国以外的业务。

这次拆分看上去与3月那个引起了更大关注的拆分新闻类似,当时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宣布将自己一分为六的计划。其他几家公司也在朝着类似的方向发展,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图森未来(TSP.US)和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华米科技(ZEPP.US)。

有许多因素正在推动这一趋势,包括提高运营效率的愿望,这对阿里巴巴而言,是主要的催化剂之一。而对于声网这家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这个决定还涉及地缘政治因素,因为它认识到,中国市场对科技公司相对独特,因为它的监管程度高于全球其他市场。另外,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日益增加,也在推动着这一潮流,促使声网这样的公司明确定义各个市场,并构建护栏隔开各个市场的数据。

两年前,声网一度登上全球新闻头条,当时媒体报道,它是引发轰动的社交媒体Clubhouse语音聊天室服务背后的主要技术合作伙伴之一。但在人们发现部分Clubhouse相关数据是通过声网在中国的服务器传输后,该公司很快遭到了抨击。

声网刚刚透露的这种拆分,或许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确保国际业务产生的数据保留在中国境外,最好是存放在声网客户所在国家的服务器上。

该公司最新拆分出来的国际业务,将保留Agora的名称,而中国业务将使用其中文名称声网,声网在本周早些时候公布这一举措及其最新季度财报时表示。目前在美国上市的声网将成为这两个部门的控股公司,两个部门将独立运营,各自有独立的管理团队。国际部门总部将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而中国部门将以上海为总部。

“我们相信,组织架构的调整,将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不同市场客户的独特需求,并集中资源实现两部分业务各自的战略优先级目标,即Agora业务重点为驱动增长,声网业务重点为提升竞争效率,”声网创始人兼董事长赵斌说,他在硅谷和中国都有丰富的实时互动技术工作经验。

赵斌是Webex的创始工程师,该公司后来被思科(CSCO.US)收购。他还曾担任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社交网络和在线卡拉OK网站欢聚(YY.US)的首席技术官,该公司以前叫YY,与Webex 一样,开发支持实时视频和语音互动的技术。

分道扬镳?

声网没有提供任何细节,说明新宣布的拆分会否演变成彻底的分道扬镳,通过双方各自上市切断所有联系。但这种情况即便发生,我们也不会太过惊讶,因为此举将大大降低我们之前提到的数据安全风险。

至少就目前而言,该公司已经开始分别报告这两个主要部门的运营指标,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每个部门的表现,以及它们面临的不同问题。

在2020年6月首次公开募股后,这家成立9年的公司一路快速成长,尽管它从未录得盈利。但去年,该公司遭遇重大打击,因为它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也就是中国的K-12辅导服务提供商,在2021年被中国政府禁止提供此类服务。因此,声网的收入从去年一季度开始萎缩,此后一直在下降。

根据声网的最新报告,这一趋势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下降5.6%,至3,640万美元。这种下滑趋势似乎还将持续到二季度,该公司预计,在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里,总收入将在3,400万美元(2.4亿元)至3,700万美元之间,中值将比上年同期的4,100万美元下降13%。

拆分后的数据显示,中国业务仍占公司大头。但国际业务持续增长,迅速扩大占比,而中国业务仍受到K-12教育业务损失的影响。

在一季度,声网中国业务的收入同比下降14.5%,至2,13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近60%。国际部门的收入增长10.2%,达到1,510万美元,不过我们也应该指出,最新的收入数字比上一季度下降了约4.4%。

该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做得很好,其运营费用比一年前下降了25.5%。因此,其非GAAP亏损(不包括基于股票的薪酬等项目)从一年前的1,690万美元缩至910万美元。

该公司现金充裕,截至3月底,持有4.16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这意味着它在短期内不会面临现金短缺。更重要的是,如果声网想重新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它真的需要在中国市场恢复动力,同时在国际市场也要实现更为强劲的增长。赵斌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是推动在不太遥远的将来实现这种新增长的催化剂,他指出,这种技术可以提供虚拟角色作为补充,使人类在线体验更广泛的互动。

从理论上讲,这听起来不错,但投资者仍然不大买账。在最新财报发布后,该公司股价最初下跌,但第二天出现反弹。不过,其最新收盘价3.025美元仍远低于20美元的IPO价格。在估值方面,该公司的市销率相当低,为1.8倍,低于类似的Twilio(TWLO.US)的2.1倍,但高于8×8 (EGHT.US)的0.52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英国调查宇通电动巴士可否被遥距关停

英国政府正在对数百辆中国制电动巴士能否被远距关停展开调查。凸显出英国对“中国制造”的担忧似乎正在加深。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交通部正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合作,评估中国巴士制造商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66.SH),是否拥有对车辆控制系统的远程访问权限,以进行软件更新和诊断。 此调查源自挪威先前的发现。挪威奥斯陆公共交通公司Ruter上月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宇通位于中国郑州的总部,可使挪威境内的宇通巴士“停驶或失效”,丹麦因此也展开审查。挪威与丹麦的测试均显示,宇通巴士具远端电池与供电管理存取权限,理论上制造商可使其停用。 丹麦最大的公共交通公司Movia则表示,此类管理权限是电动车的通病,许多西方制造商也存在此问题。 报道称,宇通已向英国供应约700辆电动巴士,分布于诺丁汉、南威尔斯及格拉斯哥,由Stagecoach与FirstBus等公司营运。该公司近期亦希望打入伦敦市场,推出双层电动巴士。 宇通回应表示,公司遵守各地法律与数据保护规范,远端数据仅用于维护与优化,并采加密储存与权限管控,不会未经授权取用资料。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SRC is a securities regulator

大洋两端监管加剧 中企赴美上市路迢迢

纳斯达克的新规可能打乱多家中国中小企业赴美上市的步伐,同时,中国证监会亦加大审查力道,对境外上市申请展开更严格的审核 重点: 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加大对拟赴美上市企业的审查,询问的范围与议题显著扩大 中国加强审查的举措,恰逢纳斯达克准备实施新规之际,新规将对申请上市的中资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沈如真 对许多中国企业而言,曾以华尔街上市为终点的资本市场之路,如今正迅速走向“死胡同”。 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近期已大幅减少,因它们在太平洋两岸都面临日益严格的监管审查。美国率先出手,9月宣布多项限制性新措施,对成为主流的中小型中资上市案加强监管;如今,投行人士也抱怨,中国监管机构对新上市申请的审查时间正明显拉长。 一位中国IPO律师向咏竹坊表示:“许多中国公司想赴美上市,但中国证监会(CSRC)正在扼杀这一流程。”该机构于两年前建立了境外发行备案制度,用以审核所有中国企业的境外上市申请。 由于这波监管加强主要出现在最近几个月,其影响尚未完全反映在数据中。根据德勤(Deloitte)统计,今年前九个月,中国企业在美国交易所的IPO数量增长了54%,达到57宗。但其中多数为募资额2,000万美元以下的小型企业,使得平均集资金额反而下滑了18%。 一位IPO投行人士指出,今年迄今完成的多数中资赴美上市,其实都是此前已获批准的案件。同时,由于中国证监会(CSRC)对新申请的受理与审核速度极慢,获批的新案数量几乎停滞不前。该人士说:“我的一位客户已经等了两年,他的耐心快要耗尽了。” 交易量回升 集资仍疲弱 中国在2021年滴滴出行(DiDi Global)不顾中国监管机构的反对意见,执意赴纽约上市后,开始收紧境外上市审查。经过两年的沉寂,相关活动在2024年才重启,并延续至今年。 根据德勤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共有57家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合计集资10.5亿美元。美国律司事务所K&L Gates的统计,2024年则是创纪录的一年,当年有64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 然而,这波上市潮主要由小型企业主导。根据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的资料,2024年中国企业在美IPO的平均集资额仅为5,000万美元,远低于2021年超过3亿美元的水准。 委员会在3月的报告中指出:“这波赴美上市潮主要由中小企业撑起,数十亿美元规模的超大型中国企业IPO仍然缺席”,“上市规模缩小一方面受中美关系紧张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监管加强与新规上路,使北京对境外集资有更多掌控。” 更严格的监管控制 这位IPO律师表示,中国证监会(CSRC)如今审查赴美上市申请的严格程度,已经堪比对境内上市的审核。这与过去批准大量赴美上市案时的做法显然不同。如今,监管部门对拟赴美上市企业的审查范围大幅扩大,涵盖公司治理、关联交易、股权激励计划以及股权转让历史等多个面向。 许多计划赴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常采用“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以规避中国对外资投资的限制。该律师指出:“但现在,证监会要求我们的许多客户拆除VIE结构。”他补充说,这类重组会将原本的协议控制关系转为直接持股,进而引发大量税务与合规问题。 此外,涉及敏感领域的企业,还需获得相关行业监管机构的批准,确保其上市不会造成任何数据或国家安全风险。 这种新的繁琐审批程序在中国证监会(CSRC)最近的公开资料中已有明显体现。 根据CSRC于11月7日公布的数据,中国信贷风险管理服务供应商承信科技,于2023年6月28日向中国监管机构提交了赴纳斯达克上市申请。但两年多过去,该公司仍持续被要求补交更多资料。 承信科技并非个别事件,根据CSRC披露,还有超过30家企业(包括荣成新能源和 中元生物科技)在审核程序中被“卡关”超过一年。这与律师们通常建议的6至9个月理论等待期相比,时间大幅延长。 更进一步的是,许多拟赴美上市的公司,如今甚至难以跨进中国监管部门的「大门」。截至今年为止,CSRC仅受理了23宗 赴美上市申请;相比之下,自4月中旬以来,已有277家申请赴港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审核中。 另一位律师表示:“香港IPO得到了中国官方的支持,审批程序正在被快速通道化。”…

简讯:超额1,813倍 乐舒适首挂午收升32%

婴儿品牌乐舒适有限公司(2698.HK)周一在香港挂牌,开市报34.98港元,较招股定价高33.5%,之后股价升幅略回软,中午收市报34.46港元,升31.5%。 乐舒适共发售9,088.4万股,招股价介乎24.2至26.2港元,是次以高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813倍,国际配售超额33.3倍,集资净额22.29亿港元 乐舒适主要在非洲、拉美,中亚等地销售自家制造的婴儿纸尿裤、婴儿拉拉裤及女性卫生用品。 是次集资所得,约71.4%用作扩大产能及升级生产线,11.6%用于营销及推广,4.7%用于战略收购。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Shein首间实体店巴黎开幕 线上平台却面临封禁危机

中国快时尚电商Shein位于法国巴黎BHV Marais百货公司的首间实体店,本月5日正式开幕,然而其线上平台却在法国面临封禁危机。 据财新报道,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同日宣布,政府已启动程序,暂停Shein在法国的线上运营,直至公司证明其所有内容符合当地法规,相关部门须在48小时内完成初步审查。目前Shein已主动暂停其在法国的第三方平台业务,自营业务仍在正常运营。 据法国媒体报道,封禁行动源于Shein平台涉嫌贩售儿童形象性玩偶与违禁武器。巴黎检方同时对Shein、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速卖通(AliExpress)、拼多多(PDD,US)旗下Temu,以及美国跨境电商平台Wish等平台展开调查。检方指控这些平台未能有效监控上架商品来源与内容,涉嫌放任违禁品贩卖。 事实上,Shein在巴黎开设实体店的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当地百货商、服装协会等多方抵制。批评者认为,Shein的快时尚模式与巴黎追求永续与文化价值的时尚理念背道而驰,将破坏本地产业的生态与社会责任形象。巴黎市长伊达尔戈亦公开谴责象征快时尚的Shein入驻BHV,称“这一选择违背了巴黎的生态和社会愿景”。 尽管如此,以Shein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法国的表现仍然亮眼。法国时尚学院(IFM)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在法国15大时尚零售商榜单上,Shein位列第5位,Temu位列第15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